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中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本院临床药师在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实施干预前、后的用药情况。结果:干预组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明显提高,干预组的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实施有效干预,可明显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及医院药事管理水平,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原源  孟慧  张英 《抗感染药学》2012,9(4):318-320
目的:分析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使用情况,了解围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7月间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82份以及2011年10—12月间I类切口手术病历148份,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实施细则》等规定,对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对干预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2011年5—7月的96%下降至2011年10—12月的29%,在药物的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日趋有了显著提高;与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实施细则》规定实施干预,成效明显,促进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效果及临床药师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分别调取干预前、第1阶段干预后、第2阶段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对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比较,第2阶段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98.56%下降至28.95%,降幅达70.63%;第2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96.31 DDDs/(100人·d)降至32.18 DDDs/(100人·d),降幅达66.59%;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间、用药疗程等均趋于合理。结论: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可有效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该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在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在实施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前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为16.44%,外科Ⅱ类切口合理用药比例为28.0%;临床药师干预后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分别为74.22%和71.27%。结论临床药师对医师的用药方案进行干预调整后,Ⅰ、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程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方法 以2010年下半年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病历180份为干预前组,2011年上半年Ⅰ类切口手术住院病历180份为干预后组,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预防用药品种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后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53.33%、86.67%、73.33%分别下降为干预后13.3%、40.0%、68.88%(P〈0.05);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合理性明显提高,平均用药天数由干预前3.5 d、5.36 d、4.18 d分别下降为干预后1.0 d、2.21 d、2.43 d.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对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干预前Ⅰ类切口病例2012年1月~ 12月与持续干预一年后2014年1月~12月病例,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后,其选药、给药时机、疗程、剂量等均较干预前规范.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对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探讨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为规范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抽取医院2011年1—12月间(非干预组)和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干预组)的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共771份,分析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的合理性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茵药物预防使用率经干预后,干预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7.22%明显低于非干预组为95.42%(P<0.05);干预组围术期用药指征、抗菌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术前用药时机、用药疗程和联合用药等指标的合理性均显著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茵药物的使用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中的效果。方法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4个月后,抽取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前后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00例,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干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下降为74.0%。用药时机不合理由100%减少到6.0%,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疗程>48 h的由67.0%下降为2.0%。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将某院收治的1024例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Ⅰ、Ⅱ类切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8例和治疗组516例。对照组为临床药师干预前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Ⅰ、Ⅱ类切口患者,治疗组为临床药师干预后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Ⅰ、Ⅱ类切口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联合用药合理和给药时机合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观察临床药师干预在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临床药学管理系统(PASS)抽取Ⅱ类切口手术病历,抽取2018年11月18日~12月18日临床药师干预前的Ⅱ类手术切口病历100份、2019年5月28日~6月24日临床药师干预后的Ⅱ类手术切口病历100份进行研究。对涉及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抗菌药物的疗程、时机、品种、联合用药、频次、剂量等6个方面进行逐一点评,分析干预前后相关科室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变化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大部分科室的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有了较大好转。其中,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不合理的发生频次由干预前的57次下降为23次,给药时机不合理的发生频次由干预前的31次下降为10次,总的不合理用药发生频次由109次下降为51次,全院不合理病历数由干预前的63份下降为30份,降幅明显,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由18.17%下降至8.50%,目标达成。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降低了医院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定期评估乳腺癌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房切除术、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与手术部位感染率,制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并抽取我院乳腺诊疗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2010年8月(干预前组)85份,2011年8月(干预后组)131份,进行干预前、后对照研究。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患者围术期预防用药比例由94.12%下降至19.85%,干预后围术期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者所占比例由18.75%增加到69.23%;干预后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82%,干预前为3.53%,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围术期应用有效可行,乳腺癌Ⅰ类切口降低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比例不会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干预情况。结果干预组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及费用比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了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10—12月和2011年10—12月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0年10—12月和2011年10—12月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选药正确、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疗程、药物联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个时间段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我院2011年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药正确率、用法用量正确率、给药时机正确率、使用疗程及联用情况比2010年明显提高。结论通过调查干预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围术期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谭惠璇 《北方药学》2020,(2):185-186
目的:探究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时联合药师参与指导价值。方法:我院自2018年5月开始对Ⅰ类切口手术实施围手术期药师参与指导,分别选择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骨科进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165份(常规组)以及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我院骨科进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165份(实验组)为研究样本,常规组未行药师指导用药,实验组进行药师参与指导。对比每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使用时间、首次用药时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情况。结果:实验组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低于常规组,在手术前0.5~1 h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是头孢硫脒(54.55%,84/154)、头孢呋辛(27.27%,42/154),常规组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是头孢硫脒(50.30%,83/165)、头孢美唑(33.33%,55/165);实验组与常规组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分别是35.71%(49/154)、80.61%(33/165)。结论:药师参与指导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用大。  相似文献   

15.
李振知  韩凤昭  杨文华 《中国药房》2012,(22):2036-2038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6月(非干预组)和2011年9月-11月(干预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对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围术期预防用药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给药时机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提高,合理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71%、68.57%、11.43%提升至干预后的75.90%、95.18%、75.90%(P<0.05);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814.6元下降至433.5元(P<0.05);人均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由4.07d下降至3.65d。结论:通过制定规范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可显著提高围术期合理用药比例,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王会容  罗诚 《中国药业》2014,(16):70-72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持续干预的效果,为后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0月至12月和2013年4月至6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临床药师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医师在预防用药指征、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频次、溶剂选择、溶剂量、首次预防用药时间、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联合用药等方面的使用合理率有了明显提高;人均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由5.67 d降至3.21 d。结论 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规范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考查、分析并探索合理的干预管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考查干预管理效果。结果:通过12个月连续性干预管理,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后停药时间干预初期1月份合格率为73.64%,12月份达到97.3%;术后停药时间≤24 h的比例1月份为0%1,2月份达到43.92%。结论:医院制定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及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措施总体有效、可行,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需引起重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临床医生用药行为,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9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合计3725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按合理用药指标进行统计。结果:经过3年的整治,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各项合理用药指标基本达到卫生部整治方案的要求,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持续提高。结论: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促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加强围术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对照组),2014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干预组),对2组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150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总预防应用率由92%下降至48%;药物选择合理率由46.38%上升至90.28%;用药疗程合理率由37.68%上升至87.50%。结论整治后该院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用药时机不准确、药物品种选择欠妥等情况,需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张二锋  孙博  马换青 《抗感染药学》2021,18(8):1166-1170
目的: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以及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抽取医院2020年1月—6月符合Ⅰ类切口手术指征患者505例病历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使用的合理性.结果:50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118例,其预防使用率为23.37%;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h 33例(占27.97%),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为95.76%,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为64.41%;围术期预防用药最多的为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56例,占47.46%).结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3 0%,符合要求;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预防用药选用不当及给药时机不当等,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的干预管理,以增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意识,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