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自强  刘万林 《中外医疗》2014,(30):197-198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最主要的病因是长期或过量使用激素,由此,医学领域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发机制进行了实验与研究。现阶段出现的有关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研究,主要包括诱导性细胞凋亡学说、诱导性骨质疏松学说及血黏度提升学说等。该研究主要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相关病理机制进行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选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骨科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按ARCO分期均为1~2期,其中采用死骨刮除+植骨+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采用传统死骨刮除+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通过放射线检查术后骨质变化情况和VAS疼痛评分及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对两种治疗方法疗效优良率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够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髋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股骨头坏死区域的血运,防止股骨头塌陷,保护股骨头,延缓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康  周亚鹏  吴茂聪 《吉林医学》2013,34(2):281-282
目的:观察经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在干细胞动员后,从髂后上嵴处抽取自体骨髓血200~400 ml,经沉淀、离心、分离等处理后制备20~30 ml干细胞悬浊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DSA)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插入闭孔动脉、旋股内外动脉,将细胞悬液缓慢灌注入动脉内。移植后随访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行走距离、髋关节活动度及影像学改变。结果:全部患者观察随访6~18个月(平均3.6个月),髋关节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37例(92.5%),行走间距延长23例(57.5%),关节功能改善13例(32.5%)。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创伤小、疗效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髓心减压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9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经骨髓干细胞动员后,第2天进行骨髓干细胞采集,经髓心减压后,将干细胞悬液缓慢匀速注入。干细胞移植后随访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变化,5个月后行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术观察股骨头血供情况。结果9例患者随访10个月,髋关节疼痛有不同程度缓解,关节功能改善。干细胞移植5个月后,9例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严查,均显示旋股内动脉及闭孔动脉管径增粗,新生血管增多,血流速度增快,股骨头血液供应明显改善。治疗中均为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方法简单,安全有效,适合Ⅰ-Ⅲ期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自体骨髓成体干细胞移植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和骨科合作,采用死骨刮除+植骨+自体骨髓成体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15例,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诊断,术前向患者告知,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术后6个月,放射线检查股骨头原坏死区域显示股骨头、骨质、骨小梁清晰,股骨头内新骨大量生长,骨质密度接近正常;VAS疼痛评分由术前6.2分降至2.2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54.3±5.32)分升高至(89.6±10.5)分。无1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髂骨采骨髓部位无感染及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证实采用死骨刮除+植骨+自体骨髓成体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够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股骨头坏死区域的血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50~200 ml,在体外分离纯化骨髓源性干细胞并制成10 m1细胞悬液,其单个核细胞计数为3.6×108~1.8×1011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CD34+的干细胞数为106~109 ml,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下行股动脉穿刺,导管超选择至闭孔动脉及旋股内外侧动脉,将干细胞悬液缓慢匀速注入动脉内.结果 30例患者随访18个月,根据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治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经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可缓解临床疼痛,改善恢复关节功能,疗效肯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理及活血化瘀法防治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大剂量激素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脂分化.在诱导成脂的同时给予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干预.检测干预6 d后细胞内成骨标志物Ⅰ型胶原mRNA及碱性磷酸酶的表达.结果 活血化瘀中药可对抗激素诱导下的BMSCs内碱性磷酸酶含量减少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降低. 结论 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理不仅是改善股骨头的微循环,同时还与其抑制激素诱导下的BMSCs成骨分化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经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1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给予所有患者经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治疗后,53例髋关节疼痛具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占86.9%。其中行走间距延长的患者有33例,占54.1%;关节功能有所改善的患者有20例,占32.8%。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好的提高,其总有效率为86.9%。结论针对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采取经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其操作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在治疗的时候没有不良反应,其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与探讨微创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8年3月期间采用微创减压,彻底刮除股骨头坏死区死骨,将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坏死区治疗40例48髋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RCOⅡB 14例,ARCOⅡC 34例。分别对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对比分析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2例3髋失访,38例45髋得到完整随访(ARCOⅡB 14例,ARCOⅡC 31例),平均随访时间1年以上,其中36例43髋患者髋关节无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X线显示坏死区形成新骨,坏死病变面积减小或消失。2例髋关节病变范围扩大,出现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障碍,最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前患者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为43.02±7.32分,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为61.51±6.18分,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为75.53±6.33分,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为85.33±5.11分,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平均分与术前髋关节Harris平均分比较,属于较好。结论 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防止股骨头病变发展和塌陷,预防股骨头坏死,可作为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ARCOIIB-C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药物灌注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2月在我科接受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75例(共126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至股骨头供血动脉,先灌注罂粟碱30ml、尿激酶50万u、复方丹参30ml,最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等量注入各支血管。术后第3、6、12、18、24个月,根据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修复与再造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影像学评价股骨头形态学变化。结果疼痛缓解率95.65%(118/126);步行距离延长84%(63/75);关节功能缓解率8650%(109/126);影像学改善率72.73%(56/77)。结论经动脉药物灌注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有效,能够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1.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1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CT表现。其主要征象为股骨头内不规则的囊变区、致密骨增生、骨小梁增粗、融合及骨皮质断裂等。CT结果与X线平片比较,CT在显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特征及并发症方面均优于X线平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用骨髓团和带旋髂深动脉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导致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设计切口,于头颈部开槽,刮除股骨头内的坏死骨,填充髂骨骨髓团,再用带旋髂深动脉骨瓣植入开槽部位。临床应用18例。结果经0.9~4年的随访,无1例发生股骨头塌陷,结合早期功能锻炼,髋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带旋髂深动脉骨瓣移植加骨髓团填塞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导致股骨头坏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近年来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股骨头坏死领域的研究。对MSCs的生物学特性、分离与培养及成骨特性三方面内容进行论述,揭示MSCs的内在特性,说明其有潜力治疗骨坏死疾病;对MSCs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运用的论述,说明MSCs治疗骨坏死疾病的可行性;并分析展望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所要解决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hVEGF165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通过影像学观察、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等方法评价疗效。方法使用马血清与醋酸泼尼松龙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后分为4组,分别进行以下治疗: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髓心减压+自体骨移植);C组(髓心减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骨移植);D组(髓心减压+Ad-VEGF165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白体骨移植)。术后3周处死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Western Blot检测股骨头内VEGF的表达,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D组在软骨下血管、VEGF阳性面积百分比、股骨头内VEGF的相对浓度均高于其他各组;在VEGF平均灰度值、空骨陷窝率低于其他各组,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转染了Ad—VEGF165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宿主股骨头局部可以表达VEGF蛋白,且较单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表达的强度更高,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进行早期治疗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早期有效治疗可以防止股骨头进一步病变,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具有良好的多向分化潜能和活跃的增殖特性。成为目前股骨头坏死治疗研究中的热点。联合其他方法,特别是髓芯减压BM—MSCs移植、介入BM—MSCs移植、联合填充材料BM—MSCs移植在临床上已经取得良好效果,而基因转染BM-MSCs移植可能是未来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对目前BM-MSCs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找到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头坏死(ONFH)常常会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其病理基础可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数量和功能改变有关。人们尝试各种向ONFH补充MSC的方法,希望能延缓或逆转病情。本文拟就相关方法进行文献回顾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卢伟  张元和  宝东艳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2):112-115,I0003
目的 分别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复合异种骨、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异种骨以及单独植入异种骨对兔坏死股骨头的修复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以判定骨髓骨髓单个核细胞是否对股骨头坏死有修复作用.方法 23只新西兰白兔,用液氮冷冻的方法,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模型,取其中45个坏死股骨头,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每组15只股骨头.对照组为髓芯减压后单独的异种骨植入,实验1组为髓芯减压后植入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异种骨,实验2组为髓芯减压后植入复合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异种骨.术后2、4、8周,分别行X线检查、Masson染色检查、及新生血管面积百分比和新生骨小梁体积百分比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新西兰白兔23只,均进入结果 分析.X线及Masson染色检查示实验1、2组修复效果相同,均优于对照组.术后新生血管面积百分比和股骨头新生骨体积百分比比较,同时期实验组效果好于对照组,且统计学差异明显.而实验1、2组间除2、4周血管面积百分比外,其余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确有修复坏死股骨头的效果,且与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用骨髓团和带旋髂深动脉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导致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设计切口,于头颈部开槽,刮除股骨头内的坏死骨,填充髂骨骨髓团,再用带旋髂深动脉骨瓣植入开槽部位。临床应用18例。结果经0.9-4年的随访,无1例发生股骨头塌陷,结合早期功能锻炼,髋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带旋髂深动脉骨瓣移植加骨髓团填塞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导致股骨头坏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股骨头坏死(ONFH)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股骨头血液供应不良,从而引起的软骨坏死和变性,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该病一般在青壮年中发生率较高,且病程进展较为迅速,如不能及时得到救治,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股骨头塌陷,预后不良。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酒精性ONFH学说、激素性ONFH学说、ONFH二次碰撞学说、遗传易患性等多种假说。但ONFH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钽棒植入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ARCOⅠ、Ⅱ期的ANFH患者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后植入钽棒并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果:所有患者经过7~24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接近或恢复正常,除2例患者进展为ARCOⅢ期外,其余股骨头均无塌陷,影像学检查结果示股骨头囊性变消失,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4.2±7.1)分提高到术后(83.9±8.6)分。结论:钽棒植入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