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或慢性肝病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均可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而导致致命性并发症,是肝功能衰竭(肝衰)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人工肝支持治疗除能替代复杂的肝脏代谢功能外,尚有助于逆转导致死亡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应用连续性动一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HDF)联合血浆置换(PE)对40例危重肝衰合并MODS患者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床旁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28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功能衰竭合并其他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体内存在大量毒素,包括水溶性小分子毒素如血氨等,分子质量相对较大的脂溶性毒素如胆红素、内毒素以及各种炎症细胞因子等。如何通过血液净化方法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这些毒素,国内外学者有多种多样的尝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采用床旁人工肝的方法对2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95例各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均在300μmol/L以上),随机分为两组,ALSS治疗组9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日本产KM8800型人工肝血液净化装置进行血浆交换,比较该法治疗前后肝功能检测指标变化情况及不同病期患者的存活率;对照组103例常规治疗,两组进行存活率比较。结果:ALSS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以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最大(P<0.01);ALSS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中期患者存活率有明显提高(P<0.05),而两组早、 晚期存活率比较均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LSS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较佳,能够改善中期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一种较新的有效的方法。作报告应用ALSS治疗78例次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经验。患心理准备,术前器械准备,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及处理血浆过敏反应,术后密切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预防并发症等的护理是治疗斩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衰竭的治疗作用已经得到公认,可以使部分患者病情得到恢复,还可以使患者有效地过渡到肝脏移植,分为非生物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和混合型3种,包括血浆置换、血液滤过、血液/浆灌流、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白蛋白透析、血浆胆红素吸附和生物型人工肝等。目前常应用的方法有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浆胆红素吸附,其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机械性的方法祛除肝衰竭患者体内的毒性物质及代谢产物,补充部分活性物质,纠正凝血物质缺乏,使患者内环境改善,利于肝细胞再生,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6.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 (ALSS)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 72例共行人工肝治疗 2 2 1次 ,平均 3 .2次 ,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人工肝的不良反应。设同期住院病情相似的病例 56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症状明显好转 ;血TBIL、ALT、AST、NH3 、TBA、GGT明显下降 ,PTA、ALB升高 ;治愈好转率 88.89% ,不良反应率 16.7%。对照组治愈好转率 60 .71%。治愈好转病例住院时间 :治疗组 (2 7.16± 2 0 .3 6)天 ,对照组 (58.15± 2 5.49)天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ALSS为黄疸型肝炎患者提供了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23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我所 1992— 2 0 0 0年收治 2 3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肝衰竭 (AL F)患者 ,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 (AL SS)治疗 ,收到明显效果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2 3例患者中男 16例 ,女 7例 ;年龄 15~ 6 1岁 ,平均 44岁。脏器衰竭诊断均符合文献〔1〕标准。原发病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术后 6例 ,毒蕈中毒2例 ,药物中毒 4例 ,腹腔开放性创伤伴感染性休克 6例 ,乙醇中毒 2例 ,妊娠脂肪肝 2例 ,肝癌 1例。平均总胆红素为2 31.77μm ol/L ,丙氨酸转氨酶 (AL T)为 2 6 88.2 1nm ol· s- 1 · L- 1 ,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之比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的护理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感染内科住院的100例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如降酶、退黄、护肝等),进一步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凝血功能、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动态改变及自觉症状(如纳差、恶心、腹痛等)的改变状况,并进一步归纳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后相关的并发症,探讨并发症出现的因素和相关护理防治方法.结果 大部分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后,纳差、恶心、腹痛等不适症状明显减轻,生命体征较之前明显改善;人工肝治疗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凝血功能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关并发症的出现率分别是:对血浆过敏11例(11%)、血压降低5例(5%)、插管处出血2例(2%).结论 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大大提高了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整体式护理在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清远市人民医院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8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按方便抽样法随机抽取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按方便抽样法随机抽取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整体式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2周和4周后,2组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肿、感染、管路凝血以及管路和分离器堵塞的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干预4周后,2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结论整体式护理可以改善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宋汉歌  惠娜  王美霞 《护理研究》2007,21(6):499-500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是一种新型体外肝脏支持系统。它不同于以往的血液透析、血浆置换和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它能在短期内替代肝功能,从而有助于肝功能自身恢复,为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病人赢得了生存时间[1]。我院2001年9月—2005年9月,共进行了MARS人工肝治疗93例,对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有显著疗效,现将护理研究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行MARS人工肝治疗的病人93例,共治疗113例次,其中男68例,女25例,年龄21岁~71岁。93例中有1例治疗7次,1例治疗6次,8例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背景: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由生物反应器和细胞材料组成,治疗过程中可部分替代肝脏的主要功能如解毒、合成、分泌和生物转化等功能。目的:回顾和评价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近15年来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检索1995至2009年PubMed和Cochrane数据库有关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研究。被纳入的研究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和病例报告。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项研究,在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之后,患者生化指标呈现好转趋势,且大部分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得到改善,但多数患者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说明尽管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被证明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今后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健康教育。方法 对125例慢性重症肝炎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知识进行宣教。结果 患者都能较好地配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全过程。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不但使ALSS治疗顺利完成,增强了病人和家属的健康知识,也提高了护士的素质,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陈煜  李爽 《临床荟萃》2016,31(7):717
肝衰竭治疗主要包括内科药物治疗、人工肝治疗以及肝移植等手段。本文将介绍目前临床常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包括血浆置换、血浆滤过透析、血液灌流、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以及Prometheus系统等,并对其疗效进行重点讨论。此外,还概括了近年来生物型人工肝的进展,以及新型人工肝脏的构建。归纳了未来人工肝发展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有关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时并发症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对159例慢性重型肝炎310次治疗中出现的78次并发症资料,探讨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结果并发症发生率25.2%(78/310),其中血浆过敏反应最多见,占18.1%(56/310),跨膜压增高次之,占4.5%(14/310),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低血压0.97%(3/310).结论 ALSS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是较为安全有效的,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 ,5 0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 1月余 ,全身皮肤黄染 2 0日”入院。患者食欲下降 ,明显乏力 ,小便为浓茶样 ,大便颜色变浅。既往身体健康 ,无肝炎、结核等慢性疾病史。入院时体检 :血压 (BP) 15 .0 /8.5 k Pa(1k Pa=7.5 m m Hg) ,消瘦面容 ,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检查无异常 ,腹部平坦 ,腹壁静脉无曲张 ,腹软 ,肝、脾肋缘下未触及 ,肝区轻度扣击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 :总胆红素(TB) 35 2 .8μm ol/L,直接胆红素 (DB)184.8μmol/L,总胆汁酸 (TBA)1…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重型肝炎治疗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但生物型和混合型人工肝因技术要求高,且设备昂贵,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非生物型ALSS治疗方法较多,探索出较佳的治疗方式,对临床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工作中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 对 6 3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ALSS治疗 ,并检测治疗前、后肝肾功能 ,内毒素含量等 ,比较重型肝炎不同类型及时期应用ALSS的治疗效果。结果 ALSS治疗后 ,重型肝炎患者肝肾功能明显改善 ,血内毒素由治疗前 (6 0 .2 7± 10 .5 4)ng/L降至治疗后 (2 8.33± 6 .5 7)ng/L(P <0 .0 0 1) ,但 3d后又升至 (44 .18± 8.2 2 )ng/L。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应用ALSS治疗治愈好转率分别为 10 0 %、6 2 .5 %,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治疗治愈好转率分别为 90 .91%、72 .2 2 %、39.13%。结论 ALSS治疗重型肝炎疗效可靠 ,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较好 ,慢性重型肝炎在早、中期治疗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为避免病人在治疗中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我院自2004年12月-2005年8月对54例重型肝病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60例次接受MARS治疗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行MARS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指标、外周血象和电解质的变化,统计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次MARS治疗8h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P均<0.05);血清白蛋白、球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外周血象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凝血指标、肾功能亦无明显变化(P均2>0.05);电解质指标中,除二氧化碳结合力在MARS治疗后有显著下降外,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对32例患者随访1个月,有18例(56.3%,18/32例)患者仍然存活,14例(43.7%,14/32例)患者死亡。结论MARS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可作为辅助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杨涛 《现代护理》2002,8(4):290-291
对17例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并与同期普通病房收治的非应用整体护理同类患者相比较,实施护理程序组的患者术前、术后的血压波动范围小,其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因此对此类重危患者应创造,在护理的过程中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