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HEV RNA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110535份血清标本中,随机抽取标本200份,分别进行ELISA检验和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 69例ELISA阳性的标本经荧光定量PCR检测均为阳性,31例ELISA可疑的标本经荧光PCR检测也均为阳性,100例ELISA阴性的标本中有2例经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经Kappa检验,Kappa值为0.72,可认为2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采用Stuart-Maxwell检验,结果显示PCR与ELISA检出3种情况的边际概率不相等(χ2=33,P=0.00,P<0.05),提示2种方法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即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更高。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HEV RNA能客观地反映HE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修正或补充对ELISA测定结果的判定和解释,有利于HEV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比较ELISA和荧光定量PCR对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疾病的尽早确诊及检测方法 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百色市12个县(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351例疑似病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麻疹病毒IgM抗体,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咽拭子样本中麻疹病毒核酸RNA,分析比较两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351例麻疹疑似病例中,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60例,阳性率为45.58%;荧光定量PCR检测麻疹病毒核酸RNA阳性167例,阳性率为47.58%;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1,P=0.296).对不同出疹时间采集的标本用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免疫史患者标本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基本一致.结论 ELISA和荧光定量PCR用于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各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百日咳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应用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a/8/l,多态性及单体型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联,并分析单体型和体重异常的交互作用对CR.P的影响。方法在“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队列人群”的基础上,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644名研究对象。应用方差和检验,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型与CRP水平的关联。采用SNPStats软件对PPAR-i个亚型SNP分别构建单体型,并分析单体型与体重异常的交互作用对CRP水平的影响。结果调整性别、年龄、血压、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rsl800206和rs9794与CRP水平有显著关联(P<0.05)。调整相同因素后,PPARa中AVG和CVG两个单体型、PPAR8中CG单体型与CRP水平升高有关(P<0.05);PPARfi中CC单体型、PPAR了中CPCAC单体型与CRP水平降低有关(P结论PPAR多个SNP及其单体型与CRP有显著关联;PPARa/8单体型与体重异常存在交互作用并对CRP水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实验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标志(HBV—M)和HBV—DNA的检测。以往运用的普通PCR检测只能定性,其后处理过程易导致假阳性污染,且所用的染色剂溴乙锭是强致癌物。因此,普通PCR的应用和推广受到一定限制。我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FQ—PCR)克服了常规PCR的不足。直接检测146份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拷贝数,并同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262例确诊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DNA,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BV的五项标志。结果显示,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者,HBV-DNA的阳性率为97.06%,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者,HBV-DNA的阳性率为89.47%,HBsAg、抗-HBc同时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81.82%。提示:PCR对HBV及其传染者的检测更敏感、直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449例乙肝感染者血清的HBV—DNA含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在不同HBV—M模式中,HBV—DNA与preS1总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在模式HBsAg(+)、HBeAg(+)和HBcAb(+)中血清HB—D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在278例HBV—DNA阳性的标本中,HBV—DNA与preS1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HBV—DNA与HBeAg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preS1阳性组HBV~DNA定量值显著高于preS1阴性组。结论HBV—DNA或preS1与HBV复制密切相关,preS1较HBeAg更能敏感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况,联合检测HBV—DNA与HBV血清学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中更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预防医院感染和提高输血安全性,评估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医院患者和献血员的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DNA含量检测。结果经ELISA法检测,346例医院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62份,其中呈HBV DNA阳性1例(1.6%);在300份初筛合格的献血员标本中,6例呈HBV DNA阳性(2%),其中222份ELISA法全阴性的标本检出HBV DAN阳性2例(0.9%)。结论本地区人群存在HBsAg阴性的HB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预防医院感染和提高输血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种方法联合检测对提高输血安全性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确诊或疑似乙型肝炎血液标本(346份)和初筛合格献血员标本(300份)进行HBV血清标志物和DNA含量检测.结果 经ELISA法检测,346份确诊或疑似乙型肝炎血液标本,HBV标志物阴性62份,其中检出HBV-DNA阳性1份(1.5%);在300份初筛合格的献血员标本中,检出HBV-DNA阳性6份(2.0%),其中222份ELISA法全阴性的标本,检出HBV-DNA阳性2份(0.9%).结论 在HBsAg阴性者中,也可能存在HBV感染;HBV血清标志物和DNA的联合检测,对提高输血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霍乱弧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建立霍乱弧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评价其优越性。方法:根据霍乱弧菌Nha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霍乱弧菌FQ-PCR诊断试剂盒,比较该方法与常规检测方法在外环境、海产品及临床病例霍乱弧菌检测上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在临床患标本霍乱弧菌的检测上,FQ-PCR与常规方法灵敏度主、特异性一致,但在含菌量少、菌株易发生变异(外环境疫水、海产品及霍乱越冬)标本的检测上,FQ-PCR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结论:FQ-PCR方法用于霍乱弧菌的检测,不仅可避免常规PCR引起的假阳性污染,同时可实现对含菌量少、变异菌株的定量定时检测,对临床检验及卫生检测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检测痰液结核杆菌的几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痰液结核杆菌检测方法 ,结果双抗体夹心间接 EL ISA和结核 PCR的检出率均为5 3.3% ,分离培养为 33.3% ,涂片镜检为 30 %。提示双抗体夹心间接 EL ISA和结核 PCR技术敏感快速、特异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沉淀浓缩检测HBV DNA含量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沉淀浓缩法检测HBVDNA,探讨HBV DNA含量的临界值及其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患者以血清标志分为三组:HBsAg、HBeAg、抗-HBcIgG、抗-HBcIgM阳性(大三阳)患者2例,HBsAg、抗-HBe、抗-HBcIgG、抗-HBcIgM阳性(小三阳)患者22例,HBsAg、抗-HBcIgG阳性、抗-HBcIgM阳性患者4例,肝功能均有异常,且HBVDNA阴性的患者标本,经病毒裂解、核酸沉淀后用75%乙醇抽提,离心后烘干沉淀,加入沉淀溶解液,将患者血清处理后进行扩增。结果28例抗-HBcIgM阳性、HBVDNA定量阴性的患者血清经沉淀处理后:小三阳患者22例,19例HBV DNA定量阳性;大三阳患者2例,HBV DNA定量均为阳性;HBsAg、抗-HBcIgG阳性患者4例,HBVDNA定量2例为阳性。HBV DNA定量最大值为3.7×103拷贝/L,最小值为4.5×102拷贝/L,平均值为2.1×103拷贝/L。结论对于抗-HBcIgG阳性、抗-HBcIgM阳性,肝功能有不同程度异常的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若为阴性则应对其血清标本进行沉淀浓缩,再检测其HBV DNA含量。同时应降低HBV定量临界值的下限,并提高HBV定量检测试剂的灵敏度,这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干扰素(IFN) γ和白细胞介素(IL) 4的水平,以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的关系,以探讨阿德福韦治疗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阿德福韦治疗前及治疗16周、52周和132周患者的血清,其中完全应答组14例,部分应答组16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FN γ和IL 4水平;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罗氏COBAS AMPLICOR HBV MONITOR检测,下限为103 拷贝/mL,由美国MDS公司北京临床实验室给予检测。结果完全应答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6周,IFN γ水平均显著高于部分应答组(P<0.05)及对照组(P<0.05),部分应答组与对照组之差异无显著性(P>0.05);完全应答组IL 4水平在治疗后逐渐下降,部分应答组变化不大。各组在治疗前,HBV DNA水平与IFN γ及IL 4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在治疗16周,HBV DNA水平均明显下降,此时完全应答组IFN γ升高程度显著高于部分应答组(P<0.05);完全应答组IL 4水平逐渐下降,部分应答组下降不明显。结论经阿德福韦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应答有一定程度恢复,其恢复程度与治疗后HBV DNA定量下降幅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口腔隐血状况下慢性乙肝患者唾液HBV DNA的阳性率和病毒浓度。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PCR法和隐血检测研究60名慢性乙肝患者唾液中HBV DNA的检出率和病毒含量以及唾液隐血状况。结果:唾液DNA阳性率在唾液隐血阳性和弱阳性者间为62.5%,唾液隐血阴性者为63.6%。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唾液中有无血液污染对唾液HBV DNA的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恩替卡韦(ETV)对不同HBV DNA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77例患者参照GLOBE研究方案,对基线HBVDNA〉10^7拷贝/mL的50例与HBV DNA〈10^7拷贝/mL的27例进行ETV抗病毒疗效比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48、96和157周时检测ALT、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等指标,并对治疗后的应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ETV治疗157周时基线HBV DNA〉10^7拷贝/mL和〈10^7拷贝/mL者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0.0%和77.8%(X2=0.053,P〉0.05),两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6.0%、42.0%和63.0%、63.O%,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2.021和3.082,P均〉0.05)。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90.0%和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94,P〉0.05)。结论长疗程恩替卡韦治疗不同基线HBVDNA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17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前S1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和HBV DNA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分前S1抗原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S1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组中HBV DNA的检出率为77.09%,检出率较高的3种血清学模式是HBsAg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模式⑤,100.00%),HBsAg、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三阳(模式①,95.99%),HBsAg、HBeAg、HBeAb、HBcAb四阳(模式③,94.44%);前S1抗原阴性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组中HBV DNA的检出率是29.30%,检出率较高的3种血清学模式是模式⑤(100.00%)、模式③(66.67%)、模式①(64.04%)。前S1抗原阳性组检出HBV DNA的平均含量是(7.36±0.90)拷贝/mL,阴性组是(5.42±1.16)拷贝/mL。两组比较:HBV DNA的检出率(P<0.005)和HBV DNA的含量(P<0.05)差异都有显著性。结论前S1抗原作为一种新的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具有重要意义,其阳性血清标志物模式患者HBV复制活跃,HBV含量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抗-HBx蛋白和细胞因子TNF-α、IL-4、IL-12表达水平。方法选择HBV携带者60例(ASC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CHB组),肝硬化患者60例(LC组),肝癌患者60例(HCC组),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HBx、TNF-α、IL-4、IL-12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C组、CHB组、LC组和HCC组外周血TNF-α、IL-4和IL-1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HCC组相比,ASC组和CHB组外周血抗-HBx水平和IL-12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外周血抗-HBx、TNF-α和IL-4水平与HBV DNA载量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8、-0.348、-0.373,P<0.05)。结论抗-HBx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种独特作用机制,与HCC组相比,ASC组和CHB组外周血抗-HBx水平和IL-12水平均显著升高,说明慢性HBV感染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刘纯成  李桂珍  徐云芳 《职业与健康》2012,28(3):319-320,32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唾液中HBV-DNA水平,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经唾液传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清和唾液中HBV-DNA含量。结果 99例乙肝患者血清和唾液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0例(90.9%)、65例(65.7%)。结论乙肝患者唾液中HBV-DNA的阳性率与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患者唾液中HBV-DNA含量与血清HBV-DN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2)。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HBsAg阴性献血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和HBV-DNA的相关性分析,论证HBsAg阴性血液的安全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检测HBV-DNA。结果3398例HBsAg阴性献血样本,HBV-DNA检测总阳性率为2.73%,其中HBsAb(+)、HBcAb(+)模式组占6.59%,HBV-DNA阳性率为5.80%;HBsAb(+)、HBeAb(+)、HBcAb(+)模式组占4.74%,HBV-DNA阳性率为6.83%;HBcAb(+)组占6.24%,HBV-DNA阳性率为5.19%;HBeAb(+)、HBcAb(+)模式组占5.86%,HBV-DNA阳性率为4.52%;HBsAb(+)模式组占31.99%,HBV-DNA阳性率为1.56%;全阴模式组占44.59%,HBV-DNA阳性率为2.11%。结论HBsAg阴性的献血者仍然存在HBV感染的危险,特别当单独HB-cAb检测阳性或合并HBsAb、HBeAb等阳性标志物时,输血潜在感染的风险增加,应同时检测乙肝其他标志物,推行灵敏度高的核酸扩增技术筛查血液,可以进一步减少输血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过程中不同基因型对HBV DNA、HBeAg及ALT变化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9月-201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51例服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基因分型、HBV 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51例患者的HBV病毒基因型主要为B和C型,C型32例,占62.7%,B型19例,为37.3%,以C型基因型为主;B、C不同基因型组在治疗48周后,除12周时的HBV DNA、HBeAg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12周时,B和C基因型对患者的HBV DNA、HBeAg的变化有影响;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基因型对HBV DNA、HBeAg及ALT的变化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唾液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 DNA是HBV感染最直接的证据,文中就唾液HBV DNA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