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死亡原因,提出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0~2009年周村区新生儿死亡原因及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2009年比2000年下降了33.58%。新生儿死亡率占婴儿死亡率的73.91%,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62.96%。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缺陷、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和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检查和产前筛查水平;加强产科和新生儿科建设,提高急救能力;建立基层急救通道,建立三级高危保健网络;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提高治疗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分娩的46例死亡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死亡原因及疾病构成。结果:同期住院新生儿2 840例,死亡46例,死亡率1.62%。死亡率女性大于男性,早产儿大于足月儿。结论:认真进行孕期体检,减少孕期并发症,预防缺氧、窒息、早产的发生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红 《中国医刊》1999,34(6):33-33
早期新生儿属于围生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因而了解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及其死因对制定防治对策,降低婴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大兴县近10年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及其死因进行了调查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收集自1988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从而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的新生儿窒息128例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及时抢救和恰当的护理,有效的阻止新生儿窒息而导致的不良后果。结论:实践中掌握新生儿窒息抢救及其相关护理方法,对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其特点,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新生儿50例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儿、感染、新生儿窒息、各种先天缺陷。结论:早产儿为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提高围生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产前诊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水平,加强危重新生儿监护、抢救措施,减少先天畸形儿的出生,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了我国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分别下降1/5的目标,而日前新生儿死亡尤其是早期新生死亡儿占婴儿死亡的一半以上.因此,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关键在于降低早期新生儿的死亡率。为此,我们对1999~2002年镇江市早期新生儿死亡回顾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便指导我市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如皋市2000~2008年孕产妇保健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查找薄弱环节,以便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各年度妇幼卫生工作报表。结果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均较稳定,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高危产妇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孕产妇死亡率出现了一次较大幅度的波动,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权重较大。结论如皋市孕产妇保健效果显著,保健工作稳步有进,但剖宫产的问题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8.
15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我县县直医院新生儿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发生的15例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儿、感染、先天性畸形.胎龄愈小,体重愈低,死亡率愈高.新生儿死亡也与转运及孕期合并症、分娩并发症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健康宣教,做好孕期保健,减少早产儿、出生缺陷儿发生,作好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防治,建立危重新生儿救治的绿色通道,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宁建英  谷强 《农垦医学》2008,30(2):105-106
目的:了解新生儿死亡原因.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1997年8月~2007年8月我院产科及儿科死亡的94例新生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我院新生儿死亡率为7.99‰(死亡新生儿例数/住院新生儿总数),死因依次为早产、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窒息、不明原因、先天畸形、外科急腹症.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视对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监护,提高产科、新生儿科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死亡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本院2003—2007年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2、04%,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窒息是足月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监测,减少早产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完善早产儿管理及窒息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1992~2001年10年间死亡新生儿完整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肺炎、早产儿、体重低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新生儿死亡因素是多方面的,防治感染、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提高基层卫生人员技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蔡丽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1):1266-1267
目的:探讨该院1997~2001年新生儿致死原因。方法:对5年来68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率及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死原因主要与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窒息等有关。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宣教,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危重新生儿监护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新生儿死亡原因,提出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0~2006年间发生的新生儿死亡179例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占婴儿死亡的74.58%,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缺陷、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建立基层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的急救通道,建立三级高危保健网络;改善新生儿的监护环境,以减少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74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张红梅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发展,重视围产期保健及新生儿疾病的早期防治,使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新生儿期死亡率仍占小儿时期死亡率的首位,现将我院死亡的74例新生儿进行死亡原因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1986年1月~199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咸宁市咸安区新生儿死亡原因的变化,提出相应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咸安区2009~2013年新生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间分娩新生儿总数39762例,死亡109例,新生儿死亡率为2.7‰,其中新生儿窒息、早产、先天异常、新生儿肺炎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产妇和围生期保健水平,提高产科和新生儿科质量,建立新生儿的急救通道;积极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加强高危管理,建立三级高危保健网络,改善新生儿的监护环境,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发生脐部感染的原因以及对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护理干预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进行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综合的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有效减少了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结论:为了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其死亡率,对脐部感染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各方面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通过对87例新生儿窒息进行临床分析,以求找出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产期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畸形儿及早产儿的干预治疗,达到降低婴幼死亡率的目标,对广州市东山区1997~2002年6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儿童死亡率为7.61%。其中新生儿死亡率占儿童死亡率的62.9%,死因顺位:新生儿畸形,早产儿低体重。死因排位与发达国家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产妇分娩方式的变化与新生儿转归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立红 《当代医学》2010,16(12):49-50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变化及其与新生儿死亡率、重度窒息率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新生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阶段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重度窒息率间的差异。结果产妇的分娩方式呈现剖宫产率逐年增高、经阴分娩率逐年降低的趋势,而新生儿死亡率及重度窒息率未出现明显下降。剖宫产指征变化以社会因素所占比例逐年增高为主。结论提高剖宫产率不能显著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重度窒息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酒泉市肃州区近5年来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方法对酒泉市肃州区2000-200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中的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年平均新生儿死亡率为18。28‰。新生儿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先天异常。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点在农村,作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加强产、儿科合作,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和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适应技术,强化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提高农村儿童保健质量,普及巩固爱婴医院成果等,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