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2年5月我院确诊的75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心脏基础疾病情况、病原菌、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75例IE中65例患有各种心脏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占首位(41.5%),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24.6%),老年退行性瓣膜病(13.8%);血培养阳性率为46.7%,病原菌以链球菌(48.6%)和葡萄球菌(28.6%)多见;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率高(96%);35.4%患者在抗感染治疗后接受心外科手术治疗,痊愈62例(82.7%,62/75),死亡13例(17.3%)。结论:正确应用超声心动图和血培养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小儿及少年感染性心内膜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少儿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诊治及预防寻找对策。方法 :对 2 0例少儿 I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E2 0例中 ,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1 0例 ,均为室间隔缺损 (VSD) ,其中 5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 ;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2例 ;风湿性心脏病 6例 ;心脏结构正常 2例。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血培养阳性 1 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瓣膜赘生物1 7例。治疗主要用青霉素等。死亡 5例。结论 :1心脏结构异常是 IE的主要基础病因 ;2先天性心脏病 VSD合并 AI、风湿性心脏病有二尖瓣脱垂和联合病变者为发生 IE的高危儿 ,对这些患儿应定期用抗生素积极预防 ;3超声心动图检查对 IE的诊断有重要价值。4对确诊或高度疑诊的 IE患儿 ,首先应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在I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IE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IE的心脏基础疾病及临床表现,总结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 IE患儿40例中,先天性心脏病22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4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无基础性心脏病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伴有赘生物36例,阳性率为90%。患儿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同时伴有心功能不全8例,脾肿大12例,镜下血尿10例。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IE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群中风湿性心脏病减少,其占据感染性心内膜炎(IE)基础心脏损害的突出地位业已改变,二尖瓣脱垂、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的退行性变相对地占据了较重要位置。既往依靠物理检查诊断IE基础心脏病相当困难,且不准确,超声心动图和其它诊断技术改善提高了IE基础心脏病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78例经胸外超声诊断为心脏疾病患者,分析心脏疾病确诊前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最终确诊的符合率,观察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78例经胸外超声诊断为心脏疾病患者,有70例患者的诊断与最终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为89.74%,其中对高血压心脏病诊断符合率为41.03%;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符合率为30.76%;心肌梗死性疾病诊断符合率为17.95%。结论胸外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心内膜炎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自1988年1月~2000年5月间确诊的70例IE临床特点。结果 (1)8例(11.4%)为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62例(88.6%)为自然瓣膜心内膜炎(NVE);57例(91.9%)NVE病人存在各种基础心脏病,其中先天性心血管畸形(22例,38.6%)最常见,其次为特发性二尖瓣脱垂(18例,31.6%)和风湿性心脏病(12例,21.1%)。(2)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00%)、贫血(40例,57.1%)和栓塞(33例,47.1%)。(3)60%(42例)病例细菌培养阳性,23例致病菌为链球菌。(4)39/51例IE经过单纯抗感染治疗痊愈,17/19例经过抗感染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愈。死亡14例,其中包括5例PVE和2例起搏器植入术后IE;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9/14)。结论 IE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前3位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二尖瓣脱垂和风湿性心脏病。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患者应想到心内膜炎的可能,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IE的诊断。PVE、起搏器植入术后合并IE以及并发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4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病因、致病微生物的变迁、手术时机的选择等因素。方法 对 1994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间住院的 4 4例IE患者进行分析。男 2 9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31岁 ,病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脏病术后、瓣膜脱垂等。手术治疗 30例 ,手术指征主要为进行性慢性心力衰竭和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 ,绝大多数患者进行了瓣膜置换术。结果 分析显示 ,IE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的诱因 ,IE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 77%患者分离出病原菌 ,其中组织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培养 (89%和 4 4 % ,P <0 0 5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 ,其次为草绿色链球菌和嗜麦芽假单胞菌。结论 对进行性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 ,耐抗生素及持续性脓毒血症和非致命性栓塞的IE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并应重视心脏手术患者组织的微生物检查和心脏病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 2 1例先天性心脏病感染心内膜炎 ( IE)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术前诊断和手术后结果 ,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比研究本组各类先天性心脏病 IE的并发率、临床特点、血培养、心电图、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及术后心内膜受损的情况。结果 本组先天性心脏病 IE患者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瓣病变的发病率最高。手术证实心内膜受损部位以主动脉瓣受累最多 ,也可有多个瓣膜及多种病变的损坏。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是减少 IE发生的重要预防措施 ,赘生物侵犯主动脉瓣的机率高于二尖瓣。超声心动图诊断结合临床 ,反复多次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山医院近10年收治的97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计量数值如患者发病年龄等以算术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病例阳性数以百分比表示,对比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97例IE患者平均年龄(49±17)岁,有基础心脏病73例,占75.3%;前三位是风湿性心脏病27例(27.8%)、先天性心脏病23例(23.7%)、特发性二尖瓣脱垂18例(18.6%).临床表现为发热96例(99.0%)、心脏杂音93例(95.9%)、贫血82例(84.5%).血液细菌培养阳性66例(68.0%),其中草绿色链球菌28株(42.4%),仍为主要致病菌,且全部发生于自然瓣膜心内膜炎患者中;葡萄球菌18株(27.3%),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15.2%),有3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12.1%),有2株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耐药性强的病原菌各1株.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79例,占81.4%,其中右心赘生物9例,病原主要为葡萄球菌.结论 IE患者临床表现、易感因素、致病菌发生了变化,多次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67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致病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IE的临床资料.结果:草绿色链球菌占36.8% ,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6%.器质性心脏病59例占88.1%,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2例(37.2%),包括人工瓣膜2例,先天性心脏病25例(42.3%).超声技术在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83.5%)56例,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病原微生物的变化,IE的临床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培养有助于IE的诊断;基础心脏病是IE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分析了3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其基础心脏病风心、先心及正常心脏分别为51.5%(17/13),30.3%(10/33)和21.2%(7/33)。发热及栓塞为主要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UCG)赘生物检出率高达(70.4%),为诊断IE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超声及心电图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超声及心电图特点。方法:4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为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作为分析对象(合并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病20例,冠心病10例,心肌病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观察病人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心功能及心电图变化,心脏瓣膜钙化以主动脉瓣钙化率最高(73.9%),其次为二尖瓣钙化(43.5%)。结果;有12例(26.1%) 发生心脏结构的改变,26例(56.5%)发生心律失常,31例(67.3%)呈心功能减退。结论:通过彩超及心电图的检查,可提高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检出率,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病率高,据国内统计资料,风湿性心脏病在成人心血管病中的比较发病率约为40%,在风湿性心脏病的尸检资料中,二尖瓣病变为100%、主动脉瓣为48.5%、三尖瓣为12.2%、肺动脉瓣为6.5%,各瓣膜受损的比较及发病率的差别,可能与瓣膜受的压力负荷不同有关。临床分析表明,二尖瓣狭窄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对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左心房扩大的常规检查仍为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本文对39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左房扩大的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改变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因、致病微生物、受累瓣膜等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提高IE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01-2008-12共10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岁者有13例(12.5%);发热89例(85.58%),贫血75例(72.12%),消瘦、乏力61例(58.63%),心脏杂音101例(97.12%);先天性心脏病45例(43.7%)、风湿性心脏病33例(31.73%),静脉药瘾者7例(6.73%);87例患者进行了血培养,阳性52例(59.77%),其中链球菌25例(48.08%),葡萄球菌17例(32.69%),真菌2例(3.85%);83例(79.81%)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发现赘生物,主动脉瓣36例(34.62%),二尖瓣17例(16.35%),三尖瓣11例(10.58%),联合瓣膜9例(8.65%).术后早期死亡4例(3.85%).随访89例(85.6%),随访时间1~112个月,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级66例(74.16%),Ⅱ级23例(25.84%).结论 IE的平均发病年龄有增大趋势;发热和心脏杂音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是IE常见的基础心脏疾病,且先天性心脏病比例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草绿色链球菌仍是IE最常见的致病菌;IE常累及主动脉瓣;IE的确诊主要依靠血培养和TTE检查;及时外科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心脏肿瘤较为少见,原发性心脏肿瘤仅占尸检的 0.05%。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心脏病混淆,本文报道17例经超声心动图首次确诊,并经手术、CT 或MRI证实的心脏肿瘤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心脏肿瘤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据报告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假腱索检出率为0.5~61%,而检出率的高低取决于病例选择、研究方法和假腱索本身的厚度。本文对100例死后心脏解剖学检查与回顾性超声心动图分析作比较,以评价二维超声心动图检出假腱索的敏感性。另外对心脏行组织学检查以确立假腱索的确切性质。材料和方法 100例死后心脏,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2个月~77岁。基本心脏病34例包括缺血性心脏病15例,先天性心脏病7例,瓣膜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纤维弹性组织增生症、原发性肺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手术证实的复杂先心病患者的心脏双源CT(DSCT)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手术证实畸形84处.DSCT与TTE均检出69处.检出率为82.14%。其中,心脏部分畸形29处.DSCT检出率75.86%.TTE检出率93.10%.二者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畸形12处.DSCT检出率66.67%,TTE检出率83.33%.二者的检出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大血管部分畸形43处.DSCT检出率90.70%.TTE检出率74.42%,DSCT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TE(P〈0.05)。结论:心脏双源CT对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优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复杂性先心病的术前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共73例,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栓塞等;血培养及赘生物培养阳性17例(23.3%),以草绿色链球菌居多,病原体菌种呈现多样化趋势。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率83.6%(61例)。病灶分布以主动脉瓣病变(33例),二尖瓣病变(21)例为多。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及赘生物,并相应纠治瓣膜病变和心脏畸形。其中择期手术54例(74.0%),急诊手术19例(26.0%)。血培养阳性病例应用大剂量敏感广谱抗生素4~8周。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均经手术及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痊愈出院。术后随访心功能改善,仅1例1年后心内膜炎复发。结论:大剂量敏感广谱抗生素治疗与积极的相应外科治疗相结合的个体化处理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T—T改变的鉴别方法及诊断意义。方法对210例患者除作心电图(ECG)外井做血生化(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测定系列等)、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等检查,随机抽取54例行试验性治疗,即给予50%G.S25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生脉注射液100ml均1/d,10d。再规律休息1w后对比治疗前后ECG。结果54例治疗前后ECG比较无明显变化,并随访3—12个月无一例发生心脏事件,随机抽取32例ECG并做多帧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结论本组病倒经临床检查排除药物影响、器质性心脏病及继发性心脏病。试验性治疗ST—T无改变,提示此组人群中ST—T改变为非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心内膜炎68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演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临床特点的演变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7月至2007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68例IE患者病例资料,比较前后10年的临床表现.结果 68例患者中有基础心脏病者61例(89.7%),发热67例(98.5%),心脏杂音62例(91.2%);经胸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率为83.8%(57/68),血培养阳性率60.3%(41/68);外科手术治愈率19.1%;总体治愈率66.7%(52/68).前后10年比较:近10年发病年龄推后[(36.7±12.7)岁对(44.4±18.6)岁,P<0.05];基础心脏病中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比例减少(分别44.4%对24.4%和33.3%对17.1%,P<0.05),而瓣膜松弛症的比例增加(0对29.3%);心力衰竭、器官或血管栓塞发生率在近10年显著下降(77.8%对46.3%和44.4%对17.1%,P<0.05).结论 IE临床表现复杂,发热、心脏杂音仍为主要症状;近10年发病年龄推后;及时、反复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确诊率,规范、充分的抗生素治疗和及时、合理的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