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图像伪影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CT图像伪影的病例,并把它们分别整理归类;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对CT质控模体进行扫描,分别改变层厚、螺距、重建间隔和模体位置,对阶梯状伪影进行分析。结果阶梯状伪影的大小与重建间隔和模体位置有关,不仅随层厚的增加而增大,也随螺距的增大而增大。结论CT伪影种类繁多,选择正确的扫描方法和参数,对于避免伪影的产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图像伪影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CT图像伪影的病例,并把它们分别整理归类;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对CT质控模体进行扫描,分别改变层厚、螺距、重建间隔和模体位置,对阶梯状伪影进行分析。结果阶梯状伪影的大小与重建间隔和模体位置有关,不仅随层厚的增加而增大,也随螺距的增大而增大。结论CT伪影种类繁多,选择正确的扫描方法和参数,对于避免伪影的产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螺旋CT插值算法引起的锥形伪影的特征。方法根据插值算法和反投影重建基本原理建立重建图像的数学模型,阐明锥形伪影与扫描参数和被扫描物属性的函数关系;采用自制体模在SiemensPlus4扫描仪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理论分析发现,伪影占图像的比重与扫描仪机架旋转1周的进床距离和锥形体模半锥角的正切值成正比,与重建位置的体模半径成反比。体模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结论插值算法引起的锥形伪影与扫描参数和被扫描物属性存在确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扫描方案,减少颅底伪影,改善图像质量。方法双排螺旋CT头颅平扫病例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B组采用常规序列扫描,A组层厚为8 mm(4.0 mm×2),B组层厚为4 mm(4.0 mm×2)。C组采用2段螺旋扫描程序,扫描参数为颅底3 mm(1.5 mm×2)+颅脑幕上5 mm(2.5 mm×2)。观察和评价后、中颅窝图像有无伪影、伪影形态、位置、严重程度等。结果除A组1例外,A、B两组后颅窝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状伪影和交叉伪影,中颅窝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伪影。B组Ⅱ级伪影的总数多于A组(29/16),Ш级伪影2例,显示B组4 mm层厚不能减轻颅底伪影,且有加重伪影程度的可能。C组中部分病例后颅窝、中颅窝未见明显伪影,Ⅱ级伪影的例数为5例。与A、B组比较,C组可显著减轻颅底伪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底3 mm(1.5 mm×2)+颅脑幕上5 mm(2.5 mm×2)螺旋扫描法,可显著减轻颅底伪影,改善图像质量,清晰显示颅底组织结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后重建层厚对膀胱仿真内镜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经病理证实膀胱癌患者28例,肿瘤生长方式为菜花样或局部隆起病变,行盆腔螺旋CT扫描后,分别使用0.6~3 mm不同间隔进行CT仿真内镜成像(VE),而后评价其VE影像质量.图像质量评价包括褶皱和小凹、裂隙等伪影,总的评分标准分为Ⅲ级:3分(图像质量最佳),2分(图像质量尚可),1分(图像质量最差),计算记录对比噪声率(CNR),以确定图像质量是否满足诊断.结果 使用较薄重建层厚(0.6 mm)后,噪声增加而出现褶皱伪影,导致膀胱内壁显示欠佳.以1.2 mm重建层厚获得VE图像质量最佳,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CNR达到平衡,能够获得最佳图像质量评分.结论 膀胱螺旋CT扫描后<1.2 mm的重建层厚并不能进一步提高VE图像质量,由于噪声增加反而降低了其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16排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应用于胸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肺部CT扫描病例,用Philips 16 MSCT分两组扫描,每组50例:一组常规扫描(120 KV、250 MA、层厚2 mm),一组低剂量扫描(120 KV、100 MA、层厚2 mm).分别记录扫描时间(T)、CT剂量指数(CTDI)、Z轴扫描范围(L)、剂量长度(DLP)乘积.对所有图像进行三维成像(3D)、最小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处理.由5名放射科从事CT诊断5年以上的医生进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对两组图像的清晰度、是否有伪影、伪影对诊断的影响作评判,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不同扫描剂量条件下质量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部低剂量CT扫描组的图像的清晰度与常规CT扫描的没有太大的差别.胸部低剂量CT扫描组的图像产生伪影共5例,但伪影对诊断几乎没有影响.而两组剂量长度(DLP)乘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的合理应用,既可以有效地保护病人,又能保证图像质量.使CT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牙科DCT成像技术的方法 .方法 对5例正常人和31例患者的颌骨进行DCT检查.其中5例正常人分别用2.5 mm和1.0 mm两种层厚扫描,对比二者的差异;31例患者采用1.0 mm层厚HD-CT(螺旋OCT)和ADCT(轴扫DCT)两种方式扫描.观察噪声和伪影以评价HDCT和ADCT两种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1.0 mm层厚DCT图像伪影少,分辨率高,可以清楚显示扫描部位的结构;ADCT图像显示病变与周围骨皮质关系以及牙根受累情况时较HDCT图像清晰(P<0.05);HDCT图像噪声高于 ADCT(P<0.05);HDCT伪影比ADCT明显(P<0.05).结论 1 mm薄层扫描加重建是DCT方法 的关键.ADCT图像质量优于HDCT,应尽量选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螺旋CT的主要性能参数--伪影的性质:不对称的插值算法导致的旋转效应是阶梯伪影产生的根本原因,部分容积效应在头部螺旋扫描中同样也是产生伪影的重要因素.针对伪影的产生机理出现了许多改善的方法,但总的来说目前对伪影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螺旋CT的质量保证研究还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伪影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超高分辨率扫描及重建技术在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相关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扫描模式UHRCT 6 mm×0.75 mm,螺距0.9,FOV 200 mm,层厚2 mm、层距1 mm重叠重建.对1272例患者采用超高分辨率横轴扫描后MPR重建冠状图像及直接冠状位扫描随机分组:(1)MPR 660例;(2)直接冠扫612例.两组图像分析对显示OMC的解剖、相关病变及图像内伪影干扰进行评估、比对.结果 1272例患者中1088例显示变异、病变,占85%;MPR组与直接冠扫组中有假牙与无假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MPR组图像中有伪影显示33例(5%),少于直接冠扫组中有伪影151例(2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研究解决了特殊情况下不能做冠状扫描患者的问题,在避免了假牙伪影干扰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达到充分显示OMC变异及相关病变的目的,为临床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多层(4层)螺旋CT胸部常规扫描参数.[方法]采用不同扫描参数给6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胸部CT扫描,A组采用8.0 mm采集层厚、3.5 mm螺距、8.0 mm重建层厚,B组采用5.0 mm采集层厚、6.0 mm螺距、8.0 mm重建层厚,对获得的轴位和后处理图像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B组参数匹配可获取较高质量的肺纹理及纵隔图像,降低辐射剂量,延长X线管球寿命,但对肺门伪影及图像噪声的产生有一定影响.[结论]采集层厚5.0 mm,螺距6.0 mm,重建层厚8.0 mm是4层螺旋CT胸部常规检查效果较佳的参数匹配.  相似文献   

11.
评刊之感     
欣逢《中国医院》创刊6周年、公开发行两周年之际,谈点评刊之感,以兹庆贺、纪念。 从2001年7月起,我有幸担任本刊评刊员,真诚感谢给我这一“老有所学”机会,期期通读,收获甚丰。24期,千篇文章(含动态、短讯),颇有走进没设课桌的动态医院管理大学之感。《中国医院》杂志突出特点,一是政策性强,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对医院改革发展,乃至整个卫生改革发展的部署,传递信息,答疑释惑;二是科学性强,理论阐述,经验介绍,感悟体会,都遵循经济社会规律和医学科学规律;三是权威性高,政府官员,学会领导,院士、博士专家,优秀院长、主任,国内国际名士,均为本刊撰稿。本刊对医院管理者和卫生管理者及时而良好的指导作用,已为业内人士所公认和赞许。  相似文献   

12.
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其对临床效果及疾病康复有重要的影响; 早期预测患者依从性状况并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改善预后。对依从性的定义和测量工具、依从性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等系列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特定疾病的依从 性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使用双腔球囊导管置管和注药过程中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搜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行HSG的患者2 308例,均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比较不同球囊大小、导管顶端插入深度和不同通液速度对HSG的影响。结果:不同球囊大小造影剂外溢、导管脱出、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和宫腔显影不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顶端位于输卵管开口处者82.69%(640/774)同侧输卵管、宫角不显影,经调整后71.45%(553/774)同侧宫角显影,55.17%(427/774)同侧输卵管显影;导管顶端位于宫腔内、宫颈管内者有37例和7例宫腔部分显影或不显影,经调整后宫腔均正常显影;不同通液速度疼痛和输卵管再通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淋巴静脉返流的比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根据宫腔大小和位置选用适当的球囊大小、导管位置和通液速度,获得最好的显影效果同时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测量方法,使病变诊断定量计算更为简便。方法本文拟在T2测量方面借助Matlab进行测算,依据T2的数学表达式特征,采用单双指数曲线拟合法、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对三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过Origin9.0软件评估,数值波动双指数拟合最小、最稳定;最小二乘法较大;单指数拟合最大。但最小二乘法和单指数拟合地更快。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测出横向弛豫时间T2的值。  相似文献   

16.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国外医院患者入院过程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明  陈洁 《中国医院》2012,16(2):77-78
合理有效的做好患者人院安排是医院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笔者简单介绍了国外医院的入院过程,并提出改进患者人院过程应准确的记录患者信息、有效的使用各种技术、以及最优化医院的资源等策略,以期为中国医院患者入院以及挂号过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国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板(SCI-E)数据库2006-2016年ITP主题领域的文献,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应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国际ITP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时间分布、地域分布、发文机构分布及主题分布情况,重点对目前ITP的国际研究热点主题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期刊论文936篇,2006-2015年ITP主题领域的文献量呈稳固上升趋势;研究主要分布于东亚、欧洲及北美洲地区,文献发文排名靠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和英国;论文产出最多的机构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动物模型、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幽门螺杆菌根除、系统评价、T淋巴细胞增殖为研究热点;大剂量地塞米松、基因多态性、相关性、反应等高频关鍵词为最新研究方向.结论;本文明确了ITP主题领域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地域分布,以及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可以为我国ITP科研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高血压头颈痛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葛根素治疗)、对照组42例(β体阻滞剂治疗)。结果:5天内总的症状消失率治疗组82.4%,对照组5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的停药反跳率分别为8.8%和42.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峡谷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疗效优于β受体阻滞剂而且稳定,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太阴病篇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伤寒论》太阴病篇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仅是脾的病变,不包括肺的病变;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的证治很不完整,太阴病的证治散见于其他各篇,学习时当结合其他病篇,方能全面;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剂当为理中汤(丸);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的病机是脾络瘀滞,并无表证;太阴病的转归除转愈者外,更有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