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卡马西平治疗精神运动性癫痫、三叉神经痛、精神病人冲动行为和情感性精神病很有效。卡马西平引起的癫痫和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低钠血症很常见,利用这一副作用可治疗尿崩症,和锂盐合用可预防锂引起的肾性尿崩症。本文研究的是卡马西平引起的情感性精神病人的低钠血症。方法:病人总数20例,男女各半。治疗前每例病人测定3次基础血钠、钾和氯化物,每间隔一周测定一次。正常值钠135~145meq/L;钾3.5~5 meq/L;氯化物98~108  相似文献   

2.
卡马西平除抗惊厥作用外,还可引起许多代谢的改变,可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高,但对血清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的影响报导不一,尚缺少前瞻性研究。作者随访观察了36例(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32.1岁)特发性癫病病人卡马西平治疗期间的血脂变化。所有病人在治疗前均没用过抗痫药物,给予卡马西平治疗后,大多数病例达到有效血浓度时癫痫得到较好控制,一年内得到完全控制。2月后平均药物剂量是522±87mg/日,血浓度为27.8±6.0μmol/L,12个月后则分别为517±87mg/日和26.6±5.2μmol/L。  相似文献   

3.
卡马西平能引起房室传导阻滞,但引起癫痛患者突然死亡,尚未见报告,本文报告1例死亡原因系由卡马西平引起的室性停博。患者,女,20岁,教师,有7年难以控制的癫痫小发作病史,並伴有已被控制的癲痫大发作病史,服用丙戊酸400mg 3/日,对甲双酮300mg 2/日,三甲双酮和乙琥胺不能控制其小发作,  相似文献   

4.
托呲酯不同起始剂量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托吡酯不同起始剂量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由成都市 5家医院神经内科组成协作组 ,将 133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A、B组 (起始剂量分别为 5 0mg/d和 2 5mg/d)及卡马西平组。托吡酯A、B组在治疗后第 2d开始每天加 2 5mg,最大剂量 2 0 0mg/d,卡马西平组为 0 1每日 3次 ,共治疗3周。对 3组患者每周进行自评、医评 ,并比较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 1周卡马西平组疗效优于托吡酯A、B组 (均P <0 0 5 ) ,而A组疗效又优于B组 (P <0 0 5 ) ,第 2周和第 3周 3组间疗效无差异 (均P >0 0 5 )。 3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轻 ,发生率亦无差异。结论 用托吡酯治疗枕神经痛起始剂量 5 0mg/d比 2 5mg/d起效快 ,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告在血浓度监测下对327例癫痫病人进行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耐受性研究的结果。发现:4%的癫痫病人对卡马西平有先天耐受性,6.1%的病人高敏,6%有代谢性耐受。对苯妥英钠的先天和代谢性耐受为2.7%,高敏者占8.1%。另外,本资料也显示病人对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的某些不良反应,存在着有益的功能性耐受。结合文献,本文对耐受性的分类、特征和可能的机理进行了复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对额叶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额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86例)和对照组(83例),联合用药组给予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剂量分别为20mg(kg·d)-1、10 mg(kg·d)-1;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随访半年.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疗效为:显效率54.7%、有效率30.2%、无效率15.1%;对照组的疗效为:显效率42.2%、有效率14.5%、无效率43.3%.两组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额叶癫痫能够明显地提高疗效,并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中约2/3为部分性发作患者.多数癫痫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30%~40%的患者经适当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后仍有发作,成为耐药性癫痫[1-3].既往有关癫痫患者预后的研究,观察对象大多是所有发作类型癫痫患者,很少有针对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的研究;有研究发现部分性较全面性发作癫痫患者预后差,易发展为耐药性癫痫[4-6].卡马西平是公认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痫的首选药物,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初次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效果如何?对卡马西平初次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再次给予其他AEDs治疗,其预后如何?  相似文献   

8.
氟哌啶醇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精神障碍的情况已日益增多,这两种药物对精神病人的临床症状都有治疗作用,它们在药理上的相互作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卡马西平对氟哌啶醇血浓度影响的研究出现了不同结果。一项研究发现卡马西平对氟哌啶醇血浓度无影响,而另两篇报导则认为卡马西平可使氟哌啶醇血浓度显著降低。本文报导7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两例服用治疗量的卡马西平的病人,出现扑翼样震颤和血氨轻度增高.当停用或减少卡马西平剂量时,血氨水平下降和扑翼样震颤停止.例1,女性,69岁,有三叉神经痛病史10年,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分析和颅骨x线均正常.因为三叉神经痛很难控制,卡马西平治疗量由每日500毫克增至每日800毫克,一周后病人诉"疲倦思睡"和"震颤",神经系统检查有眼球水平震颤和双手扑翼样震颤.全血计数,尿素氮,肌酸,肌酸酐,胆红素,谷草及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电解质和尿液分析均正常.血氨为78μmol/l(正常11~35μmol/l).停用卡马西平几天后,扑翼样震颤和眼球震颤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早期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0-01—2012-06收治的早期癫痫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分别采取卡马西平单药治疗,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以及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后随访半年,比较3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卡马西平组总有效率66.67%,丙戊酸钠组60.67%,联合用药组93.33%,联合用药组较其他2组整体有效率均明显增高(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药卡马西平或者丙戊酸钠用药治疗相比,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具有很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治疗无明显差别,可作为癫痫临床治疗的常规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评价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卡马西平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卡马西平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取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后第2、4周的治疗效果,并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前VAS为(8.0±0.6)分,治疗2周后VAS为(3.1±0.9)分,治疗4周后VAS为(2.2±0.9)分,治疗前与治疗后第2、4周比较VAS评分差异显著(P<0.001),治疗后疼痛严重程度有明显改善。其中7例出现一过性疲乏、嗜睡、头晕、恶心。结论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能有效改善对卡马西平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卡马西平。方法按起始剂量5mg/kg单药服用卡马西平54名患者,1周及2周后荧光偏振免疫法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1周后大多数患者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内(90%),2周后多数低于正常范围(89%),副作用很少发生。结论卡马西平按起始剂量5mg/kg,1周后逐渐加量,能达到治疗效果且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卡马西平平常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副反应往往发生于神经系统。作者遇到一例病人使用卡马西平后,发生先前未认识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女性患者,66岁,一周来左前额和面颊阵发严重的闪击样痛,每次持续几秒钟,没有显视扳机点或可查明的促发因素。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颈一般检查正常,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开始使用苯妥英钠治疗,日量300mg,逐渐增加到500mg。发作明显减少,但未消除。头部增强CT 检查结果正常。三周后联用卡马西平,逐渐增至每日800mg。门诊检查苯妥英钠血清浓度16.5μg/ml,服卡马西平每日600mg,8日后的血清浓度为2.6μg/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和卡马西平组各48例,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l周和4周的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记录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总有效率为81.3%,卡马西平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总有效率为78.3%,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加巴喷丁组35.4%,低于卡马西平组6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卡马西平的疗效相当,但加巴喷丁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卡马西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托吡酯、卡马西平及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创伤性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6-06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7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研究组联合采用卡马西平、托吡酯及左乙拉西坦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个月。统计对比2组临床疗效、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认知功能评分(MoCA)及癫痫发作次数。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9.19%(33例)高于对照组70.27%(2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癫痫发作次数及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卡马西平及左乙拉西坦治疗创伤性难治性癫痫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卡马西平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 ,在临床上实属少见 ,现报告 1例如下。患者 ,男性 ,2 5岁 ,因复发自言自语、行为紊乱、毁物、伤人 1周第 2次入院治疗。住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入院时查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先后用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氯氮平治疗 ,精神症状改善不明显。修改治疗方案 ,在用氯氮平每日 4 0 0mg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卡马西平每日4 0 0mg ,分 2次口服。第 2天 ,患者出现挤眉弄眼 ,状如作态 ,吞咽困难 ,四肢肌肉紧张 ,身体弯向一侧 ,呈奇异姿势 ,行走困难 ,患者自觉不适 ,为明显锥体外系反应急性肌张力障碍 ,立即肌注东莨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癫痫和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关系。方法:选择全面强直阵挛性和复杂部分性癫痫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口服卡马西平组30例,未服药组28例。健康对照组26例。测定外周血中CD_3、CD_4、CD_8数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全面强直阵挛性癫痫组与复杂部分癫痫组之间,口服卡马西平组与未服药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癫痫组CD_4、CD_4/CD_8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癫痫组CD_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癫痫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严重程度与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治疗无关。  相似文献   

18.
癫痫是神经科的多发与常见病,一旦明确诊断多数患者需长期接受抗癫痛药物治疗。长期服用抗癫痛药物可引起内合泌功能紊乱[1]。为此,我们观察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后甲状腺激素的变化,结果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选择1998年9月~1999年1月本院癫痛专科门诊用卡马西平治疗的单纯部分性或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癫病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6~27(平均13.7)岁。均为首次诊断为癫捐接受卡马西平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无内分泌疾病。卡马西平开始剂量为Ic~15(mg/kg)·d分3次口服,以后根据血药浓度适当调整剂量。对照组27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单用卡马西平(CBZ)和合用其他抗痉药时卡马西平10,11-环氧化物(CBZ-E)的血浓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67例癫痫患者测定稳态时CBZ和CBZ-E浓度。其中36例接受单一CBZ治疗;31例联合其它抗惊厥剂:苯妥因钠(PHT)14例,丙戊酸钠(VPA)17例。结果CBZ-E浓度和CBZ-E/CBZ比率在联合治疗组比单一治疗组高,尤其CBZ+VPA组比单一治疗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在CBZ血浓度监测中,常规CBZ-E浓度测定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卡马西平致重症大泡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报告北京龙观医院南振国报道患者男,31岁,汉族,已婚.因患精神分裂症于1989年5月26日第三次住院.曾予多种抗精神药物治疗,疗效欠佳.于92年2月18日试用卡马西平,日量0.3克.在用药第14天晨起发现患者双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