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缺氧缺血新生鼠脑早期微循环改变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华  孟斌 《小儿急救医学》2002,9(1):14-15,T001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新生鼠脑早期微循环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上,采用组织化学染色及脑组织墨汁灌注观察脑组织血管形态和分布,结果:缺氧缺血后即刻脑皮质,髓质,海马微血管数增多,微血管通透性增强,微血管内血栓形成,脑内多部位出血,同时神经元出现水肿,丢失,胶质细胞增生等一系列缺血缺氧改变,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早期存在着脑微循环障碍,在临床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救治过程中应注意尽早纠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发生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波形变化特征,探讨F-VEP对HIBD的早期监测作用.方法80只SD新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每组各40只,按动物模型建立后0、6、12、24、48h分为五个时段,每组各时段均为8只,采用闪光刺激法检测视觉诱发电位.结果(1)7日龄SD新生鼠F-VEP有一分化良好的正向波.(2)HIBD组0、6、12、24、48h潜伏期延长,与对应各时段的假手术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1)新生鼠HIBD发生时,F-VEP波形迅速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潜伏期延长.(2)缺氧后持续异常的F-VEP提示HIBD存在,有助于HIBD的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3.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鼠胃壁内一氧化氮的改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鼠胃壁局部一氧化氮(NO)的改变及窒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NADPH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4只正常或缺氧新生鼠胃壁各层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分布变化。结果急性缺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OS阳性产物无论在分布、染色深浅、纤维密度及NOS阳性胞体数目上,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其肌层的NOS阳性纤维无论是密度还是染色深浅,均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NOS阳性胞体亦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粘膜和粘膜下层的NOS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窒息时胃动力降低及胃粘膜病变与一氧化氮在胃壁内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脑细胞凋亡与钙超载的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 研究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细胞凋亡的规律;探讨细胞凋亡与钙超载的关系及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对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缺氧缺血(HI)后1h~10d内不同时间点脑细胞凋亡比例,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硫酸镁和川芎嗪对由谷氨酸刺激造成的神经元细胞内Ca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缺氧缺血脑损害(HIBD)新生大鼠的远近期脑保护作用.方法新生7天的SD大鼠制作HIBD模型,31℃亚低温在HIBD后即刻开始干预,干预6小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细胞数,并进行行为观察等,研究HIBD新生大鼠近斯脑细胞死亡和远期行为改变,以及亚低温对脑的远近期保护作用.结果新生大鼠HIBD后,近期由坏死和凋亡导致神经元死亡;远期行为学无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1),但在饥饿诱发下,行为能力显著差于假手术组(P<0.05);亚低温可使近期凋亡细胞减少,8日龄时凋亡细胞数由皮质47.8±6.8,海马37.4±22.4降为皮质3.0±2.1,海马3.3±2.0(P<0.01),远期行为学能力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缺氧缺血脑损害 (HIBD)新生大鼠的远近期脑保护作用。方法 新生 7天的SD大鼠制作HIBD模型 ,31℃亚低温在HIBD后即刻开始干预 ,干预 6小时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细胞数 ,并进行行为观察等 ,研究HIBD新生大鼠近斯脑细胞死亡和远期行为改变 ,以及亚低温对脑的远近期保护作用。结果 新生大鼠HIBD后 ,近期由坏死和凋亡导致神经元死亡 ;远期行为学无统计学意义的改变 (P >0 .1 ) ,但在饥饿诱发下 ,行为能力显著差于假手术组 (P<0 .0 5 ) ;亚低温可使近期凋亡细胞减少 ,8日龄时凋亡细胞数由皮质 47 8± 6 8,海马 37 4± 2 2 4降为皮质 3 0± 2 1 ,海马 3 3± 2 0 (P <0 .0 1 ) ,远期行为学能力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 ,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该实验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时脑皮质神经细胞内磷酸肌酸 (PCr)、ATP和总腺苷酸池 (ATP +ADP +AMP)的变化。方法  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 (n =6 )和HIBD组 (n =6 0 )。HIBD组新生鼠分别于缺氧缺血 (HI)后 0 ,2 ,4 ,6 ,8,1 0 ,1 2 ,2 4 ,4 8h和 72h断头 (每个时间点 6只 ) ,取左侧顶枕部脑皮质 ;假手术对照组新生鼠于假手术后 4h断头。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脑皮质高能磷酸物质的含量。结果HIBD组新生鼠HI后 0hPCr,ATP和ATP +ADP +AMP即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或 0 .0 5 ) ,并于缺氧缺血后0~ 6h出现第 1次低谷 ,分别为对照组的 5 1 % ,71 % ,5 0 % ,缺氧缺血后 8~ 1 2h分别恢复到对照组的 92 % ,83%和83%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以后又下降到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并于缺氧缺血后 2 4~4 8h下降到第 2次低谷 ,分别为对照组的 5 8% ,6 1 %和 32 %。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 2 4~ 4 8h皮质神经细胞出现第 2次能量代谢衰竭 ,能量代谢变化可作为判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干预手段是否有效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应用7日龄大鼠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组假手术组(C组),缺氧缺血正常温度组(HI组),缺氧缺血后30分钟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脑皮质细胞匀浆用于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应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及免疫组化bax基因表达,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HI组MDA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1),亚低温组MDA含量明显低于HI组(P<0.01);亚低温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HI组(P<0.01).因此,亚低温可以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发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缺氧缺血新生猪脑线粒体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实验性缺氧缺血后新生猪不同时段脑线粒体DNA8003bp损伤,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能量代谢障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将3日龄新生猪(n=50)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IBD实验0,24,48,72h组。实验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置于8%氧气2h制作HIBD动物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取各组动物左侧大脑海马区皮质提取脑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LXPCR方法扩增检测200bp及8003bpmtDNA片段。PCR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以积分光密度(IOD)值表示。结果:8003bp片段缺氧缺血后0hIOD值22.616±2.276较对照组56.995±0.317显著降低(P<0.05),24h时IOD值为27.719±0.309和48h为49.491±3.233,有所恢复,仍低于对照组(P<0.05),72h时IOD值为55.972±2.23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氧缺血后新生猪脑海马区神经元mtDNA发生断裂性损伤,72h恢复至正常水平。缺氧缺血性mtDNA损伤可能与缺氧缺血情况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下降及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一氧化氮(NO)和NO合成酶(NOS)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阐明其对缺氧缺血(HI)新生动物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7日龄SD大鼠制备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模型及rhEPO治疗模型,将假手术组作对照。测定各组新生鼠HI后6 h脑组织匀浆NO和NOS含量以及血浆ET水平。结果HIBD组在HI后6 h脑组织NO、NOS及血浆ET均升高(P<0.05),rhEPO组脑组织NO、NOS显著降低水平(P<0.05),而血浆ET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外源性rhEPO可通过减少NO的过量生成而对HIBD后的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Caspase-1mRNA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后Caspase 1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制备新生大鼠左脑HIBD模型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HIBD 12、2 4、72 ,96h不同时点脑皮质Caspase 1mRNA的表达 ,同时观察光镜下神经元坏死情况。结果 假手术对照组有少量Caspase 1mRNA表达 ,HIBD 12hCaspase 1mRNA的表达仍较少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HIBD 2 4~ 96hCaspase 1mRNA的表达逐渐增多 ,达高峰 ,同其他各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光镜下HIBD 2 4~ 96h神经元坏死明显加重。结论 新生大鼠HIBD可诱导Caspase 1mRNA的表达 ,可能参与了新生儿HIBD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镁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亚低温和非氨酯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亚低温和(或)非氨酯对缺氧缺血(hypoxia-ischemia,HI)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HI模型鼠(右颈总动脉结扎后给予8%氧气2h)随机分为亚低温组(脑温降低4.5℃)包括亚低温24h组(n=26)、亚低温72h组(n=48)、非氨酯组(n=48)、亚低温24h与非氨酯联合治疗组(n=51)和安慰剂组(n=48)。对照组(n=48)为假手术动物。监测动物的肛温和脑温。以血浆S-100蛋白(S-100)和肌酸激酶脑型同功酶(CK-BB)水平、病理检查脑损伤分数(BIS)、脑海马神经元死亡率(HDNP)和水迷宫实验结果判断疗效。结果 脑温低于肛温0.3~0.5℃(r=0.99,P<0.01),亚低温24h组、亚低温72h组、联合组动物肛温降低了4~5℃,非氨酯组与安慰剂组肛温维持在36~37℃之间。安慰剂组血浆S-100、CK-BB水平于HI后24~48h达峰值(分别为1.21~1.24μg/L和52.9~54.2IU/L),为对照组的2~3倍,各干预组的S-100和CK-BB水平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1)。HI后72h、14d、60d亚低温72h组BIS和HDNP降低程度为58%、85%、87%,联合组为56%、77%、76%,亚低温24h组为35%、58%、47%,非氨酯组为35%、66%、67%。空间记忆功能依次排列为对照组>联合组>亚低温72h组>亚低温24h组≥非氨酯组>安慰剂组。结论 血生化标志物水平、病理结果分析和水迷宫测试均证实亚低温和(或)非氨酯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亚低温和非氨酯联合干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猪海马皮层细胞色素C氧化酶 (COX)活性变化。方法 50只 3d新生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假手术组 )。实验组制成HIBD模型后置空气中 ,根据在空气中放置时间分 4组 (0h组 ,2 4h组 ,48h组 ,72h组 ) ,每组 10只。每只新生猪分离左侧海马皮层线粒体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COX活性 ;采用SDS -PAGE分析线粒体蛋白改变。结果  1.0h组COX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再灌注时开始下降 ,2 4h组活性最低 (P <0 .0 5) ,然后逐渐回升 ,但 72h组仍未恢复至对照水平(P <0 .0 5)。 2 .SDS -PAGE示 2 4h组、48h组和 72h组线粒体蛋白成分和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HIBD后再灌注线粒体COX活性下降 ,线粒体蛋白成分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此为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的直接原因 ,也是HIBD中线粒体对神经元凋亡起关键作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内皮素抗血清对低氧缺血脑损伤新生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内皮素抗血清对低氧缺血脑损伤新生鼠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硫代巴比妥法及氨基酸自动分析法观察:(1)正常鼠(n=7)及低氧缺血新生鼠(n=8)不同脑组织内皮素(ET)的变化。(2)低氧缺血后不同时间(即刻、60及120min,n分别为9,8,8)新生鼠脑内ET的变化及与脑水肿的关系。(3)低氧缺血新生鼠(n=11)脑内ET、丙二醛及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及应用ET抗血清(n=1  相似文献   

16.
细菌内毒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远期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远期智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大鼠LPS+HIBD模型,于新生大鼠缺氧前4h给予腹腔注射LPS0.3mg/kg,HIBD组和对照组仅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采用迷宫实验观察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LPS+HIBD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HIBD组,表现在达标所需反映次数明显高于HIBD组(P<0.05),而正确率支明显低于HIBD组(P<0.05),结论:LPS对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有增敏作用,可进一步降低HIBD后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疗程胞二磷胆碱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参考选定最佳疗程。方法按照Rice方法制备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腹腔注射胞二磷胆碱500mg/(kg.d),疗程分别为10、20、30 d,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30 d后同时处死,取脑,HE染色及TUNEL染色后光镜观察。结果胞二磷胆碱治疗组大鼠较生理盐水组,其HE染色可见细胞排列较整齐规则,无明显坏死灶及细胞凋亡改变。TUNEL染色的凋亡细胞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0 d与治疗20 d3、0 d组间差异明显(P均<0.01),而治疗20与30 d两组间凋亡细胞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效,一定时间(20 d)内随疗程延长疗效增强,但过度延长疗程无意义。故建议胞二磷胆碱治疗疗程以20 d为宜。  相似文献   

18.
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云  邵肖梅  梅镇彤  周文浩 《中华儿科杂志》2001,39(7):394-397,W001
目的探讨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新生大鼠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7日龄雄性SD大鼠51只,其中36只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吸入氧体积浓度为(8.0±0.5)%的氮氧混合气体,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制模后的大鼠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正常对照组大鼠15只(假手术动物).采用早期触摸(neonatalhandling)和丰富环境(enrichedenvironment)刺激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30d,干预结束后进行感觉运动功能(悬吊试验、行走试验)和行为检测(三等分迷宫试验)以判断干预效果.结果非干预组大鼠分辨学习能力较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差(P<0.01),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分别为非干预组(45±9)次、干预组(27±5)次、正常对照组(24±8)次;非干预组大鼠感觉运动功能低于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悬吊试验时间分别为非干预组(15±3)s、干预组(22±4)s、正常对照组(36±6)s;行走试验时间分别为(7.0±1.1)s、(4.0±0.8)s、(4.0±0.5)s;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大鼠大脑皮层死亡细胞百分数分别为(35.7±8.9)%和(39.1±10.9)%,海马部位分别为(38.5±6.3)%和(39.3±10.4)%,干预组与非干预组脑损伤程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所有损伤大鼠行为检测结果与海马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915,P<0.01);悬吊试验和行走试验结果与皮层损伤程度相关(r分别为-0.75、0.606,P<0.01、<0.05).结论环境刺激可改善HIBD大鼠的感觉运动功能和分辨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低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并取决于低温开始的时间与脑的发育成熟程度,该研究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的小鼠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温度的改变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7日龄(P7)和21日龄(P21)C57/BL6小鼠左侧颈总动脉后分别在34℃和36℃恒温箱吸入10%氧气50min制成脑缺氧缺血(HI)模型,在HI后24h及7d取脑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蛋白印迹测定。结果:常温组(36℃)在HI后7dHI侧大脑多个部位可见明显损伤,其中P7小鼠大脑皮层可见液化空洞,而P21小鼠大脑皮层成层状梗塞。低温组(34℃)在HI后7d,P7小鼠未见明显的皮层梗塞,海马仍可见明显萎缩,但神经病理学积分在低温组均明显低于常温组(P<0.01);P21小鼠除皮层损伤较常温组明显减轻外(P<0.01),其他部位损伤如海马、纹状体和丘脑与常温组无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7小鼠HI后24h大脑皮层活性半胱天冬酶3,凋亡诱导因子(AIF)的阳性细胞数每高倍视野在低温组分别是:7.0±5.6和3.7±6.2,明显低于常温组的51.5±23.2和31.8±22.4(P<0.01),而在海马CA1区活性半胱天冬酶3和AIF的阳性细胞数在低温组与常温组之间无明显差别。Western蛋白印迹显示HI后激活的Akt表达明显减少,低温干预能减少激活的Akt下降(P<0.05)。结论: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脑发育的成熟程度有关,对未成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对成熟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