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和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支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择2005-06/2007-01就诊于唐山工人医院心内科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且年龄 > 70岁患者共71 例, 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和实验知情同意。①采用计算机随机编码分成Cypher支架组37例和Firebird支架组34例。②行急诊介入治疗,共置入Cypher支架43枚,Firebird支架39枚。③随访6~9个月,观察比较置入两种支架后患者心绞痛再发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6~9 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测量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病变节段内最小管腔直径、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及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 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变血管特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情况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临床随访9个月61例,总随访率85.9%(61/71),其中Cypher支架组86.5%(32/37)、Firebird支架组85.3%(29/3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Cypher支架组15.6%, Firbird支架组17.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节段内最小管腔直径、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国产和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后临床效果有效,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问题,两种支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和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支架)置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择2005-03/2007-02就诊于赣州市立医院心内科及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1例,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临床观察,治疗过程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CypherTM支架组59例,Firebird支架组62例。比较两组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随访2~12个月,记录死亡率、靶血管重建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①121例患者支架置入均获得成功。62例梗死相关血管的62处病变置入64枚Firebird支架;另59支梗死相关血管的59处病变置入61枚CypherTM支架。②Firebird支架组1例术后第5天出现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再次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获得成功。CypherTM支架组1例术后64 d发生急性左心衰竭而死亡,1例术后5个月在院外猝死。③两组比较支架置入后造影结果和临床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对117例患者进行随访,CypherTM支架组死亡率、靶血管重建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4%、0%和3.4%;Firebird支架组死亡率、靶血管重建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1.6%和4.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是安全的,随访未发现管腔内出现血液及组织细胞的变化,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问题,与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相比较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分析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支架血栓发生率和特征,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患者中造影证实的支架血栓事件风险。 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在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1997/2009)检索关于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安全性的自身前后对照实验,检索词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支架内血栓”。检索后对每项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 结果:共有12项实验3 839例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管脉狭窄率均较术前降低,随访结果显示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均较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再狭窄率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支架明显低于金属裸支架。远期临床随访结果表明,延长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很有必要。 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后的安全性尤其是晚期血栓问题的确值得关注,但发生率很低,临床实践中需要对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安全性以及危险与获益的相关性进行合理的判断。治疗多支血管病变时全部采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优于金属裸支架,可获得较高的收益与风险比。  相似文献   

4.
王莉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1,15(25):4747-4750
背景: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后24 h可见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但支架置入后长期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报道尚不多见。 目的:观察冠心病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Partner支架)和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置入后早期康复训练对血清炎症因子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收集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07-01/2009-12心内科介入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根据病变及经济情况将患者分为Partner组(n=58)和Cypher组(n=50)。征询患者及家属意见,对部分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Partner组和Cypher组分别为34例和28例,所有患者于支架置入前、置入后3,5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8,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置入后5周应用WHOQOL-BRIEF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与结论:未进行康复训练的Cypher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置入前和置入后3,5周与未康复训练+Partner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患者支架置入后5周,康复训练+Partner/Cypher组患者世界卫生组织的简明QOL测定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应的未进行康复训练组(P < 0.05)。提示进行康复训练对2种支架置入的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却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药物支架置入后的效果、安全性。 方法: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药物血管支架,内膜增生,再狭窄,生物相容性”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09-12相关文章。纳入与血管支架材料,血管支架材料改性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ata分析类文章,以 14篇为重点,讨论载药支架对血管内皮增生、再狭窄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结果:药物支架具有在血管病变部位将药物自聚合物涂层中通过洗脱方式有控制的释放至心血管壁组织而发挥生物学效应的特点。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为代表的药物支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有效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糖尿病患者、小血管病变、冠状动脉长病变和弥漫性复杂病变治疗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文献还显示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相比同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由于支架携带的药物本身和承载药物的涂层作用,是否会引起晚期支架内血栓引起了临床的重视,科研人员也在通过对支架晚期支架内血栓机制、可控血栓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和支架工艺技术的研究,积极探索新一代的既减少支架再狭窄又减少支架血栓更安全的药物洗脱支架。 结论: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为代表的药物支架在多种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能有效降低支架置入后血管内再狭窄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较强的安全性和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成形;药物血管支架;血管内膜增生;再狭窄;生物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33  相似文献   

6.
摘要 背景:药物洗脱支架明显降低了再狭窄率,但永久聚合物涂层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同时,阻碍血管完全内皮化进程,促使再狭窄发生,且永久聚合物涂层可引发晚期血栓等并发症。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患者置入国产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后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并与置入金属裸支架患者进行比较。 方法:实验组选择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首次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治疗,置入国产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EXCELTM),并以同期行金属裸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7例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以上,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129例,对照组83例完成(13.5±3.5)个月随访,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有8例及12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5),对照组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再发心绞痛多于实验组(P < 0.05)。两组患者随访冠状动脉造影的定量分析提示实验组最终丢失指数小于对照组(P < 0.05),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说明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国产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再狭窄,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安全性能良好。 关键词:血管成形;裸支架;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经皮冠状动脉; 糖尿病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26  相似文献   

7.
背景:课题组前期已进行了系列体内生物相容性实验,证实了聚砜-聚氧化乙烯共聚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血液相容性、组织相容性和使用安全性。 目的:在前期实验基础上进一步评价聚砜-聚氧化乙烯共聚物作为携带雷帕霉素涂层的新型血管支架抑制血管内膜增生防治再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完成。 材料:采用超声雾化的方法将含聚氧化乙烯30%的聚砜-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均匀喷涂于316 L不锈钢金属裸支架上,制成含雷帕霉素130 μg的涂层支架,由江苏省微纳生物医疗器械重点实验室制作;金属裸支架采用相同材质和结构制作。 方法:通过球囊扩张小型猪冠状动脉形成冠状动脉狭窄模型。6只小型猪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实验组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照组置入金属裸支架,每组3只。置入后第28天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 主要观察指标: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管腔丢失情况、新生内膜面积和厚度、内皮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TUNEL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数;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的覆盖情况。 结果:血管支架置入后第28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实验组血管腔直径丢失及直径狭窄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病理学证实,实验组较对照组管腔面积增加、支架内新生内膜面积和面积再狭窄率减小(P < 0.05)。对照组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阳性率较实验组明显减少(P < 0.05),单位面积内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 < 0.05)。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支架置入28 d血管内皮细胞完全覆盖,实验组基本覆盖。 结论: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模型中,聚砜-聚氧化乙烯共聚物携带的雷帕霉素洗脱血管支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降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大量临床实验已证明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中应用有较强的安全性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经皮冠状动脉置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方法:纳入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61例,女47例,年龄37~81岁,平均(57.2±13.1)岁。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置入前后常规用药,观察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结果,6~12个月门诊及电话随访,以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为主要终点来判断临床事件。 结果与结论:支架置入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分级为Ⅰ~Ⅱ级6例(5.6%),Ⅲ级102例(94.4%);支架置入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98.1%;支架置入后6,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7%和3.74%。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阐述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进展,并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的表面涂层材料对置入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影响。 方法:作者以“冠脉内支架,表面涂层,血栓,再狭窄”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2/2008)及Medline 数据库(PubMed: 1974/2006)中,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共检索到25篇文献,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进展,不同表面涂层材料及其对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结果: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效果明显,并发症很少。冠状动脉内支架表面涂层材料有雷帕霉素、紫杉醇、肝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地塞米松以及不可降解的聚合物等,均能促进内皮细胞修复,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治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保持支架的通畅。由于残留的涂层材料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近年使用的可降解的聚合物涂层能进一步提高支架的通畅率。如肝素化聚氨酯涂层、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雷帕霉素涂层和聚砜-聚氧化乙酸共聚物雷帕霉素涂层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抑制内膜增生,改善再狭窄,有望成为新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涂层材料。 结论: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良好方法,随着涂层材料的不断更新,支架的通畅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支架;表面涂层;血栓;再狭窄;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33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表明,支架内血栓直接影响了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近远期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时间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Firebird支架置入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择置入Firebird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患者1 107例,分为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3月以内、3~6个月、< 6~12个月组,记录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材料宿主反应。 结果与结论:实际随访例数为1 059例(共置入支架1 431枚),随访时间由7~59个月不等,临床随访率为95.7%。3月以内、3~6个月、< 6~12个月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分别为8.9%,7.7%,4.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组患者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或< 0.01),< 6~12个月组发生率最低。各组患者均未发生材料宿主反应。提示,国产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后延长口服氯吡格雷时间至12个月甚至更长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且不增加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背景: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和永久涂层药物支架均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由于支架架构、支架药物、药物载体上的差异,多个研究对两种支架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结果不完全一致。 目的:比较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和永久涂层药物支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结果,评价两类支架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 方法:检索Medline(1966-01/2010-07)、Embase(1980-01/2010-07)、Cochrane library(2010-0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1990-01/2010-07)及相关参考文献,收集比较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的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的随机方法学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10个对照研究,共纳入4 391例患者,其中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组2 429例,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1 9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支架置入后6~12个月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脏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小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组(P < 0.05)。提示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并不劣于永久涂层药物支架,且可能在减轻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后内膜过度增生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多种分叉病变的治疗焦点仍然在于最佳置入方法是单支架置入还是双支架置入。 目的:比较双对吻挤压与即兴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非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于2006-08/2007-04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完成。 对象:入选62例真性分叉病变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目测分支血管直径> 2.0 mm) 。其中32例患者接受即兴支架置入治疗,30例患者接受双对吻挤压技术治疗。 方法:主支血管及分支血管所置入支架均选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即兴支架组主支常规置入支架,如果球囊对吻后分支仍然有大于50%残余狭窄或有影响前向血流的夹层出现则根据术者经验采取T支架、Culotte支架或Reverse crush支架术。双对吻挤压组按常规置入支架。 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支架置入后即刻及置入后6~9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随访终点为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P > 0.05)。冠状动脉造影测得支架置入后即刻双对吻挤压组分支血管开口部位最小管腔直径明显大于即兴支架组(P < 0.01),同时双对吻挤压组残余狭窄度显著小于即兴支架组(P < 0.01)。6~9个月造影随访结束,双对吻挤压组分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显著大于即兴支架组(P < 0.01), 残余狭窄度小于即兴支架组(P < 0.01)。即兴支架组晚期管径丢失较双对吻挤压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1年随访期间双对吻挤压组发生1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即兴支架组发生4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P > 0.05)。 结论:双对吻挤压与即兴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均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由于双对吻挤压可以有效降低分支血管再狭窄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故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临床应用特点及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QT离散度及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 方法:应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由第一作者以“支架置入,QT离散度,校正QT离散度”等检索1998/2010时限内与支架置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QT离散度影响有关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 结果: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文献22篇。常用支架为金属裸支架与药物支架。金属裸支架置入操作简便易行,并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临床应用优势,但术后早期再狭窄发生率高;药物支架有效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但远期安全性尚不明确。同时因经济投入高、置放技术要求严格等不易进行临床推广。从临床应用效果来看,支架置入显著缩短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以及校正QT离散。 结论:支架置入显著缩短QT离散度以及校正QT离散,有效改善心肌再灌注,降低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但不同类型支架置入引起QT离散度的对应性变化,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目前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涂层支架进行讨论,进而探讨药物涂层支架对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的作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3/2009)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3/2009),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从目前最常用的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和紫杉醇涂层支架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的临床应用,讨论药物涂层支架在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中的应用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结果:药物涂层支架可以很好地减少支架后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但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着贴壁不良、支架断裂等其他问题。 结论:药物涂层支架防治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良好。但是药物涂层支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来研究证实,冠状动脉支架材料学影响着支架置入后体内炎性反应、血管重建后长、短期疗效和各种生物相容性、安全性指标,但目前涉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报道较少。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经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置入后血管重建疗效和生物安全性指标。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病例来自2005-01/2006-01北京世纪坛医院老年心血管科及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 对象:选择连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6例。 方法:入选患者分别接受药物洗脱支架(n=83)和金属裸支架(n=43)置入,出院后2~4周定期门诊复查及电话主动跟踪随访,直至随访满24个月结束。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检测两组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等指标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药物洗脱支架组有5例(6%),金属裸支架组有2例(5%)失访,其余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置入后24 h,1周和1个月两者均维持较高水平,其中超敏C-反应蛋白峰值时间出现较早,基质金属蛋白酶9峰值期表现较晚,大部分时间段金属裸支架置入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浆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药物洗脱支架组(P < 0.05~0.01)。②两组患者疗效和支架段再狭窄指标比较中,药物洗脱支架组的心脏主要不良事件总数目、平均心脏主要不良事件数目、再发性心绞痛、靶血管再狭窄例数和随访期平均置入支架管径明显少于金属裸支架组(P < 0.05~0.01)。③两组患者在住院和随访期间无全身毒性及超敏反应发生(包括皮疹、疼痛、瘙痒、发热、血压下降),未出现造血系统细胞成分、数目、形态不良改变,生物相容性好。 结论:血管环境不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影响血管重建疗效的惟一因素,糖尿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炎症反应较轻,心脏主要不良事件数目少,靶血管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16.
背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等并发症越来越引起关注。 目的:系统评价生物可降解心血管支架材料与人体相容性的研究。 方法:计算机检索 EMbase(1980/2011-08)、MEDLINE(1966/2011-08)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1-08)、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查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收集发表的生物可降解心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中文献,对可降解心血管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总结。 结果与结论:当血管内皮化完成之后,生物可降解支架如期降解,从而克服了支架本身作为异物的血栓源性,抑制早期血栓形成及晚期新生内膜增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效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同时,生物可降解支架还可作为药物局部投放的载体,达到有效防止支架置入后血管急性闭塞和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药物涂层支架主要由支架、基质和药物3部分组成。药物涂层支架以金属支架为载体携带药物到达血管损伤局部,使药物在较长的时间内充分释放到血管壁内,减少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抗炎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抗迁移、抗增生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雷帕霉素、紫杉醇、放线菌素D等。支持内膜愈合的药物涂层支架主要药物为雌二醇等。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可诱导和加重局部炎症反应,这对血管内皮的增生与再狭窄有重要影响,部分反映急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如血清C-反应蛋白的浓度、血清脂蛋白、血清白细胞介素10、血清白细胞介素18等对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01-2011-12治疗的6例鼻咽癌患者,已行放射治疗,经脑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50%),行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并随访至少12个月.结果 随访发现支架内再狭窄1例,再狭窄率16.7%.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器材的改进,其疗效及安全性正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