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微创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两种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结果:4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行颞部小骨窗开颅20例,微创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20例。6例痊愈,12例自理,12例半自理,5例因偏瘫卧床,5例死亡,死亡率12.5%。结论:应采取个体化方案,正确选择术式、时机和适应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75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合并单侧或双侧侧脑室额角置管外引流手术。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死亡21例;存活54例,其中ADLⅠ~Ⅱ级8例、Ⅲ级10例、Ⅳ~Ⅴ级36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合并侧脑室外引流手术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在发病超早期行改良小骨窗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改良小骨窗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患者中,血肿全部清除62例,大部分清除16例;术后再出血4例,其中2次手术2例。术后死亡11例。67例随访1年,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分级,Ⅰ级11例,Ⅱ级29例,Ⅲ级19例,Ⅳ级5例,Ⅴ级3例。结论超早期改良小骨窗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时间短,易操作,适用于大部分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能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及止血治疗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愈22例:按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3例,死亡2例。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术中显露好、失血量少手术操作简单、快速、疗效满意,是比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CT导引下超早期细孔钻颅引流术和开颅术2种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12年8月在我院分别接受CT导引下血肿细孔钻颅引流尿激酶溶解术67例和开颅血肿清除术64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出血量在102012年8月在我院分别接受CT导引下血肿细孔钻颅引流尿激酶溶解术67例和开颅血肿清除术64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出血量在10160ml),对2组的年龄、出血量、死亡率、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植物状态进行比较。结果:2组年龄、脑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死亡率、植物状态有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脑出血CT导引下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开颅术。  相似文献   

6.
标准大骨瓣开颅救治Ⅳ~Ⅴ级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救治Ⅳ~Ⅴ级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 4 6例 ,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 4 7例 ;依据日常生活能力疗效评价指标随防 3个月~ 2年 ,评价标准大骨瓣组与小骨窗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大骨瓣组日常生活恢复能力Ⅱ、Ⅳ、Ⅴ、Ⅵ级分别为 8 7%、13 0 %、2 1 7%、13 0 % ,明显高于小骨窗组 (P <0 0 5 )。结论 :救治Ⅳ~Ⅴ级高血压脑出血宜首选标准大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出血发生率较高,且病情较重,预后不良。治疗方法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锥孔血肿引流术及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1994年1月-005年6月,我们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克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2):208-209
目的:浅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锥颅置管引流术手术时机.方法:分析2009 - 01~2009 - 06采用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早期手术(≤6 h)患者17例,再出血4例,二次手术(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2例,死亡2例;早期手术(7 h~24 h)患者21例,再出血2例,1例患者再出血二次手术(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后家属自动出院后死亡;晚期手术( >24 h)5例,无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超早期手术(≤6 h)手术效果相对差,再出血及死亡率明显高;而早期手术及晚期手术患者的再出血及死亡几率未见明显差异;三组患者后期随访1-2年患者近、远期疗效、生活质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总结高血压基底节区脑溢血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分析34例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5例,患者出院后随访1~1.5年,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Ⅰ级)4例,部分生活或可独立生活(ADLⅡ级)8例需人帮助,扶拐可行走(ADLⅢ级)12例,卧文档但有意识(ADLⅣ级)4例.结论:血肿消除去骨瓣减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溢血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总结高血压基底节区脑溢血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分析34例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5例,患者出院后随访1~1.5年,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I级)4例,部分生活或可独立生活(ADLⅡ级)8例需人帮助,扶拐可行走(ADLⅢ级)12例,卧文档但有意识(ADLⅣ级)4例。结论:血肿消除去骨瓣减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溢血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贾北平 《西南军医》2008,10(1):15-17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的时机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13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均行钻颅血肿清除术,按手术实施时间分为3组:A组,7小时内手术者46例;B组,8—24小时内手术者53例;C组,大于24小时手术者37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一个月意识恢复、致残及死亡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意识恢复良好者多于C组(P〈0.05);A组患者致残率低于B、C组(P〈0.05),B组致残率低于C组(P〈0.05);3组患者死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尽早争取手术时间,早期手术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术后患者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超早期应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意义。方法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时期分为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每组32例,均行脑出血血肿钻孔引流术。结果超早期手术组患者死亡率为6.25%,早期手术组为34.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超早期手术组24例中生活自理的有20例,占83.3%;早期手术组17例中生活自理的有7例,占4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在发病6 h内急诊行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普胸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 (SUH)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具有高危因素的普胸手术病人 12 1例 ,分为两组。预防组61例 ,术前 3d和术后 7d ,应用西米替丁 (甲氰咪胍 ) 2 0 0mg加入 0 9%盐水 10ml中静推 ,2次 /d。对照组 60例 ,不用甲氰咪胍作预防。结果 预防组发生SUH 2例 (占 3 2 8%) ,对照组发生 9例 (占 15 0 0 %)。两组SUH发生率相比 ,预防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4 2 0 ,P <0 0 5 )。预防组SUH发生时间为 (5 77± 0 3 3 )d ,对照组发生时间为 (2 18± 1 79)d。SUH发生时间 ,预防组明显晚于对照组 (χ2 =1 79,P <0 0 5 )。结论 术前术后静脉应用甲氰咪胍能有效预防普胸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因素及因血肿扩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71例患者及无早期血肿扩大的7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治疗6个月后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压稳定的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明显低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P<0.01);丘脑部位的出血易发生早期血肿扩大(P<0.05);血肿量的大小与早期血肿扩大无明显关系;不规则形态的血肿较形态规则的血肿易发生早期血肿扩大(P<0.01);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易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早期血肿扩大会明显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重残率,降低患者的痊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DLⅠ级明显差于对照组(P<0.01),而在ADLⅡ~Ⅴ级方面,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患者血压的稳定性、血肿的部位、血肿的形态以及患者凝血功能有无异常均与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有关。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扩大会增加患者的病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科收治的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术,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恢复时间,血肿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16.
曹勇  陈刚 《临床军医杂志》2013,(4):391-392,395
目的总结经皮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在脑出血患者急症抢救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44例需行气管切开的脑出血患者分别行经皮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PDT组)及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术(OT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PDT组手术时间[(9.5±3.2)min]、切口长度[(1.5±0.3)cm]、愈合时间[(5.3±1.3)d],均优于OT组手术时间[(26.5±5.6)min]、切口长度[(3.8±1.7)cm]、愈合时间[(8.5±1.9)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能更加简便、快捷、安全的通畅气道,在脑出血合并上呼吸道梗阻、通气障碍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42例,术后第3天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次/d,连续使用14 d,同时每日行间隙气压治疗。对照组40例,仅行间隙气压治疗,未行抗凝治疗。术前2组均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术后7、14、21 d行D-二聚体检测及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 预防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2.38%),颅内出血1例(2.38%)。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22.50%),肺栓塞1例(2.50%),颅内出血1例(2.50%)。两组间的再出血及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浆D-二聚体对比,术前、术后2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使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引起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死亡的因素。方法 对1992-2002年间,收治的2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中的58例死亡病人与152例存活病人的发病年龄、发病时的意识状态、血压、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死亡的患者和发病年龄无相关性,意识状态越差死亡率越高,血肿位于脑室和丘脑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血肿位于内囊和后颅窝的患者,血肿位于内囊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血肿位于后颅窝患者,可能与本血肿位于后颅窝患者的样本数较少有关。死亡患者中与收缩压无相关性与舒张压关系密切。手术后死亡率低于内科治疗。结论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因素较多,其中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为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和舒张压。  相似文献   

19.
董鑫  刘增强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319-1321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经侧裂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联合经侧裂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治疗效果与治疗后随访3个月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3.3%,病死率为1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6.7%和53.3%(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7、14、21 d的C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对照组在治疗14、21 d后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7、14、21 d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经侧裂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进行急诊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0.5~3 d内急诊去除血肿,并实施去骨瓣减压,研究组患者在4 h~1 d内实施显微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78%:40%),植物生存率与致死率显著降低( P<0.05)。结论显微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合并综合治疗的改良治疗方法比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