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爱娟 《光明中医》2004,19(4):57-5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目前对该病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2 0 0 1年1月~2 0 0 3年1 0月,运用疏血通注射夜(黑龙江省牡丹市友博制药厂)治疗DPN5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其中2 8例,女2 2例,年龄2 6~30岁,平均50岁。糖尿病病程8~2 5d ,DPN病程1~1 5d。1 2 诊断标准:采用国内常用标准[1 ] ,糖尿病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以诊断为DPN :①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蚁走感、麻木、发凉、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肌无…  相似文献   

2.
三桑三藤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吉林中医药》2003,23(12):16-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 ,其并发率约在 6 0 %以上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可达 90 %~ 10 0 %。DPN起病隐匿 ,进程缓慢 ,病变受累范围广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致残。临床上对此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笔者自 1997年以来以自拟加味三桑三藤汤治疗DPN患者38例 ,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 ,全部病例按照WHO标准诊断为糖尿病。并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疼痛、运动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其中男14例 ,…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80例入选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符合1980~1985年WHO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国际协作研究的标准。入选标准:①有2型糖尿病;②均为缓慢进展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出现麻木、蚁行感、针刺感、疼痛、烧灼感或如踩棉花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4.
自制三七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 1998年 1月 - 1999年 12月 ,笔者用本院自制三七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 (DPN) 4 8例 ,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48例中 ,男 2 5例 ,女 2 3例 ;年龄 47~6 8岁 ,平均 5 2岁 ;糖尿病病程 3~ 18年 ,并发 DPN时间 6个月~ 10年 ,平均 3年。对照组 38例中 ,男 2 0例 ,女 18例 ;糖尿病病程 1~ 2 0年 ,并发 DPN时间 4个月~ 9年 ,平均 2 .6年。糖尿病诊断符合 WHO(1985年 )诊断标准 ,DPN诊断依据 :四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 ,蚁爬感、麻木、烧灼、刺痛、肌无力、痛觉障碍 ;膝反射 ,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肌电…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常常先于糖尿病病状而发生。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两侧肢体(至少双下肢)对称性、持续性疼痛和(或)感觉障碍,如麻木(或四肢发凉,末端有束缚感或手套袜套感)、刺痛、烧灼感等;时有自发疼痛、腿痉挛;痛、温觉减退,触觉异常;手或足的肌肉麻痹无力及骨间肌萎缩。中医针灸多靶点作用,多途径起效的特点为DPN的治疗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笔者特作此研究以明确其疗效并分析其特点。1资料和标准1.1入选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①符合DPN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997);②双下肢有持续性疼痛和/…  相似文献   

6.
穴位注射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林  张琳  张建德 《中医杂志》2011,52(5):420-42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隐匿,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我们采用穴位注射配合药物治疗本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标准》。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包括:1肢体感觉神  相似文献   

7.
我们临床中在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础上加用糖麻痛消胶囊,疗效显著,报道如下。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6.12±4.15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程3.12±1.24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4.69±5.36岁;DPN病程2.64±1.58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2007年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的西医诊断标准且分型属于2型糖尿病的。②年龄18~75岁(含18岁和75岁)。③符合中医消渴证的诊断标准且辨证属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8.
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46例患者 ,男 2 4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5 4 .4± 6 .4)岁 ,糖尿病病史平均 (9.6± 6 .4)年 ,周围神经病变病程平均 (3 .6± 0 .8)年。全部病例均符合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均为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有阴虚燥热者除外。女性经期停服中药。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 :1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 ,如肢体麻木、疼痛、肌萎缩无力 ;深、浅感觉明显减退 ,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神经电生理检查 :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 <45 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NCV) <40 m/s。2 治疗方法46例患者均先行糖尿病常规治疗 ,…  相似文献   

9.
自拟麻痛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裕武 《四川中医》2000,18(9):16-16
1998年~ 1 999年 ,我们自拟麻痛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32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2例均为门诊病人。男 1 5例 ,女 1 7例 ;年龄 30~ 4 0岁 5例 ,4 1~ 50岁 8例 ,51~ 60岁 1 2例 ,61~ 70岁 6例 ,71~ 80岁 1例。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病史最长者 4年 ,最短者 2个月。所有病人均符合WHO( 1 985)糖尿病诊断标准 ,俱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疼痛、麻木、针刺感、灼热感或寒凉感、或四肢活动不利等周围神经病变样表现。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在控制饮食和服用降糖药物的同时加服麻痛汤。麻痛汤药物组成 :黄芪、山药、葛根、…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笔者以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DM)诊断标准,入组病例符合:肢体感觉异常,下肢远端、双足麻木或疼痛,或出现肢体无力;  相似文献   

11.
司巧梅 《光明中医》2003,18(4):41-4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我们采用刺五加治疗 2 6例 ,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 1999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2月收住院的DPN患者 4 6例。DPN的诊断依据 :①符合WHO1995年或AFD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四肢不同程度感觉异常。③查体发现四肢有对称性痛觉障碍平面 ,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④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患。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6例 ,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38~ 75岁 ,平均 5 7 7岁 ;糖尿病病程 1~ 15年 ,平均 8 3年 ;周围神经病病程 1~ 8年 ,平均 6 3年。对照组 2 0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麻痛消胶囊合糖脉安泰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T2DM)合并DPN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改变。结果:经1疗程(8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肢体麻痛,感觉减退等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增加,以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麻痛消胶囊合糖脉安泰汤治疗DPN疗效确定。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以疏通络脉,畅通气血,改善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络脉供血不足和营养代谢异常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笔者根据本病多有气虚血瘀的表现,以自拟黄芪逐瘀汤配合654-2、川芎嗪治疗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50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1997年4月至1998年12月住院患者。DM的诊断以WHO标准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为有DM病史并有下列表现之一者:1出现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如蚁走感,麻木烧灼刺痛,撕裂样疼痛,肌无力等;2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肌电图检查异常,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5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0m/s;4排除…  相似文献   

14.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998年~2 0 0 1年 ,笔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30例 ,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0例 ,其中男性 2 2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32~ 78岁 ;病程为 2个月~ 6年。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2 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WHO1 997规定的诊断标准。周围神经病变符合WHO的糖尿病分型标准 :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及 (或 )运动神经障碍 ;体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及(或 )伴有感觉异常 ;肌电图有神经传导速度 (NCV)减退证据 ;…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NDP)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患病率高达 6 0 %~ 90 % ,甚至累及全部的 DM患者[1] 。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均可受累。我院自 1995年 3月~ 2 0 0 0年 3月应用弥可保与补阳还五汤治疗NDP患者 6 0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糖尿病患者 97例 ,其中并发神经病变者 6 0例 ,占 6 1.9%。全部病例均符合 WHO 1985年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并且具备以下条件 :1肢体远端疼痛或感觉异常 ;2肢体远端对称性深和 /或浅感觉减退或消失 ,肌张力减低 ,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3肌电图检…  相似文献   

16.
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月—2002年2月,笔者采用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并与用常规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病例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符合以下条件:(1)肢体感觉异常,出现麻木,蚁走感,疼痛、烧灼感等,或出现肢体无力;(2)神经系统检查:膝、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愈糖痛冲剂加前列腺素E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 5 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 6例予愈糖痛冲剂加前列腺素E治疗 ,对照组 2 0例予维生素B1 、维生素B6 和黄芪注射液治疗 ,均 1 4日为 1个疗程。观察空腹血糖及餐后 2h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 .67% ,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0 0 %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 ;治疗组在改善空腹血糖及餐后 2h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值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愈糖痛冲剂加前列腺素E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 ,并且对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方面有明显改善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30%~90%[1]。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肢体远端及躯干部分麻木、疼痛、异样感,呈袜子样或手套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学"痹证"、"血痹"、"痿证"范畴。中医药治疗DPN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呈琛  王纯痒 《河北中医》2000,22(7):530-53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和疼痛 ,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麻木、蚁行、虫爬、发热、发凉、触电样感等 ,疼痛呈刺痛、灼痛、触痛。 1 9940 1~ 2 0 0 00 1 ,我们运用电针辨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8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48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2 6例 ;年龄 1 6~ 78岁 ,平均 53.6岁 ;病程 1 .5~ 1 6年 ,平均 5.64年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6例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42例 ;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最长者 1 1年 ,最短者 5个月 ,平均 2 .4年 ;均有肢体…  相似文献   

20.
徐明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2):535-53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笔者自 1 997年以来 ,用自拟三桑三藤汤治疗 3 8例 ,收效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 8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 ,全部按照WHO标准诊断为糖尿病 ,并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疼痛、运动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其中男 1 4例 ,女 2 4例 ;年龄 49~ 76岁 ,平均 58.2岁 ;周围神经病变期 3个月~ 6年。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体重情况适当控制饮食并有效控制血糖 ,在此基础上用三桑三藤汤进行治疗。方药组成 :桑寄生、丹参、地龙各 1 5g,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