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于1991年底对存活的28006名麻风患者中的27782人作了畸残调查,发现畸残14577人,其中Ⅱ-Ⅲ级占88.7%。面部畸残以脱眉最多,手部以爪形指和猿手较多,畸残随年龄及病期而增加,不规则治疗及未治者的畸残率高于规则治疗者,农民的畸残率显著高于其它职业,以BT的畸残率最高。要防止畸残必须早发现,及早规则治疗病人,正确处理神经炎,特别是无痛性神经炎,并教育病人做好自我护理。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于1991年底对存活的28006名麻风患者中的27782人作了畸残调查,发现畸残14577人(52.46%),其中Ⅱ~Ⅲ级占88.7%。面部畸残以脱眉最多,手部以爪形指和猿手较多,畸残随年龄及病期而增加,不规则治疗及未治者的畸残率高于规则治疗者(P<0.001),农民的畸残率显著高于其它职业(P<0.001);以BT的畸残率最高。要防止畸残必须早发现,及早规则治疗病人,正确处理神经炎,特别是无痛性神经炎,并教育病人做好自我护理。  相似文献   

3.
调查1522例用MDT的麻风患者中的畸残,发现畸残率为57.9%,其中I组63.3%,Ⅱ-Ⅲ级36.%。Ⅱ-Ⅲ级畸残者在手、脚、眼及面部以爪形指、足底溃疡、兔眼和面瘫的发生率最高分别占39.6%,28.5%、13.6和3.7%、Ⅱ-Ⅲ级畸残主要性在MDT前,在用MDT后发生新畸残的也较多,建议对有畸残者用MDT时并用6个月的强地松。引起畸形主要是无痛性神经炎。  相似文献   

4.
1989年9~11月对本县154例治愈者及现症病人进行检查,其年龄为21~82岁,病期1.7~48年。调查人员事前经过学习。共发现畸残者123例(79.87%)。男女的畸残率无显著差异;95例多菌型中有畸残84例(88.4%),59例少菌型中为39例(66.1%),P<0.01;现症病人与治率者的畸残率分别为89.2%与76.9%;住院者畸残明显多于院外病人。  相似文献   

5.
了解贵州省麻风受累者的畸残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截止2008年底贵州省所有存活的麻风病人及治愈者进行入户调查.共调查麻风病人27 544例,其中10 429例存活麻风病人中,畸残病人5655例,占存活病人54.22%,麻风畸残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少菌型患者的Ⅱ级畸残比明显高于多菌型患者(P<0.001);不同职业之间畸残有差异(P<0.001),以农民的畸残率最高54.91%;麻风村病人的眼、手、足Ⅱ级畸残率均明显高于家庭治疗病人(P<0.001);麻风Ⅱ级畸残者使劳动及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贵州省10 429例麻风受累者中畸残率较高,与年龄、麻风型别、职业等因素有关,提示需加强病例的早期发现,规则进行抗麻风联合化疗,控制麻风反应、神经炎,推广麻风康复技术,仍然是贵州省降低麻风畸残率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四川于1990~1992年在全省开展了麻风畸残普查和抽样调查。全省的麻风畸残率为63.08%,在MB为62.15%,PB为64.83%,Ⅰ、Ⅱ和Ⅲ级畸残分别为10.02%、30.78%和22.27%。治疗期、监测期到完成监测后的畸残率依次递增(38.24%→49.69%→71.52%),差异非常显著,畸残程度亦以此顺序递增(Ⅱ+Ⅲ级畸残的构成比分别为76.75%→81.85%→85.19%),差异显著,表明病人完成治疗后仍可出现新畸残和畸残加重。抽样资料显示,民族、文化程度、职业、麻风型别及治疗的规则性对畸残的发生发展均有明显的影响。麻风反应与手部畸残的关系较与足部和眼部的更为密切;在致视力障碍方面兔眼和角膜感觉障碍分居第1、2位。继发性畸残的比例甚高,达80%以上,程度亦严重,故自我护理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玉溪市现有存活麻风患者的畸残状况及康复需求,为今后制定畸残康复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全国麻风畸残康复需求调查表采用现场调查方式对玉溪市现有存活的麻风病人进行畸残登记,并了解其需求。结果本次调查了玉溪市现有存活的麻风病患者1024例,畸残率高达62.5%,Ⅱ-Ⅲ级畸残率达49.6%;畸残率随着发病年龄增加而略有所增加,45~54岁年龄较高;不同型别畸残率相同(P〉0.05);随着病期延长,畸残率略有所增加;面部畸残表现以脱眉最多(〉26.0%),手部以猿手最多(〉14.8%);麻风畸残患者需求包括生活、经济、防护用具、手术治疗等方面的需求。结论玉溪市现有存活病人中畸残率高,畸残患者需求是多方面的,麻风病康复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检查14257例麻风患者,发现其畸残率为56.97%;多菌型中为81.15%,明显高于少菌型的53.04%;复发病人的畸残率十分高,病期越长,畸残率越高,病期40年以上为76.93%,64.54%的畸残发生在发病后2年内。作者对影响畸残的一些因素,如麻风反应,教育和职业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麻风病发现及特征。方法:本对1985年-2000年发现并登记的92例深圳市户籍人口及暂住户口麻风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①患来源于户籍人口39例,占42.39%,暂住人口53例,占57.61%;男女比例2.7:1,多以青壮年为主;②发病型别以少菌型为主,占58.69%,但暂住人口多菌型病人明显高于常住户口;③早期发现率70.65%,首诊畸残率为9.78%;④常住户口病人规则治疗率为100%,但暂住户口病人规则治疗率低,为81.13%,失访率达18.87%。结论:麻风病的防治,应加大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对暂住户口麻风病人,应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好患的身体、心理、社会康复,实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0.
畸残是造成麻风家庭破裂和社会排斥的原因。来自加尔各答的1264例病人于1985年开始用 MDT。调查结果有282例有功能丧失(22.31%).其中150例有畸残(11.9%)。平均功能丧失率指数(DI)为1.17.功能丧失率(DR)随年龄升高,最高在 L 病例为52~75%,其次 N?L 为22.51%,N 最低为4.53%。L 病例中畸残率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的麻风畸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于1990-1992年在全省开展了麻风畸残普查和抽样调查。全省的麻风畸残率为63.08%,在MB为62.15%,PB为64.83%,Ⅰ、Ⅱ、Ⅲ级畸残分别为10.02%、30.78%和22.27%。治疗期、监测期到完成监测后的畸残率依次递增(3824-49.69-71.52%),差异非常显著,畸残程序亦以此顺序递增(Ⅱ+Ⅲ级畸残的构成比分别为76.75-81.85-85.19%),差异显著,表明  相似文献   

12.
在586例病人中调查了584人的畸残,受检率99 .66肠。有畸残者308例,畸残发生率为52.74肠。调查结果显示出一些可诱发畸残的因素,见表1一3。表1手部  相似文献   

13.
四川是中国麻风重流行区之一,至1991年底全省累计发现病人30843人,现有现症病人4047人;现在活着的病人和治愈者共17574人,其中畸残者8625人,畸残率为49.08%,包括Ⅰ级畸残8.09%(1423例),Ⅱ级畸残22.77%(4001例),Ⅲ级畸残18.21%(3201例),还不断有新的畸残出现,因此畸残的预防和康复医疗十分繁重。 从1988年起,对全省麻风防治人员进行了麻风畸残预防的培训,重点在早期发现病人和及时处理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14.
对江苏省扬州市和东台市的2508例现症和治愈麻风病人的婚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麻风病人的未婚率为28.2%,离婚率为6.0%,离婚后的再婚率为12.5%。畸残病人的未婚率(28.7%)和离婚率(6.1%)均显著地高于无畸残者(16.8%,3.8%),相对危险性(RR)分别为1.7和1.6,其中畸残指数≥2者的未婚率和离婚率更高(分别为RR≥4.0和≥3.0),但畸残后结婚者的离婚率明显低于畸残前结婚的。面部畸形者未婚和离婚的RR均在2.5以上。畸残后结婚者的婚龄较畸残前结婚者推迟了4.3岁,离婚者的婚期仅有4.6年。由此可见麻风畸残对婚姻起阻碍作用,而对离婚起着促进作用。婚姻是麻风病人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解决得好将有利于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康复,有助于实现消灭麻风的最终目标。文中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基本消灭麻风病后新发病情况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本区基本消灭麻风病后新发现13例的发现情况、临床症状、查菌和联合化疗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以多菌型为主,共9例,占69.2%,Ⅱ级及或以上畸残率占53.8%,复发均为经DDS(氨苯酚)单疗治愈的多菌型患者等。结论:麻风病防治工作不能放松,应采取主动和被动发现病人方式,及早诊治,减少畸残,并建议对经DDS单疗治愈的多菌型患者进行复治。  相似文献   

16.
1990年3月在城固县按高、中、低发病区随机抽样三个区,检查全部病人和治愈者。应查330人,实查298人,其中男231名,女67名,MB 168名.PB 130名(现症10例);有畸残者221人(74.2%)。畸残者中男168人,女53人,分别占72.7%和79.1%。畸残I级10例(94.5%),Ⅱ级82例(37.1%),Ⅲ级97例(43.9%);脱眉、塌鼻及面瘫共32人(14.5%);畸残部位为手部121人>足部95人>眼部87人>面部32人。30~39岁组重度畸残率最高,10年以上者有87.6%。有22例(占畸残数的10%)在治愈数年后临床复发的情况下发生畸残。其中3例因麻风反应引起,19例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17.
调查140例,发现有Ⅱ级以上畸残者118例(84.29%)。少菌型畸残率达100%,多菌型81.03%。治愈留院者畸残率93.81%,现症病人62.79%。畸残诱因主要为麻风反应(48.31%)和外伤(16.1%)。畸残多在疗前五年和疗后五年之内发生。畸残以眼部(85.71%)为最多,其次是手部(66.43%)和足部(62.86%)。畸残的表现多为视力减退、足底溃疡、爪形指、骨质吸收和眼睑  相似文献   

18.
市区218名麻风病人,其中男150人,女68人;有畸残的88人,其中男68人,女20人,畸残率为40.3%,畸残的男女比为1.5:1。各年龄组的畸残差异非常显著,中青年占畸残的62.5%;多菌型高于少菌型一倍左右,且病程越长畸残率越高。治疗前发生畸残的占87.5%,治疗后的占12.5%。故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止麻风畸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现将我县1959年~1989年间资料完整的204例麻风畸残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县累计病人632例,现有现症病人65例。共调查472例,其中男299、女173,有畸残的204例(43.2%),其中男性畸残率为44.5%,女性41%;现症病人52.3%,治愈者41.8%;多菌型51.9%,少菌型31.7%;残疾以21岁以上的病人多见,达55.1%以上。畸残发生时麻风病期最短一  相似文献   

20.
大理白族地区海拔在1700m以上的2739例麻风患者中,有畸残者1613例,占58.89%,男女之比为2.58:1,面部畸残为46.88%,眼部畸残为19.49%;手中残为70.39%;足部畸残为44.03%,这些患者中仅有40%左右的适合外科矫正手术,由于多数患者年龄偏高,而又远离城镇,不要求手术,这样给麻风康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