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将野外驻训官兵480人随机分为团体心理训练组与对照组各240人,进行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与部队常规管理教育,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两组野外驻训官兵进行训练前后的测评对比,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训练前;自责、幻想、退避的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训练前;退避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自责、退避两项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的求助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退避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自责、退避的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训练改善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野外驻训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野外驻训官兵1 248人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士兵组、士官组、军官组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尤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野外驻训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应对野外驻训官兵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高原部队野外驻训期间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高原部队野外驻训期间官兵心理健康状况,2006年6~8月,在某部进行海拔3650m高原高强度军事训练与野外生存训练时,我们对参训官兵的紧张、抑郁及恐怖等情绪进行了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部队野外驻训是在平常训练基础上更高层次和更高要求的训练。为了解野外驻训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2012—08,我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野外驻训官兵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部队每年的野外驻训时间跨度长,条件艰苦,训练强度大,环境封闭,部分战士容易产生厌烦训练、畏惧困难情绪。如果战士在军事训练中以不愉快的心情或厌烦的情绪参加训练,将会严重影响训练效果,甚至会发生训练伤事故等。针对这些特点做好战士野外训练中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转换不良心境,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培养健康身心,为出色的完成各项军事训练任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专项疗养对野外驻训军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由野外驻训军官48人组成专项疗养组,采用针对性的专项疗养活动安排;另取计划疗养军官60人组成对照组,按常规疗养方法安排疗养活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疗养前后的对比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养前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多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疗养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疗养前,多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专项疗养组疗养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多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疗养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多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专项疗养及计划疗养均能提高疗养军官的心理健康水平,但专项疗养效果更为显著(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7.
部队长期在野外驻训,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少数青年官兵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调节,还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心理疾病,既损害官兵身心健康,又不利于部队安全稳定,影响部队正常训练.因此,及时掌握长期野外驻训官兵心理问题的发生规律,有针性地做好预防工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野外驻训不仅可以提高部队的野战能力和野外适应能力,还可以提高部队协同作战的能力。野外驻训时,青年官兵不仅要长时间居住在自然条件不佳的环境里,而且还要开展强度大、针对性强的各种军事训练,而青年阶段正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有研究表明,约有10%-30%的青年官兵在这个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参加过多次野外驻训,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由于驻训环境封闭、活动范围有限、文化娱乐生活单调、不能及时了解外界信息等,随着驻训时间的延长,容易导致驻训官兵内心缺失感,造成较重的心理压力,诱发各类心理问题。因此,关注驻训官兵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适应未来战争的良好心理应激能力,是当前野外驻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抽取某部野外驻训的官兵进行调查,以了解驻训官兵的人格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团体认知干预对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负性自动想法问卷(ATQ)、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等对经团体认知干预前后官兵1949例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官兵干预后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性、状态焦虑、自动思维分值和自评抑郁指数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父母情况、父母文化、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与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相关不显著,而军种、军龄、年龄、职别与官兵各因子显著相关(P〈0.05,P〈0.01),职业与自动思维及自评抑郁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SCL-90各因子与状态-特质焦虑、自动思维及自评抑郁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团体认知干预可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空军某部警卫官兵突发事件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警卫官兵突发事件后1周内进行心理测评,将不同职别官兵进行分类比较,与中国新兵常模及中国军人常模对比。结果空军某部警卫官兵与死者密切接触者各项因子分值最高,其次为其他战士,最后是干部、士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干部、士官与其他战士比较,各项因子分值均无明显差异;干部、士官与密切接触的战士比较,除强迫分值外,其他因子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与中国新兵常模比较,除恐怖、敌对因子外,其余因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除恐怖因子及总分外,其他因子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突发事件后空军某部警卫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与死者密切接触的战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应作为心理健康关注的重点群体。  相似文献   

12.
于翎  马明  周婧  刘久弘  解蓓  常媛媛  尹海坡  侯璐 《武警医学》2010,21(8):649-650,653
 武警总医院于2004年建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2005年正式开展远程医疗会诊工作.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远程医疗的开展,对武警基层官兵的身心健康,特别是解决基层大病、重病就医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基层部队医院建设也能发挥积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20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n=100)在新兵集训期内全程参加心理素质训练,对照组(n=100)在新兵集训期内未参加心理素质训练.采用SCL-90及应对方式量表对两组新兵在集训前后进行团体测量,并在集训结束后1个月时对干预组新兵心理素质训练效果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干预组在集训后除恐怖和精神病性无显著降低外,其他各SCL-90因子分均显著下降;对照组在集训前后除躯体化外各SCL-90因子分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比较除躯体化、恐怖及精神病性外,其他各因子集训前后差值干预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集训前后应对方式中退避和合理化无显著改变,但更多地运用解决问题、求助等应对方式,自责、幻想则显著减少;对照组集训前后应对方式无显著变化.两组比较,除退避和合理化外各应对方式差值干预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素质训练有助于改善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可降低军事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原驻训官兵心电图状况及其与年龄、驻训海拔高度和驻训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阿坝藏区各驻训部队官兵中575份体检心电图报告作为研究对象,以海拔高度、驻训时间和年龄作为分组变量。所有心电图报告由同一心内科高级职称医师复核并修正后形成最终的心电图报告,记录异常心电图情况。结果 575例中,异常心电图者238例,占41.39%。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88例,占32.70%,窦性心律不齐109例,占18.96%。其他异常心电图28例,占4.87%,包括ST段改变13例,束支传导阻滞4例,T波改变3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房性期前收缩2例,心房颤动1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异常Q波1例,P波增宽1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海拔高度组和不同驻训时间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在不同海拔高度组和不同驻训时间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海拔高度越高驻训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结论 高原驻训官兵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为主,其他异常心电图类型发生率低,但与海拔高度和驻训时间呈正相关,需重点关注及防治。  相似文献   

15.
曾仁攀  王丹玲  钱平 《武警医学》2022,33(11):924-926
 目的 分析不同海拔高度高原驻训官兵肾脏健康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2021-07至2021-10四川阿坝地区驻训部队575名军人的体检报告进行研究,根据驻训海拔高度分为≤2600 m组(255例)和>2600 m组(320例)。血清尿素、肌酐、尿酸任何一项指标超出参考值范围即判断为肾功能异常。根据肾脏彩超检查结果,包括肾尿盐结晶、肾结石、肾囊肿、肾钙化灶等记录肾脏病变情况,出现任何一种阳性结果即判断为肾脏彩超异常。结果 575例中,肾功能三项异常者198例(34.43%),尿酸升高176例(30.61%),肌酐升高39例(6.78%),尿素升高7例(1.22%);肾脏彩超检查异常者88例(15.30%),肾尿盐结晶56例(9.74%),肾结石27例(4.70%),肾囊肿12例(2.09%),肾钙化灶1例(0.17%),肾错构瘤1例(0.17%)。>2600 m组肾功能三项异常、尿酸升高、肾脏彩超异常、肾尿盐结晶和肾囊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2600 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高原驻训官兵肾脏检查结果异常多为血清尿酸升高和肾尿盐结晶,且多发生于海拔2600 m以上区域,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6.
西藏高原军人睡眠质量对心理健康和训练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西藏高原军人睡眠质量对心理健康和军事训练成绩的影响,为提高西藏高原部队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战斗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驻西藏某部官兵180名,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进行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调查,以PSQI总分≥8界定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水面舰艇官兵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某部水面舰艇官兵568名,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为坚持立场(83.5%),改变想法(76.0%),看好的一面(75.7%),把问题看轻(73.5%),积极参加文体活动(72.6%),全部为积极应对方式。水面舰艇官兵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与生理领域和社会领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应对方式与水面舰艇官兵生活质量各领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消极的应对行为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