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保证用戊二醛进行消化内镜消毒的有效浓度,确保消毒效果。方法 制剂室用碘量法测定每批戊二醛的初始浓度共10次,感染科和消化内镜室用戊二醛浓度指示卡测试使用中戊二醛浓度180次。结果 戊二醛原液浓度均合格.使用中戊二醛浓度合格率为46.26%,原因与消化内镜消毒槽设计不合理,清洗方法不当,消毒液使用次数过多有关。经改进水槽设计,纠正不当清洗方法,限制使用次数,每日测试浓度,复查使用中浓度合格率为93.21%,使用次数≤20人次时浓度合格率98.66%。结论 戊二醛溶液用于消化内镜消毒时,注意各病例用后,认真做好床侧清洗.每日监测其浓度,每批消毒液以使用不超过20人次为宜,能确保戊二醛溶液的浓度不低于1.8%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对消化内镜进行消毒清洗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后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采用问卷调查与现场检查的方式对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消化内镜消毒清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消毒清洗流程主要有7个步骤,整改前消毒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清洗不彻底、清洗流程错误、酶洗或消毒浸泡质量不达标、清洗不及时、清洗消毒设施不完善、消毒人员防护不达标7项主要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比较改进前后内镜消毒合格率。结果:整改后的胃镜、肠镜抽检合格率高于整改前(P0.05)。结论:本院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量大,消化内镜消毒不合格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应根据消毒流程中的具体问题针对性的进行整改,提高内镜消毒合格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探讨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采用细菌检验和理化分析方法,对医院现场抽样的清洗消毒后内镜及其消毒剂进行了检测。结果所调查的18所医院中,有15所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合格。共调查84条不同类型内镜,有81条内镜内腔消毒效果合格,合格率为96.4%。不同类型内镜中,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的消毒效果合格率分别为100.0%、96.2%和92.9%。84条内镜所使用的消毒剂的浓度和卫生质量全部合格。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医院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程序规范,清洗消毒效果合格率较高,某些管理环节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以提高消毒效果和医院感染防控效果。方法通过细菌定量检测和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对改进内镜清洗消毒流程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改进前消化内镜和活检钳消毒效果合格率分别为75.0%和78.1%,消化内镜诊疗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0%。改进清洗消毒流程后,消化内镜和活检钳的消毒效果合格率分别98.0%和100.0%,消化内镜诊疗患者未发生医感染病例。结论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有效提高了消毒效果和医院感染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5.
070061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改进及其效果观察/石泽亚…//护理学报.-2006,13(10).-4~6从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附件的消毒灭菌和管理方法、预防消毒后内镜的二次污染3方面完善和加强消化内镜的院感管理,比较改进法与原方法内镜的消毒合格情况。结果:改进后内镜清洗合格率从改进前74.2%提高到82.9%(P<0.05);内镜消毒合格率从改进前95.0%提高到100.0%(P<0.005);活检钳及一次性器械合格率从改进前75.0%上升至100.0%(P<0.005);口塞、弯盘消毒合格率从改进前92.0%上升至100.0%(P<0.005);采取预防内镜二次污染措施后检测镜身与弯曲部合格率从92.0…  相似文献   

6.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规范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有效预防与控制因消化内镜诊疗造成的医院感染。方法通过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过程的现场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有效提高了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消化内镜内腔合格率由90%提高到100%,活检钳灭菌合格率也由64%提高到100%。结论通过加强自身与外部监督,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进行有效监控,提高了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观察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的效果。方法通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对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处理流程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消化内镜处理流程存在清洗不彻底、清洗流程不正确、器械处理不及时等高风险失效模式。经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后,胃镜内腔消毒合格率由改进前的91.7%提高到100%;肠镜内腔消毒合格率由改进前的85.4%提高到98.9%。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能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医院内镜消毒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内镜污染和消毒现状,改进和提高内镜消毒管理。方法采用现场检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全市医疗机构内镜消毒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部分医疗机构无独立的清洗消毒室,内镜室环境卫生质量合格率为57.14%。内镜清洗消毒槽不用流动水、刷洗步骤不合格,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方法合格率为70%;清洗消毒时间符合率为65.71%;内镜消毒效果平均合格率为68.09%。结论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内镜消毒仍存在不少问题,硬件设施和操作规范都需要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改进及其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从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附件的消毒灭菌和管理方法、预防消毒后内镜的二次污染3方面完善和加强消化内镜的院感管理,比较改进法与原方法内镜的消毒合格情况。结果改进后内镜清洗合格率从改进前74.2%提高到82.9%(P<0.05);内镜消毒合格率从改进前95.0%提高到100%(P<0.005);活检钳及一次性器械合格率从改进前75%上升至100%(P<0.005);口塞、弯盘消毒合格率从改进前92%上升至100%(P<0.005);采取预防内镜二次污染措施后检测镜身与弯曲部合格率从92%上升至100%(P<0.05);检测活检孔道合格率从98%上升至100%(P>0.05)。结论通过完善和加强消化内镜的院感管理,内镜与附件合格率达100%,避免了内镜二次污染,从而预防和控制消化内镜引起的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医院手术室内镜器械的清洗消毒方法及其清洗消毒效果。 方法 采用细菌定量培养方法,对某医院使用后的内镜器械不同清洗消毒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 结果 传统清洗消毒方法的对照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0.2%;观察组内镜清洗工艺中加入了酶洗环节,清洗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8.2%。传统清洗消毒方法的对照组无菌内镜附件灭菌效果合格率为92.1%;观察组清洗消毒方法清洗的无菌内镜附件灭菌效果合格率为97.4%。结论 内镜清洗消毒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入酶洗环节可明显提高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优化在消化科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方法对该院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消化内科中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的改进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改进前消化道内镜、活检钳的合格率分别为66.0%、72.0%,改进后消化道内镜、活检钳的合格率分别为86.0%、100.0%,改进后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医源性感染率为11.46%,改进后医源性感染率为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的改进,不仅能够提高消化内镜、活检钳清洗消毒合格率,还能够降低医源性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10所综合医院内镜消毒质量调查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为贯彻《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了解医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采用现场检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贵州省10所综合医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6所省级医院软式内镜及附件采样83份,合格率56.63%;腹腔镜及各种器械钳采样67份,合格率95.52%。4所市级医院胃镜共监测126份样,合格率47.20%。从内镜采样标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5.56%,大肠埃希氏菌11.11%,铜绿假单胞菌8.73%,H IV抗体初筛阳性1例。结论,医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不合格现象严重,其中软式内镜消毒效果检测合格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机现场试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现场清洗和消毒效果进行测试。方法 设未清洗消毒组和清洗消毒组,从内镜的操作部、吸引阀、器械通道和前端分别取样,标本送细菌室培养,鉴定一般细菌、芽孢菌、真菌、抗酸杆菌和幽门螺旋杆菌。结果清洗消毒组总体消毒合格率为73.3%。结论机洗前的人工清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减少人为因素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运用思维导图方法对消化内镜中心7名内镜护士和2名专职洗消人员进行《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16版》(以下简称"规范")培训,采用自制的《内镜清洗消毒清单》进行督导管理,旨在提高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方法 2018年6月前,采用常规PPT授课和操作演示的方法对护士进行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培训,日常督导由组长不定期跟班检查.2018年6月将思维导图教学法运用到培训中,制作内镜清洗消毒清单并运用到操作考核和日常督导中.对比分析改善前、后护士及洗消人员的理论考核成绩、不规范操作发生率、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 改善后理论考核成绩(94.6±2.61)分,明显优于改善前(81.3±3.80)分;手工清洗消毒不规范操作发生率由32.83%降至6.02%,机洗不规范操作发生率由23.50%降至4.75%;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由78.67%提高至98.73%.结论 运用思维导图联合清单督导管理可提高护士理论知识的掌握,规范实施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  相似文献   

15.
戊二醛用于胃镜消毒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保证用戊二醛进行胃镜消毒的有效浓度 ,确保消毒效果。方法 :制剂室用碘量法测定每批戊二醛的初始浓度共8次 ,感染科和胃镜室用戊二醛浓度指示卡测试使用中戊二醛浓度 2 63次。结果 :戊二醛原液浓度均合格 ;使用中戊二醛浓度合格率为 37.63 % ,原因与胃镜消毒槽设计不合理 ,清洗方法不当 ,使用次数过多等有关。经改进水槽设计 ,纠正不当清洗方法 ,限制使用次数 ,每日测试浓度 ,复查使用中浓度合格率为 90 .0 0 % ,使用次数≤ 2 0人次时浓度合格率为 97.42 %。结论 :戊二醛溶液用于胃镜消毒时 ,每日监测其浓度 ,每批配制液以使用不超过 2 0人次为宜 ,能确保戊二醛溶液的浓度不低于 1 .8%。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镇江市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改进状况,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抽样监测方法,问卷调查每天消化门诊和做内镜人数,多酶洗液的使用等内容,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内镜及其相关用品进行采样。结果检测内镜及其相关用品293份,合格203份,合格率为69.3%,合格率比2006年提高了43.0%,上级医院明显好于下级医院。结论镇江市医疗机构内镜消毒现状不容乐观,应实行内镜诊疗许可制度,严格制定要求和标准,加强内镜消毒质量监测,提高消毒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7.
〖HT5”H〗摘要 目的 了解绍兴市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现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绍兴市54家医疗机构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检测数据,对不同消毒清洗项目的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胃镜、肠镜、清洗消毒工作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和终末漂洗水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胃镜、肠镜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较高,清洗消毒工作人员手和终末漂洗水合格率较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级医疗机构高于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结论 绍兴市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总体较高,需加强内镜清洗工作人员手的知识培训和终末漂洗水的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部分综合医院消化内镜消毒质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医疗机构在消化内镜消毒质量情况和消毒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浙江省17所综合医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3所三甲医院消化内镜和相关物品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53.06%;10所三乙医院消化内镜和相关物品平均合格率56.8%。4所二甲医院消化内镜和相关物品平均合格率为44.78%。水洗槽及清洗槽内壁、冲洗槽内表面抽样总合格率为49.05%;各类用水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浙江省综合医院内镜消毒工作比较规范,但消毒质量合格率较低,存在内镜引起交叉感染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改进后的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方法购置集成内镜清洗工作站NQG-2000,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结果内镜清洗消毒设备改进后,随机多次对内镜进行采样,检查结果细菌总数0 cfu/件,未检出致病菌,合格率100%;未发生内镜喷嘴堵塞现象。结论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和方法改进后,内镜清洗消毒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无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原因和改进措施。方法:把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效果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分别是执行卫生部有关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标准前、执行初期、执行成熟期,对2004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内镜中心使用后的泌尿内镜、胆道镜、纤支镜、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总结可行的改进措施。结果:执行卫生部有关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标准前、执行初期、执行成熟期的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越来越高,特别是执行成熟期的各种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不同阶段采取的消毒灭菌方法不同,出现的灭菌效果不同。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执行前及执行初期,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不齐全,内镜资源短缺,清洗不彻底,是造成消毒灭菌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