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73593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关系研究/郭丹杰…//中华内科杂志一1”7.36(们一25()~252 对106例高血压和32例正常人的观察表明: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时,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为一1.48士0.09(正常组值),随危险因素聚集程度增加,指数亦明显,轻(2项危险因素)、重度()3项.危险因素)聚集的指数分别为一1.蚝土0.17和~2.14士0.2],高于正常人(p<。.()l)。女性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尿酸呈正相关(r二0.378,尸<0.us),绝经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指出虽证明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有关,但冠心病是否继发于胰岛索抵抗以及与高血压的关系尚…  相似文献   

2.
未绝经女性患者冠状动脉事件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未绝经女性患者冠状动脉事件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7年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诊治的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47例,已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172例和未绝经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女性患者(non-AS CAD组)18例的临床表现.结果 (1)与已绝经冠心病组比较:未绝经冠心病组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低(均P<0.01),既往发生胸痛较少(14.9%比82.6%,P<0.01),冠心病危险因素个数较少(1.04±0.98比2.21±0.10,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较多(83.0%比48.8%,P<0.0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以单支病变为主(70.2%比29.1%,P<0.01),冠状动脉病变积分(Gensini评分)较低(10.5±7.2比56.5+27.0,P<0.01);logstic回归发现,肥胖是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OR =3.655,95%CI:1.15~11.59,P=0.028).(2)18例non-AS CAD患者占疑诊冠心病未绝经女性患者中的28%,其中16例以ACS起病.与未绝经冠心病组比较,血生化指标、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较已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少,冠心病危险因素少;既往发生胸痛较少,以ACS起病多见;肥胖是独立的危险因素.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也是引起未绝经女性患者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脑卒中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调查2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收缩压、脉压呈正相关(r=0.21、0.26,P<0.01),与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亦呈正相关(r=0.17、0.30,P<0.05),与尿酸、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脑卒中均有关。结论上述心血管危险因素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有益于减少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国不同性别血浆脂蛋白(a)[Lp(a)]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将男女患者分别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组,并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比较各组Lp(a)的差异及与冠状动脉积分的相关性。结果:无论男性还是女性,4组不同病变的Lp(a)浓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多支病变组与0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P<0.01,男性P<0.05。绝经后女性Lp(a)水平高于绝经前,P<0.05。结论:在中国,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且女性和男性都存在。女性绝经后血浆Lp(a)浓度升高,血浆Lp(a)浓度受性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副高职称以上群体1994年、2004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指导这一群体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方法:分别于1994年和2004年体检对象中选择年龄为30~89岁、副高职称以上的教职工,测量血压、血脂和血糖3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询问病史;整理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在逐步增加;女性在50岁之前的检出率较低,50岁之后,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与10年前相比,2004年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检出率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是高校教职工的高发病,应加强这一人群的健康教育,做好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年限、年龄和体型对绝经后女性胫骨超声传导速率(SOU)的影响。方法测量580例绝经后1年女性的胫骨SOU。结果胫骨SOU随绝经年限和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绝经后前10年SOU下降较快。SOU随绝经年限的变化用直线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R2=0.31,P=0.000),其直线回归方程为SOU=3912.4-8.79×绝经年限;SOU随年龄的变化曲线用二次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最佳(R2=0.32,P=0.000),其二次回归方程为SOU(m/s)=4191.56-3.72×(年龄)-0.04×(年龄)2。SOU与体重(r=0.32,P<0.01)、身高(r=0.38,P<0.01)和体重指数(BM I)(r=0.16,P<0.01)呈显著正相关。骨质疏松患病率随绝经年限和年龄而增加。结论绝经年限、年龄以及身高、体重和BM I均显著影响绝经后女性胫骨的骨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基督教徒的宗教卷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搜集了217名老年基督教徒的宗教卷入和主观幸福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老年基督教徒的宗教卷入在年龄、性别、信教年限、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主观幸福感在年龄、性别、信教年限、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老年基督教徒的宗教卷入与正性情感、正性体验和幸福度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负性情感和负性体验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不同宗教卷入老年基督教徒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高宗教卷入老年基督徒的主观幸福感高于低宗教卷入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藏族人群高血糖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以拉萨市藏族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调查、生化检查和颈动脉检查。检查并分析449例藏族人的糖耐量,糖基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空腹胰岛素含量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根据糖耐量试验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正常糖耐量组(NGT)352例,糖耐量低减组(IGT)62例,糖尿病组(DM)35例。患者糖耐量异常的程度越高,患者年龄越大(P<0.01),高血压发病率越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越大(P<0.001),糖基化血红蛋白值越高(P<0.01),血糖(P<0.001)、甘油三酯浓度(P<0.05)越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低(P<0.05)。IGT和DM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远比NGT组严重(P<0.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增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基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自然对数ln(HOMA-IR)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糖血症的藏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糖基化血红蛋白、增龄、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绝经女性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对骨质疏松(OP)的发病风险。方法 846例女性T2DM患者,分为绝经组(576例)、未绝经组(270例),采用Sahara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BMD)测定,收集相关生化结果及一般情况,分析绝经年龄、年限以及糖、脂代谢紊乱等因素对OP的发病风险。结果绝经组的OP患病率为8.86%,未绝经组为4.26%,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元线性回归及单元逻辑回归分析中绝经组患者随年龄、绝经年限增加OP患病率有明显增高(P<0.05)。绝经组和未绝经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组中餐后血糖与BMD呈负相关(P<0.05);BMI与OP患病率呈负相关(P<0.05);TG、TC、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LDL-C)与BMD无明显相关(P>0.05),利用逻辑回归分析比较BMD减低百分比,糖、脂代谢均异常组(48.02%)与单纯糖代谢异常组(57.14%)及单纯脂代谢异常组(46.92%)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T2DM绝经女性患者中脂代谢紊乱不是OP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控制餐后血糖、适当提高BMI对T2DM女性绝经患者预防OP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北蔡镇老年女性生理因素与骨密度(BMD)的关系,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的Lunar Prodigy Advance PA+300164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395例上海市北蔡镇60~79岁老年女性正位腰椎和左股骨近端进行BMD测定。结果绝经初期(1~15 a)腰椎及髋部各部位BMD下降速度较快。绝经年限在16~20 a时,腰椎BMD下降速度减慢,而股骨各部位BMD下降速度仍较快。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调整月经初潮、月经间隔、行经时间后进行偏相关分析以及对生理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都显示:腰椎与髋部的BMD与年龄、绝经年限呈负相关(P〈0.01)。行径年限、绝经年龄与髋部各部位BMD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腰椎各部位BMD均无显著相关。孕次与髋部各部位BMD呈显著负相关,但与腰椎各部位BMD均无显著相关。结论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髋部BMD相关。行径年限、绝经年龄、孕次与髋部BMD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烟与男性早发冠心病(PCAD)的关系。方法纳入2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PCAD患者,其中男性组158例和女性组112例,对两组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异常等)进行分析。结果PCAD患者男性组和女性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PCAD家族史无差异,但男性HDL-C(mg/d1)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PCAD与吸烟呈正相关(OR=153.82,P〈0.01),与HDL-C呈负相关(OR=0.95,P〈0.01)。结论男性PCAD的发病年龄早于女性,且与男性的吸烟和低HDL-C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城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中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并探讨绝经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入选社区年龄40岁~59岁围绝经期妇女,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月经情况、身高体重、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根据月经状况将入选人群分为月经规律组、月经不规律组和绝经后期组。结果入选女性中,高血压和冠心病患病率分别为23.5%和7.7%,超重、肥胖、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5.3%、2.4%、10.4%和6.2%,三组中绝经后期组超重、肥胖、高脂血症及其糖尿病比例最高。绝经后期组、月经不规律组及月经规律组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3.6%、5.8%和4.1%,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1)。月经不规律组中冠心病患病率高于月经规律组(P&lt;0.01),月经不规律组中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月经规律组(P&lt;0.01)。结论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肥胖和超重是城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从绝经过渡期即开始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入选2007年至2012年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青年女性(年龄18~44岁)共24例,选取同时期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女性(年龄≥65岁)7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的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有9例证实为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较1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年龄更小、体质量指数(BMI)更低、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少(P均<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病变和主干病变较多(P均<0.05)。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中8例(53.3%)合并2个以上的传统危险因素。与老年心肌梗死女性相比,青年心肌梗死女性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个数较少,入院时的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酸酐、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更多见(P均<0.05)。结论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时需要考虑非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较老年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少,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确诊为冠心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患者PCI预后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自2008年7月至2012年1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年龄>65岁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治疗的患者4927例,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3049例,女性1878例,统计其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PCI结果、围术期抗栓治疗药物及其他心血管药物的使用情况、院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两组患者各自的特点及差异。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中,男性患者吸烟比例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较女性高(51.5% vs 15.3%,P<0.01;22.1% vs 15.3%,P<0.01);而女性患者体质量指数[(24.8±4.4) vs (24.5±3.7)kg/m2,P<0.05]和发病年龄更高[(72.6±4.8) vs (72.2±5.4)岁,P<0.01],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比例也较男性高(70.5%vs 60.8%,P<0.01;32.2%vs 24.9%,P<0.01)。两组术后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0.6% vs 0.1%,P<0.01)。结论在接受PCI的人群中,老年女性较男性拥有更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且PCI预后也较男性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评价广州地区无症状自然人群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广州社区无症状自然人群,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根据项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人选280例,男149例,女131例,年龄(51.5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踝臂指数(ABI)异常的检出率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88例心脑血管病高危住院患者,年龄30-93(64±13)岁,男性165例,女性123例;分为ABI正常组(ABI 0.9~1.3)193例和ABI异常组(1.3〈ABI〈0.9)95例,进行ABI、身高、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压、心率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间与心脑血管病各危险因素及临床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288例患者中ABI异常95例,检出率为32.98%。影响AB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P=0.001)、性别(P=0.013)、血糖(P〈0.01)、血脂(P=0.003)、血压(P〈0.01)、吸烟(P=0.002)等。异常组心、脑血管病事件的检出率分别为26.32%和37.89%,明显高于ABI正常组的10.36%和20.2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OR值分别是4.09、2.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中ABI异常检出率高;ABI与心脑血管病各危险因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ABI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和分析上海农村社区≥50岁人群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状况及卒中风险水平。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对上海奉贤区某农村社区50-74岁人群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现况调查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检测,分析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并以CVHI积分值作为评价卒中风险的指标。选择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水平基本一致,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相邻社区2003年的资料,对比危险因素暴露水平。结果纳入调查且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8350人(男3585人,女4765人)。①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高血压50.1%、心脏病7.3%、糖尿病4.5%、血脂异常4.4%、肥胖10.0%、卒中家族史7.3%;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男性为53.5%,女性为47.5%)和血脂异常(男性为5.4%,女性为3.7%),均P〈0.01。②CVHI积分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CVHI积分值低于男性,P〈0.01。该人群中23.9%(1993/8350)存在脑血流动力学(CVHI积分值〈75分)异常;男性为21.1%(758/3585),女性为25.9%(1235/4765);8350人中,脑血流动力学重度异常者(CVHI积分值〈25分)占4.8%(404/8350)。男性发生率为4.4%(156/3585),女性为5.2%(248/4765)。③与2003年相邻社区的调查绡果相比,除心脏病外,其他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上海农村社区≥50岁人群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居首位;近1/4人群有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为卒中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踝臂指数(ABI)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化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乐亭县4个敬老院355例60岁及以上男性人群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吸烟饮酒史、个人病史及家族史。体检包括人体测量、血压3次测量及踝臂指数(ABI)检测。ABI0.9为异常组,0.9~1.4为正常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测量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用SPSS软件包对AB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I异常组占总人数11.3%。偏相关(控制年龄)分析显示ABI与腰围、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P均0.05)。依据心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腰围、血压、血糖、血脂异常和吸烟)进行分析,≥3个危险因素人群比例在ABI异常组明显高于正常组(62.6%vs.37.5%,P=0.00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5,95%CI:1.042~1.151)、LDL-C(OR=1.973,95%CI:1.252~3.111)、TG(OR=1.522,95%CI:1.065~2.174)、吸烟(OR=2.537,95%CI:1.205~5.339)是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I降低的人群有明显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年龄、LDL-C、TG、吸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人群脉压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群中脉压(PP)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同PP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对福建省8个高血压防治点1991年时年龄≥40岁的对象进行8年跟踪随访,共随访9612人(男4748人,女4864人),应达率为92.3%;(2)基线调查内容:一般情况、吸烟史、饮酒史、心脑血管既往史,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随访内容:急性心肌梗死(AMI)与脑卒中史、发病与死亡。PP分为〈30mm-Hg、30~39mmHg、40~49mmHg、50~59mmHg、60~69mmHg和≥70mmHg6组。结果:(1)人群中不同年龄组PP存在明显差异(P〈0.01),年龄与PP呈正相关关系(r=0.465,P〈0.01)。随体重指数增高PP随之升高(P〈0.05)。既往有脑卒中史者PP明显大于无脑卒中史者(P〈0.01);(2)进入与PP有关的回归方程的因素按标准偏回归系数大小依次为:年龄(0.467),体重指数(0.083),脑卒中(0.077),性别(0.079),吸烟史(0.035),P值除吸烟史=0.002外,余均=0.000;(3)AMI:8年中AMI发病率为0.8%,脑卒中发病率为4.1%,脑卒中的发病是AMI的5.6倍;无论是AMI或是脑卒中的发病率,在PP≥40mmHg各组均随PP升高而升高(P〈0.01),尤其在脑卒中发病中更明显(P〈0.01)。PP在30~39mmHg组两种疾病的发病率最低。结论:本研究提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既往脑卒中史等因素与PP水平有密切关系。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在PP≥40mmHg随PP增高而升高,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病;在30~39mmHg组发病率最低。PP是心脑血病的发病重要危险因素,PP的理想水平为30~39mmHg。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浙江舟山普陀渔区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普通内科、高血压门诊及渔区2个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岁)为研究对象,共180例(男96例,女84例),平均年龄(60.42±6.44)岁,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CCB(钙离子拮抗剂)与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用药、新鲜海鱼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空腹血糖(FPG)、血脂(LDL-c、HDL-c、TG)、血尿酸(sUA)等。筛选出可能影响微量白蛋白尿的有关因素,然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BP、文化程度、体重指数、CCB和ACEI联合、血尿酸、空腹血糖、TG、LDL-c、HDL-c共9个指标与MAU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影响高血压患者MAU发生的危险因素有SBP(P<0.01),FPG(P<0.01),sUA(P<0.01);CCB和ACEI联合(P<0.01)是保护因素。新鲜海鱼(Z=4.24,P<0.01)是MAU保护因素。结论收缩压、空腹血糖、血尿酸水平异常是渔区高血压患者MAU的危险因素;CCB和ACEI联合用药以及新鲜海鱼则可视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