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U形波自1906年由Einthoven确认并命名后,关于其形成的原因虽曾有过许多解释,但至今仍无定论。有后电位说、浦肯野纤维说,还有人认为是动脉圆锥的复极波。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U波代表着心室浦肯野纤维的复极变化。  相似文献   

2.
U波是心电图中最后一个波段,又是最易被忽视和遗忘的重要波段。它的形成机制到目前尚有争论。有人认为浦肯野纤维和心室乳头肌的延迟复极或心肌的后除极的“后电位”引起。最近发现,心室的机械性活动可影响电活动,即“收缩一兴奋反馈”引起U波,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U波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U波自1906年Einthoven描述共命名以后,U波的起源和临床意义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应用,诊断价值将赶上和超过受重视的T波。下面结合文献及临床,对U波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1 U波产生机理与正常范围 对U波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学说有:①U波代表激后电位。②U波相当于乳头肌复极电位。③U波可能是动脉圆锥组织的复极电位。④U波表示浦氏纤维传导系统的动作电位时限延长。通过实验与临床证明,U波代表心室肌浦氏纤维的复极电位,其根据:(1)U波与浦氏纤维系统的复极过程有关,即U波相当于浦氏纤维的T波。(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为327±47ms,浦氏纤维动作电位为467±78ms,从时间上看,浦氏纤维的快速复极与心电图U波是一致的。(3)钾离子可对U波电压产生显著  相似文献   

4.
高耸T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念 T波与心室肌动作电位3相曲线相一致,代表快速心室复极末期的电位变化。正常T波形态平滑呈半圆形,两肢不对称,前半部平缓后半部陡峭。T波方向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5.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6):472-472
体表心电图的QRS和T波分别是心室肌除极与复极波,由于心室大约由几亿个心室肌细胞构成,因此,体表心电图的QRS—T波是几亿个心室肌细胞除极与复极产生的电流汇合在一起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正常心电活动由心肌除极和复极两部分组成。心室除极指心室肌激动的过程,心电图表现为QRS波。而心室复极指心室肌恢复极化状态的过程,心电图表现为J波、ST段、T波和/或U波。临床上常用QT间期代表心室复极。心室复极异常可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例如,长QT综合征,无论是遗传性或  相似文献   

7.
体表心电图的QRS和T波分别是心室肌除极与复极波,由于心室大约由几亿个心室肌细胞构成,因此,体表心电图的QRS-T波是几亿个心室肌细胞除极与复极产生的电流汇合在一起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心室复极波的细胞离子流机制与临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心电图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虽然心电图不是直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但其每一个波形都反映了心脏电场在体表电位的变化。心电图的波形可分为两大类, 即除极波和复极波。心室的除极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RS 波,心室的复极波则为J波、ST段、T波和U波。过去二十年中,对跨心室壁电学不均一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于心室复极波的离子和细胞学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本文着重就心室复极的心电图信号——J波、ST 段、T波及U波的细胞电生理和离子流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的心电图表现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心室晚电位(VLP)是心室肌局部延迟除极引起的电活动,是心室肌损伤性碎裂电位在体表的反映。通过仪器记录到QRS波之后这种高频(约100HZ)、低幅(<20—25UV)波,且持续时间长(>10ms)的碎裂波,称为心室晚电位(VLP)。  相似文献   

10.
T波形成机制与T波改变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T波是心室复极顺序发生细微变化的敏感指标。 T波异常是一常见现象 ,它可见于正常人 ,也可见于轻重不一的心脏疾病以及心外疾病。1 .T波形成机制1 .1心室阶差超强电休克可使心室肌同步除极 ,心电图上仅有 T波而无 QRS波 ,该 T波面积即代表心室阶差。它主要来自复极的非均一性 ,依赖复极速率的不同而不是心室肌激动顺序。局部动作电位的轻微变化可引起 T波形态明显的改变 ,但 T波变化并不一定与异常复极的心肌面积成比例 ,因为某些心电向量抵消和不同复极部位对 T波影响可不同。1 .2 M细胞近年研究表明 ,存在于心室壁中层的 M细胞对 T…  相似文献   

11.
正常心电图(ECG)的一个心动周期是由除极和复极二个基本过程组成。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QRS波群结束至T或U波结束代表心室复极。心室复极波段包括J波、ST段、T波和U波。最近有关心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展,对心室复极波段的离子和细胞机制有了深刻的认识。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意义加以简述。  相似文献   

12.
心室晚电位(VLP)是指发生在QRS终末波并延伸至ST段内的心室局部迟发的心电活动,呈高频(25-250Hz)、低幅(25μV以下)碎裂波,它是因心肌结构的改变而使部分心室肌延迟激动,由于心肌的纤维性变、肌束的分离和断裂,产生高频、低幅的碎裂电位这些碎裂电位在心肌内形成折返激动,可引起严重的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应用于临床已逾百年,但是对于T波形成的基础心脏电生理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随着心室肌M细胞的发现,部分学者应用心室组织块记录心室心内膜、心外膜和M细胞之间的跨壁复极离散,并与同步记录的模拟心电图T波相对应,认为T波主要是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所形成。但是,与心室组织块相比,在体情况下全心室相对长的心室激动时间、较快的心室率、电耦联以及电张力等都可能造成跨壁离散的减少,而且一系列在体标测心室复极的研究均未能记录到与T波一致的显著的跨壁复极离散。相反,心室整体的三维复极离散显示与T波相符。心室跨壁离散与整体离散在T波形成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U 波是一个不重要的波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21年Einthoven描述心电图的U波以来,U波的起源和意义至今仍未明了。在外表健康的成年男性中,体表心电图的U 波直立并与前面的T 波具有同样极性者占80%。通常,U 波在V_2及V_3导联最高,其平均高度是0.33mm,或为最高T 波的11%。迄今为止,大多数学者还认为,直立U 波是心室快速充盈扩张所产生的后电位。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U 波代表着心室浦氏纤维的复极电位。显然,体表心电图的Q-U 间期与浦肯野系统的动作电位间期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5.
长QT综合征(QT>0.60秒或QTc>0.45秒)分为两类:①先天性者常在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之后发生TDP,与肾上腺素有关,故称肾上腺素能依赖性LQTS;②获得性者与抗心律失常药有关.在一次R-R延长之后,QT随之延长,U波明显,可发生TDP,故称“暂停”依赖性LQTS.近年单相动作电位图发现心室肌激动时间与动作电位时间之间的反相关系,证实QT延长,U波明显代表着心室肌复极时间不一致;U波即后除极。在不同时复极的心肌上,在后除极的触发下,在心室肌上产生了周长不一、方向互异、相互争夺的两个以上的折返环,乃形成扭转型室速或室颤.对先天性者之治疗以足量心得安为首选,可辅以左侧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对获得性者应除去诱因并辅以加速心率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患者女性,54岁,糖尿病、慢性肾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一年前安装“秦明8619”ⅤⅥ起搏器,起搏效果甚佳。1991年5月1日突然发生脑溢血,12个小时后死亡。本文附图A、B是死亡前5小时仿Ⅰ、Ⅲ两个导联非同步记录。心室起搏频率72ppm,脉冲信号全部带动心室,并产生1:1的室房传导(A图QRS后的P~-较明显)。QRS后有T-U双峰波形,U皆高于T,但U波呈高宽和矮窄交替出现。Q-T-U时间明显延长,高宽U波出现时,Q-T-U超越整个心动周期,即下一心室刺激电信号落在U波的后支末。本帧心电图诊断:①右心室起搏心电图;②右室起搏伴1:1室房传导;③U>T,Q-T-U间期明显延长;④心室起搏伴U波电交替(Ventricular pacing and electrical alternans of U wave)。  相似文献   

17.
射频消融具有Mahaim纤维特性的房室旁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报道3例具Mahaim纤维特性的房室旁路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的结果。方法 3例患者均有阵发性心悸史,发作时的心电图均表现为宽QRS波,其中1例曾发生晕厥。在进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后,根据旁路电位的描记和/或心室最早激动点确定消融靶点。结果 3例除具有Mahaim纤维的共同特征外,心室最早激动部位均在三尖瓣环附近,标测中未能记录到确切的旁路电位,根据沿三尖瓣环标测心室激动点确定靶点,消融均获成功,放电次数分别为8,3,6次。结论 在明确此种特殊房室旁路的诊断后,可通过沿三尖瓣环标测最早心室激素,指导消融并能获得成功,而无需刻意寻找旁路电位。  相似文献   

18.
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随着心室肌中层一组具有独特电生理特性的细胞亚群的发现,人们提出了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electrophysidogicalheterogeneit)这一概念,即不同部位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态、时程各异,对各种病理生理因素和药物的反应性存在着差异[1~3]。这种跨室壁心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在心电图T波、U波、后除极及其介导的触发活动和折返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心动过速(Tdp)的形成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不同部位心室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1991年Sicouri等[1]在用玻璃微电极定量研究离体犬左室透壁心肌…  相似文献   

19.
4.QT间期延长 QT间期延长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并得到普遍认可的电生理异常。QT间期代表心室收缩期的时间,QT间期延长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QT间期可根据常规记录心电图的QRS起点到T波终点而确定。心电图中出现明显的U波其意义尚有争议,可能与除极后的心室有关,并使QT间期的测定发生困难。多数专家同意取T波和U波之间的最低点作为QT间期的终点。  相似文献   

20.
U波病理生理意义的辨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波为心动周期中最后一个小波 ,其起源和意义至今尚不十分清楚。U波在T波后约 0 0 2~ 0 0 4s处出现 ,宽度为0 10~ 0 .3 0s,方向一般与T波一致。通常U波在V2 及V3导联最高为 0 2~ 0 .3mV ,有人认为U波与心室早期的充盈有关 ,是心室快速充盈扩张产生的后电位 ,但多数证据表明 ,U波代表着心室浦氏纤维的复极电位。U波的重要性在于其病理意义 ,U波的增高或降低是U波异常的一种表现。钾离子浓度是影响U波振幅的重要因素 ,通常血清钾降低时U波增高、血清钾增高时U波降低。但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在心电图上不能将U波增高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