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板层型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玲 《放射学实践》1996,11(3):111-112
  相似文献   

2.
纤维板层样肝细胞癌(FLHCC)是肝细胞癌(HCC)的一种罕见的亚型,有较高的切除率和不伴肝硬化,故预后较好。作者回顾性地分析了1(例FLHCC的有关资料,女性7例,男性3例,年龄13~51岁(平均年龄28岁)。4例病人作了手术切除,6例病人经皮活检取得了病理学诊断。经临床和病理学检查,无1例病人患有潜在的肝硬化。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进行CT检查,9例为10mm层  相似文献   

3.
纤维板性肝细胞癌在病理学上曾与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相混淆。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病理学特征都不同于其他的肝细胞癌。本文报告17例纤维板性肝细胞癌。 临床表现 腹部肿块、体重减轻、肿大、腹痛、发热、疲乏无力、呕吐、血栓性静脉炎、胸片纵隔和/或肺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胆管型肝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临床和病理已证实的胆管型肝细胞癌患12例均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超声检查。11例又经CT检查。结果 胆管型肝细胞癌病灶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像上表现为形态多样的充盈缺损、卵圆形、烧杯形,而在CT像上,肝内原发肝癌灶同胆管内癌栓具有相同的密度,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性癌栓。结论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通常能清晰显示胆管型肝细胞癌灶的形态及胆管内癌栓的形态,结合其他检查如CT与超声以及临床特点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纤维板层性肝细胞癌(Fibrolamellyrhepatocellular Carcinoma,FL-HCC)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均与肝细胞癌有区别。本文将FL-HCC的临床、病理及影象学表现综述如下。1956年Edmondson发现一例女孩的肝肿瘤由嗜酸性的肿瘤细胞和大量的纤维基质组成,术后存活期较长,因而认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肝细胞癌,以后Peters、Craig等  相似文献   

6.
纤维板层样肝细胞癌(FL-HCC)是肝细胞癌(HCC)的一个特殊类型,好发于青年人,在无肝硬化的原发惟肝癌中约占50%。FL-HC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关于此病的文献报道迄今不足百例。笔者报告4例PL—HCC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是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高复发率严重威胁患者预后生存.MRI在预测肿瘤生物行为、术后复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术前MRI成像参数在预测HCC术后早期复发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第4 位,且是第 2 位肿瘤致死病因[1].在 H CC患者诸多治疗方案中,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均是目前治疗 HCC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尽管近年来H CC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其远期疗效及长期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术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并验证多期CT检查对肝细胞癌(HCC)根治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术前CT评估的128例可手术HCC患者的数据。随访数据来自医院病历。截止2019年4月的随访数据用于回顾性分析术前多相CT对可能影响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及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术前临床资料及CT增强影像特征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在随访期间,128例患者中38例(29.7%)术后HCC复发。微血管浸润(MVI)与HCC复发相关(P0.01)。尽管术后进行了抗病毒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但在44例MVI患者中,有22例在手术切除后复发。MVI的存在可以预测术后复发,敏感性为57.9%,特异性为75.6%,准确率为70.3%。在84例无MVI的肿瘤中,单因素分析证实多期相CT的肿瘤切缘等级、肿瘤包膜完整性与HCC复发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各组之间在肝包膜浸润、最大肿瘤直径、肿瘤坏死、动脉期增强率、门静脉期增强率、肿瘤周边增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肿瘤边缘不光滑,肿瘤包膜不完整和肿瘤包膜缺失与术后HCC复发相关。根治性切除术后HCC复发可通过CT预测。  相似文献   

10.
正摘要目的评价过渡性局部区域治疗(LRT)对肝细胞癌(HCC)原位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总生存的影响,并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因素。材料与方法应用联合网络器官共享数据库确定2002—2013年间接受肝移植的HCC病人,符合终末期肝病模型批准的米兰标准的完整移植数据,对其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对数秩检验的KaplanMeier分析肿瘤复发和存活,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评估肿瘤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进入治疗组的倾向匹配分析以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肝癌死亡率很高,但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往往处于中晚期而丧失手术机会,许多研究报道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手术不可切除肝癌具有较好疗效,推荐TACE作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 分期)B级肝细胞肝癌病人的标准治疗方案。但TACE难以完全栓塞肿瘤血供,TACE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管新生可以使肿瘤复发和转移。就肝细胞肝癌TACE术后血管改变特征、机制、诊疗方法以及该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板层癌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纤维板层癌以青年人居多。显著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是癌细胞浆呈强嗜酸性颗粒状,并见有淡染小体。肿瘤核分裂相少见。癌周见有板层状的纤维化胶原纤维带。预后好。对肝纤维板层癌与肝细胞腺瘤,硬化型肝细胞癌以及分化好的普通型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做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肉瘤样肝细胞癌(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HC)是一种少见的肝细胞癌,仅占肝细胞癌的1.4%~9%[1-2]。国内外关于 SHC 的影像学报道较少见,对其认识不足,术前容易误诊。笔者收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SHC 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并联合射频消融(RFA)术后使用多层螺旋CT(MSCT)随访疗效及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及DSA检查,DSA检查并TACE术后1~7 d复查CT;RFA于TACE术后10~14 d在CT导引下进行,RFA术后21~30 d再次行CT复查.重点观察原发肿瘤局部血供,瘤灶缩小或局部复发,肝其他地方复发,门静脉癌栓及肝动脉-门静脉瘘等,MSCT与DSA结果行对比分析,统计不同影像学病灶检测率的差异.结果 术前肝癌瘤灶个数的检测MSCT与DSA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门脉癌栓的检测MSCT明显优于DSA(P<0.05);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检测DSA明显优于MSCT.肝癌行TACE及RFA术后瘤灶局部复发+新发个数的检测MSCT与DSA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新发瘤灶的检测MSCT与DSA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门静脉癌栓的检测MSCT明显优于DSA(P<0.05);原发瘤灶局部复发MSCT明显优于DSA(P<0.05);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检测DSA明显优于MSCT.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前及行TACE、RFA术后随访,MSCT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治疗早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762例接受微波消融治疗HCC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资料。分析治疗后肝内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包括:肿瘤局部进展率(local tumor progression, LTP)和肝内远处转移率(intrahepatic distant recurrence,IDR)。同时分析各类型肝内复发的风险因素。结果 762例HCC患者中,716例(94.0%)达到完全消融,经补充治疗技术成功率达98.1%(748/762)。9例(1.2%)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至随访结束,肝内PFS为52.9%,其中LTP和IDR分别13.4%和40.7%。高HBV DNA、多发肿瘤、肿瘤直径>3 cm和不完全消融是肝内PFS的独立风险因素;不完全消融和肿瘤直径>3 cm是LTP的风险因素;高HBV DNA、多发肿瘤、术前血GGT>50...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影像学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与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相关的影像学征象及其在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搜集因肝癌死亡、影像学资料较齐全者55例,根据有无肝破裂分为两组,破裂组29例,非破裂组26例,均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指标包括:肝硬化、腹水、肿瘤是否靠近肝脏边缘、肿瘤外凸及外凸程度、肿瘤最大截面积、形态学类型、包膜、中心坏死、肿瘤肝外侵犯、肿瘤血供、门脉癌栓、动静脉瘘等,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最大截面积、包膜、外凸及肝外侵犯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外凸弧长和外凸弓形面积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外凸和肝外侵犯为相对危险因素(RR=4.81和5.74),与肿瘤破裂出血密切相关(P<0.05)。结论肿瘤外凸和肝外受侵与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肿瘤破裂的指征。  相似文献   

17.
【摘要】肝细胞癌(HCC)的预后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影响HCC生物学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肿瘤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病理分子亚型及肿瘤免疫微环境,但对这些因素的评估都是基于术后的病理结果,无法在术前进行在体、无创性评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有较多文献报道了影像学无创性评估HCC生物学行为的研究结果,以期为术前在体评估HCC的侵袭性和预测患者的预后提供新的手段。本文对HCC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细胞癌侵犯胆管的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细胞癌侵犯胆管的影像学观察,提高对原发性肝癌侵犯胆管的准确诊断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至1994年期间本院经超声、CT和直接法胆系造影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此症19例。结果:术前超声检查15例,CT检查11例,直接法胆系造影检查12例,三项检查中无一例作出正确诊断。结论:影像检查过程中既需要将各种征象全面考虑,又要对不同影像手段所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正确诊断。作者提出直接法胆系造影所见“网球拍征”和“凝絮征”为诊断本症的较特异性的征象。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影像学诊断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的常见肿瘤之,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占第3位。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为11万人,占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肝癌的诊断起自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并通过经皮肝穿刺活检证实;20世纪70年代甲胎蛋白(AFP)、血管造影及早期CT应用于临床,肝癌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三维超声监测肝细胞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监测肝细胞性肝癌介入术后改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3例肝细胞性肝癌病人,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lization,TACE)加瘤内注入无水乙醇(percutaneousethanol injection.PEI)治疗,分别于治疗前(TO)、治疗后1个月(T1)、2个月(T2)、3个月(T3)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后二维超声图像肿瘤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治疗后从T1时间点起内部血流即有明显减少,肿瘤的最大径线值与治疗前比于T3有明显变化(P<0.05).三维重建图像计算的肿瘤体积于T2显示有变化.血管指数vI从治疗后1个月即有变化(P<0.05),并持续至治疗后3个月.结论:三维超声可以定量研究肝细胞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改变,在测量肿瘤大小方面比二维图像敏感.与二维超声图像相结合,可以为临床评价治疗效果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