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转移肾细胞癌预后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断和预后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乳头状肾细胞癌 ( papillaryrenalcellcarcinoma)是一种较少的肾细胞癌病理类型 ,占肾癌的 5 %~1 0 %。发病年龄在 5 0岁左右 ,多发于男性 ,男女发病率为 ( 5~ 8)∶1。乳头状肾细胞癌往往发生在肾脏的远曲小管 ,可为多中心性和双侧性。临床上85 %的病例其肿瘤均局限于肾内 ,且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与传统肾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有明显区别 ,其诊断的确定有赖于对其特有的病理学和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1 病理学特征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瘤体外观呈球形改变 ,体积较大 ,直径多大于 3cm ,呈黄色或白色。肿瘤细胞为柱状上皮细胞 ,中间为纤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寻找肾透明细胞癌与坏死性凋亡有关的风险基因,并构建由基因组成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下载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中肾透明细胞癌数据集,分析癌与癌旁组织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出21个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对TCGA数据集进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风险模型。通过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ROC曲线检验、评估模型预测的准确性,E-MTAB-1980作为外部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通过筛选构建一个基于6基因风险评分模型,风险评分=-0.107 5×IFNAR1+0.316 1×SHARPIN+0.423 5×RBCK1+0.535 3×TNFRSF1A-0.282 9×TICAM1-0.211 8×TKFC。根据TCGA训练队列的结果,低危亚组的总生存期优于高危亚组(P<0.001)。外部验证集评估模型5年AUC值为0.770。并且风险预测模型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评价患者预后。结论:基于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是一种很有临床前景的预测指标,可用于区分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癌术后病理组织分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02年7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1 346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39例,女507例;术时年龄(55.1±13.4)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911例,≥1分435例;透明细胞癌1 120例,乳头状细胞癌62例,嫌色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21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40例CCPR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比较其与我院同时期40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和1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患者的预后情况。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1~84岁;38例为单侧,2例为双侧肿瘤;3例呈多灶性病变。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块最大径3.0~95.0 mm,平均(27.6±18.1)mm。病理分级均为Fuhrman 1~2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7、CA-IX阳性。患者术后随访5~12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1例骨转移后死亡,2例同侧复发,1例罹患原发食管癌。CCPRCC患者生存预后明显好于CCRCC(P<0.001)和PRCC(P=0.005)患者,而CCRCC与PRCC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结论 CCPRCC恶性程度低,确诊依靠特征性的病理学与免疫组化特点,手术...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道了肾细胞癌 (RCC)肾外表现的发生几率 ,并评价其在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收集 10 4 6例 1989至2 0 0 1年行肾切除术RCC患者的病历资料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 ,将TNM分期、Fuhrman分级和美国东部癌症协作组日常生活状态评价 (ECOG PS)纳入影响因素 ,检验通过术前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发现的肾外表现的预后意义。所有患者平均随访 4 0 .3个月 ,平均存活时间 19.3个月。贫血 (5 2 .1% )、血尿 (35 .2 % )和肝功能异常 (31.5 % )是肾细胞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他包括消瘦 (2 2 .9% )、低蛋白血症 (19.9% )、肾区疼痛(19.5…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诊疗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外科手术方法、病理特点,随访其预后。站果男3例,女3例,肿瘤最大直径3.0~7.5cm。CT示多囊性肿物,实性部位平扫CT值30~36Hu,皮质期88~130Hu,排泄期75~96Hu,为隔膜型增强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例,根治性肾切除5例。病理TNM分期,pT1aN0M0 2例,pT1bN0M03例,pT2N0M01例,癌细胞核分级均为G1。中位随访24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远处转移及肿瘤复发,无瘤存活100%。结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为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分级低,预后良好,术前怀疑或术中证实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应考虑行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肾细胞癌(RC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子靶向治疗是通过干预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的生长。相比于传统的细胞冈子治疗手段.肾癌靶向治疗效果更好。但是目前对肾癌靶向治疗的预后仍缺乏有效判断手段,本文结合最新研究综述了RCC靶向治疗预后密切相关的影响冈素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或活检的173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9例,女64例;年龄(53.29±13.58)岁;肿瘤直径中位数70(23~150)mm...  相似文献   

10.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手术治疗的预后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肾癌患者中2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患者资料,分析其手术治疗的预后特点。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占同期肾癌病例的4.56%,男女比例为2.67:1.00,年龄32~74岁,平均47岁。结果22例患者中行肾癌根治术1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肿瘤直径1.8~11.0cm,平均4.8cm。其中透明细胞癌21例,透明细胞癌与颗粒细胞癌混合型1例;pT1N0M019例,pT2N0M02例;pT3bN0M01例;G15例,G217例。失访2例,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9~56个月,平均27.6个月。其中1例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死亡,无瘤存活21例。结论多房囊性肾癌是肾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多为肾偶发癌,病理分期分级低,预后与肿瘤大小无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预后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铜死亡相关基因(cuproposis-related genes, CRGs)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中的表达情况,构建预后模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获得522例ccRCC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病理数据。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62例)和验证集1(260例),并将总体患者作为验证集2(522例)。在训练集中采用差异性分析确定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性表达的CRGs,使用LASSO-Cox回归分析构建ccRCC的CRGs预后模型(OSCRG)。根据OSCRG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研究OSCRG与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关系。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包含OSCRG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列线图预测OS,并在验证集中验证该列线图的准确性。最后使用KEGG和GO基因富集分析探索差异性表达的CRGs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在训练集中有9个差异性表达的CRGs,并且均与OS相关。LASSO-Cox回归分析确定了3个CRGs并构建O...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突变体p53蛋白与肾细胞癌患者预后关系。方法 对97例根治性切除术的肾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mtp53。结果要阳性者33例,5年生存率61.5%;阴性者64例,5年生存率81.3%。两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mtp53不是独立预后因素(P〉0.10)。结论mtp53对判断肾细胞癌预后有价值,但不是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原癌基因mdm2产物表达量与细胞DNA含量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免疫荧光技术对50例肾细胞癌DNA含量及mdrm2蛋白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23例mdm2蛋白阳性表达,mdm2表达量与DNA含量有关,与瘤体大小、分级、分期、预后无关。结论mdm2蛋白表达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尚不足以作为衡量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免疫相关LncRNA表达与肿瘤预后的关系,并构建预后相关的预测评分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中下载537例ccRCC转录组测序数据及相应的临床预后信息,采用R软件和Perl软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提取ccRCC免疫相关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癌保肾手术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选择适应证提供依据.方法对102例肾癌根治术患者均术中取标本,间隔3mm切开检查切面;假包膜外2cm范围及肾门组织连续切片检查多中心灶、包膜完整性及血管、淋巴浸润等.结果多中心灶发生率为15.7%,在52例原发灶假包膜完整者中占1.9%,明显低于假包膜不完整者(30.0%,P<0.01);在80例无血管浸润患者,有多中心灶者为9.8%,明显低于20例有血管浸润者(40.0%,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多中心灶在41例原发灶直径≤4cm者为4.9%,明显低于4cm以上者(23.0%,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回归分析,包膜完整性、血管浸润及癌灶直径是多中心灶的显著相关因素(P<0.05,<0.01,<0.05).结论肾癌多中心灶发生率与血管浸润和包膜完整性呈显著相关,其相关性随原发灶直径增大而升高.对侧肾正常时,保肾手术应限于直径2.5cm以下的肾癌.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身体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T1b期(4cm肿瘤最大直径≤7cm)肾细胞癌患者因体检而被发现。针对此类早期肾癌患者的治疗,手术治疗的两种方式为肾根治性切除术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由此而生,对于一个T1b期肾细胞癌的患者,什么样的因素决定患者应该接受何种手术治疗,争论其实由来已久。随着肾癌肿瘤特性及其生长规律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肉瘤样肾细胞癌常常具有侵袭性的临床过程 ,以疾病的快速进展为特征。作者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了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和治疗效果。 1987年至1998年 ,作者单位共收治了 10 8例肉瘤样肾细胞癌患者。其中 96例 (89% )有症状 ,主要以疼痛和血尿为主。肉瘤样癌局限于肾内者 2 5例 (2  相似文献   

18.
Aubert  S  龚侃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12):864-864
作者分析了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点,探讨术前诊断的标准。选取1993—2002年24例囊性成分占肿瘤主要成分的肾癌患者,复习每例组织学切片和影像学资料,依据Hartman分类标准。通过肿瘤内在生长方式和坏死变质程度将其分为MCRCC和有囊性改变的肾细胞癌(CRCC)2组,影像学上用凸出的结节、囊壁和间隔厚度作为CT和MRI诊断标准。结果显示:影像学上MCRCC表现为多房囊性占位,  相似文献   

19.
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提高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认识. 方法 对1998年2月至2009年7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嫌色细胞癌的7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42例,女33例.平均年龄56(25~74)岁.均为单发肿瘤,左肾36例,右肾39例.比较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级、分期与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生存关系.结果 肿瘤平均直径7.3(2.5~17.0)cm,大体切面以灰黄、灰红色为主(50/75例),肿瘤细胞多为体积较大的多角形嫌色细胞和小圆形嗜酸细胞.T1N0M0 30例,T1N0M11例,T2N0M0 26例,T2N0M11例,T3N0M0 11例,T3N0M1 3例,T3N1M0 1例,T4N0M1 1例,T4N1M11例.依照Fuhrman分级系统,Ⅰ级3例,Ⅱ级24例,Ⅲ级46例,Ⅳ级2例.平均随访44(9~93)个月,死亡7例,其余均无瘤生存.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和90.7%.单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P=0.028)、TNM分期(P=0.000)和肿瘤侵袭、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可作为肾嫌色细胞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多数瘤体较大,预后较好;细胞核分级较高,不适用Fuhrman分级系统;TNM分期可作为肾嫌色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双侧肾细胞癌2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双侧肾细胞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双侧肾细胞癌患者21例。其中同时性10例,异时性11例。肿瘤位于肾上极15枚,中极19枚,下极20枚;左肾28枚,右肾26枚。肿瘤直径0.5~16.0cm,平均4.5cm。2例伴下腔静脉癌栓。17例经手术治疗。6例同时性肾癌中,5例行双侧一期手术,1例行分期手术。其中1例行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双肾部分切除及左肾上腺切除术;3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及对侧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对侧肾部分切除术及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术。11例异时性肾癌均分期手术。其中3例行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对侧肾肿瘤剜出术;1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对侧肾部分切除术加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术;6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对侧肾部分切除术。未行手术治疗4例.其中行介入治疗1例,生物学治疗1例,保守治疗2例。结果 21例随访3个月~24年,平均3.4年。17例手术治疗者中,13例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术后肾功能均可;1例术后10个月出现左上肺转移,已带瘤存活9个月;1例术后1年出现残肾肿瘤复发,经生物学和中药治疗,已带瘤存活5个月;2例死于肿瘤转移。4例未手术者中,1例10个月后死于胰腺转移,1例4个月后死于肾衰竭,1例6个月后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经化疗和生物学治疗,病情稳定,已带瘤存活7个月。异时性肾癌者的先发一侧行肾癌根治术,对侧肾出现肿瘤的时间为7个月~18年。结论 双侧肾癌并非手术禁忌,如果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仍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保肾手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如果保留足够的肾实质,患者仍可获得良好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