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患者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相同时期相同孕周胎膜早破孕妇但未出现新生儿感染者42例为对照组,从分娩孕周、破膜距胎儿分娩时间、分娩方式、胎盘病理、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值等方面探讨胎膜早破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结果胎膜早破组破膜距胎儿分娩时间较对照组有显著延长(P<0.05);胎膜早破组患者"胎膜炎"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者胎膜炎及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动态监测生化指标变化、综合判定感染征象后适当延长孕周以及适时终止妊娠对于降低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京  莫美陆  张艳萍 《海南医学》2012,23(22):46-48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破膜孕周及不同潜伏期长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34例孕28~37周PPROM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孕产妇发生PPROM的孕周将所有病例分为28~33周(A组)和34~37周(B组)两组,并根据潜伏期分别将两组患者分为﹤48h和﹥48h。总结其临床特征及围产结局。结果 B组母婴结局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潜伏期大于48h孕妇分娩后发生产褥感染和绒毛膜羊膜炎概率高于潜伏期小于48h孕妇(P<0.05),潜伏期大于48h胎儿窒息、肺部感染以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优于潜伏期小于48h者(P<0.05)。B组潜伏期大于48h孕妇分娩后发生产褥感染和绒毛膜羊膜炎概率高于潜伏期小于48h孕妇(P<0.05),新生儿各项指标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临床处理,增加孕期保健,综合治疗,可减少母婴病率,改善孕妇及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高霞 《医学综述》2012,18(23):4099-4100
目的观察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至分娩的时间干预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261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者按破膜至分娩的间隔时间分为三组:<24 h的103例为A组,24~48 h的85例为B组,>48 h的73例为C组。统计各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产后住院日以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收住院率。结果产妇绒毛膜羊膜炎、产后住院日、1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住院率在破膜48 h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应积极干预,缩短破膜至分娩时间间隔,尽可能在破膜后48 h内分娩,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胎膜早破孕妇羊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胎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探讨IL-6和MMP-9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其在预测绒毛膜羊膜炎亚临床感染等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20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25例为研究对象,足月剖宫产人工破膜孕妇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羊水中IL-6含量和胎膜中MMP-9的阳性率。结果三组羊水中IL-6含量和胎膜中MMP-9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足月胎膜早破组与足月胎膜早破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绒毛膜羊膜炎组羊水IL-6含量和胎膜MMP-9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P<0.01)。结论羊水中IL-6和胎膜MMP-9的含量与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方法 对胎膜早破孕妇 5 8例 (胎膜早破组 )及正常孕妇 40例 (对照组 )各于分娩后取胎膜行病理检查。 结果 胎膜早破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胎膜早破组中 ,其破膜时间长短与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成正比。 结论 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关系密切 ,且随破膜时间延长 ,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增高。故对胎膜早破的足月孕妇预防性给予抗生素及尽快终止妊娠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引产时机对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引产效果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胎膜早破孕妇150例,均为孕足月,分为A、B、C3组各50例,A组、B组、C组分别于破膜2h、12 h、24h后未临产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比较3组孕妇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二产程时间、破膜到分娩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孕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和围产儿病率.结果 3组孕妇在引产过程中均未发生羊水栓塞、子宫破裂或围产儿死亡.A、B、C组第一产程潜伏期、破膜到分娩时间依次延长(P<0.05).A组阴道分娩率高于B、C组,而剖宫产率低于B、C组(P<0.05).3组孕妇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孕妇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窒息、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依次升高(P<0.05).结论 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破膜2h后未能自然临产者,积极引产可缩短破膜到分娩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最佳引产干预时机,观察妊娠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60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按自然临产和引产时间不同分为4个组:甲组261例为破膜后12 h内自然临产的孕妇;乙组107例为破膜12~24 h自然临产的孕妇;丙组89例为破膜12~24 h引产的孕妇;丁组103例为破膜>24 h引产的孕妇。对比分析各组孕妇破膜距分娩的时间间隔对妊娠结局和产后出血率、宫内感染率、围产儿生病率、产褥病率等母婴并发症的影响。结果:560例胎膜早破孕妇中破膜时间在24 h内自然临产的孕妇共368例,占65.7%,其中12 h内自然临产的孕妇261例,占46.6%,而12~24 h内自然临产的孕妇占19.1%;24 h内未临产使用缩宫素引产的孕妇89例,占15.9%,超过24 h进行引产的孕妇103例,占18.4%;剖宫产分娩共98例,占17.5%,24 h内自然临产组剖宫产孕妇51例占9.1%;采用缩宫素引产的孕妇共192例,其中使用缩宫素引产失败而采用剖宫分娩的孕妇47例,占24.5%。破膜12~24 h内自然分娩组的剖宫率比破膜12 h内自然分娩组的剖宫率要高,引产组的剖宫率比自然分娩组的剖宫率高,且24 h后未自然分娩而使用缩宫素引产分娩孕妇的宫内感染率、围产儿生病率、产褥病率分别为20.39%、26.21%、16.5%,各项母婴并发症指标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余三个组。结论:建议对足月胎膜早破的新生儿加强产房监护和管理治疗措施,对破膜12 h内自然临床的孕妇,不必干预引产,对破膜12 h未自然临产的孕妇,可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提早积极干预引产,降低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破膜到分娩终止时间长短对阴道菌群和母婴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足月胎膜早破和足月临产后破膜的孕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并观察产后10天内的母婴感染发生率。结果 胎膜早破组需氧菌阳性率38.32%,厌氧菌阳性率35.42%。破膜≤24h(Ⅰ组),需氧菌和厌氧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黄疸、肺炎及母亲产后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破膜〉24h(Ⅱ组),需氧菌和厌氧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黄疸、肺炎和母亲产后无病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 破膜距分娩终止的时间延长,阴道细菌阳性率和母婴感染率均增加。  相似文献   

9.
潘镏镏  张贵英  王宁霏 《浙江医学》2018,(13):1461-1464,1468
目的探讨抗生素使用时机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8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按破膜时孕周不同分为A组120例(孕28周~31周+6)、B组114例(孕32周~33周+6)和C组150例(孕34周~36周+6);同时按破膜至使用抗生素的时间不同,将各组孕妇进一步分为<6h、6~12h和>12h组。比较各组母亲发生产褥病率、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以及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死亡的比例。结果A组破膜后6h内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发生败血症的比例均最低(均P<0.017);破膜12h内使用抗生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破膜12h后使用抗生素(均P<0.017);不同时间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产褥病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死亡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破膜6h内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产褥病率、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的比例以及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均最低(均P<0.017);破膜12h内使用抗生素,新生儿发生窒息、败血症的比例均低于破膜12h后使用抗生素(均P<0.017)。C组破膜12h内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产褥病率、绒毛膜羊膜炎以及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的比例均低于破膜12h后使用抗生素;不同时间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孕妇抗生素使用时机与破膜持续时间均无关(P>0.05)。结论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尽早使用抗生素能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孕周<34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使用抗生素的最佳时机是破膜6h内;≥34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使用抗生素的最佳时机是破膜12h内。  相似文献   

10.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羊水白细胞介素6,8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血和羊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8例胎膜早破(受试组)及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和羊水中IL-6、IL-8水平,同时行胎膜病检。结果:胎膜早破组患绒毛膜羊膜炎33例,感染率为55.17%,明显高于对照组(15.00%)。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的羊水和血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呈正比,当破膜时间超过24h,则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77.78%,当破膜时间在12~23h为50%,破膜时间在12h内为30%,而对照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只为15.38%。结论:羊水和血清中IL-6、IL-8水平升高与绒毛膜羊膜炎有关,胎膜早破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