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唐尚梅 《四川医学》2003,24(12):1245-1245
患者 ,2 7岁。因左下腹部包块伴周期性疼痛 1年就诊。患者于 1年前因足月第一胎行下腹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切口用可吸收微乔线皮内缝合 ,愈合良好。 1年前患者发现腹壁切口左端有一约蚕豆大小肿块 ,质硬 ,有压痛 ,逐渐增大 ,伴经期疼痛 ,局部无红肿及发热。经抗感染对症治疗无好转 ,近 1个月包块周围又发现 2枚黄豆大小结节。既往无痛经病史。查体 :心肺正常。下腹以腹中线为中心沿Pfannenstiel皱纹可见一横切口瘢痕长约 10cm ,瘢痕左端可扪及 4cm× 3cm× 2cm的肿块 ,边界清 ,质硬 ,不活动 ,触痛 ,无波动感 ,肿块两侧扪及 2枚黄豆大…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7岁,阑尾切除术后11个月余,发现右下腹包块3个月,伴右下腹疼痛3 d.于2003年10月11日入院.2002年12月因“转移性右下腹痛”在上海某医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2003年6月发现右下腹有一鸡蛋大小的包块,伴有疼痛,可蠕动,呈间歇性发作,无发热、恶心、呕吐。门诊以“右下腹包块,肠梗阻”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 26岁。剖宫产术后 3年。术后 8个月,发现切口上方有指头大小包块,每次月经来潮时增大,伴有疼痛,月经过后包块缩小,疼痛消失。查体:下腹部正中切口疤痕 12cm,上方可触及 2cm× 2cm包块,不活动,表面光滑,无压痛。局麻下手术切除,包块位于肌层,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组织。 2讨论   子宫内膜组织易于肌肉内存活,因肌肉血运丰富,存活后有其功能,月经期增大,疼痛。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组织在切口处残留,切口冲洗不彻底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相似文献   

4.
张汶生 《四川医学》2004,25(8):874-874
患者,女性,44岁。因阑尾切除术后反复右下腹疼痛8年,复发2天入院。患者于8年前因阑尾穿孔,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约2个月时,患者感右下腹疼痛,为针刺样疼痛,无放射痛,无腹胀、腹泻,抗感染治疗后疼痛缓解。此后,患者右下腹疼痛每隔1-2个月复发1次,每次复发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疼痛均能缓解。此次复发患者在我院门诊抗感染、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9岁,因胆囊切除后6年切口下包块2年余入院.6年前因胆囊炎胆囊结石在本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
谢梅青  张凤丽 《广东医学》2005,26(9):1283-1283
患者,女,28岁,发现腹壁手术瘢痕内小包块2年,明显增大伴周期性疼痛2个月于2004年10月入住我院。患者4年前因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术,2年前发现腹部横切瘢痕右侧角有一小包块,约花生米大,质硬,可活动,无触痛,随经期渐增大,经后略有缩小。近2个月自觉包块明显增大并有经期疼痛,有时需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1.1患者,女,25岁,三年前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切口外观恢复良好,出院后半年恢复月经周期,患者自剖宫产术后第一次经期就出现腹部切口疼痛,但无痛经,上述症状逐月进行性加剧,一年前可自行触及腹部切口(左侧)的包块,彩超提示:"子宫附件无异常",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收住院.  相似文献   

8.
李冈栉 《西部医学》2006,18(1):72-72
病例男,62岁,因“腹部包块6个月”入院。6个月前发现腹部包块,无不适,初始拳头大小,逐渐长大,无疼痛、腹胀、畏寒发热、大小便性状及习惯改变等症,伴双下肢内侧皮肤色素沉着。20+天前自觉包块长大明显,行动困难,伴双下肢轻到中度水肿。在当地医院治疗未见好转,于2005年4月13日来我院诊治。既往史:15年前行阑尾切除术,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控制较好。入院查体:全腹膨隆,右下腹有一4cm手术切口瘢痕;中腹可扪及一约30cm×30cm×30cm质软包块,无压痛,界不清,移动度差,与腹腔关系密切,肠鸣活跃,未闻及气过水声,移浊(-);双下肢内侧皮肤色素沉着,左大…  相似文献   

9.
病例男,62岁,因“腹部包块6个月”入院。6个月前发现腹部包块,无不适,初始拳头大小,逐渐长大,无疼痛、腹胀、畏寒发热、大小便性状及习惯改变等症,伴双下肢内侧皮肤色素沉着。20 天前自觉包块长大明显,行动困难,伴双下肢轻到中度水肿。在当地医院治疗未见好转,于2005年4月13日来我院诊治。既往史:15年前行阑尾切除术,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控制较好。入院查体:全腹膨隆,右下腹有一4cm手术切口瘢痕;中腹可扪及一约30cm×30cm×30cm质软包块,无压痛,界不清,移动度差,与腹腔关系密切,肠鸣活跃,未闻及气过水声,移浊(-);双下肢内侧皮肤色素沉着,左大…  相似文献   

10.
胡霞  王燕 《中外医疗》2010,29(14):114-114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1例术前服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2例术后给予米非司酬治疗,7例术后未进行任何治疗。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无1例复发。结论术中尽量保护切口,避免纱布和器械与切口部位的接触,能有效的预防此病。  相似文献   

11.
1.1患者,女,25岁,三年前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切口外观恢复良好,出院后半年恢复月经周期,患者自剖宫产术后第一次经期就出现腹部切口疼痛,但无痛经,上述症状逐月进行性加剧,一年前可自行触及腹部切口(左侧)的包块,彩超提示:“子宫附件无异常”,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收住院。  相似文献   

12.
患者 ,2 3岁 ,孕 1产 1 ,因剖宫产术后 2年 ,下腹壁包块伴疼痛 1 6个月 ,脐部经期出血 4个月入院。患者于 1 999年 9月因前置胎盘 ,足月孕在当地区医院行古典式剖宫产术 ,术后 4个月月经来潮 ,随之出现下腹疼痛及包块 ,经期加重。随包块的增大 ,腹痛逐渐加重 ,于 2 0 0 0年 9月包块自发破裂 ,流出血性脓液。 2 0 0 0年 1 0月在当地县医院手术治疗 ,取出 7号丝线 1根 ,组织活检提示炎性包块。术后疼痛缓解但经期加重如初。2 0 0 1年 4月开始经期脐部出血 ,量随经量的增多而增多。于2 0 0 1年 1月、4月阴道分别脱出丝线 1根 ,长约 1 5cm。查…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一,女,30岁,因剖宫产术后2a,下腹部切口疼痛1a余,于2003年7月入院.人院查体:见切口中央有一直径约2 cm的包块,质软,B超检查为囊性包块,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包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 ,涂某 ,女 ,2 0岁 ,因剖宫产术后下腹周期性疼痛 2年 ,加重半年 ,于 2 0 0 3年 6月 2 3日住院。患者于 2 0 0 0年 8月因“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 2 0 0 2年 6月初出现下腹部周期性疼痛 ,伴痛经并自觉腹部切口下段长有一包块 ,约 1cm× 1cm ,经期感包块疼痛并有所增大 ,月经后疼痛消失 ,包块略缩小但不能复原。 2 0 0 3年 6月包块逐渐增大约 3cm× 4cm ,入院诊断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2 0 0 3年 6月 2 5日行腹壁包块切除术 ,剖开包块见其中散在数个约 0 .2cm× 0 .4cm大小的紫兰色结节 ,病理切片为皮下纤维组…  相似文献   

15.
王阳 《四川医学》2005,26(5):493-493
患者 ,男 ,79岁。因发现右侧阴囊内包块 1年多 ,右膝疼痛 3个多月入院。 1年多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侧阴囊内包块 ,约 2cm× 2cm大小 ,质硬 ,无红肿热痛。1年前发现左颈包块 ,大小约 1cm× 1cm ,质硬。行B超示 :右侧阴囊上份实性占位 ,双侧附睾肿大伴钙化。患者于 2 0 0 3年 5月 2 9日入我院行右侧阴囊内包块、腹股沟包块切除术。 2 0 0 3年 6月 6日行左颈部包块切除术。术后病检示 :(右侧阴囊 )恶性间皮瘤伴右腹股沟淋巴结 (1/ 1)转移。左颈部包块 :恶性间皮瘤转移。术后行“健择 0 .8d1,d8及健择 0 .8d1,d8,d15”方案全身化疗 2个周期。住…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例1女,31岁,因下腹部肿块1年于1998年5月20日入院。人院前5年行剖宫产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一期愈合。1年前发现下腹部原手术切口处生长一个杏核大小包块。开始包块不痛.不伴发冷、发热,包块生长较快,现有鸡蛋黄大小,近半年伴有疼痛,为间歇性隐痛,与月经无关。进食排便正常。无消化道症状。体格检查:一般状态好,发育正常,无贫血貌。浅表部淋巴结不肿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8年发生1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在月经期均感腹部切口处疼痛,可触及一触痛的包块,经后疼痛缓解,包块缩小,12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异位包块,术后无复发.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效果好,预防的关键在于行剖官产时要注意保护腹壁切口.避免不必要的官腔操作,防止将子官内膜种植在腹壁切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孝昌县人民医院1996年6月~2006年6月10年收治1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均在下腹原切口处触及一个质硬包块,8例患者月经期包块增大有触痛,经后包块缩小,疼痛缓解;另3例触痛不明显。11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包块,术后病检结果支持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效果好,预防的关键在于行剖宫产时要注意保护腹壁切口,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防止将子宫内膜种植在腹壁切口。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1岁,胆囊切除术后15年余,出现上腹部包块伴反复上腹部疼痛2年余入院。患者15年前"因胆囊结石外院行胆囊切除术",具体手术方式不能提供。2年前发现上腹部异常包块并逐渐增大,伴反复上腹疼痛。疼痛无明显放射性,伴有发热、畏寒、恶心、呕吐等不适,无皮肤巩膜黄染。  相似文献   

20.
腹茧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今  张翠萍  张波  陈志新  陈佳平 《四川医学》2005,26(11):1296-1296
患者,女,34岁。因反复腹痛17年,复发2d伴呕吐7h入院。17年前,患者因右下腹痛诊断为阑尾炎行剖腹探查,术中未找到阑尾。术后5d开始出现脐周阵发性绞痛,右侧为甚,经保守治疗好转。其后腹痛每1~2个月发作1次,发作时可见以切口为中心的8cm×7cm包块,均可保守治疗缓解,缓解后包块消失。7年前曾因肠粘连由原切口再次手术,未能找到梗阻灶。其后上述症状仍然频繁发作。2d前再次复发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96次/min,神志清楚,腹膨隆,全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原手术切口处扪及较柔软包块,8cm×7cm,移浊(-),肠鸣音活跃,未闻及气过水声,直肠指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