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承德市149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承德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通过"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报告系统,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8年承德市ADR报告1499例,并利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和手工筛选方法,对有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评价。结果:1499例ADR报告中,679例由抗感染药引起(占44.38%);其次是中药,有264例(占17.25%)。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96例)和消化系统(366例)。1073例(70.13%)ADR由注射剂所致。严重的ADR38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对引发严重ADR和ADR发生频次高的药品的监测与分析,及时发布预警,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风林  安玉英 《中国药房》2012,(14):1314-13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435例ADR报告,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上报的ADR中,男性发生率(58.16%)高于女性(41.84%);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49例,占34.25%;注射剂及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各占63.91%、62.53%;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26例(占26.81%);新的严重的与严重的ADR共有8例(占1.84%);433例ADR治愈或转归,2例有后遗症。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应把握抗感染药的使用指征,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院46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志航 《中国药房》2010,(30):2868-287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31日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469例ADR报告,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上报的ADR中,男性发生率(60.77%)远高于女性(39.23%);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31例,占27.93%;注射剂及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各占85.50%、85.93%;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26例(占26.58%)。严重的ADR有9例(占1.92%)。所有ADR均治愈和转归。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应把握抗感染药的使用指征,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涪陵区2家医院2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市涪陵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重庆市涪陵区2家医院2008-2010年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检测网络的201例ADR报告,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例ADR报告中,男性发生率(50.25%)略高于女性(49.75%);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58例(占28.86%);注射剂及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各占85.57%、84.58%;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63例(占26.81%);严重的ADR有6例(占2.99%);好转162例,治愈39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应把握抗感染药的使用指征,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小燕 《中国药房》2014,(30):2839-284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全国ADR监测网络的140例ADR报告,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上报的ADR报告中,男性ADR发生率(59.29%)远高于女性(40.71%);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39例,占27.93%;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占84.29%;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38例,占26.58%;严重的ADR有9例,占6.43%;所有ADR均治愈和好转。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应把握抗感染药的使用指征,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245例ADR报告,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上报的ADR中,女性发生率(51.84%)高于男性(48.16%);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15例,占46.94%;注射剂及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各占65.30%、68.98%;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04例(占42.45%)。严重的ADR有26例(占10.61%)。所有ADR均治愈和转归。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应把握抗感染药的使用指征,重点关注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以及注射剂、静脉用药等,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全国ADR监测网络的425例ADR报告,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上报的ADR中,男性发生率(55.29%)略高于女性(44.71%);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39例(占32.71%);注射剂及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各占84.71%、85.18%;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26例(占26.81%)。严重的ADR有3例(0.71%)。所有ADR均治愈和好转。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应把握抗感染药的使用指征,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32):4510-4512
目的:掌握我院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全国ADR监测网络的151例新的ADR报告,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上报的ADR中,男性发生率(56.29%)略高于女性(43.71%);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45例,占29.80%;注射剂及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各占83.44%、81.46%;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66例,占28.82%;新的严重的ADR有10例,占6.62%。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应把握抗感染药的使用指征,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对我院2005-2009年收集到的36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ADR门诊报告数量少,仅36例;引起ADR的药品涉及138种,抗感染药发生的ADR最多,有140例,占38.3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8.7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157例,占41.10%;严重的、新的严重的ADR很少(仅各1例)。结论:ADR的发生与用药频次、给药途径有关;临床必须加强ADR报告的培训、宣传,扩大报告来源;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ADR应及时处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4~2006年2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霞 《中国药房》2007,18(32):2532-253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4~2006年临床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266例,并将患者性别、年龄、导致ADR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各项情况输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共86种,其中肝胆用药、抗病毒药引起的ADR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56.2%,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ADR主要涉及系统为皮肤及附件、中枢神经系统等。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庆市万州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12月1 078例ADR报告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涉及药品217种,抗感染药引起的ADR为514例,占47.7%,其次为中成药和抗肿瘤药,分别为118、95例,占10.9%、8.8%;给药途径方面,以静脉注射致ADR为主,有831例,占77.1%;临床表现以全身或局部皮肤损害为最常见,有380例次,占33.8%;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22例,占11.3%。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除科学开展ADR监测工作外,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操作、合理用药,可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2.
曹芳  周燕娥 《中国药房》2011,(10):917-919
目的:统计分析抗菌药物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以有效预防和减少ADR的危害,提高ADR的监测能力。方法:对2008-2009年《中国药学文摘》收录的抗菌药物致ADR文献进行检索。通过Excel电子表对发生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发生例数居前10位药品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致ADR报道篇数1249篇,病例656例,涉及药品123种。以头孢菌素类(18.90%)发生例次最多,其次为喹诺酮类(16.16%)、青霉素类(14.18%);静脉滴注最易导致ADR(81.10%);ADR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9.0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16.31%)和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4.63%);左氧氟沙星的ADR发生率最高(89例)。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菌药物致ADR的重视和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某三级综合医院2007~2020年187例严重类药品不良反应.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法,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统计187份严重类ADR的发生情况.结果 全院13年来严重类ADR报告占比12.76%;187例中男女比约为1.1:1,其中老年人89例(占比47.59%);全院各科室根据用药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抗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深圳市2006年抗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基本情况,评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质量,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22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涉及12类118个抗菌药品。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位于前列。药品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65%)、消化系统(19%)、神经系统(13%)。1870例(84.2%)药品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报告填写质量不高。结论抗菌药品不良反应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使用管理丞待加强,医生处方应进行规范,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应加强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培训,增强其报告意识和责任感,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5.
2003~2006年866例加替沙星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梅华  卢晓阳  张国兵 《中国药房》2007,18(35):2778-2779
目的:了解加替沙星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方法:对2003年10月30日~2006年10月30日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866例加替沙星引发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Excel列表分析。结果: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全身性及神经系统损害是加替沙星常见的不良反应,多数症状轻微,但其存在潜在的、损害人体重要器官的不良反应,如糖代谢紊乱等。结论: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玉林市儿童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2016年玉林市各医疗机构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新的和严重的儿童ADR共402例,对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结果 >3~6岁儿童患者新的和严重的ADR发生率较高,共112例(27.86%);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途径为主,共326例(81.09%);引发新的和严重的ADR药物种类主要是抗肿瘤药物(43.53%),其次是中药及其提取物(18.41%);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血液系统,共167例(41.54%)。结论医疗机构应重点监测儿童用药过程中抗肿瘤药物、中药及其提取物制剂诱发的ADR,加强对儿童患者的用药监护,以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桂中地区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广西桂中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下载2010-2012年本地区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表,筛选出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中成药不良反应1237例,涉及125种中成药;注射剂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剂型,共1078例(占87.15%);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718例(占58.04%),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共220例(占17.78%).结论:应加强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规范中成药药品说明书,正确合理使用中成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解放军总医院193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描述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我院ADR发生特点,规避临床用药风险,掌握监测工作现状。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栽2004年--2006年ADR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抗肿瘤药和中药;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1601例(82.8%)ADR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报告共涉及10类68个药品,报告填写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ADR发生与药物使用频率密切相关,且与多因素关联;应重视对新的、严重ADR报告的分析,及时筛选信号、展开调研、发布预警,形成有效信息流,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9.
余永红  陈光建  李柱  戴正琳 《中国药房》2011,(26):2480-2482
目的:探讨患者、药品以及用药方式与药品不良反应(ADR)致死亡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湖南省2003-2010年上报至全国ADR监测网络的150例ADR致死亡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过敏史、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男性(89例)多于女性(61例);涉及各年龄段,≤10岁、>60岁患者为高危人群;药物以化学药品居首位,其次为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风险高。结论:患者个体因素、静脉给药途径、药品因素、合并用药情况均与ADR致死有关。从死亡报告中挖掘的ADR信号,可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出防范措施,避免严重ADR甚至死亡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