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琴 《上海医药》2013,(12):9-12
中医药学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预防医学思想及有效的防治原则。随着国民生活水平逐步进入小康,人们对养生保健的意识及需求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医药以其先进朴素的中医系统理论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为疾病预防控制展示了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健康服务"全科诊疗"中的具体操作与应用,将中医"治未病"思维与社区健康服务的"全科诊疗"流程有机的结合,研究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健康服务中的实用价值,再根据流程提取模式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全科诊疗。方法以社区健康服务的"全科诊疗"为切入点,以点概面的研究方法,选取"上呼吸道感染"为病种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医师资质对这一病种的干预措施,随机动态双盲进行试验,以1年的时间为研究时间段,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社区居民,作为样本量提取。应用医学统计分析研究方法,以同病发病率、复诊率、诊疗次均费用、抗生素使用率,应用医学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的同病发病率、复诊率、诊疗次均费用、抗生素使用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降低。结论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健康服务"全科诊疗"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明显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质,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有效途径,操作简便,适宜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3.
孙丽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644-645
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孕期妇女采取一系列孕期健康教育措施及管理,指导孕期保健,以期降低孕期先兆流产、先兆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ABO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等疾病的发生率,保障产妇和新生儿健康。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通常留有后遗症,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成为威胁人们生活质量和生命的重大疾患。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介绍并探讨了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应用研究,认为中医"治未病"理论对预防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防止脑卒中的复发及治愈其后遗症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晓莉 《哈尔滨医药》2016,(Z1):105-105
目的:分析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内对围产期女性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在我社区进行孕前咨询、孕期追踪随访并最终在本市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100例进行中医治未病保健养生指导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没有经过社区进行中医治未病养生指导,但在我市分娩的产妇10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孕妇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情况,生活方式的改变,孕产期各类疾病发生,妊娠结局,保健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孕产妇中医药保健知识,生活方式的调整,孕产期疾病发生,妊娠结局,保健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社区内孕妇,达到了未病先防的效果,增加了妇女保健内容,能更好地为女性朋友服务,对在社区内推广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唐蓬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387-389
《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不但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学习中医学必读的经典医籍,而且还渗透着较为丰富的"治未病"思想,十分重视和强调养生防病对人类生命的重要意义。本文从人的精神神智变化、饮食的宜忌、人的生活起居、人的劳逸锻炼、人与自然相应等五个方面,对《内经》"治未病"的预防学和养生防病思想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代主要医家的观点阐明了"治未病"的学术观点对中医预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未病"理论源于中医古医籍《黄帝内经》,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把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入医疗活动中,在保持现代医学"诊断"、"治病"优势的同时,加入了中医"治未病"内容,发现中医"治未病"模式在妇幼保健院运用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以及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新时代下的医疗体制和医疗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针对"看病难、看病贵"、"小病不出门,康复在社区"的这种医疗理念正是我国发展社区卫生的初衷。目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预防、保健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它的这种防患于未然思想与中医"治未病"理论相通。"治未病"是祖国传统医学中医学理论之精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康复是中医"治未病"的深刻内涵。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积极应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广大群众的健康生活及日常预防保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晓天 《健康管理》2013,(10):60-63
一.治未病的概念"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时段的状态,还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包括疾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显而未成(有轻微表现)、成而未发(有明显表现)、发而未传(有典型表现)、传而未变(有恶化表现)、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急关头)的全过程。"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0,(6):514-514
<正>本刊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第三届"治未病"高峰论坛于2010年1月1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论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吴刚副局长主持,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发表了主旨讲话,他在回顾总结"治  相似文献   

11.
9月22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主办的“中和亚健康论坛一2007合力‘治未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论坛在亚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及标准化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参会代表就如何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及中医养生在亚健康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曾铃俨 《北方药学》2016,13(6):19-20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在社区肿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中心治未病中心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属于气虚质、血瘀质肿瘤康复期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66例,对照组未给予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中医治未病个性化健康指导,随访9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体质积分及生活质量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体质转化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体质转化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对照组体质转化分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体质转换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运用于社区肿瘤患者康复,有助于调整患者体质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女性生殖保健系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作为女性生殖保健主要阵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治未病"之学术精华思想,指导社区女性生殖保健工作的开展,此举对提高中医防病治病水平及维护妇女身心健康均具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医学中防病治病理念的精髓,其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理念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解决当前日益突出的医疗卫生供需矛盾有效的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治未病"工作,有其独特的优势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探讨心血管疾病的初级预防.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磨山社区无心血管相关疾病及危险因素的320例志愿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不做任何的干预和指导,干预组按照"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同时服用酵素及经络穴位按摩"的健康生活方式给予健康教育指导,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干预组160例志愿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吸烟发生率为6.3%、血压异常率为1.9%、胆固醇异常率为1.3%、空腹血糖异常率为1.3%、MBI异常率为1.3%,危险因素好发率为8.1%,较对照组危险因素好发率45.6%明显减少,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明显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发生,这与防病于未然,治病于初始阶段的中医"治未病"理论精髓相一致,值得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同时也为心血管病的临床预防及致力于中医"治未病"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社区脂肪肝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体会。方法 2006年5月至2006年7月在某社区居民随机抽出510人作为干预前组进行体检后,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治未病"思想,通过健康宣教等多种方式,将"精神调养"、"饮食有节"等理论运用于社区居民防治脂肪肝的的实践中。2年后,随机抽出同一社区居民511人作为干预后组进行体检,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病变无显著差异。结果干预前组,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123人,脂肪肝发病率24.1%;干预后组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53人,脂肪肝发病率10.4%。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社区人群的日常健康教育活动中,对脂肪肝的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金浪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405-407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它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十分切合当前"防治并重"的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和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可以说中医药参与社区医疗服务具有得天独厚优势。作者通过研究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梳理“治未病”服务绩效评价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参考项目评价经典理论,从“投入-过程-产出-影响-可持续”这5个环节,初步构建了“治未病”科(中心)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资源配置等6个一级指标,物资设备配置等14个二级指标和种类齐全程度等40个三级指标,该体系完善了现有“治未病”服务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有利于落实责任主体,更加符合指标遴选的全面性原则和医院管理的精细化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中讲究"治未病"的理念,其对预防中风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能够极大程度降低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本文从中医"治未病"的理论角度下分析了中风的预防,论述了中医"治未病"的精髓,普及中风预防知识,使民众认识到中风的危害、前兆,从而进行高效、主动干预,将中风危害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脂肪肝的防治,是预防和降低脂肪肝发病率的有效途径。方法随机将脂肪肝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进行治疗,并随访观测效果。结果对照组和管理组通过6个月治疗随访检测结果比较,管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预防为主"的思想是一致的。中医"治未病"具有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两重原则。加强对居民及脂肪肝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强化患者自我管理,自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及行为。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保持良好心态是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