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在谷氨酸钠致痫大鼠中对海马兴奋性G-蛋白α亚基(stimulated G-protein α subunit,Gsα)蛋白表达的影响,为阐明IL-1β在致痫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行为观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luNa组、IL-1β GluNa组、rhIL-1ra IL1β GluNa组和D-AP-5 IL-1β GluNa组)。结果 行为观察显示,IL-1β GluNa组大鼠痫性发作潜伏期(平均2min)较其他组(平均6min)明显缩短,且发作程度(Ⅲ~Ⅳ级)较其他组(Ⅰ~Ⅲ级)严重;对照组无痫性发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Gsα蛋白在海马各区均有表达,IL-1β GluNa组大鼠在齿状回、CAl区和CA3区Gsa表达较其他组明显增强。结论 IL-1β参与致痫,且在谷氨酸致痫中可能通过Gs蛋白介导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致痫过程中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在大脑皮质及海马内表达的变化,探讨IL-1β及IL-6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IL-1β组、IL-6组,侧脑室注射相应试剂120min后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及海马内Glu及GABA的表达变化。结果动物行为学观察,生理盐水对照组无明显癫痫发作,IL-1β组、IL-6组发作程度达中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注射IL-1β或IL-6 120min后,IL-1β、IL-6组Glu表达在大脑皮质及海马较对照组明显升高,GAB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结论IL-1β或IL-6可能通过升高Glu含量并降低γ-氨基丁酸的含量参与促痫和致痫过程,从而使神经元兴奋性升高促进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 -1I型受体 ( IL-1RI)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致痫大鼠行为改变与脑内 IL-1RI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侧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后再注射阈下剂量谷氨酸钠 ,可导致动物痫样发作 ,其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 IL -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免疫反应增强 ;如先注射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 IL-1ra)、再注射 IL-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 ,则动物无痫样发作 ,且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 IL-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注射 IL -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组减少 ,免疫反应着色减弱。结果提示 ,IL -1β有明显促进谷氨酸钠致痫的作用 ,IL-1RI可能参与致痫过程 ,IL-1ra具有抗痫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1I型受体(IL—1RI)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致痫大鼠行为改变与脑内IL—1RI表达变化。结果发现,侧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后再注射阈下剂量谷氨酸钠,可导致动物痫样发作,其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IL—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免疫反应增强;如先注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再注射IL—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则动物无痫样发作,且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IL—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注射IL—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组减少,免疫反应着色减弱。结果提示,IL—1β有明显促进谷氨酸钠致痫的作用,IL—1RI可能参与致病过程,IL—1ra具有抗痫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谷氨酸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致痫大鼠海马PKAcβ、PKCα的免疫反应变化。方法:大鼠于脑立体定位仪上行侧脑室注射,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注射阈下致痫量的L-谷氨酸钠;C组注射致痫剂量的L-谷氮酸钠;D组单纯注射IL-1β;E组联合注射IL-1β和阈下致痫量的L-谷氨酸钠。注射完毕1h后用SABC法显示5组大鼠海马的PKAcβ、PKCα的免疫反应变化。结果:C、D、E3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痫性发作,且海马PKAcβ、PKCα的免疫反应均明显强于A组。结论:在谷氨酸和IL-1β的致痫活动中,PKAcβ、PKCα参与了其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致痫与NMDA受体(NMDAR)和雌激素受体(ER)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和激光共焦显微镜技术研究IL-2致痫大鼠及经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后再致痫大鼠脑内NMDAR-1、ER的表达变化以及NMDAR/ER和NMDAR/IL-2R共存情况.结果 大鼠侧脑室注射IL-2以后,动物出现明显的癫痫发作,其大脑皮质和海马部位NMDAR-1及E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免疫反应平均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而用IL-2抑制剂环胞霉素(CsA)或糖皮质激素(G)预处理后再注射IL-2,动物未出现或仅出现轻微的癫痫发作,其NMDAR-1和ER表达较IL-2组明显减少(P<0.05).研究还观察到大鼠脑内大脑皮质和海马部位NMDAR/ER或NMDAR/IL-2R之间存在着广泛共存.结论 IL-2有致痫作用,NMDAR-1、IL-2R和ER在致痫活动中可能存在协同和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L-1β对谷氨酸(Glu)致痫大鼠mGluR2和mGluR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Glu组;IL-1β Glu组;IL-1β组;IL-1β D-AP5 Glu组,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用RT-PCR半定量分析mGluR2和mGluR3 mRNA的表达。结果 IL-β Glu组大鼠的痫性发作潜伏期比Glu组明显缩短,发作程度也较重;mGluR2和mGluR3 mRNA在IL-1β Glu组和Glu组中的表达比其他组都显著增强,而mGluR2mRNA在IL-1β Glu组的表达与Glu组比较明显下降,mGluR3的表达在这两组中无明显差别。结论 IL-1β可能通过下调mGluR2的表达而促进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9.
缺氧对子痫前期胎盘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缺氧对胎盘绒毛产生IL1β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2组各6例胎盘IL1βmRNA水平;并在缺氧(20mL/L)及常氧(210mL/L)环境下培养8例正常足月胎盘绒毛,通过ELISA检测胎盘绒毛培养液中IL1β的含量。结果:半定量PCR结果显示IL1β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足月妊娠组(P<0.05);在缺氧条件下胎盘绒毛培养上清中IL1β的含量非常显著高于常氧条件下(P<0.01)。结论:IL1βmRNA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高表达,提示IL1β可能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胎盘缺氧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IL1β水平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1600、2200、400和1000四个时间腹腔注射LPS(lipopolysaccharide细菌脂多糖).2小时后,各组又分别在1800、2400、0600、1200四个时间麻醉采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0600时组血中IL-1β含量最高,1200时组和1800时组最低,2400时组次之,0600时组和1200时组及1800时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显示出IL-1β含量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11.
锂增强白细胞介素2产生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白介素 1β(IL 1β)含量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6 6例SARS患者血清IL 1β含量,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进展期SARS患者血清IL 1β含量为0 2 9±0 2 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IL 1β含量为0 76±0 37ng/ml,显著高于普通型SARS患者;重型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IL 1β含量变化多样。结论:SARS患者存在免疫反应异常,血清IL 1β含量变化可能是SARS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在β淀粉样蛋白(Aβ)神经毒性及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S),AD模型7天组(AD7d),AD模型14d组(AD14d).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脑脊液和血清IL-17和OPN含量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显示与S组(12.27±3.28)比较,AD7d组(33.12±7.76)和AD14d组(45.03±6.85)大鼠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 =0.002、P=0.000),AD 14 d组比AD7 d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00).与S组(37.72±6.46)比较,AD7d组(31.48±6.18)和AD14d组(28.55±9.22)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显著减少(P=0.005、P=0.031).与S组(9.47±1.15)比较,AD7d组(13.35±1.74)和AD14d组(15.86±2.13)大鼠脑脊液IL-17含量显著增加(P=0.000、P=0.000).与AD7d组比较,AD14d组大鼠脑脊液IL-17含量显著增加(P=0.002).与S组(8.44 ±0.92)比较,AD7d组(10.38±2.15)和AD14d组(11.64±1.60)大鼠血清IL-17含量显著增加(P =0.033、P=0.000).与S组(5.90±0.81)比较,AD7d组(18.51±7.57)和AD14d组(41.54±6.68)大鼠脑脊液OPN含量显著增加(P=0.000、P=0.000).与AD7d组比较,AD14d组脑脊液OPN含量显著增加(P=0.000).与S组(176.54±23.69)比较,AD7d组(227.15±20.56)和AD14d组(302.19±12.19)大鼠血清OPN含量显著增加(P=0.000、P=0.000).与AD7d组比较,AD14d组血清OPN含量显著增加(P=0.000).AD7 d组和AD14 d组脑脊液和血清中IL-17和OPN含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0).结论 Aβ1-42脑室内注射能够引起大鼠脑脊液、外周血IL-17和OPN含量增加,且脑脊液和血清中IL-17和OPN含量在AD大鼠模型中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鼠脑内白细胞介素1I型受体mRNA表达神经元的分布,材料和方法:以^36S标记的IL-1RtIcDNA作为探针,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脑内IL-1RtImRNA表达神经元分布广泛而又不均匀,根据表达IL-1RtImRNA神经元的密度变化,大鼠脑可分为四种密度区,非常高,高,中等,低密度区,结论;提示脑内白细胞介素1通过其I型受体介导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致痫与蛋白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s)信号转导途径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IL-2致痫大鼠脑内蛋白酪氨酸激酶Jak1的表达变化,及预先应用Jak1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干预后,再用IL-2致病后脑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1(NMDAR-1)和谷氨酸(Glu)的表达变化.结果侧脑室注射IL-2后大鼠出现明显的癫痫发作,其Jak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索可部分抑制此效应;Jak1抑制剂植物异黄酮和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可明显抑制IL-2致痫大鼠的癫痫行为,其NMDAR-1和Glu的表达较IL-2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IL-2致癌中,Jak1在其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用兔78只,分两部分进行实验。第一部分,观察黄连注射液对家兔白细胞致热原(1eucocytic pyrogen;LP)性发热的降热效应;39只兔分成四组;Ⅰ为LP组;Ⅱ为黄连 LP组;Ⅲ为黄连组,Ⅳ为对照组。Ⅰ组9只兔,Ⅱ~Ⅳ组各10只兔。第二部分,观察黄连注射液对发热家兔脑脊液中cAMP含量变化的影响。动物数与分组同第一部分。结果表明,LP 黄连组60分钟△T℃(0.70±0.12),TRI_4(3.37±0.07)明显低于LP组△T℃(1.11 0.11)、TRI_4(5.56±0.10),分别比较两组△T℃、TRI_4,其差异性均非常显著(P<0.01)。上述两组动物60分钟脑脊液中cAMP含量分别为0.76±0.08和1.29±0.13,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黄连组动物60分钟△T℃(0.04±0.10)与对照组△T℃(0.03±0.06)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者推论:黄连注射液降热作用的机制,很可能与抑制POAH区神经元cAMP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rhIL-1β),对用细胞毒化疗药物后,机体巨核系造血功能恢复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①给予不同剂量rhIL-1β(3×103~3×105U/鼠)后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环磷酰胺,外周血血小板的恢复明显加快,其中以3×105U剂量组效果最佳;注射后5d骨髓BFU-Meg含量随给药剂量加大而增加。②给予不同剂量rhIL-1β(3×103~3×105U/鼠)后小鼠腹腔注射致死量环磷酰胺,30d存活率各用药组较对照组均有提高,其中以3×105U组结果最佳(P<005)。结论:rhIL-1β能促进注射半致死量环磷酰胺的小鼠巨核系造血功能恢复,并提高注射致死量环磷酰胺小鼠的30d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IL-1Ra、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四种物质定量检测对诊断发病6h内的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AMI组IL-1Ra水平高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AMI组和非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IL-1Ra含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IL-1Ra诊断AMI的最佳临界值为210pg/ml。IL-1Ra诊断发病3h和6h内的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和CK-MB(P〈0.05),特异性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准确性高于MYO、cTnI和CK-MB。结论 IL-1Ra在AMI患者中早期升高对发病〈3h的AMI患者有诊断意义,提示检测IL-1Ra可作为早期诊断AMI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