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祝谌予老师是我在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读书时的教务长。北京中医学院创建于1 95 6年,当时是借住于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条件很差,师资也缺乏,就在似乎已到了山穷水 作者与祝谌予老师(左)合影 尽拟议搬迁南京的时候,祝老出任了学院的教务长。他一方面主持教务 相似文献
2.
恩师祝谌予,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的女婿及学术传人。曾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院第一任教务长、名誉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华全国中西医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施今墨医药学术研究中心理事长等。祝老的学术成就和大9币风范为世人所敬仰,他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治学的精神随时间推移愈来愈影响并激励医界后来学子。值此恩师仙逝十五周年之际,敬书此文,以表深切缅怀。 相似文献
3.
1959年3月间,我与裘沛然教授相识于上海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之后,保持交往长达50年之久,回忆最初相识的经过,迄今仍记忆犹新。记得裘老和我初次交谈,是从互通姓名开始。接着,他问我是什么地方人?我回答说:福建客家人。他说福建话有好几种,都不大能完全听懂。又说自己是宁波慈溪人,问我能听懂他的"宁波普通话"吗?我说基本能听懂。 相似文献
4.
1959年3月间,我与裘沛然教授相识于上海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之后,保持交往长达50年之久,回忆最初相识的经过,迄今仍记忆犹新。记得裘老和我初次交谈,是从互通姓名开始。接着,他问我是什么地方人?我回答说:福建客家人。他说福建话有好几种,都不大能完全听懂。又说自己是宁波慈溪人,问我能听懂他的"宁波普通话"吗?我说基本能听懂。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的病逝,是中医界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裘老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和在其他多学科的非凡建树,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的病逝,是中医界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裘老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和在其他多学科的非凡建树,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脑海中。特别是老先生数十年的教学和在中医学术临床等方面的积极贡献,我们可以从裘老诸多医著和诗、文、随笔中得到印证。而这个印证,无可非议是属于高水平、高品位的,值得我们进一步探幽索微。 相似文献
7.
8.
9.
10.
总结孟和教授对骨科事业的贡献和所取得的成就,并回忆作者与孟老相识、相知到拜师的过程,表达作者对恩师孟和教授的崇拜和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1.
我教研《金匮要略》的心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场“读《论语》,学做人”的讨论激活了“中国哲学史”课的教学 ,开启了大学生在中国哲学经典中寻找人生智慧的风气。它的主讲者 ,系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郭齐勇教授 ,郭教授因之获得该校 1 995年度教学成果一等奖。有关人士据此提倡 ,高校应大兴读经典原著之风。有感于斯 ,笔者将多年来教研《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的心得整理成文 ,以期激活《金匮》课的教学 ,防止中医现存的经典葬送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声中。1 上溯与下联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称 :《伤寒杂病论》的创作撰用了《素问》、《九卷》、《八十一难》… 相似文献
12.
正曹家达(公元1868~1937年),字颖甫,清末至民国时期著名中医临床家和中医教育家,任应秋先生称之为"一个纯粹的经方家",黄煌教授赞扬他是"一位具有近代科学思想的学者型中医"。曹颖甫擅用经方,取效者十常八九,常一剂知、二剂愈,甚至覆杯而愈,有"曹一帖"之誉。他培桃育李,滋兰树蕙,弟子章次公、秦伯未、程门雪、丁济万、严苍山、张赞臣等,都成长为中医界的栋梁。他有《曹氏 相似文献
13.
14.
朱炳林先生,主任中医师,江西鄱阳县人,从事中医40余年,系江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花甲年后,仍坚持临床,孜孜以求,笔耕不辍,又发表医话医论42篇。著述有《困学斋中医随笔》。尚有《朱炳林医话医案》待出版。先生擅长临床,治病多验;精于医话医论,时有新作;传道授业,极具魅力。他能治、能写、能讲,在中医学界,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