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20例肝癌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行原发性肝脏癌肿一期切除联合脾切除,手术基本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脾亢症状基本消失。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对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原发性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远期疗效也是较好的。  相似文献   

2.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小炜  张冰佛 《中国医药》2007,2(6):342-343
目的 探讨对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不能行手术切除,且血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的原发肝癌伴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脾栓塞术后24、48、72h,1、2、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部分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能提高血细胞数量,而使患者的肝动脉化疗能正常进行,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苦参素治疗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苦参素注射液以往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化、放疗后细胞减少者,近来有较多的报道它还有抗HBV、降黄及抗纤维化作用,但对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治疗尚未见报道。我科自2000-02~2002-02用其治疗肝硬化合并脾亢69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9例均为我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所修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按child分级A级16例,B级41例,C级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病情、病程、症状、体征等方面均有可比性。治疗组69例,男60例,女9例;年龄29~62岁,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约8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肝炎后肝硬变,这类患者也常常合并门静脉高压、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脾亢),由于脾亢的存在,常常影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因此,治疗原发性肝癌同时合理地处理好脾亢,也是提高原发性肝癌疗效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的近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  朱宏英  黄捷晖  顾岚  高清花 《江苏医药》2005,31(10):783-784
目的对进行部分脾脏栓塞术(PSE)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近期临床观察,探讨不同的栓塞方法及术后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超选择组29例,采用超选择性插管至脾中下叶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非超选择组21例,将导管插至脾动脉主干近脾门处行栓塞。超选择组术后处理予地塞米松15例、消炎痛栓14例。结果50例患者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超选择组栓塞范围的符合率明显高于非超选择组(P〈0.05);术后使用地塞米松患者疼痛和发热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消炎痛(P〈0.01)。结论PSE脾脏栓塞术疗效肯定,超选择性插管能很好地控制栓塞范围,地塞米松能明显减轻栓塞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朱海林 《安徽医药》2016,20(1):98-101
目的 比较肝癌射频消融术与切除术分别联合脾切除治疗小肝癌伴脾亢进临床疗效。方法 127例小肝癌伴脾亢进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射频消融组(n=62)和手术切除组(n=65),射频消融组患者采取肝癌射频消融术联合脾切除术,手术切除组患者采取手术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随访截止到2015年2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情况,以及无肿瘤生存情况。结果 射频消融组患者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手术切除组,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均少于手术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术后12个月总并发症发生率6.4%,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的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5%、74.8%和71.4%,手术切除组分别为96.9%、68.2%和66.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术后无肿瘤生存中位时间29.3个月,长于手术切除组的26.7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小肝癌伴脾亢进,与手术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效果相当,且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96-03~2001-10,采用明胶海绵行部分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1 材料和方法 住院肝硬化脾亢进患者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为30~62岁。经血常规、骨髓象、B超或CT检查确诊。临床Child-Pugh分级:A级7例,B级13例。栓塞前先行脾动脉造影,根据脾实质显影计算其栓塞面积,了解脾动脉走向,然后将导管插入脾动脉远端3~4级分支注入明胶海绵微粒(2mm×2mm×2mm)30~40粒+76%的泛影葡胺4~5ml,在电视透视下,缓慢沿导管注入,栓塞后再摄片,了解梗塞范围,术后使用抗生素3d预防感染,并于治疗后1、2…  相似文献   

8.
部分肝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者脾功能亢进约占50%~90%,而肝硬化又是导致脾功能亢进的重要原因。笔者所在医院自1996-03~2006-10采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3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失代偿期常有脾脏肿大伴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一系、两系减少或三系均有减少,骨髓呈增生状态,脾切除或部分栓塞后可恢复的一组综合征。我们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经随访1~3年,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上以肝功能受损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由于门脉压力的升高导致脾脏血液回流受阻,脾脏淤血肿大,继而发生脾功能亢进,表现为脾脏肿大,血中一种或数种血细胞成分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则相应增生,脾切除后血像正常或接近正常,症状缓  相似文献   

11.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经B超、CT和临床资料证实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将4~5FRH导管经右侧股动脉插至脾动脉,行DSA检查,观察脾动脉的分支及结构和脾脏大小,对栓塞范围进行评估,然后超选择插管脾动脉远端近脾门处,经导管注入用抗生素浸泡的1mm×1mm×1mm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栓塞术。结果:脾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周、3个月复查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26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2例部分缓解;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疼痛,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对脾亢患者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可减轻脾亢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且并发症少、恢复快。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评价脾部分栓塞术后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SE)对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综合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例在综合治疗过程中应用PASE的原发性地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串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PASE术后24h、48h、72h、1周的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前明显升高(P < 0.05 和 P < 0.01).结论 PASE能有效改善肝癌合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外周血象,控制脾功能完亢进,减少术前及中用血,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与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应用,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充血性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常采用的脾切除术创伤较大 ,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 (PET)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将我院 3例治疗情况总结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 ,51岁。上腹部不适 1年 ,黑便 2d。CT示肝硬化、肝癌 ,X线及胃镜检查均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Ⅱ°) ,入科行第二次肝动脉化疗及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采用seldingers法行右股动脉穿刺插管 ,选择性插入脾动脉内造影 ,见脾动脉及脾内分枝增粗迂曲 ,脾脏增大 ,然后调整导管前端插入肝固有动脉内 ,经导管注入化疗药 ,病人无不适。再将…  相似文献   

14.
崔建东  李涛  王宝利 《河北医药》2010,32(19):2694-2695
目的观察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2例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接受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术后3、7、30d和6个月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发热、腹痛、恶心、食欲下降,出现胸水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的一种安全有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在肝癌介人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6例中晚期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病人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同时,进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观察病人外周血象的改变及术后反应,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人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增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性脾栓塞应用于肝癌伴脾亢的治疗,有效地消除脾亢,促使白细胞、血小板升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而行脾脏切除术患者38例,其中行开腹脾脏切除术( OS组)18例,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LS组)2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T管拔出时间、肝肾功能、血常规、引流液淀粉酶等指标。结果与术前比较,LS组ALT术后2 d内、术后3~6 d均显著降低(t=6.75、9.32,均P<0.05);LS组术后3~6 d AST水平显著降低(t=8.87,P<0.05);LS组术后2 d内、术后3~6 d GGT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t=6.54、10.76,均P<0.05)。 LS组术后BUN下降,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P<0.05),术后3~6 d及术后7~9 d,LS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改善均优于OS组(t=19.32、10.21、8.42、6.76、9.32、13.32,均P<0.05)。结论 LS对肝硬化脾脏功能亢进的治疗方面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0岁。于20002年突然呕血而就诊。该患者自述12岁开始饮酒,经常饮且饮酒量很大,平时自觉没有异常症状,生活一切都正常。就诊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酶17项,除胆碱脂酶(CHE)2700U/L偏低外,余均正常。血常规除PLT55×10^9外,其他指标尚正常。彩超显示:肝脏明显的缩小,肝上界右第六肋间,  相似文献   

18.
罗燕  邵和军 《贵州医药》2006,30(6):511-512
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脾功能亢进,可导致外周血液成分的改变,尤其是血小板、白细胞最为明显,从而引起人体出现感染、出血等临床表现。传统上采用脾切除手术治疗,但切脾后使人体失去一个较大的免疫器官,机体抵抗力受到损害。部分脾栓塞术(PSE)不仅能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插管栓塞脾动脉下极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应用超选择性插管至脾动脉下极注入栓塞剂,监测栓塞术后血细胞数量变化。结果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迅速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值,红细胞无明显变化。转氨酶一过性升高,一个月恢复正常。结论超选择性插管栓塞脾动脉下极是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1年5月~2005年5月我院采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性脾功能亢进症18例,在肝癌的积极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肝癌性脾功能亢进症患者住院治疗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8~68(平均47)岁,均经实验室,骨髓,影像学检查确诊肝硬化恶变并脾亢。Chil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