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RF。结果155例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104例,阳性率67.1%。RF阳性109例,阳性率70.3%;126例非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6例,阳性率4.76%,RF阳性35例,阳性率27.8%;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66.6%,特异性为94.8%;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0.3%,特异性为70.8%;抗CCP抗体或RF某一项阳性时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82.6%,特异性为75.3%;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时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5.1%,特异性为99.1%。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低于RF,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7,P〉0.05);但特异性高于RF,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22,P〈0.01)。结论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和RF检测一样对RA诊断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抗CCP抗体的检测对RA的诊断更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80例RA患者、56例非RA自免病患者和12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样标本,同时以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以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IgM-RF。结果IgM-RF和抗CCP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分别为78.75%和67.75%,抗CCP抗体和RF诊断RA的特异性分别为97.62%和65.85%。抗CCP抗体和lgM-RF两者均阳性诊断RA的特异性(99.20%)高于单独检测IgM-RF(P<0.05)。结论抗CCP抗体、RF均是RA良好的血清学诊断指标,两者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Sharp-van der Heijde 评分(SHS)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的 RA 的临床及双手 X 线正位片资料,选用 DAS28临床评分、抗 CCP 抗体及 SHS 对治疗前后的 RA 病情活动性进行量化评价分析。结果SHS 与 DAS28之间中等相关(r s =0.61,P =0.00)。SHS 和抗 CCP 抗体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 s =-0.15,P =0.03)。抗 CCP 抗体和 DAS28无显著相关性(r s =0.14,P =0.05)。治疗前后 SH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4.27,P =0.00)。治疗前后 DAS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8,P =0.00)。提示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治疗前后 SHS 差值与抗 CCP抗体之间呈中等相关(r s =0.66,P =0.00)。结论SHS 与 DAS28评分和抗 CCP 抗体密切相关,三者相结合有助于制订临床方案、评价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对称性的大小关节滑膜的炎症。起初症状包括指关节肿胀疼痛,并且在关节部位有晨僵。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质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终致残废。长期以来,RA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检测和X线改变,缺乏特异性,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常常已经出现骨关节破坏,丧失最好的治疗时机。因此,要提高RA的早期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2例RA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人群,分为RA组和健康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根据放射学改变分为骨质破坏组和骨质未破坏组,并与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水平进行比较,评价COMP和抗CCP抗体在RA中的诊断作用,绘制ROC曲线,计算其各自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健康对照组检测指标同RA患者。结果 RA患者血清COM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5),活动期组COMP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5),骨质破坏组COMP水平高于骨质未破坏组(P=0.0156);当COMP和抗CCP抗体各自以21.51 ng/ml和34.76 RU/ml为最佳截断值来区分RA患者和健康人群时,COMP的AUC(0.864)、灵敏度(0.817)、特异度(0.882)均高于抗CCP抗体的AUC(0.764)、灵敏度(0.610)、特异度(0.824)。结论 COMP 作为软骨破坏的一种生物标记物,可以用来鉴别RA患者和健康人。  相似文献   

7.
赵花  李军民 《武警医学》2012,23(4):342-343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全身性炎性反应性疾病,我国患病率为0.41%。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类风湿疾病,最常见的方法是检测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RF是以变性的IgG、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主要为IgM类抗体),虽然敏感性高,但特异性较差,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C-反应蛋白(CRP)是肝脏合成的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参与RA的发生与发展,能够作为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一个参考指标。抗CCP抗体在RA早期即可出现,诊断RA的特异性好于RF、CRP,在发病前10余年就能被检出。本研究通过检测我院2010-01至2011-01确诊为RA患者108例抗CCP抗体、RF、CRP水平,并与非RA组102例进行比较,旨在探讨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CCP抗体。结果抗ACCP抗体的敏感度为42.5%,RF为67.8%。RF高于抗ACCP抗体,抗ACCP抗体的特异度为97.4%,RF为78.7%。抗ACCP抗体明显高于RF。在RA诊断预测中,抗ACCP抗体明显优于RF。结论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RA诊断的特异性和预测性,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作为诊断RA的理想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潘虹  李明 《西南国防医药》2013,23(5):507-509
目的 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探讨抗CCP抗体与PsA患者伴发关节炎、骨侵蚀破坏的关系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56例PsA患者血清的抗CCP 抗体水平,分析比较抗CCP 抗体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抗CCP抗体在Ps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12.5%(7/56).抗CCP抗体在PsA五种临床分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21.4%、0%、0%、0%,抗CCP抗体阳性率在对称性多关节炎型PsA中明显高于其他四种PsA(P<0.05).抗CCP抗体阳性与阴性PsA患者临床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比较结果显示:抗CCP抗体阳性组外周关节肿胀数、腕关节受累比例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高于抗CCP阴性组(P<0.05);在发病年龄、关节炎病程、阳性家族史、肘关节受累、腊肠指(趾)、腰骶痛和C反应蛋白(CRP)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的PsA患者体内存在抗CCP抗体;抗CCP抗体的出现与PsA患者多发性关节炎和骨侵蚀密切相关,对判断PsA关节炎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CT表现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相关性.方法:搜集本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行胸部C T检查的患者178例,评估肺内间质性病变(ILD)的CT征象,搜集患者RF、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A)等实验室结果,分析CT征象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ILD...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CIA模型)并观察其关节炎症和血清中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于第0天和第10天分2次多点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以诱导大鼠CIA模型,应用足爪肿胀容积测定仪动态观察关节肿胀度,采用0~7级关节炎评分法进行关节炎评分,应用组织病理学、X线影像学动态观察踝关节组织的病理变化,应用ELISA方法动态检测血清中多种抗体.结果:CIA模型大鼠免疫后第12天即出现踝关节肿胀,第23天达高峰,持续至第72天(动物处死);X线检查显示:免疫后第30天,软组织明显肿胀,踝关节骨骼结构排列紊乱,间隙不清,可见囊性骨吸收和骨侵蚀;第60天后踝关节骨骼结构排列更加紊乱,骨质疏松和新骨形成并存,提示侵蚀性慢性关节炎.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第72天踝关节滑膜炎性细胞浸润、滑膜增生,关节软骨及骨破坏,显示较明显的慢性关节炎症.血清中总IgG,IgM型类风湿因子(RF),IgG型RF和Ⅱ型胶原抗体于免疫后第15天均明显升高,以后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应用牛Ⅱ型胶原成功制备大鼠CIA模型,免疫后第12天即加强免疫之后即出现关节炎症的病理变化,至少可持续至第72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辅以鹿瓜多肽注射液静滴治疗,而对照组仅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经过3周治疗,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和红细胞沉降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及血小板治疗前后差异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健康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志愿者手指关节 MRI 的主要表现,检验所研制手指线圈的成像效果。方法应用研制的手指线圈,与机器所配的肢体线圈、柔性表面线圈和3英寸(1英寸=2.54 cm)表面线圈,分别对自制的水模型,用同样T2 WI 序列进行扫描,采用单幅图像测量信噪比(SNR)的方法进行比较。应用中指标本(1个手指)并邀请健康志愿者5例(8个手指)和 RA 志愿者18例(22个手指)参与研究。结果手指线圈的 SNR 比3英寸表面线圈高出1.5倍以上,比肢体线圈和柔性表面线圈高出4倍以上。RA 志愿者22个手指中出现17例滑膜炎、10例关节积液、5例骨髓水肿、7例有骨侵蚀和6例腱鞘炎表现。结论手指线圈具有很高的 SN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0T MR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及三维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True FISP)序列对类风湿关节炎(RA)腕关节软骨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临床诊断为RA患者采用3D-DESS、3D-True FISP序列行腕关节扫描,共有20例患者完成2种序列扫描.观察该20例患者腕关节共340个关节面软骨形态学情况,按照形态学表现分为0、1、2级,分别计数3D-DESS、3D-True FISP序列所见腕关节软骨病变个数,比较2种序列对RA腕关节软骨病变个数检出的差异;同时计数20例腕关节出现扫描伪影例数.结果 3D-DESS与3D-True FISP序列发现腕关节软骨1级损伤个数分别为79个和50个,2级损伤个数分别为23个和33个,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True FISP序列共有14例患者出现低信号伪影,3D-DESS序列共有2例患者出现伪影.结论 3D-DESS序列相比3D-True FISP序列能更好地显示RA腕关节软骨改变,3D-DESS序列可以为RA的治疗及愈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清风痛宁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等多种中西药联合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32例多关节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6例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MTX),尼美舒利,泼尼松;治疗组1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正清风痛宁60~120 mg。观察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TJC)、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抗环胍氨酸肽抗体(CCP)等指标,以总改善百分率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估。疗程1年。结果除治疗组1例末坚持治疗,对照组1例失访外,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都有所改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减少,ESR、CRP、RF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P<0.0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用药1年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乏力、头晕、皮疹、轻度食欲不振、轻度恶心、白细胞下降、转氨酶升高。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结论正清风痛宁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等多种中西药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着丝点蛋白B阳性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着丝点蛋白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例单独着丝点蛋白B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着丝点蛋白B阳性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RA)5例(26.3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例(15.8%)、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例(15.8%)、干燥综合征(SS)3例(15.8%)、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2例(10.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5.3%)、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5.3%)、骨髓纤维化1例(5.3%)。结论着丝点蛋白B可出现在多种疾病中,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主,应当加强对着丝点蛋白B的认识,结合临床判断,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蜂毒主要成分蜂毒肽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动物患关节的保护效果.方法 以40只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蜂毒组(Bv)、蜂毒肽组(Me)、盐水对照组(Mn)和假模型组(Nn).前三组在足掌部向足尖注射完全福氏佐剂诱导RA模型,Nn 组相同位置注射生理盐水,之后于患侧足三里4组分别注射蜂毒、蜂毒肽、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治疗.定期测量关节厚度、缩足逃避反射时间.结果 注射完全福氏佐剂4d后患侧关节均出现关节肿胀,而Nn组无明显变化.观察至笫12天时Me组、Bv组关节厚度明显低于Mn组,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显著(P<0.05),这一趋势一直持续至实验结束.各组缩足逃避反射时间在实验开始时基本一致,但在造模后的笫一次观察(第6天)就可以发现Me、Bv、Nn的缩足逃避反射时间都高于Mn组,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显著(P<0.05),这一趋势一直持续至实验结束.结论 通过蜂毒肽与全蜂毒对治疗RA效果的全面比较,证实蜂毒肽是蜂毒治疗RA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Exercise therapy for people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osteoarthrit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xercise therapy would appear to be effective at increasing aerobic capacity and muscle strength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nd no detrimental effects on disease activity or pain compared with controls has been observed. Exercise therapy--at least in the short-term, improves pain, muscular strength and function in elderly people with mild osteoarthritis (OA) of the hip or knee. For the treatment of both OA and RA the knowledge of the optimal type, frequency, duration and intensity of exercise is still limited, but the exercise should not include high-impact loads or high injury risk. Long-term compliance is important in achieving long-term benefits. Supervised classes appears to be as effective as treatments provided on a one-to-one basis, group-based exercise programme thus providing a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Adherence to home programmes seems to be lower.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finding optimal type and dose of exercise, ways of optimally maintaining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exercise therapy over time as well as on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the long-term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the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