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大肠癌早期筛查项目,使大肠癌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大肠癌生存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为全市大肠癌筛查积累经验.方法 根据卫生部专家组制定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采用病史问卷调查,大便隐血试验(FOBT)进行初筛,在此基础上对初筛出来的高危人群用电子肠镜作进一步检查.结果 2011年分别对西滨镇、紫帽镇及内坑镇进行了筛查,40~ 74岁应检对象为10116人,实际接受筛查了2631人,顺应率为26%,初筛出高危人群257例,占筛查人数的9.8%,进行肠镜检查86例,顺应率为33%(86/257).检出大肠病变22例,检出率8.6%(22/257).经病理切片证实,腺瘤20例,腺癌2例.接受治疗22例,占应治疗数的100%.结论 开展大肠癌早期筛查,对降低大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患者治愈率和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东莞地区常住人口大肠癌筛查实践结果.方法:选取东莞地区2019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大肠癌筛查的1000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粪便隐血试验,初筛阳性的居民前往定点医疗机构行诊断性检查,对筛查结果进行研究.结果:10000名居民中粪便隐血试验阳性3591名,阳性率35.91%.结案管理结果中初筛阴性6...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大便隐血试验、血清癌胚抗原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327例结肠息肉患者、126例胃癌患者、96例胃息肉患者、182例消化道溃疡患者及150例胃炎患者(对照组)的大便隐血试验及血清癌胚抗原检测结果,对上述指标在大肠癌筛查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大肠癌诊断中,单独应用大便隐血试验的敏感度为50.9%,特异度为86.8%,Youden指数仅为37.7%;单独应用癌胚抗原的敏感度为39.3%,特异度为94.2%,Youden指数仅为33.5%.联合应用大便隐血试验+癌胚抗原的敏感度为69.9%,特异度为83.7%,Youden指数为53.6%.结论:血清癌胚抗原和大便隐血试验对晚期大肠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单项应用诊断早期大肠癌的准确率偏低.联合应用可提高大肠癌诊断敏感度,但总体检测效率仍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粪便多基因、多因素联合筛查大肠癌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肽性分析(PCR-SS-CP)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CR-TRAP-ELISA)研究了108例大肠癌患者粪便中p53、K-ras基因突变率和端粒酶活性.结果:108例大肠癌患者粪便中p53、K-ras基因突变率和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59.3%,38.9%和52.8%,且有39例三项指标均出现异常.53例大肠良性病患者及正常人粪便中p53、K-ras基因突变率和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15.1%、9.4%和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1).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因素变异的检出率(P<0.05).结论:粪便中p53、K-ras基因突变率和端粒酶活性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为大肠癌患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并且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总结大肠癌误诊原因和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7年大肠癌误诊1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死亡2例。结论:重视提高对大肠癌的警惕性,按医疗规范行规范的体检方法,从高危人群中筛查是早期诊断及减少误诊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永刚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Z1):221-223
目的探讨结肠镜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自1994年5月~2003年5月,利用结肠镜筛查大肠癌患者,通过观察肿瘤的形态部位及镜下取活检明确诊断.结果经结肠镜及病理诊断,发现大肠癌62例,年龄为23~71岁,41岁以上者最多,占62.9%.职业以农民最多,占55.6%,癌灶部位以直肠为多见,占48.1%,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占92.6%.结论结肠镜对早期大肠癌诊断很重要,强调肛门指检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肿瘤标志物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肿瘤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之一.其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48年,发现本周氏(Bence-Jones)蛋白可用于协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生物合成、释放或者是宿主对癌类反应性的一类物质,存在于肿瘤组织本身或分泌至血液或其他体液中.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在不断上升,大肠癌预后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密切相关,若早期发现,多可手术切除,预后良好。据文献报道,大肠癌如果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有转移的进展期大肠癌其5年生存率低于10%。早期大肠癌指癌浸润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者,无论大小或淋巴结转移,由于其临床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提高大肠癌早期检出率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下面对大肠癌早期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南宁市城区居民中开展大肠癌筛查,分析筛查结果,为探索大肠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大便潜血检查、肛门指检的筛查模式,对经初筛确定的高危人群行全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结果]2013年8月—2015年8月大肠癌初筛覆盖南宁市9个居委会,13所高校,覆盖城区居民约5万人,经过问卷调查后参与筛查747人,留取大便标本517份,筛查顺应率69.2%;化学法FOBT初筛阳性104份,阳性率20.1%;为化学法FOBT阳性者行肛门镜检查25例,肛门镜检查顺应率24.0%;初筛阳性者38例返院行免疫法FOBT检测,顺应率36.5%;免疫法FOBT检测4例仍为阳性,行肠镜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肛门镜检查后住院治疗3例。未发现大肠癌病人,发现肠息肉1例。[结论]南宁市城区居民对大肠癌早期发现的认知较差,对大肠癌相关早期检查参与意愿低,需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居民参与大肠癌筛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MicroRNA是一类由内源性基因编码的小分子RNA,它通过与靶mRNA分子的3'非编码区非完全互补结合,对其发挥负性或正性调控,而起到调节转录后基因表达的作用.这些小分子物质能够调节或者改变体内多种蛋白质的表达,参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及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神经系统中,microRNA参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发育,突触的形成、重塑等生理过程.在很多神经系统的异常和疾病状态,如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等,都有microRNA的参与.如今有越来越多关于microRNA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从而为阐明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证据,同时也为一些难治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