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疗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风险存在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对医疗风险进行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疗活动中,对于现有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处理,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减少和消除风险的发生,降低风险事件造成的社会不利影响和经济损失[1].  相似文献   

2.
目的遵循WS 370-2012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构建军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题数据集,建立信息系统,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方法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情况分析;②基于信息系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标准的研究。结果对军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数据集的标准化描述,构建了包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置、管理三个模块为内容的军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数据集,研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与管理系统。结论建立遵循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数据集,为实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的广泛交换和共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病人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医疗不良事件的正确识别、评估与处理,是降低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借鉴国内外经验,建立健全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构建医疗不良事件信息化报告平台,优化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建立非惩罚的、保密的、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医疗不良事件管理体系,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举措。本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医疗不良事件防范与管理的相关实践,希望  相似文献   

4.
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医务人员的安全以及医院功能和效益的发挥.通过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社会公众人身安全严重受到威胁,在充分利用个人医疗信息能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情况下,如何保护个人医疗信息就成为了无法避免但又急待解决的难题。对此,首先应通过坚持合法性原则、合理掌握比例原则、构建信息安全管理原则来形成个人医疗信息保护的原则体系,并据此构建紧急状态下的分级保护制度。其次,应通过构建个人信息匿名化标准来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个人医疗信息的保护限度。最后,应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法》尽快出台,形成一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个人医疗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构建与完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制度并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论阅读疗法及其在医院图书馆的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阅读是人类从出版物上获取或理解知识与信息的有效途径,其生理和心理的活动过程是复杂的。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阅读疗法作为医疗的辅助疗法正日渐受到国内外的信息工作和医务工作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保障患者安全是急救医疗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然而救治流程不规范造成的不良事件是急症患者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由于系统衔接不畅导致的缺乏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和系统决策的问题,成为保障患者安全的主要阻碍。本文从风险管理和协同治理2个角度,概述了国内外急救医疗体系衔接优化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为保障患者安全、推动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社会急救医疗是指对急、危、重伤病员及灾害性、突发性事件伤病员,在事发现场和转送到医疗机构内抢救至病人病情稳定或病人死亡的紧急医疗救护活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急救医疗法,《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广东省广州市为规范社会急救医疗行为,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医医院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效能的举措与效果。方法 对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对管理机制、体系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健全制度、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上报信息平台、加强培训、实行多部门协同联动、总结分析反馈、持续跟踪整改、落实上报奖励,构建非惩罚性文化氛围等。结果 医务人员医疗安全风险识别、评估能力提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积极性增强,实现了集上报、审核、质量控制于一体的上报系统,有效促进了医院流程再造和服务体系优化,形成了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闭环管理模式。结论 围绕中医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机制、体系建设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提高中医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效能,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高风险社会背景下衍生出的医疗挤兑风险对公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运用韧性治理的手段回应可能面临的医疗挤兑风险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地梳理了高风险社会视域下医疗挤兑风险的表现及背后深层次成因,并寻求行之有效的韧性治理策略来化解未来可能面临的医疗挤兑风险。结果:高风险社会视域下医疗挤兑风险表现为医护人员的挤兑、紧急医疗救治资源的挤兑、防治药品的挤兑、重点人群医疗需求的挤兑;医疗挤兑风险的成因包括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医院的协同性不足、信息过载加剧公众恐慌心理、公众的从众效应。结论:建议采取提升医疗资源的冗余性建设、建立风险的预防与规避机制、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利用互联网医疗等韧性治理措施,防范和治理医疗挤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