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Ⅱ型糖屎病无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测观察,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视功能.方法 应用计算机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系统对30例确认尚未有糖屎病视网膜病变者行对比敏感度检查,同时另随机选取30例年龄相同的正常眼做对照组.观察两组在各个空闻频率的数据,并绘制CS曲线.结果 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测,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应用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为糖尿病视功能变化提供一个敏感而可靠的观察指标.可以较好地评价视功能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对比敏感度检测对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评价。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门诊中收治的被内科临床确诊为糖尿病且无视网膜病变的30位患者作为研究组,使用对比敏感度检测有效检查患者的视觉功能并加以记录。另选取30例正常视觉功能的其他类患者作为对照组加以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测根据统计学方法测算得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糖尿病引发症视网膜病变这一并发症,临床上应该采用检查视觉对比敏感度、观察视功能变化情况、评价视功能损害程度的方法,尽早让所有早期糖尿病患者得到重视,便于及时治疗避免视网膜病变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预后。方法: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Ⅲ及以上)的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3~6个月监测视力变化,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酌情补充光凝。随访6~30个月。结果:经过激光光凝治疗后82%病人糖网病变稳定。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DR后预后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合理的激光参数是挽救其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眼底检查正常,治疗后数个月即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者,文献报道尚少。本文报道1例新发2型糖尿病经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后6个月出现进展性DR的临床特点和转归,结合文献探讨其可能机制。胰岛素治疗有可能诱发某些异质性2型糖尿病个体发生严重的视网膜病变。新发2型糖尿病治疗前应常规检查眼底,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1年内建议每3~4个月检查眼底1次,如患者有视力改变应随时检查。一旦明确为DR应及时而谨慎地调整降糖方案,进行有效的专科治疗,以阻止疾病进展,挽救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3例,胰岛素强化治疗2~3周,停用胰岛素,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结果:短期素强化治疗后患者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比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22例(66.67%)仅需饮食运动控制血糖可达标;11例(33.33%)需口服降糖药物血糖可达标。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β细胞功能,逆转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有效预防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华山  王继亚 《当代医师》2014,(4):447-449
目的:评价贝那普利对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并发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贝那普利治疗组(12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7例),于服药前、后3个月及6个月行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贝那普利治疗组服药3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与服药前及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收缩压、舒张压较服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贝那普利治疗组服药6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与服药前及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根据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结果,发现经贝那普利治疗后的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缓慢,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对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延缓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对比敏感度CS与眩光对比敏感度G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2011年12月50例眼科患者,均使用对比敏感度测试仪检测,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探讨手术后眼的cs值与GS值关系.结果3、6、9、12 c/d空间频率中,人工晶状:体眼GS值比cs值明显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眼的cs受到眩光的影响更大,GS有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郜胤  陈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6):980-981+1000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低中度青少年近视患者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6例(32眼)低中度青少年近视患者,对其进行持续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在暗室有眩光与无眩光不同环境下,戴镜前及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对比敏感度情况。结果:16例低中度青少年近视患者在暗室有眩光与无眩光的不同环境下,佩戴角膜塑形镜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全频对比敏感度值比佩戴角膜塑形镜前明显降低(P<0.05)。而佩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起至6个月的对应值比佩戴角膜塑形镜1周有所增加(P<0.05),从佩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起各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低中度青少年近视患者使用角膜塑形镜可降低其在暗室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值,实验可证实佩戴角膜塑形镜的有效价值,同时增强近视的青少年患者对角膜塑形镜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药物和敏感的监测方法。方法选择40~70岁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82例,分为罗格列酮钠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1例。均强化控制血糖治疗,随访1年。研究前及6个月、12个月检测体质量指数、血压、临床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及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每月访视1次,监测血压、血糖;3个月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P1波振幅12个月时2组各环均明显改善,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罗格列酮钠组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观察前后及组间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钠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27~68岁,对照组(47例)单纯给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康柏西普组(53例)采用玻璃体切除术前3~6天眼内注射康博西普治疗。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随访6个月期间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评价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结果:术前两组 BCVA 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康博西普组和对照组 BCVA 均明显提高,且康博西普组 BCVA 高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明显变薄。随访6个月期间,康博西普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有效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症状,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Sensitivity to azathiopri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育龄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情况及药物敏感性,探讨影响其药物敏感性的因素,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体检妇女人群中阴道分泌物培养念珠菌感染阳性病例中选择103例为研究对象,对样本采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益康唑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并回顾性调查检测对象病史、用药情况等。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6.16±6.72)岁,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和大专为主,分别占14.3%、29.7%和52.0%。对5种药物都敏感的样本有55例,占53.5%,对1种以上药物不敏感的样本有48例,占46.5%。药物敏感性依次是:两性霉素B(97.0%)、酮康唑(94.2%)、伊曲康唑(92.2%)、氟康唑(80.6%)、益康唑(72.8%)。近期使用抗生素更加容易使菌株对伊曲康唑和益康唑产生不敏感。使用抗生素的对象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益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7.1%、14.3%和35.7%;而没有使用抗生素的对象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益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3%、6.7%和25.8%。反复感染者的样本对两性霉素B(100.0%)和酮康唑(100.0%)非常敏感,但是会增加对伊曲康唑(8.7%)和益康唑(30.4%)的不敏感性。结论深圳地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整体耐药性较少,但近期使用抗生素和反复感染者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影响。临床治疗宜首选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反复感染者建议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为了解解脲支原体临床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法。结果:120株解脲支原体体外抗生素的敏感性依次为美满霉素(90.5%)、强力霉素(88.0%)、交沙霉素(85.1%)、阿奇霉素(80.2%)、克拉霉素(78.5%)、罗红霉素(75.0%)、四环素(67.5%)、司巴沙星(60.3%)、壮观霉素(53.3%)、乙酰螺旋霉素(40.0%)、可乐必妥(25.8%)、红霉素(20.0%)、氧氟沙星(20.0%)、环丙沙星(15.0%)。结论:感染解脲支原体后应选用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