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92年起采用明胶海棉,可溶性止血纱布行脾脏部分栓塞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8例,并与同期切脾治疗的10例ITP患者作对照,观察其近期、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9年至2003年共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12例,给予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现将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原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引起的常见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 ,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我院于1997年8月~2001年10月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经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2例。获完全缓解 (CR)39例(62.9 %) ;部分缓解(PR)13例(21.0 %) ;无效10例(16.1 %)。1年后复查 ,复发率29.0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保留了部分脾组织 ,使其免疫功能得以保存 ,具有操作简便、易于耐受、疗效良好、适应症广等特点。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以往多采用内科保守疗法,效果不甚满意,自1982年国内开展了首例脾动脉栓塞治疗脾亢病人获得成功后。我院于1991年5月~1993年3月,开展了以脾动脉栓塞治疗ITP病人共25例。此种疗法,为内科治疗失败而不愿意切脾的患者,无疑是一种新的选择。现将临床观察结果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共25例,男6例,女19例。年龄6~57岁,平均为30.4岁。病程6月~25年。皮肤粘膜出血25例。月经过多4例。反复咯血1例。骨髓涂片呈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全部病例用过强的松40~6… 相似文献
8.
9.
腹腔镜脾切除对难治性ITP治疗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splenectomy,LS)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 pura,ITP)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5年7月15例难治性ITP(血小板计数<50×109/L)行LS的临床资料。采用全麻仰卧位、三孔法进行手术。结果:1例中转传统开腹手术。14例完成LS,手术时间为56-172 min,平均107 min;术中出血量30-500ml,平均102 ml。3例术中发现副脾并切除。术后1周内血小板很快上升,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2-24 h,平均住院时间5 d。发生并发症1例(腹壁静脉刺破出血)。随访均无复发。结论:LS治疗ITP安全可行,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脾动脉栓塞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量的控制,部位选择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各类原因的脾脏肿大并功能亢进,原发性血小反减少性紫癜(ITP)36例体会。结果 脾动脉栓塞时,致胰尾动脉误栓1例,出现较重胸部不良反应3例。结论 脾动脉栓塞应超选择性插管,并选择中,下级动脉为佳,栓塞24h后即可跟踪影像学复查。 相似文献
11.
自身脾片移植治疗ITP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持脾切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自1990年10月,对31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切除患者,进行了脾切除后自身脾片移植的研究,结果:显效24例,占77.5%,良效3例,占9.7%,进步2例,占6.5%,无效2例,占6.5%,术后1,3个月复查,仅PAIgG下降,而其它各项细胞,体液免疫指标均恢复正常,T4/T8,IgGIgAIgM较对照组明显为高(P〈0.05)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牙龈出血.传统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总有效率为40%~60%[1],且病程长,易反复.我科从2001年8月起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ITP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部分脾栓塞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疗效.方法:对30例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CITP采用介入法选择性脾栓塞,栓塞面积50%~60%.结果:30例治疗半年后总有效率86.7%(26/30),1年总有效率83.3%(25/30),3年总有效率70.0%(21/30).所有患者术后12~24小时发生左上腹痛,持续5天左右.7例出现低热,经镇痛剂和(或)解热镇痛剂控制症状,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部分脾栓塞是CITP患者不愿或不能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值得推荐的一种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脾动脉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出血性疾病。脾动脉栓塞术是在X线引导下,使用明胶海绵直接栓塞脾动脉的分支,造成脾脏部分梗死,从而减少脾脏对血小板的破坏和抗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以达到治疗目的。它是近年来治疗ITP的新方法。自199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对19例ITP患行脾动脉栓塞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脾栓塞治疗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们从1991年5月开始采用脾动脉栓塞(splenicartery oedusion,SAO)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病例和方法1 一般资料慢性ITP30例,男性10例,女性20例;6~14岁3例,15~57岁27例,中位年龄32岁。病程均大于6个月,最长25年。所有患者均曾服用泼尼松(40~60mg/d)4周以上,均因无效或禁忌证(如结核)而停用。14例ITP曾使用过长春新碱(VCR)、硫唑嘌呤、氨肽素、达那唑和环孢霉素A,疗效不满意。30例ITP栓塞前血小板计数(20.0±1.7)×10~9/L。诊断符合首届全国血栓与出血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新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例(男13例,女,7例)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经皮股动脉穿刺,先行脾动脉造影,然后超选择行脾动脉栓塞至血流明显减少为止。结果2个月后复查血象,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均有显著提高,血色素(HGB)亦有所提高,1个月后B超提示脾脏体积缩小。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损伤小、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同时又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总结2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实质部分栓塞术的护理。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脾实质部分栓塞术前、后,通过护士加强术前心理疏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和尽快处理并发症等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有效的保证了手术治疗的成功,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脾动脉7部分栓塞术脾脏外围组织治疗原发发生 血小板减少紫癜(ITP)。共治疗11例ITP患者,栓塞成功10例,因血管畸形未成功1例;栓塞后有效8例,无效2例。副反应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及发热。结果提示本治疗安全、有效、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01~2005—05我们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患者38例,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9例,年龄13~62(平均38.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脾肿大及出血倾向,HB—VM阳性26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4例、B级12例、C级12例。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脾脏肿大,门静脉增宽,门脉高压形成;血常检查提示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间或伴有轻度贫血,栓塞前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细胞增生活跃30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