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阐述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进展,并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的表面涂层材料对置入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影响。 方法:作者以“冠脉内支架,表面涂层,血栓,再狭窄”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2/2008)及Medline 数据库(PubMed: 1974/2006)中,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共检索到25篇文献,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进展,不同表面涂层材料及其对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结果: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效果明显,并发症很少。冠状动脉内支架表面涂层材料有雷帕霉素、紫杉醇、肝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地塞米松以及不可降解的聚合物等,均能促进内皮细胞修复,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治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保持支架的通畅。由于残留的涂层材料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近年使用的可降解的聚合物涂层能进一步提高支架的通畅率。如肝素化聚氨酯涂层、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雷帕霉素涂层和聚砜-聚氧化乙酸共聚物雷帕霉素涂层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抑制内膜增生,改善再狭窄,有望成为新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涂层材料。 结论: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良好方法,随着涂层材料的不断更新,支架的通畅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支架;表面涂层;血栓;再狭窄;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33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材质的血管内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分析不同血管内支架材料置入后抗凝血性、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变化。 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在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2002/2007)检索关于不同血管内支架材料置入后抗凝血性、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变化的自身前后对照实验,检索词为“血管内支架、药物涂层材料、再狭窄”。检索后对每项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 结果:共有19项实验2 731例血管内支架置入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血管内支架置入后血管脉狭窄率均较术前降低,随访结果显示药物涂层支架较金属裸支架能明显减低再狭窄率,支架形态良好,无变形,支架处血流通畅,无血管内再狭窄发生。同时对比得出血管内支架置入后的炎症过程的激活对血管内皮的增生与再狭窄起着重要作用。 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动静脉狭窄的成功率高,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药物涂层支架能够显著降低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但由于纳入试验少,证据的强度不足,其他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有待更多证据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并总结金属裸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支架置入后的冠状动脉再狭窄,展望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临床应用。 方法:以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生物相容性,再狭窄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6),以drug eluting stent, bare metal stent, biocompatibility, restenosi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6),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以再狭窄率,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炎症因子的表达为评价指标。纳入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的临床研究;排除动物实验。 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523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金属裸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普通金属裸支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用普通金属裸支架取代球囊扩张,使支架内再狭窄由50%下降到20%~30%;药物洗脱支架改善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愈后,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大多数药物洗脱支架由药物、药物载体、支架平台3部分组成,其中金属支架和聚合物不能被人体吸收。金属置入物和药物载体长期存留于血管中,影响内皮化、引起局部的慢性炎症反应和后期的血栓形成。 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在防止支架内再狭窄及再次血运重建明显优于普通金属裸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物载体对血管内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背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等并发症越来越引起关注。 目的:系统评价生物可降解心血管支架材料与人体相容性的研究。 方法:计算机检索 EMbase(1980/2011-08)、MEDLINE(1966/2011-08)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1-08)、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查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收集发表的生物可降解心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中文献,对可降解心血管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总结。 结果与结论:当血管内皮化完成之后,生物可降解支架如期降解,从而克服了支架本身作为异物的血栓源性,抑制早期血栓形成及晚期新生内膜增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效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同时,生物可降解支架还可作为药物局部投放的载体,达到有效防止支架置入后血管急性闭塞和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评价心血管支架材料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方法:以“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炎症介导,支架材料”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文数据库(CNKI:2005/2009)及Medline数据库(Pubmed:1995/2008)中采用电子检索方式进行文献初检,排除综述类文献,共检索到45篇文献,由作者按纳入标准筛选后,共纳入32篇文章进一步分析总结。 结果: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再狭窄发生率低,是较理想的心血管支架材料。有关心血管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临床应用显示,药物涂层支架在临床应用中无年龄、性别和病变部位的影响,从评估标准上可以证实涂层支架可降低支架置入后的炎症反应及再狭窄发生率,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方面也具有优势。 结论:除了抗增殖的特性,与金属裸支架相比,药物涂层支架的抗炎特性显著,可通过其抗炎作用降低再狭窄发生率。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是一种良好的心血管支架材料。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支架;支架置入;炎症介导;支架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1.020  相似文献   

6.
背景:心血管支架作为一种异体物质,置入后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过程,主要表现在凝血系统的激活以及炎性标志物血清C-反应蛋白的显著升高。 目的:总结探讨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炎症反应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09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心血管支架,C-反应蛋白,炎症反应”,同时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2009相关文献,检索词为“cardiovascular stent on plasma,c-reactive protein”。 结果与结论:药物涂层支架以金属支架为载体携带药物到达血管损伤局部,使药物在较长的时间内充分释放到血管壁内,减少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抗炎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抗迁移、抗增生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雷帕霉素、紫杉醇、放线菌素D等。支持内膜愈合的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雌二醇等。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可诱导和加重局部炎症反应,这对血管内皮的增生与再狭窄有重要影响。反映急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如血清C-反应蛋白的浓度对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可显著升高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所以应充分认识炎症反应及血浆C-反应蛋白、细胞因子的变化对防止心血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早进行预防及干预,从而减少再狭窄率,提高介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里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1,15(29):5445-5448
背景:药物涂层支架由于显著降低了冠脉内支架置入再狭窄的问题,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目的:从材料学及临床应用方面阐述如何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中药物涂层支架的相容性。 方法:以 “药物涂成;心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老年;介入”为中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10-10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章。纳入与老年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药物涂层的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5篇文献为主重点分析了药物涂层支架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正日益增多,支架置入治疗疗效及应用价值在此领域已经得到循证医学的验证,但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身心状况等问题,以及长期置入支架后会导致血栓、动脉瘤、支架移位等并发症,所以老年患者置入支架的安全性及生物相容性有较高的要求。药物涂层支架的出现,将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段与局部缓释技术完美结合起来,大幅减低传统支架血管再狭窄概率,提高了置入后的生物相容性,为老年心血管疾病带来很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的材料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及其置入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情况。 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09)中进行文献检索,语言设定为中文;在Medline数据库(Pubmed: 2000/2009)中进行文献检索,语言设定为英文。检索词为“冠状动脉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并发症”。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最后共纳入16篇文章。 结果:支架材料的选择在减少机体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减少支架置入后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人体医用材料,对支架各方面性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可靠的扩张性和力学持久性、良好的柔韧性和几何稳定性、尽可能小的外径,优异的血液相容性和耐蚀性,而支架上述特性都依赖于材料的力学和物理特性。 结论:药物涂层支架、药物洗脱支架的研究降低了支架置入后血管内再狭窄率,具备优良特性的生物可降解支架也日益受到重视。在置入心血管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除提高血管开通的成功率外,还应密切注意并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并发症;再狭窄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了解抗增殖作用药物涂层支架的种类和特点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方法:作者以“冠状动脉内支架;心血管疾病;细胞增生;药物涂层;再狭窄”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纳入与抗增殖作用药物涂层支架预防血管再狭窄有关的文章。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共入选16篇文献。 结果: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后的最突出问题是血管再狭窄。血栓、炎症和平滑肌增生是支架内再狭窄的3个重要阶段,其中血管内膜增生是再狭窄的最主要机制。目前最常用的抗增生药物为紫杉醇和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雷帕霉素通过抑制内膜、平滑肌细胞等增生抑制血管内再狭窄发生发展,而紫杉醇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凋亡抑制血管内再狭窄发生发展。 结论:抗增殖药物涂层支架已成为当前最有希望降低再狭窄发生率的手段,但是血管再狭窄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问题,药物涂层支架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正确地评价药物涂层支架将有赖于大样本的临床科学试验。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支架;心血管疾病;细胞增生;药物涂层;再狭窄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34.033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目前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涂层支架进行讨论,进而探讨药物涂层支架对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的作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3/2009)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3/2009),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从目前最常用的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和紫杉醇涂层支架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的临床应用,讨论药物涂层支架在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中的应用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结果:药物涂层支架可以很好地减少支架后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但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着贴壁不良、支架断裂等其他问题。 结论:药物涂层支架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良好。但是药物涂层支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