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桃核桃来源于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成熟果实。核桃也称羌桃,胡桃。核桃原产于亚洲西部地区的伊朗,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开始在陕西关中一带种植,以后逐渐引种到我国东部。2000多年以来,我国人民将引进的核桃与我国的野生核桃进行嫁接,不断实验,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如河北的"石门核桃",这种核桃皮薄,纹细,口味香甜;产于新疆库车地区的"纸皮核桃",皮薄,易取整仁,其仁香甜饱满;还有产于陕西秦岭山区的"蛋皮核桃",顾名思义,这种核桃的皮也是非常薄的。  相似文献   

2.
核桃楸皮等有效成分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静娟 《中成药》2004,26(3):230-232
核桃楸又称山核桃,核桃楸皮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的枝皮或干皮.核桃楸果是核桃楸未成熟果实或果皮(青龙衣).具有清热,解毒,止痢,明目的攻效.治泄泻,痢疾,白带,目赤等.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食疗本草>中就有胡桃"通润血脉"的记载.近年来,不少文献对核桃楸用药部位、有效成分、止痛及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核桃又称胡桃、羌桃,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它的外来身份。大家一般公认核桃的原产地并不在中国,但我国引入栽培核桃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公元3世纪张华所著的《博物志》一书中,就有"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的记载。相当一段历史时期,胡桃就是它的正名。据考证,南北朝时的石勒占据中原,于公元319年建立后赵,严禁称"胡",  相似文献   

4.
核桃又名胡桃,据《名医别录》记载:“此果出羌胡,汉张骞出使西域,始得种还,种植秦中,渐及东土,故名之。”《本草纲目》称“胡桃,通命门,利三焦,益气养血”。  相似文献   

5.
核桃为胡桃科植物。亦名胡桃或羌桃,多栽培于温润肥沃的平地。我国北方各地广泛栽培。本植物的根、根皮、树皮、树叶、嫩枝、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胡桃青皮)、成熟果实的内果皮(胡桃壳)、果核的木质隔膜(分心木)、种仁的脂肪等均可供药用。  相似文献   

6.
赵敏 《科学养生》2007,(1):19-19
核桃,原名胡桃、羌桃,原产于欧洲东南部和亚洲西部、南部。据古籍记载:“此果本出羌胡,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始得种还,植之秦中,渐及东土,故名。”《西域杂记》亦记载:“酬榭苞有胡桃,出西域。”至今,在新疆伊犁地区仍有大面积的野生核桃林。据考证,公元319年。晋朝大将石勒占据中原,建立后赵,不准叫‘胡桃”,从此便改名为“核桃”。  相似文献   

7.
核桃—非凡的营养保健食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康 《家庭中医药》2002,9(11):50-51
核桃又名胡桃、姜桃。核桃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具有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的功能。 有健脑作用 人的大脑细胞是由60%的结构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和35%的蛋白质所组成的。核桃之所以具有明显的保健功效,就因为它  相似文献   

8.
核桃     
核桃,又名胡桃。《西京杂记》中有:“胡桃出西域,甘美可食”的记载。直到现在,新疆还有好多野生的核桃树林。 核桃是温带树种。世界上凡温带国家,都有种植。我国是汉朝从西域引种的。《本草纲目》记载:“此果本出羌胡,汉时张骞使西域,始得种还,植之秦中,渐及东土。”现在全国除北方严寒地带和长江中下游外,都有栽培。河南的太行、小秦岭、伏牛山、大别山,都是重要产地。  相似文献   

9.
核桃,也叫胡桃、羌桃。原产西域羌、胡之地,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种而植,后遍及中原。核桃树属胡桃科,为高大落叶乔木。核桃入药,主要用其种仁。核桃树叶、花、果壳、嫩枝、根、核桃油等,也作药用。  相似文献   

10.
核桃楸青果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又名山核桃,为胡桃科胡桃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一带,它的未成熟外果皮称为青龙衣,具有清热、解毒、止痢、明目等功效[1]。现代研究表明核桃楸具有抗菌、消炎、抗癌等作用,特别是抗肿瘤作用显著,目前已有广泛应用。核桃楸化学成分中胡桃醌(Ju  相似文献   

11.
核桃楸青果皮抗肿瘤作用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正> 核桃楸青果皮为胡桃科胡桃属植物核桃楸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近年来,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尤其对食管癌、胃癌均有显著疗效。为进一步确定该药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毒性,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12.
<正>核桃又名胡桃,有"万岁子""长寿果""养人之宝"的美称。中医学认为,核桃仁性温,味甘,具有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喘嗽、腰痛腿弱、阳痿遗精、小便频数、大便燥结、石淋结石等症。《神农本草经》将核桃列为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唐代孟诜著《食疗本草》中记述,吃核桃仁可以开胃,通润血脉,使骨肉细腻。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  相似文献   

13.
分心木及其配伍在肾病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心木又名胡桃衣、胡桃夹、胡桃膜,是胡桃果核内的木质隔膜,呈薄片状,多弯曲、破碎而不整齐。表面淡棕色至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泽。质脆,易折断,气味微苦。维吾尔族民间有用其泡水喝的习惯,内陆老百姓一般不知其临床价值,食用核桃的过程中通常把它当作垃圾丢弃。笔者临床观察发现,将分心木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各种肾病,疗效颇佳。现将分心木在肾病临床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敏 《养生月刊》2006,27(11):1000-1001
核桃,原名胡桃、羌桃,原产于欧洲东南部和亚洲西部、南部。据古籍记载“:此果本出羌胡,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始得种还,植之秦中,渐及东土,故名。《”西域杂记》亦记载“:上林苑有胡桃,出西域。”至今,在新疆伊犁地区仍有大面积的原生核桃林。据考证,公元319年,晋朝大将石勒占据中原,建立后赵,不准叫“胡桃”,从此便改名为“核桃”。核桃仁营养丰富,既是理想的滋补佳品,又是食疗养生的“健康之友”。它的功用有:补大脑含有卵磷脂和维生素B1、B2的核桃仁,有支持脑的复杂精巧的运转功能。中医也认为,核桃仁是益智健脑之食物。李时珍说:“补肾通脑,…  相似文献   

15.
制法 胡桃壳(即干核桃硬壳)500g,放入铝锅加水以覆盖为宜,炖沸后以文火保持水沸2小时,加入不去壳的鸡蛋4个,再炖2小时,共计4小时,取出后剥去蛋壳。  相似文献   

16.
核桃楸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胡桃科胡桃属植物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方法: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利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核桃楸叶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山柰酚(Ⅱ)、槲皮素(Ⅲ)、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Ⅳ)、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Ⅴ)、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Ⅵ)、淫羊藿苷C(Ⅶ).结论:化合物Ⅱ、Ⅲ、Ⅵ、Ⅴ首次从核桃楸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Ⅶ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强壮药(续)     
胡桃 別名核桃,胡核,吳桃,恙桃,胡桃肉,核桃肉,津桃肉。科名 屬於胡桃科的落葉喬木;入藥用其果仁。 産地 産於山柬,河南,陕西,河北等省。品類及規格本品有山胡桃、陳倉胡桃之分,前者核殼爲卵圓形,厚而堅硬,殼外有無數凹凸,破開頗難;後者核殼作心臓形,扁狹平滑,殼較薄,易於破開,此二者油少味美,爲上品。此外又有一種油胡桃,乃出了油的胡桃,氣味變壞,有毒,不可入藥。性狀 核殼淡褐色,有凹凸頗深之紋,形圓而堅  相似文献   

18.
我的舅父患有前列腺炎,小便不畅,甚至尿闭胀痛,医药疗效不佳,非常苦恼。我知道后,向他介绍了一个偏方,他依法实施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此法颇简,用胡桃壳(即干核桃硬壳)约500克,放入铝锅内加水炖沸后,改用文火保持水沸约2小时,再加入4个连壳鸡蛋,再炖2小时,共为4小时。然后将胡桃壳捞出。每次服食1个鸡蛋及1大碗胡桃壳水(无毒副作用),1天3次,连服3剂,小便即可通畅而愈。  相似文献   

19.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对青龙衣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概念,从化学成分与亲缘关系、传统药效与药性及成分可测性、采收时期和干燥方法等方面,对青龙衣Q-Marker成分进行预测分析,发现胡桃醌、胡桃酮、绿原酸、核桃素A、核桃素B、马尾树素可作为青龙衣的Q-Marker,后续可选择以上成分作为指标,为青龙衣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添敏  徐士钊  张慧  陈虎彪  康廷国 《中成药》2012,34(8):1567-1569
目的 考察不同时间采收的胡桃楸茎枝、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胡桃楸茎枝、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结果 不同时间采收的胡桃楸茎枝、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5.68、57.24、38.91 mg/g.胡桃楸茎枝中总鞣质的动态变化无一定的规律,而胡桃楸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的量分别随叶和果实的生长而增加.结论 胡桃楸叶中总鞣质的质量分数最高,茎枝中总鞣质的质量分数最低.胡桃楸叶和果实中总鞣质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与各自的生长周期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