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宇韬  沈红璋  张筱凤 《浙江医学》2021,43(21):2308-2310,2315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411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EPBD组(118例)和EST+EPBD组(293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包括胆道情况、术中取石情况,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胰腺炎、出血(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感染、术后穿孔、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一次净石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EPBD组机械碎石率明显高于EST+EP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患者总出血、术中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P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但联合EST会增加术后出血的发生率,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可能优于EST+EPBD。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方面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间277例肝外胆管结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EST的168例,行EPBD的109例,分别对EST组和EPBD组病例的基本情况、结石直径、取石方法、手术时间、结石一次取净率、术后住院天数、近期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比、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T组结石直径为(11.3±6.2)mm,EPBD组结石直径为(10.1±5.7)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 6);EST组和EPBD组不同取石方法构成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EST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21.2±3.1)min,EPBD组为(20.7±2.5)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 1);EST组结石一次取净率为95.2%,与EPBD组的9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 8);术后住院天数EST组为(4.1±1.9)d,EPBD组为(4.1±2.0)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EST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1%,EPBD组为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 2);EST组中出血的发生率为3.6%,EPBD组为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为8.3%,EST组为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和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各有利弊,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无须局限于结石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取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另一组采取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取石,对比观察两组的取石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5%和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分别为21.66%和17.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EST术)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舟山医院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6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EST组(n=80)与EST+EPBD组(n=80),EST组实施EST术,EST+EPBD组实施EST术联合EPBD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操作时间与出血量、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 与EST组相比,EST+EPBD组术后出血、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术后腹痛及总并发症显著降低(P=0.043;P=0.030;P=0.009;P=0.030;P=0.016;P<0.001);EST+EPBD组残余结石、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结石复发及取石时间缩短或减少(P=0.086;P=0.035;P=0.001;P=0.739;P=0.283),EST+EPBD组一次取石成功率增高(P=0.029);EST+EPBD组术中操作时间与出血量、住院与术后排便天数缩短或减少(P=0.029;P<0.001;P=0.013;P=0.002),但EST+EPBD组住院费用略增高(P=0.323)。 结论 EST联合EPBD术在术后并发症及取石方面均优于单纯EST术,且在术中操作时间、术后排便时间等方面也优于EST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两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点和缺点,探讨两种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间25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例患者行EST,54例患者行EPBD,比较两组的结石取净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结石取净率EST组为98.01%,EPBD组为98.1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并发症发生率EST组为4.04%,EPBD组为12.9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ST术和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各有利弊,应根据结石的数目和大小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balloon dilation,ESBD)与经典的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ESBD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00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BD组(n=150)和EST组(n=150)?ESBD组先行乳头1/3~1/2小切开,然后行球囊扩张至造影所示胆总管最大直径,扩张最大直径不超过15 mm?EST组行乳头全切开术,两组均按常规方法取石?比较两组结石取出率?操作时间?结石取出采用的方法?结石取出所需的次数?术后胰腺炎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两组在结石取出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首次取石成功率EST组90.0%,ESBD组94.7%(P ≥ 0.05),二次取石成功率两组均达到100%?对结石≥15 mm者,首次完整取石EST组75.9%,ESBD组90.4%,对大结石的取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且ESBD组取石时间较EST组短?取石方法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38.0% vs. 23.3%,P < 0.05),尤其在结石≥15 mm者,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87.0% vs. 57.7%,P < 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ESBD取石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升高,但对较大胆总管结石,ESBD组在首次完全取石率?取石时间及碎石网篮使用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刘昌艳 《中外医疗》2007,26(24):49-49
目的 通过对89例胆总管结石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的阐述来探讨该种治疗方法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内镜下进行该种手术,术前术后采用专业护理;结果 89例EST术全部成功,成功率达100%,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胆总管结石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胆管结石的一种无创伤性的方法 ,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胆管狭窄。通过对 5 0例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病人取石经验 ,介绍了取石方法及配合护理。  相似文献   

9.
Lau  J.  Y.  W.  Leow  C.  -K.  Fung  T.  M.  K.  成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6):34-35
背景与目的:患有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的患,经常在实施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或胆管取石术后被建议实施胆囊切除术。而保留胆囊的患仅有10%可能会由于胆管并发症而复诊。因此,对此类患是否需要行胆囊切除术尚存在争议。该研究中,作比较了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和保留胆囊手术的治疗策略。方法:将接受了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和胆管取石术后的患(年龄〉60岁)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另一组为择期手术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远期胆管并发症,其他观察指标包括胆囊切除术后的不良事件,以及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最终死亡。结果:共178例患纳入该研究(每组89例)。在8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组的患中有82例接受并完成了手术治疗,其中有16例转为开腹手术(20%)。8例患出现术后并发症(9%)。应用意向治疗分析,在中值为5年的随访期内,胆囊切除组的6例患(7%)由于远期胆管并发症而复诊(胆管炎n=5;胆绞痛n=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PLBD)联合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大结石病人109例随机分为EPLBD+EST组(58例)和EST组(51例),比较两组结石取净率、一次取净率、机械碎石使用率、操作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EPLBD+EST组结石取净率、一次取净率、各并发症发生率与EST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PLBD+EST组机械碎石使用率低于EST组,差异有显著性(χ2=3.976,P<0.05);EPLBD+EST组平均操作时间、术中X线照射时间均短于EST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2.704、2.582,P<0.05)。结论 EPLBD联合EST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2000年1月~2003年10月,我院对56例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管取石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背景和研究目的:理论上认为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对于保护Oddi括约肌功能优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这是由于EPBD并不切开胆管括约肌。虽然有人尝试研究EPBD和EST对于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但是仍未取得共识。本试验采用了一个与以前报道不同的方法阐明EPBD和EST对于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患者和方法:200例符合标准的胆管结石患者被随机分为EPBD(n=104)和EST(n=96)两组。采用测定胆总管(CBD)胰酶活性的方法评估Oddi括约肌功能。分别在EPBD或EST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年收集纯胆汁。除了EPBD和EST之外,我们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5例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35例)、EPBD组(32例)与sEST+EPBD组(38例)。EST组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EST治疗,EPBD组采用ERCP+EPBD治疗,sEST+EPBD组采用ERCP+sEST+EPBD治疗。比较3组患者单次取石成功率、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单次取石成功率、术后12 h的腹痛缓解率、体温正常率、白细胞正常率、术后1周的直接胆红素正常率、ALP正常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sEST+EPBD组术中出血、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发生率均低于EPBD组与EST组(均P<0.05)。结论 ERCP+sEST+EPBD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可降低术中出血、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15.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据国内26个省市146所医院资料分析,胆总管结石占胆石症的20.1%〔1〕。1998年9月~2000年9月,我们对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35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EST成功后,立即在X线监视下取石。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35例患者均为1998年9月至2000年9月间就诊于本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2例,女23例,男女比例为1∶1.9。年龄25~87岁,平均58岁。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2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4例,有胆道手术史9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6例,胆总管残余结石3例);单发者13…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取石术是在诊断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和高频电息肉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治疗性新技术 ,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不用开腹、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可靠、可重复性等优点 ,能替代部分手术治疗。我院自 2 0 0 0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1 2月采用EST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5 5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5例 ,男 1 9例 ,女 3 6例 ;年龄 1 7~ 85岁 ,平均 5 6岁。4例为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致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 ,1 6例曾行胆囊切除术 ,…  相似文献   

17.
魏文俊  潘宏年  汤海涛  郑传敏  李婷 《安徽医学》2012,33(12):1657-1659
目的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SEST+EP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45例行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比较2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一次性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3.10%和93.33%(P>0.05);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术后并发症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6.67%(P>0.05),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45%和4.44%(P>0.05)。2组均无穿孔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SEST+EPBD术取石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EST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19.
背景:研究在肝硬化伴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中,与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相比,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是否可在不增加急性胰腺炎风险的同时降低出血风险。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间21例有凝血功能障碍的肝硬化患者接受了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以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20例行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同类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结果: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导致的出血率为30%(6/20),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出血率则为0%(P=0.009)。考虑到出血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有5例出血并发症发生在分级为C级的肝…  相似文献   

20.
陈多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18-1719
目的:对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加强术中对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的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精神状态。结果:<1cm的结石排出率达90%。结论:护士应充分掌握术中护理及配合,及时发现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