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核材料修复后的牙齿经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后边缘微渗漏的发生率及程度,为临床选择合理的粘接材料、桩核材料及其配伍提供依据.方法:将90颗大小相似的完好磨牙随机分为9个实验组,分别为银汞核树脂粘接组、银汞核聚羧酸粘接组、银汞核玻璃离子粘接组、铸造核树脂粘接组、铸造核聚羧酸粘接组、铸造核玻璃离子粘接组、树脂核树脂粘...  相似文献   

2.
用两种金属全冠和三种粘固剂及不同的金属全冠组织面的处理,通过测试粘结抗张强度和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态,评价这些因素对金属全冠固位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全冠组织面经喷砂处理后可增大与粘固剂接触的面积及显著增加其固位力;铸造全冠的固位力显著大于锤造全冠;使用聚羧酸锌粘固剂所获得的固位力最大,并显示出对牙体及金属全冠有较好的化学粘结性;其次为玻璃离子体粘固剂和磷酸锌粘固剂,两者的粘固力主要来源于机械性锁结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种方法制作的Plat—Ⅱ型铸造陶瓷全冠适合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改善Plat-Ⅱ型铸造陶瓷全冠适合性的方法。[方法]分别用常规脱模铸法、代型隙料法、带模铸造法制作Palt-Ⅱ型铸造陶瓷全冠24个,用磷酸锌粘固粉粘固于各自的代型上,测试各组冠,各个部位的粘固剂量度,比较其适合性。[结果]3种方法制作的全冠其粘固剂平均厚度分别为:52μm、42μm、30μm,边缘乳升量分别为:63μm、59μm、42μm。3种方法制作的全冠边缘浮升量、轴壁、He面粘固剂厚度均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用代型隙料法和带模铸造法制作的Palt-Ⅱ型铸造陶瓷全冠能显提高边缘适合性。  相似文献   

4.
三种方法制作的Plat-Ⅱ型铸造陶瓷全冠适合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善Plat-Ⅱ型铸造陶瓷全冠适合性的方法。【方法】分别用常规脱模铸造法、代型隙料法、带模铸造法制作Plat-Ⅱ型铸造陶瓷全冠24个,用磷酸锌粘固粉粘固于各自的代型上,测试各组冠,各个部位的粘固剂厚度,比较其适合性。【结果】3种方法制作的全冠其粘固剂平均厚度分别为52μm、42μm、30μm,边缘浮升量分别为63μm、59μm、42μm。3种方法制作的全冠边缘浮升量、轴壁、牙合面粘固剂厚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代型隙料法和带模铸造法制作的Plat-Ⅱ型铸造陶瓷全冠能显著提高边缘适合性。  相似文献   

5.
全冠粘结剂微裂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的全冠粘结剂及全冠边缘形态的应力分布进行研究。方法:实验采用有限元法对磷酸锌、玻璃离子、聚羟酸盐、复合树酯粘结2种不同边缘形态的全冠应力分布作分析。结果:磷酸锌粘固粉粘结的全冠在受垂直向力时,所受应力最大,边缘形态制备成135℃凹斜面时应力较90℃台肩大。结果提示轴壁短小,聚合度过大的牙体不宜用磷酸锌粘固粉粘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粘固剂的不同粉液比对铸造金属内层冠适合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片切法在显微镜下测试各组冠、各个部分的粘固剂厚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磷酸锌粉液比2:1,聚羧酸锌粉液比1:1时,边缘浮升量最小,分别为45.04,67.47μm。随粉液比增大,适合性明显下降(P<0.05).结论:采用磷酸锌2:1和聚羧酸锌1:1的粘固粉液比均可提高金属内层冠的适合性。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的全冠粘结剂及全冠边缘形态的应力分布进行研究。方法:实验采用有限元法对磷酸锌,玻璃离子,聚羟酸,复合树酯粘结2种不同边缘形态的全冠应力分析布作分析。结果磷酸锌粘固粉粘结的全冠在受垂直向力时,所受力最大,边缘形态制备成135℃凹斜面时应较90℃台肩大。结果提示壁短小,聚合度过大的牙体不宜用酸锌粘固粉粘结。  相似文献   

8.
金沉积烤瓷冠适合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娜  毛然然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548-1550
目的:测量金沉积烤瓷冠的边缘浮出量及粘固剂的厚度,并与镍铬合金烤瓷冠相比较,为金沉积烤瓷冠的临床应用提供适合性方面的理论依据。方法:用片切法测量两组全冠粘固前、后边缘浮出量及粘固剂的厚度。结果:金沉积烤瓷冠粘固前、后的边缘浮出量分别为(26.32±9.61)μm、(48.31±14.25)μm,粘固剂厚度为(38.15±14.32)μm,与镍铬合金烤瓷冠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冠粘固前和粘固后的边缘浮出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沉积烤瓷冠适合性明显优于镍铬合金烤瓷冠;粘接对全冠修复体的边缘浮出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粘结剂的粘接力与机械嵌合力在金属全冠固位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临床上常用的磷酸锌水门汀、羧酸锌水门汀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对金属全冠进行粘接 ,而后测定金属全冠的垂直向脱位力 ,并将全冠粘接转化为平面粘接 ,测算出全冠固位力中粘接力的大小以及全冠作为一种套接形式所产生的机械嵌合力。结果  1上述 3种粘接剂对金属全冠 (金属烤瓷合金冠 )的固位力大小依次为玻璃离子水门汀 >磷酸锌水门汀>羧酸锌水门汀 ;2其机械嵌合力与粘接力所占固位力比例分别是 :磷酸锌水门汀 6 2 .6 %和 37.4% ,玻璃离子水门汀 48.3%和 5 1.7% ,羧酸锌水门汀 2 0 .1%和 79.9%。结论 不同粘接剂对金属全冠的固位力大小不同 ,其产生的机械嵌合力和粘接力所占固位力比例亦有明显差别 ,磷酸锌水门汀和玻璃离子水门汀是以机械嵌合力占主要地位 ,羧酸锌水门汀则是以粘接力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不同粘接剂的粘接力与机械嵌合力在金属全冠固位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不同粘结剂的粘接力与机械嵌合力在金属全冠固位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临床上常用的磷酸锌水门汀、羧酸锌水门汀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对金属全冠进行粘接,而后测定金属全冠的垂直向脱位力,并将全冠粘接转化为平面粘接,测算出全冠固位力中粘接力的大小以及全和为一种套接形式所产生的机械嵌合力。结果(1)上述3种粘接剂对金属全冠(金属烤瓷合金冠)的固位力大小依次为玻璃离子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羧酸锌水门汀;(2)其机械嵌合力与粘接力所占固位力比例辊:磷酸锌水门汀62.6%和37.4%,玻璃离子水门汀48.3%和51.7%,羧酸锌水门汀20.1%和79.9%。结论 不同粘接剂对金属全冠的固位力大小不同,其产生的机械嵌合力和粘接力所占固位力比例亦有明显差别。磷酸锌水门汀和玻璃离子水门汀是以机械嵌合力占主要地位,羧酸锌水门汀则是以粘接力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Gluma脱敏剂对不同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24颗新鲜离体牙预备出牙本质面,分2组,分别用粘接剂(VitremerTM树脂基玻璃离子粘接剂、聚羧酸锌水门汀)将镍铬合金接头粘于表面(粘接前每组中均有6颗牙经Gluma脱敏剂处理),置37℃蒸馏水中24h,电子拉力实验机作拉伸测试(1?mm/min)。另选24颗离体牙,同法制取试件作剪切测试。结果:经Gluma脱敏剂处理后,VitremerTM粘接剂的拉伸、剪切强度均增高(P<0.05),PC的拉伸强度增高无显著性(P>0.05)。结论:Gluma脱敏剂对VitremerTM粘接剂和PC的粘接效果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4种不同粘接材料粘接树脂嵌体的边缘微渗漏。方法将制作的24个树脂嵌体分为4组,分别用不同粘接材料粘接在第三磨牙后,然后将样本浸入2%品红溶液24h,用体视显微镜观测牙-树脂嵌体界面边缘微渗漏状况。结果 4种树脂水门汀系统沿着粘接界面表现出低的微渗漏,在粘接嵌体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粘接树脂水门汀具有与传统树脂水门汀一样的抗边缘微渗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粘结剂和不同边缘设计对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以指导临床设计、操作,为临床减少微渗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5颗离体牙,按不同肩台形式随机分为凹形肩台组、直角肩台组和斜面形肩台组。制作金属冠。每种肩台分别用3种粘结剂粘固,分别为Rely X Unicem树脂组、3M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组和聚羧酸组。经冷热循环实验后氨化硝酸银染色,显影。沿牙体长轴切开,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冠修复体剖面染料渗透情况,并进行分级评估,对各组微渗漏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同肩台组中,树脂组微渗漏最少,聚羧酸组微渗漏最大(P<0.05);相同粘结剂组中,凹形肩台组斜面形肩台组微渗漏无明显差别(P>0.05),均少于直角肩台组(P<0.05)。结论:树脂类粘结剂抗微渗漏性能优于玻璃离子类及聚羧酸类粘结剂,是全冠粘结的首选材料;凹形和斜面形肩台是减少微渗漏的理想肩台形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8种粘接材料的凝固收缩与吸水后的尺寸变化。方法:用直接法测量实验标本在凝固后的0,1,10,100,1000,10000min的尺寸大小,其中10min前标本是在室内的状态下,10min后标本置于37℃的水中。结果:所有标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凝固收缩。吸水后,树脂强化玻璃离子表现为膨胀,而玻璃离子则收缩。结论:粘接材料都具有凝固收缩的特点,在口腔环境内还可发生轻微的尺寸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氧化锆陶瓷与牙本质间合适的粘结材料。方法将烧结后的氧化锆陶瓷片分为4组,每组6片,分别选用PanaviaTMF、Multilink Sprint、RelyXTMLuting、Fuji plus 4种粘结材料将经过纳米硅涂层表面改性的氧化锆陶瓷片与牙本质进行粘结,水浴24 h后测试其粘结剪切强度,数据用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anaviaTMF的粘结抗剪强度最高,与RelyXTMLuting和Fuji plus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MultilinkSprin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磷酸单体MDP的树脂粘结剂,配合适当的表面处理方式可以使氧化锆陶瓷获得较好的粘结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两种正畸带环粘接剂粘接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和传统型玻璃离子粘固剂对正畸带环的粘接效果。方法:随机选择35例使用固定矫治器的患者,每位患者的左右侧第一恒磨牙分别用改良型玻璃离子和传统型玻璃离子粘接带环,戴用6个月后,比较带环的脱落率和磨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结果:改良组粘接带环的脱落率低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釉质脱矿的发病率为改良组低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带环颊面龈侧釉质脱矿的发病率高于He侧(P<0.05)。结论:树脂改良玻璃离子粘固剂的粘接效果优于传统玻璃型离子水门汀粘固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 (30.02±3.85) MPa,B2 (26.83±3.14) 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 (20.55±4.51) MPa,A2 (12.94±0.69) 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 (30.02±3.85) MPa,B2 (26.83±3.14) 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 (20.55±4.51) MPa,A2 (12.94±0.69) 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3种自酸蚀粘结剂与银汞合金粘结后界面的微渗漏情况?方法:收集4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及1个空白对照组,在牙体的唇颊面颈部制备箱状洞型,实验组分别用3种自酸蚀粘结剂(Clearfil SA Luting,Panavia F,Rely X Unicem)处理后充填银汞合金,空白对照组直接充填银汞合金,离体牙在2%亚甲蓝溶液中浸泡4 h后取出并垂直于粘结面切开,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亚甲蓝沿粘结界面渗入的深度,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粘结界面形态?结果:实验组的界面微渗漏值均小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3个实验组之间的微渗漏值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实验组■壁的微渗漏值小于龈壁,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结论:自酸蚀粘结剂可以提高银汞合金充填体边缘封闭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喷砂和微弧氧化两种金属表面处理方式及树脂粘结剂对钛合金与硬质复合树脂粘结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方法:应用CAD/CAM技术切削出80个底面直径10 mm、高8 mm的圆柱形钛合金试件。根据表面处理方式分为两组:喷砂组(sandblasting,SB)试件表面进行Al2O3 颗粒喷砂,微弧氧化组(microarc-oxidation,MAO)试件表面处理后形成疏松多孔的陶瓷膜结构。每组内根据是否应用树脂粘结剂分为SB-resin luting-N组(不使用)、SB-resin luting-Y组(使用)、MAO-resin luting-N组(不使用)、MAO-resin luting-Y组(使用)4个亚组。试件与Cemerage硬质复合树脂粘结固化,每组的各一半测试冷热循环0次和5 000次后的粘结强度,对比分析测试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粘结强度试验前后钛合金试件表面形貌。结果:喷砂联合树脂粘结剂组冷热循环0次后,钛合金与硬质复合树脂的粘结强度最高(16.2±1.8) MPa;微弧氧化未联合树脂粘结剂组冷热循环5 000次后,两者的粘结强度最低(8.9±1.5) MPa,喷砂和微弧氧化未联合树脂粘结剂组冷热循环5 000次后粘结强度分别为(10.7±2.2) MPa和(8.9±1.5) MPa,相比循环0次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01);喷砂和微弧氧化处理联合树脂粘结剂5 000次冷热循环后粘结强度分别为(15.5±2.1) MPa和(11.7±1.3) MPa,相比循环0次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和P=0.234)。结论:喷砂和微弧氧化两种表面处理方式联合树脂粘结剂均可提高钛合金与硬质复合树脂的粘结强度和耐久性,以喷砂组提高更为显著;目前受微弧氧化技术参数的限制,喷砂效果优于微弧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