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椎管硬膜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管硬膜内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6年10月25例腰椎管硬膜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25例为良性肿瘤,23例完整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随访时间1-8年,术后25例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满意;6例会阴部和下肢轻度麻木。结论腰椎管硬膜内肿瘤早期易漏诊误诊,早期诊断要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结合影像学检查;MRI所见为诊断主要依据,可作为首选。肿瘤完整切除率高,诊断一旦确立,应尽早手术,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黄凯  谢大志  龙耀武  陈光福  陈嘉华 《吉林医学》2009,30(13):1315-1316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8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根性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28例肿瘤中,位于颈段1例,胸段15例,腰段11例,骶段1例,肿瘤为髓外硬膜下21例,硬膜外7例。2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MRI是诊断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早期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选择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7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采用4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A组(18例)后路椎板切除单纯肿瘤切除术,B组(5例)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切除内固定术,C组(2例)颈前肌间隙椎间孔入路肿瘤切除术,D组(2例)颈后外侧肌间隙半椎板入路肿瘤切除术,术后常规抗炎、脱水、对症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术中肿瘤完全切除24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短期复发1例。26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恢复,1例术后神经功能短暂恢复后加重。结论:MRI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良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继发恶性肿瘤和高位颈椎哑呤状肿瘤手术根治性切除有一定难度,肿瘤切除术后要按脊柱的损害程度来决定脊柱的稳定重建。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附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其早期诊断及手术切除率。方法 分析我院5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外科处理。结果 56例中良性肿瘤21例,完全切除15例(71.4%),合并脏器切除2例,大部切除4例,恶性肿瘤为35例,完全切除14例(40%),合并脏器切除12例,大部切除6例,手术探查活检3例,完全切除42例中术后复发22例(52.4%),再手术20例中13例肿瘤完全切除。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目前主要靠影像学检查,B超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手术完整切除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对复发性肿瘤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疗效.结果 63例中良性48例,恶性15例.结论 应当重视临床表现争取早期诊断;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手术范围的重要依据;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手段;术后规律复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肿瘤并争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由于部位深、腹膜后间隙大、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多以腹部肿块及压迫症状就诊。本文对2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作回顾性分析,认为要结合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早期确诊本病,B超及CT对诊断极为重要。指出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本组完整切除肿瘤占35%,部分切除占35%,探查加活检占30%。提高病治愈率关键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复发者,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张清健  吴锋 《实用新医学》2006,7(12):1093-1094
目的探讨和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3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析总结其病理学类型、影像学检查、外科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21例,交界性肿瘤1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良性肿瘤完整切除13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15例;交界性肿瘤行完整切除。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6例,其中良性1例,恶性5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2例的诊治情况.结果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腹膜后肿瘤,21例为恶性(65.6%),11例为良性(34.4%).CT诊断腹膜后肿瘤准确率达81%以上,B超诊断准确率为50%左右.完整切除率为78.1%(25/32),其中良性肿瘤完整切除率为81.8%(9/11),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率为71.4%(15/21).联合脏器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3例,不能切除2例.随访26例,复发2例.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术前诊断及手术切除范围的确定.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复发性的腹膜后肿瘤仍应争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3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8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椎管内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或CT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均手术治疗,12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6例大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4例,脊膜瘤6例,脂肪瘤2例,转移瘤1例。除1例术后出现不完全瘫痪外,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惟一的方法,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如能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提高早期诊断正确率与手术切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51例临床资料。结果:良性24例,恶性27例。完整切除43例(84.3%),其中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22例;肿瘤部分切除3例,探查活检5例;联合脏器切除13例(25.5%)。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早期诊断,首次手术的彻底性,术后定期复查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5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RT临床表现多为腹部包块、腹痛、消化道症状;B超、CT及MRI诊断率较高;病理检查示良性25例,恶性26例;手术完整切除32例,联合脏器切除15例,姑息切除3例,不能切除1例;随访39例,复发11例。结论B超、CT及MRI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行联合脏器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复发性的腹膜后肿瘤仍应争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2.
周围神经肿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周围神经肿瘤的分类及病理特征的研究,结合临床病例,总结出对其做出正确诊断的方法,并给予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对25例不同类型、不同部位周围神经肿瘤分析并总结。结果神经鞘瘤完整切除后,惠肢神经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未见复发。神经纤维瘤切除后重新修复的神经.随访6-6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尚可。位于残端的创伤性神经瘤,将其远端瘤体切除后包埋于其他组织内,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切除瘤体。结论只有明确其分型及病理特征,才能做出确切的诊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手术治疗,以利于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999年12月~2004年5月收治的24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其中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肉瘤1例,均行手术切除,配合术后放疗或化疗,术后平均随访2.8年。结果 24例无术中死亡,20例功能恢复满意(83.3%),术后发生尿失禁直肠损伤各1例,术后复发4例(16.7%),术后5年内死亡4例(16.7%)。结论 积极手术切除是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判断术中出血,坚持后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PPRT)的手术效果。方法 分析1981~1999年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58例PPRT的治疗情况。经腹径路24例,经骶部径路25例,经腹、骶部或耻部、腹股沟部等联合径路手术9例。结果 完整切除48例,次全切除3例,未切除探查活检7例,完整切除率82.76%,联合器官切除3例。手术后死亡1例。复发再手术10例。其中完整切除8例,探查活检2例。恶性肿瘤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0%、21.43%、14.29%。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手术方法是肿瘤完整切除的关键。复发后早期再手术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方法:复习文献,分析12例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患者,其中脊索瘤8例,骨巨细胞瘤3例,骨肉瘤1例。均行肿瘤切除,术后放疗或化疗。随访5~7年。结果:1例脊索瘤及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其他患者经随访术后局部及全身未见复发。结论:脊索瘤在原发性骶骨肿瘤中的发病率居首,患者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气管肿瘤的特点、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自1990年3月至2002年12月收治原发性气管肿瘤12例的治疗。结果 2例气管恶性肿瘤未治死亡1例,1例未手术单纯放疗,生存5个月。手术10例,气管开窗取瘤术2例,气管环形切除对端吻合7例。1例行气管内肿瘤刮除术,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本组病人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无切口感染及呼吸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经1—5年随诊,1例气管炎性肉芽肿病人失访,其余2例良性肿瘤均存活。7例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术后1年内死亡1例(行肿瘤刮除术),3年内死亡4例,3例存活,生存5年以上2例,死亡原因为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 原发性气管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上常误诊误治。对长期刺激咳嗽,血丝痰、哮喘样发作而平喘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应想到气管肿瘤的可能。气管内肿瘤的治疗首选方法为手术切除,以求解除气道梗阻,去除病灶,可明显提高疗效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腰椎管内肿瘤的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腰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方法:对8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检,采集X线片、CT、椎管内造影及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并综合分析病情后,病理检查为神经鞘膜瘤5例,脊膜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8例均行椎板切除椎管内肿瘤摘除术,全部完整切除肿瘤。随访1~7年,平均5年。肿瘤无复发,无死亡病例,其中6例症状完全消失,已恢复原工作;1例轻度腰痛;1例残存小腿外侧及足部轻度麻木感。结论:腰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近似,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早期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并结合影像学检查;MRI所见为诊断主要依据,可作为首选。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肿瘤,可使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雷绍宏 《中外医疗》2010,29(28):19-19,117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003年至2009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l4个月。术后随访期间死亡1例,复发2例,其余患者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较术前下降,无改变l3例,好转27例。结论对于椎管内肿瘤,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前脊髓损伤重(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C以下)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差,脊髓损伤轻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对于肿瘤较大或者肿瘤偏于脊髓一侧者,需两侧或者单侧关节突切除者应给予钉棒系统或侧块钢板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椎管内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及疗效。方法对1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通过MRI检查后确诊。均施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中全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例。结果12例中早期误诊8例。术后随访1个月~2年,11例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1例复发。结论以临床特征为基础,配合X线片、MRI检查可降低椎管内肿瘤的误诊率。椎管内肿瘤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与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5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8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其中脊索瘤8例,骨巨细胞瘤5例,神经纤维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肉瘤1例。均行手术切除,配合术后放疗或化疗,术后随访2~5年。结果18例无术中死亡,16例功能恢复满意(88.9%),术后发生尿失禁、直肠损伤各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术后复发3例(16.7%),术后5年内死亡2例(11.1%)。结论积极手术切除是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判断术中出血,坚持后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