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股静脉瓣膜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原发性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治和构建组织工程静脉瓣膜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26例(52侧)成人尸体的股静脉标本等分为远侧、中间、近侧1/3段,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和测量相关数据,并对股静脉瓣膜进行 Masson三色改良染色和 H-E染色.结果:股静脉瓣膜数为(3.81±1.44)个,瓣膜以半月形双叶瓣为主,瓣膜方位除近段以前后位为主外,其余两段无显著性差异.瓣膜腔面和窦面均覆着一层内皮细胞,在两层内皮细胞之间为大量的胶原纤维,腔面内皮下覆着一弹力纤维带.结论:在临床行静脉瓣膜成形术时,应保证瓣叶的形态规则和闭合严密,以维持其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在构建组织工程瓣膜时,半月形双叶瓣或三叶瓣为最佳形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构建组织工程静脉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34侧大隐静脉股段标本按自身比例均分为近、中和远3段,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瓣膜的形态,测量相关数值,分析瓣膜与静脉属支的关系。对新鲜瓣膜行Masson三色改良染色和H-E染色。结果:大隐静脉股段瓣膜数为(3.18±0.94)个,瓣膜以半月形双叶瓣为主,瓣膜方位无显著性差异,隐-股点主要位于属支汇入处的远心端(Ⅲ型)。瓣膜的窦面和腔面均覆着一层内皮细胞,在管腔面内皮下层覆着数层网状的弹力纤维,瓣膜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结论:通过对大隐静脉瓣膜形态学研究,获取了其基本形态学特点及数据,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及组织工程构建人工瓣膜提供形态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构建组织工程静脉瓣膜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将26例52侧成人朋静脉标本等分为远侧、中间、近侧1/3段,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和观察,用数控游标卡尺(精度0.01 mm)测量瓣膜相关数据,并对瓣膜进行Masson三色改良染色和H-E染色,以观察(月国)静脉瓣的组织构造.结果:(月国)静脉瓣膜数为(2.04±1.31)个,瓣膜游离缘主要为半月形(97.2%).瓣膜以双叶瓣为主(97.2%),其近侧1/3段和中1/3段以前后侧瓣为主(P<0.05).瓣膜的腔面和窦面均覆着一层内皮细胞,其管腔面内皮细胞下存在数层弹力纤维,瓣膜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结论:本文提供的胭静脉瓣的形态特征和数据将有助于临床朋静脉瓣膜相关疾病的诊治和构建组织工程静脉瓣.  相似文献   

4.
据一般教科书描述,面前静脉在眼内角处由滑车上静脉和眶上静脉汇合而成。自此下降的一段为内眦静脉,继之斜向下外经面部至咬肌前缘,然后历经下颌缘、颌下腺上缘在下颌角后方与面后静脉汇合而成面总静脉。有的作者认为内眦静脉和面前静脉内皆无瓣膜,眼静脉的血液可以流向内眦静脉至面前静脉,面前静脉的血液也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逆流至颅内静脉窦。因此,Kruger认为面部感染在面前静脉内形成的血栓可能逆流延至海绵窦,  相似文献   

5.
人体有不少以三角命名的区域或结构,一般都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便于在临床工作中及人体解剖教学中,好记易懂,灵活运用,现总结如下: 1 头部三角 1.1 危险三角:位于鼻根及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由外鼻、鼻旁皮肤及上唇等组成。面静脉收集面动脉分布区域的静脉血,该静脉内无瓣膜。当面部尤其上唇部细菌感染时,处理不当(如挤压)细菌经面静脉、内眦静脉、眼上静脉而扩散至颅内海绵窦;或经面深静脉(在颊肌表面)而扩散至翼  相似文献   

6.
上肢深静脉瓣膜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Ting  侯慧英 《解剖学杂志》1993,16(6):553-554
1 材料为积累国人体调资料,本文在30具成人防腐尸体上(男23、女7),解剖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静脉、桡静脉和尺静脉各60例,深入研究其瓣膜的出现率、数目、分布、形态及位置.2 结果2.1 头臂静脉 60例头臂静脉均无瓣膜.2.2 锁骨下静脉 30具尸体中,两侧均具瓣膜者达86.6±6.2%(26具),仅一侧具瓣膜者占3.3±3.2%(1具)两侧均无瓣膜者为10.0±5.4%(3具).60  相似文献   

7.
在专供研究用的21具(42侧)成人足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足背浅静脉及其瓣膜,发现大、小隐静脉足背段瓣膜数分别为2.8个和1.4个;在第一~四跖背静脉汇入口处瓣膜出现率分别为70.0%,53.3%,85.3%,77.8%,在共干型的跖背静脉内瓣膜出现率达100%;在直径小于2mm的跖背静脉也观测到瓣膜。本文认为足背静脉(弓)作为移植体(静脉动脉化)来修复掌浅弓缺损可以减少临床修复掌浅弓手术的复杂性。但应充分重视足背静脉(弓)内及跖背静脉汇入口处的静脉瓣。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瓣膜的形态和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解剖了成人成对的100侧下肢深静脉主干和36侧小腿深静脉的瓣膜。深静脉瓣膜可分为大、小二种类型。大瓣中以双叶瓣居多数(98.20%),单叶瓣和三叶瓣很少。静脉主干的瓣膜数平均7.23个,主要分布于股、腘静脉中(83.14%),以位于股深静脉口远侧处的一个最恒定,在离股深静脉口0~3cm范围内,89.00%肢体具有1~2个瓣膜。统计了静脉各段的瓣膜数,以及主干内各瓣膜至主要属支口的距离,以适应静脉造影时确定瓣膜位置的需要。双叶瓣可附着在静脉的前、后或左、右壁上,而以前者最多见(81.83%)。36侧小腿深静脉瓣膜数的平均值依次为:胫前静脉内侧支9.63个,外侧支8.97个:胫后静脉内侧支7.00个,外侧支6.86个;腓静脉内侧支6.23个,外侧支6.37个。下肢静脉瓣膜总数平均值为52.29个。  相似文献   

9.
<正> 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过去曾采用过Linton氏股浅静脉结扎术、交通静脉筋膜下结扎术以及肌腱移位“外瓣膜”替代术等,虽取得一定疗效,但未达到满意的程度。作者两年多来采用带瓣膜静脉段移植术治疗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静脉内血液与瓣膜之间的流固耦合动态过程和保证血液单向回流的生理机制。方法 基于浸入边界有限元法,结合人体下肢静脉医学图像及牛大隐静脉的解剖结构和尺寸,采用超弹性本构模型描述静脉瓣膜在生理条件下不可压缩、非线性和超弹性力学响应,构建静脉血管和静脉瓣膜的三维数值模型。结果 研究结果可视化地展示静脉动态运输血液的过程以及静脉瓣膜防止反流的功能机制,再现静脉内瓣膜运动和血液流动的周期性特点,讨论和量化了整个心动周期内的重要生理数据,包括静脉内血液的压力、流速和流量以及静脉瓣膜的开口面积、静脉瓣膜表面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等。结论 三维流固耦合模型可数值再现静脉内生理动态过程,为进一步揭示静脉疾病相关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锁骨下静脉及静脉角部的功能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具(60侧)成人防腐尸体上,对锁症下静脉及静脉角交汇部,除长度、直径和位置外,特别对内腔结构——瓣膜和内膜嵴进行了细致的观测,并由此提出了其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腮腺内下颌后静脉与面神经关系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避免腮腺外科手术过程中损伤面神经,对31具成年尸体(57侧)腮腺内下颌后静脉与面神经关系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如下:下颌后静脉直径5.6±1.0mm。下颌后静脉位于面神经上、下干(或上、中、下干)内侧有50侧(87.8%);位于面神经上干内侧,而在下干外侧有7侧(12.3%)。依据下颌后静脉横过面神经不同部位,又分成若干亚型。其中较为常见者为下颌后静脉在面神经总干分支点与下干分支点之间的内侧横过(33.3%)。在26具双侧解剖的尸体中,有4例(15.4%)下颌后静脉与面神经关系左、右侧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以副神经斜方肌上支为蒂肌瓣转位修复面瘫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副神经在斜方肌内分布的上支及其与血管的关系。上支可分离长度为6.2cm,横径为0.6mm,与上支神经伴行的血管可游离长为11.3cm,外径(起始处2.5mm,入肌处0.9mm)。根据解剖观察结果,可设计以副神经斜方肌上支及其伴行血管为蒂的斜方肌瓣转位修复面瘫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28具(56侧)成人下肢标本的小隐静脉、大隐静脉及股静脉的瓣膜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就所用结果,作者着重对自体血管移植、静脉瓣修补和移位,以及静脉逆行造影等手术中需要考虑的部分解剖学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腭扁桃体血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例已固定的成人尸体头部标本上观察了腭扁桃体的动脉、静脉及其毗邻关系。腭降动脉及腭升动脉腭支主要分布于扁桃体的上极和上部;咽升动脉及腭升动脉主干分布于扁桃体的中部;面动脉主干及舌动脉则主要分布于扁桃体的下部和下极。以上各动脉分支均穿过咽上缩肌直接分带于扁桃体。腭扁桃体静脉先于其被膜下形成静脉网,再汇集成1~5支扁桃体静脉,后分别流入扁桃体旁静脉、咽静脉和舌静脉内。  相似文献   

16.
耳大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25具(男15,女10)成人尸体的耳大神经(50侧).耳大神经的浅段、深段、无损伤分离段和全长分别为46.34±1.62mm、13.95±0.86mm、9.28±0.28mm和68.71±2.27mm.浅段中点处宽度和厚度平均值分别为 2.77±0.08mm和0.75±0.03mm;深段中点处的宽度和厚度平均值分别为2.06±0.08mm和0.94±0.04mm.  相似文献   

17.
骶前静脉丛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直肠癌根治术引起骶前区静脉破裂大出血的防治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0具成人尸体上,观测了骶前静脉丛的组成及其属支,管壁,瓣膜,汇入途径以及与其它静脉丛的关系。结果:骶前静脉丛壁薄,缺乏静脉瓣,吻合丰富,呈丛状,并通过骶椎体前穿通支与椎体静脉系相能,结论:骶前静脉丛来源广泛,吻合丰富,变异突出,管壁薄,大多无瓣膜,是手术误伤引起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80侧成人尸体上进行了颈外静脉应用解剖学研究.它的合成类型共分6型,其中以下颌后静脉后支、耳后静脉后支和耳后静脉合成面静脉后再注入者较多(46.3%);属支除常见的颈横静脉、颈前静脉外,尚有头静脉注入:其末端以注入锁骨下静脉较多(58.7%).颈外静脉自甲状软骨上缘至汇入其它静脉的注入点的平均长为77.5±1.5mm,颈横神经在锁骨上方62.1±1.2mm处横越颈外静脉深面.文中讨论了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部位和术中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9.
足背深浅静脉交通支的瓣膜朝向与皮瓣移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研究了30例成人下肢标本的足背浅静脉与深静脉间的交通支,重点观察了这些交通支内瓣膜存缺情况及其朝向。这些交通支的静脉瓣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型的静脉瓣膜朝向引导血流由浅入深,第二型则引导血流由深至浅,第三型静脉交通支内没有瓣膜。足背皮瓣移植术中,沟通深浅两套静脉系统的关键性交通支是浅弓支。浅弓支属第三型,其出现率占70%,这是大多数足背皮瓣移植时只吻合浅静脉或深静脉均能引导血液回流,保证皮瓣成活的解剖学基础。但对30%缺乏浅弓支的个体,手术时必须同时吻合浅深两套静脉,才能保证回流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