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汝峰 《北方药学》2021,18(2):20-21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丸+黄体酮联合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将本院接收的150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予以分组探讨,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单纯用黄体酮治疗),另一组名为研究组(固肾安胎丸+黄体酮联合治疗).每个小组分别75例.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症状积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孕酮水平、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黄体酮治疗的同时,对先兆流产患者加用固肾安胎丸,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减轻其临床症状,并促使其孕酮及β-H CG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对早孕先兆流产孕妇保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早孕先兆流产孕妇,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孕妇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孕妇的总有效率、成功保胎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成功保胎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对早孕先兆流产孕妇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保胎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妇产科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36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肌内注射黄体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固肾安胎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阴道出血、腰酸、腹痛、B超、血清孕酮等指标变化情况,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孕酮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的方法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固肾安胎丸联合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分别对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7月就诊的早期先兆流产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固肾安胎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黄体酮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12例最终行清宫术。共104例患者保胎治疗功后随诊至24周行胎儿四维彩超,均未发现胎儿畸形。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蔡惠 《北方药学》2020,(4):64-65
目的:浅析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采取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7例。参照组接受黄体酮治疗,实验组基于此加以固肾安胎丸治疗,就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组间比对。结果:实验组β-HCG、E2、P水平相较于参照组均显著升高,且CA125水平下降趋势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早期先兆流产的患者进行黄体酮联合固肾安胎丸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胎盘生理功能,保障胎儿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固肾安胎方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临床效果、症状体征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20年2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早孕先兆流产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研究组予固肾安胎方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5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治疗组115例给予固肾安胎丸治疗,对照组110例给予维生素E及黄体酮胶丸口服,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阴道出血、腰酸胀痛、小腹坠痛症状减轻情况及B超、血孕酮值,并随访至12周以后。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4%(107/115),对照组为88.18%(97/1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平均血清孕酮值(P)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药物均能改善机体血清P水平。结论:固肾安胎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显著,并且为纯中药制剂无不良反应、服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82例采用固肾安胎丸治疗;对照1组81例以孕康口服液治疗;对照2组81例以黄体酮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阴道出血、腰酸胀痛、小腹坠痛、B超、血孕酮值等,并随访2月。结果:3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2月,治疗组继续妊娠率明显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停药后孕11~12周,治疗组血孕酮值升高明显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主动免疫联合固肾安胎丸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绒促性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主动免疫联合固肾安胎丸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症状改善速度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孕酮水平、β-HCG水平、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免疫联合固肾安胎丸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能够迅速纠正临床症状,改善机体激素状态,积极促进治疗预后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张蓉  金建军  姜伶俐 《安徽医药》2013,(12):2192-2193
目的 观察孕康糖浆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3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82例采用孕康糖浆治疗;西药对照组81例以黄体酮治疗,中药对照组80例以固肾安胎丸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阴道出血、下腹痛、B超检查等情况,并继续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与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继续随访妊娠结局,治疗组继续妊娠率与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P〈 0.01,P〈0.05).结论 孕康糖浆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保胎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固肾安胎方治疗先兆性流产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SwissTarget等数据库筛选化学成分、获取潜在靶点,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图,并进行信号通路的富集与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潜在靶点与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结果:获得固肾安胎方的核心成分89个和作用靶点34个,涉及Stero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固肾安胎丸联合保胎无忧片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保胎无忧片,4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固肾安胎丸,1袋/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的变化情况。于妊娠12周及治疗后12周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28%、87.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HCG和孕酮水平均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β-HCG和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12周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0.79%、83.15%。于治疗后12周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9.66%、79.78%,两组妊娠12周,治疗后12周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保胎无忧片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固肾安胎丸配伍依保治疗先兆早产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丸配伍依保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先兆早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依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固肾安胎丸。结果:治疗组的宫缩抑制显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孕期延长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阴道生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配伍依保治疗先兆早产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益肾安胎汤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血清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10月诊治的10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HCG和黄体酮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肾安胎汤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孕酮、β-HCG和PRL水平及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孕酮、β-HCG和PRL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1),足月妊娠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安胎汤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可明显的改善孕妇血清孕酮、β-HCG和PRL激素水平,降低流产率,提高足月妊娠率,而且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丸联合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四会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先兆早产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利托君注射液,100 mg用生理盐水500 m L稀释,直至达到预期效果。患者宫缩停止后,继续使用12 h,在停止静脉滴注前30 min用口服盐酸利托君片来巩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固肾安胎丸,6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保胎成功率、宫缩抑制显效时间、累积用药时间、孕期延长时间、自然分娩率,同时比较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保胎成功率分别为70.6%、94.1%,自然分娩率分别为43.1%、7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宫缩抑制显效时间、累积用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孕期延长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的保胎成功率,有利于孕妇自然分娩,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固肾安胎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妊娠12周左右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固肾安胎丸,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凝血指标水平和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性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凝血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治疗前后比较无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活产率分别为82.00%、9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复发性流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和血液高凝状态,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与滋肾育胎丸联用治疗先兆流产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31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间苯三酚与滋肾育胎丸联用)和对照组65例(单用滋肾育胎丸),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保胎有效率及症状缓解天数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间苯三酚与滋肾育胎丸联用治疗先兆流产具有安全、有效、对母婴损害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arly therapy with imipenem/cilastatin sodium (IPM/CS) were studied in patients who had chorioamnionitis with preterm PROM or threatened abortion and premature delivery.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1.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PM/CS administered by intravenous drip infusion at daily dosages of 1 to 2 g as concurrent treatment with antiuteronics (ritodrine hydrochloride or terbutaline sulfate) was studied in patients with threatened abortion and premature delivery in the 11th to 34th week of pregnancy (n = 9), or premature PROM in the 23rd to 36th week (n = 9). 2. Response to IPM/CS were good in all of the patients with threatened abortion and premature delivery. Latent periods were prolonged for more than 7 days in 44.4% (4/9) of the patients with preterm PROM. 3. Changes in elastase appeared to be significant as those in CRP for inflammatory markers. 4. These findings combined with our previou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reatment of preterm PROM before the 32nd of pregnancy prolongs the latent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