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宝胜 《中外医疗》2009,28(17):89-89
目的对比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使用常规药物和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效果对比。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廖继全 《右江医学》2005,33(2):121-12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2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 20 mg/d,睡前口服,连服8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 70.7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8.61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及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荣松 《吉林医学》2011,32(28):5902-590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断剂、硝酸酯类药物及氯吡格雷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口服,每晚服用1次,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再次入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脑卒中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次数,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曾军 《当代医学》2014,(16):128-12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余市新钢中心医院76例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1次/d,每次使用剂量为30mL;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口服阿托伐他汀,1次/d,每次服用剂量为20mg。均对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2组用药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吕艳宁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8):820-820,85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脂质的影响。方法:选择经WHO有关“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确诊的uAP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阿托伐他汀20mg/d,睡前服用)和对照组(37例,UAP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以及治疗后4w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清脂质浓度无明显区别,治疗组治疗后TC、TG和LDL—C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检测结果(P均〈0.05-0.01).结论:早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UAP患者各项血清脂质指标浓度。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长玲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106-107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前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CRP在UA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与40mg,一疗程后测定CRP浓度,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P值。结果UAP患者在治疗前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后CRP浓度显著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有效抑制UAP患者斑块内炎症反应,并且存在量效关系,使用相对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使UAP患者获得更多益处。  相似文献   

7.
李广 《当代医学》2010,16(22):145-14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脂的变化及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检测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对比下降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治疗心绞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6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硝酸酯类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和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P〈0.05),且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有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时庆丰  孙立男 《吉林医学》2011,(7):1312-13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IU,脐周腹壁皮下注射,2次/d,连用7 d,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60 mg嚼服(刚入院时),而后每晚20 mg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的改善情况及血脂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41%,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其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相关临床疗效,分析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1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即口服一定剂量的常规止痛药、消心痛、倍他乐克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素片,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必要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辅以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经历为期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后,两组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治疗组的病情好转度要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好转度,且治疗组的患者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且对照组有效率为71.83%,治疗组有效率为95.77%,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药物排除现象。结论:通过一定的临床观察,推断出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愈起促进作用,且治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短期内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影响。方法:选择68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口服。4周后比较两组同型半胱氨酸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每晚40mg阿托伐他汀能在4周内较明显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他汀类药物能在短期内降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早期预后及一氧化氮(nitrogenmonoxidum,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方法:收集UA住院患者66例,随机分为普通组(阿托伐他汀20mg/d,35例)、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 mg/d,3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2 h血清NO、ET-1水平及两组1周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强化组1周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72 h两组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强化组明显高于普通组(P<0.01);治疗72 h血清两组ET-1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强化组下降幅度大于普通组(P<0.01)。结论: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更有效地升高UA患者的NO水平,降低ET-1水平,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杨琴  马欣 《中原医刊》2009,(15):11-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调脂及抗炎作用。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的320例UAP患者24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超过正常值高限3倍以上患者服用剂量减半,即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用药前、服药1个月、3个月血脂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TC、LDL—C比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DL—C由(3.2±1.0)mmol/L下降至3个月时的(1.5±0.8)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由(1.5±0.4)mmol/L升至3个月时的(1.6±1.8)mmol/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CRP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及随诊1个月时分别为(27±25)mg/L,(2.6±2.5)mg/L,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个月时ALT〉120U/L为14例.随访3个月时无ALT〉120U/L的患者。结论UAP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和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 q12h皮下注射,连用7d,合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服用,连用14d.观察心脏事件发生以及服药前后血脂、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无一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未发现严重出血现象及其它副作用,总有效率92.8%;对照组3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总有效率7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阿托伐他汀联用可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发性缺血事件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吴彩娟  王燕萍 《西部医学》2011,23(11):2104-210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胆固醇达标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脂变化。方法将57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血脂达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7mmol/L]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9例,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28例,除不服阿托伐他汀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予不稳定性心绞痛常规治疗及降糖药物治疗。观察8周后2组患者的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以及血脂变化。结果 8周后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27例,对照组总有效19例,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静息心电图有ST-T改变者50例,治疗组24例,总有效15例,对照组26例,总有效9例,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LDL-C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胆固醇达标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疗效,对血脂达标者仍有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炎性因子趋势的影响。方法择期冠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4组:A组63例,阿托伐他汀口服20mg/d;B组60例,阿托伐他汀口服20 mg/d,术前2 h追加阿托伐他汀口服40 mg;C组65例,阿托伐他汀口服40 mg/d;D组61例,阿托伐他汀口服40mg/d,术前2 h追加阿托伐他汀口服40 mg。观察围手术期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sVCAM-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变化。结果 4组患者PCI术后12h炎性因子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3 d炎性因子较术后12h明显降低(P<0.01),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C组与A组,D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冠脉介入术所造成血管炎性反应的程度,术前追加阿托伐他汀40mg可加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住院并行PCI术的UA患者180例分为高负荷量他汀治疗组、常规负荷量他汀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每组60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各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外周血CD4+,CD8+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结果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均可降低CD4+T细胞比例,升高CD8+T细胞比例,同时升高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且服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P<0.05);高负荷量他汀治疗组在术后1个月、6个月外周血CD4+,CD8+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与同时间点常规负荷量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通过调节U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平衡状态而降低UA的发病且强化他汀治疗后临床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每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的心绞痛临床疗效、心电图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瓜蒌皮注射液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related phospholipase A2, Lp-PLA2)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hs-CRP、Lp-PLA2、HCY水平。治疗组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瓜蒌皮治疗组(瓜蒌皮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予降血脂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瓜蒌皮组加用瓜蒌皮注射液治疗。观察不同治疗组治疗前后hs-CRP、Lp-PLA2、HCY的水平变化。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hs-CRP、Lp-PLA2、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瓜蒌皮组血清hs-CRP、Lp-PLA2、HCY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瓜蒌皮注射液能显著降低hs-CRP、Lp-PLA2、HCY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