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发生高脂血症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队列随访1年,队列中新高脂血症病例作为病例组;从该队列中随机抽取未发生高脂血症者作为对照组。对有关暴露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年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除年龄外,高脂饮食(OR=6.413,95%CI:2.018~20.373)、单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OR=29.337,95%CI:7.371~116.756)治疗、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FGA)和SGA联合用药(OR=14.459,95%CI:3.181~65.728)治疗均为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发生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联合用药组(FGA+SGA)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虽高于FGA组和SG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调查资料重新整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9.65%。联合用药组(FGA+SGA)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2.50%,高于FGA组的10.14%和SGA组的6.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1,P0.05)。结论单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联合用药治疗可引发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发生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首次住院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分为依从性好组(100例)和依从性差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病程、医患关系、疾病知识、精神分裂症药物(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家庭及社会支持、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来源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160例患者中,依从性好100例(62.50%),依从性差60例(37.5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精神分裂症药物依从性危险因素为:缺乏家庭及社会支持(OR=4.34)、应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物(OR=3.79)、疾病知识缺乏(OR=3.32)、医患关系一般(OR=2.97)。结论:影响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因素较多,应实施针对性措施提高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运用苏州市广济医院医疗大数据平台按照本次研究的入组标准选取在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10例,其中女1552例,男1458例。获取的一般信息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住院时间等。检验指标有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通过卡方检验、t检验对伴或不伴糖代谢异常两组之间的影响因素、血脂水平进行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该组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生糖代谢异常有604例,发生率为20.07%。高龄、文化程度低、病程长、反复住院的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易发生糖代谢异常(P<0.05)。该组患者的糖代谢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起病年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水平均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载脂蛋白B(OR=2.431,95%CI:1.139-5.188)、总胆固醇(TC)(OR=1.255,95%CI:1.124-1.403)、年龄(OR=1.032,95%CI:1.021-1.042)、病程(OR=1.021,95%CI:1.009-1.034);保护性因素为住院时间(OR=0.997,95%CI:0.996-0.999)。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易发生糖代谢异常,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该类患者躯体健康的关注度,减少患者糖代谢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赵永华  刘音  陈长浩 《安徽医学》2022,43(10):1130-1134
目的 调查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是否联合用药分为单一用药组(n=64)与联合用药组(n=56);以联合药物治疗疗效、适应症及不良反应(安全性)发生情况评判药物联用合理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主治医生选用联合用药及风险联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中联合用药56例(46.67%),合理联用8例(14.29%),不合理联用27例(48.21%),风险联用21例(37.5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始发年龄(OR=0.482,95%CI:0.311~0.896)、住院次数(OR=1.295,95%CI:1.085~1.583)、住院天数(OR=1.137,95%CI:1.022~1.279)是主治医生选用联合用药的影响因素(P<0.05);始发年龄(OR=0.031)、住院次数(OR=1.597)、住院天数(OR=1.867)是不合理联用的影响因素(P<0.05);始发年龄(OR=0.046)、住院次数(OR=1...  相似文献   

5.
背景 精神障碍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病率高,是其主要死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精神障碍患者HAP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研究不多。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患者HAP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9 336例精神障碍患者进入研究队列,将住院期间发生HAP的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1∶3(或更小的比例)匹配在同时段住院、同病区、同年龄段、同观察时长、未发生HAP的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血常规、合并疾病情况、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合并流涎/吞咽障碍情况(患者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症状或有误吸病史被确定为吞咽障碍)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精神障碍患者发生HAP的影响因素。结果 9 336例精神障碍患者中发生HAP有124例(病例组),发生率为1.33%;按照1∶3(或更小的比例)比例匹配,共入组334例未发生HAP的精神障碍患者(对照组)。病例组中住院时间长、住院期间使用氯氮平、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2种、近半年发生过肺炎、有基础疾病、流涎/吞咽障碍、高血糖、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 〔OR=1.025,95%CI(1.004,1.047)〕、住院期间使用氯氮平〔OR=3.634,95%CI(1.842,7.171)〕、抗精神病药物≥2种〔OR=2.653,95%CI(1.380,5.100)〕、有基础疾病〔OR=2.268,95%CI(1.167,4.411)〕、有流涎/吞咽障碍〔OR=56.726,95%CI(7.534,427.078)〕、高血糖〔OR=4.129,95%CI(1.032,16.520)〕是精神障碍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为降低精神障碍患者HAP的发生率,在选择使用氯氮平时尤其注意HAP的监测和防控,对于有流涎/吞咽障碍、抗精神病药物联用、高血糖、基础疾病及因疾病情况需住院时间长等精神障碍患者需要加强HAP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精神分裂患者出现体重指数超重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管理提供指导参考。方法于2017年8月1~5日期间选取服用抗精神病药物≥1年的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条件共238例,调查年龄、受教育程度、总病程、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总服药年限、肥胖家族史、伴发的躯体疾病、饮食结构、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入组的患者按BMI分类,合并分组为两组:体重过低或正常为一组(n=118),体重超重或肥胖为一组(n=120)。结果两组患者在受教育程度、总服药年限、抗精神病药、合并苯海索、合并苯二氮卓类、合并抗焦虑抑郁药、合并心境稳定剂、合并糖尿病、饮食结构、每天睡眠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总病程、肥胖家族史、合并高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性别(OR=6.233,95%CI:2.778~13.987)、合并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OR=0.086,95%CI:0.013~0.570)、肥胖家族史(OR=4.175,95%CI:1.159~15.047)、每天睡眠时间(OR=1.249,95%CI:1.049~1.488)是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指数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有肥胖家族史、每天睡眠时间长等可能是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指数增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840例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4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仔细阅览患者电子病历或纸质病历,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药物使用情况等一般情况,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现况。结果住院治疗的8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使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较多,占68. 09%,以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为主,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与长效针剂次之;其次是联合其他药物或联合≥2种抗精神病药物,以联合使用2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为主。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仍以单药为主(常见利培酮、奥氮平、帕利哌酮缓释片、阿立哌唑等单用,联合用药常见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或利培酮联合氯氮平),且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许俊亭  张晓南  胡昕华  王晓明  周翔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28-2129,2134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症状的疗效.方法: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组以及单纯常规治疗组.90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了研究,85例患者完成研究.结果:认知行为治疗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得分 (F=5.42, df =2,86; P=0.006)和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得分(F=4.99, df=2,86; P=0.009)显著改善.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患者的症状无显著改善.回归分析表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而只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会更有可能出现症状的恶化,延长住院天数.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抗栓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获取22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是否应用抗栓药物及其种类;在患者出院后1 a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抗栓药物用药情况、随诊方式和功能结局.结果 212例患者有抗栓药物应用指征,其中未用抗栓药物的11例(5.2%).201例应用抗栓药物的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的占95.0%;完成出院1 a时电话随访者176例,其中67.0%的患者依从性良好.应用非阿司匹林药物者依从性较差(OR=0.149,95%CI为0.029~0.764).卒中门诊随访(OR=2.449,95%CI为1.174~5.109)、较好的功能预后(修订的Rankin评分<2)(OR=1.939,95%CI为1.024~3.670)可促进患者对抗栓药物的依从.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抗栓治疗尚不令人满意,值得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和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为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新思路。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抗精神药治疗组,每组各40例。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NOSIE-30量表各因素均优于抗精神病药物组,且联合治疗组患者NOSIE-30治疗前后比较增分幅度较大。出院时点与出院6个月后的量表评分差值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SDSS分(4.0±2.8)、NOSIE-30积极因素分(-24.7±4.3)和消极因素分(8.9±3.9)均显著优于纯抗精神药治疗组。结论抗精神病药和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措施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以及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住院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王艳琼  刘飞虎  樊珍 《海南医学》2011,22(14):123-125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药物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随机调查西安地区3家不同等级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共调查300例住院分裂症患者某一日用药情况.结果 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者占78.3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率为71.46%,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率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入院1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前有无攻击行为分为攻击组和无攻击组,两组分别从年龄、性别、文化、病程、既往攻击行为等一般情况、简明精神病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方面进行单因素对照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经单因素分析,攻击组病程[(7.73±6.67)年]显著长于非攻击组[(5.22±5.47)年](t=2.631,P<0.01);攻击组BPRS中的敌对猜疑因子得分[(13.73±3.098)分]高于非攻击组[(11.47±3.93)分](f=4.063,P<0.01),焦虑因子得分[(7.18±3.583)分]低于非攻击组[(8.70±3.89)分](t=2.679,P<0.01);EPQ的E量表分攻击组[(11.99±4.340)分]显著高于非攻击组[(10.67±4.293)分](t=1.990,P<0.01);攻击组既往有攻击行为的患者所占比例(71.1%)显著高于非攻击组(16%)(x2=39.082,P<0.01).(2)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BPRS中的敌对猜疑因子和既往攻击行为史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主要与其精神症状和既往攻击行为史有关,应积极治疗,控制症状并防止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书画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成书画治疗组和常规精神科治疗组,分别为24例和42例。书画治疗组除精神科常规治疗外给予8周书画治疗,用GQO-LI-74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经书画治疗8周后,患者在除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外的其他16个因子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维度分和总分上,均明显高于书画治疗前(P<0.01);在8周后与常规精神科治疗组比较,除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经济状况4个因子分及物质生活状态维度分外,其他各项得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书画治疗有利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住院分裂症患者盐酸苯海索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表格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盐酸苯海索使用率、使用原因以及使用剂量等问题进行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院使用苯海索频率为44.14%,预防性用药占合用安坦总例数的19.37%。结论:我院住院病人盐酸苯海索的使用频率(44.14%)略高于其他精神病院9.8%~42%,临床医生应该尽量避免预防性用药,以防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选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3 579例,统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临床治疗、合并疾病、认知能力等临床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3 579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67例,感染率为1.87%。2组年龄、精神分裂症病程、住院时间、电休克治疗、管理方式、认知障碍、自我照顾、合并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认知障碍、合并糖尿病、病程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高龄、病程长、认知障碍、合并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调查住院时间10年以上及2年以内的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的情况,用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年龄、精神病病程和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易伴发的躯体疾病是心律失常、高脂血症、贫血、肝功能损害等;短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易伴发的躯体疾病是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心肌缺血等。结论: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的发生率高,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物标记物人乳腺珠蛋白(hMAM)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 mRNA在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患者中阳性表达情况,阐明其用于诊断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4例乳腺癌患者、21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和10名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集外周血,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hMAM、MMP-9和C-erbB2 mRAN表达水平,比较hMAM、MMP-9和C-erbB2联合检测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之间hMAM、MMP-9和C-erbB2联合检测的差异。结果:MMP-9、C-erbB2 mRNA阳性表达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0,P < 0.05;χ2=5.636,P < 0.05),hMAM mRNA阳性表达率在HER-2阳性与阴性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4,P < 0.05)。乳腺癌患者hMAM及联合MMP-9和C-erbB2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84%(28/74)、59.46%(44/74)和48.65%(36/74),三者联合阳性表达率为64.86%(48/74),均高于健康对照组(χ2=5.676,P < 0.05;χ2=3.102,P > 0.05;χ2=5.339,P < 0.05;χ2=2.310,P > 0.05)、乳腺纤维腺瘤组(χ2=8.438,P < 0.01;χ2=4.491,P < 0.05;χ2=7.982,P < 0.01;χ2=4.844,P < 0.05)和非乳腺癌组(对照组+乳腺纤维腺瘤组)(χ2=13.093,P < 0.01;χ2=6.471,P < 0.05;χ2=11.837,P < 0.01;χ2=6.103,P < 0.05)。与Ⅰ+Ⅱ期比较,Ⅲ+Ⅳ期乳腺患者hMAM mRNA单独及联合阳性表达率均增加,其中hMAM mRNA单独及联合C-erbB2 mR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7,P < 0.05;χ2=4.912,P < 0.05)。结论:hMAM诊断乳腺癌微转移的阳性率较低,联合MMP-9和C-erbB2 mRNA检测可以提高诊断阳性率,对于早期乳腺癌微转移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2例,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总病程、躯体疾病诊断及精神科用药情况。结果:862例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发生率为60.9%,躯体疾病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及病程延长而增加,联合用药及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比单一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更易合并躯体疾病(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比例较高,对躯体疾病要及时治疗,减少患者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以制定有效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院新生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部位前三位的是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其中以胃肠道感染为主,构成比为57.60%。细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医院感染率由2001年10月7.60%开始,逐渐下降至2006年9月的2.45%线性回归方程为y=358.161-0.466x,r=-0.875(p=0.01),差异系高度显著负相关。结论本院新生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多见,医务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疗护理,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会认知交互训练(SCIT)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SCIT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SCIT组接受为期9周,每周2次的SCIT干预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比较2组在干预后的社会认知能力,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责备偏向总分(TBB)、暗示任务及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结果:干预后SCIT组与对照组比较,PANSS得分均有显著改善,社会功能亦有改善。而与自身干预前比较,SCIT组精神症状(t=7.163,P<0.01)、阳性症状(t=19.154,P<0.01)、阴性症状(t=4.601,P<0.01)及社会功能(t=-8.990,P<0.01)均有显著改善。结论:SCIT有利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