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由消化内镜诊疗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参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引进现代化清洗消毒设施,加强内镜检查质量控制,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强化医务人员消毒灭菌观念。结果本院消化内镜中心自成立以来,内镜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认真从各个环节把关好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使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是预防现代消化内镜中心感染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2.
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规范内镜的清洗消毒管理工作,防止由内镜诊疗所造成的医院感染.方法 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大对内镜及有关消毒设施的投入,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清洗消毒工作流程.结果 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内壁和外壁的消毒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 内镜的清洗消毒的规范管理是内镜消毒灭菌达到标准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17,自引:12,他引:17  
目的为有效地做好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杜绝由内镜检查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大对内镜及有关消毒设施的投入,组织人员培训,规范清洗消毒工作程序。结果医院内镜清洗消毒工作逐步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结论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使内镜消毒灭菌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全程质量追溯管理的方法,确保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和有效追溯。方法使用后的消化内镜按标准化流程进行回收、清洗、消毒、干燥、储存,对其全过程进行相关记录,实施全程质量追溯管理。结果 2006年1月-2010年1月共实施120 906例次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经医院感染管理与疾病控制科,每季度对消毒后消化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的抽查,均消毒合格,记录具有可追溯性。结论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全程进行质量追溯管理的方法,有效地确保了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并对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具有举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室器械集中在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集中管理的运作和意义.方法 建立手术室术后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处理的工作程序和质量标准,规范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结果 手术器械集中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保障了清洗、包装及灭菌质量,提高了消毒供应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工作效率,有效预防了由器械不洁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管理促进了手术器械清洗、包装灭菌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郭蕾  吴迪 《医疗装备》2013,26(10):32-33
目的:加强供应室流程管理,提高工作质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按照质量管理标准对中心供应室的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及管理程序进行规范化.结果:对消毒供应室的清洗、消毒、灭菌、储存、发放等操作流程规范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减少了医院感染危险.结论:供应室建立完善、合理的布局和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管理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叶小琴 《健康大视野》2006,14(12):139-140
目的完善内镜室的质量管理。方法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为准,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严格内镜的清洗、消毒程序。结果提高了内镜室的诊疗质量,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内镜清洗消毒的环节质量是保证内镜诊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型医院内镜中心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内镜中心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防止因内镜清洗消毒不当引起医源性感染,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方法整合资源,成立内镜中心;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严格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流程布局、分区管理及清洗、消毒、储存、运送、监测,并做好各种记录。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形成了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监测科学化的模式,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流程规范,经检测内镜消毒效果均符合卫生部标准。结论大型综合性医院只有建立健全内镜中心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及督导,才能杜绝因内镜消毒不严引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手术室的工作质量,保证手术器械有效的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使器械最终达到符合清洗灭菌规范.我科2006年开始使用美国鲁沃夫腹腔手术专用酶清洁剂,用于手术内镜器械的清洗,使用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加强流程管理提高中心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中心供应室流程管理,提高工作质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按照质量管理标准对中心供应室的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及管理程序进行规范化.结果 对消毒供应室的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操作流程规范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减少了医院感染危险.结论 中心供应室建立完善、合理的布局和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管理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评价经经不同方法清洗高效消毒剂消毒后内窥镜消毒效果,预防和控制由内镜检查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内窥镜用不同方法彻底清洗后用2.00%戊二醛浸泡消毒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经超声波清洗机适酶溶液超声清洗内窥镜的戊二醛浸泡消毒30 m in后细菌学检测合格率达92.30%,普通方法手工清洗后经戊二醛浸泡30 m in消毒后细菌学检测合格率达仅占67.47%。结论内镜的规范化清洗是保证消毒质量的关键,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监测后建议采用超声波清洗机适酶溶液超声清洗,如果手工清洗,增加消毒浸泡时间以便达到规范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清洗、戊二醛消毒后内窥镜微生物学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评价经经不同方法清洗高效消毒剂消毒后内窥镜消毒效果,预防和控制由内镜检查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内窥镜用不同方法彻底清洗后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经超声波清洗机适酶溶液超声清洗内窥镜的戊二醛浸泡消毒30 min后细菌学检测合格率达92.30%,普通方法手工清洗后经戊二醛浸泡30min消毒后细菌学检测合格率达仅占67.47%。结论内镜的规范化清洗是保证消毒质量的关键,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监测后建议采用超声波清洗机适酶溶液超声清洗,如果手工清洗,增加消毒浸泡时间以便达到规范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某省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现状,为实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及内镜质量控制中心下一步工作重点、研究方向提供理论保障及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130所开展内镜诊疗的医疗机构,并对其内镜清洗消毒现状和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评价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纳入120所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疗机构36所,二级医疗机构84所)内镜中心(室)共计1 318名护理人员,专职内镜清洗消毒人员149名,专职内镜清洗消毒人员入职前培训率为28.19%(42名)。全自动洗消机配置率为35.00%(42所),27.50%(33所)的医疗机构防护用品配置齐全,三级医疗机构在内镜设计布局、基础设施设备(除清洗消毒间通风设备外)等方面均优于二级医疗机构(均P<0.01);60.00%(72所)的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液一镜一换,三级医疗机构优于二级医疗机构(P<0.01);19.17%(23所)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使用信息化追溯系统,37.50%(45所)医疗机构有清洗质量监测,92.50%(111所)医疗机构有消毒质量监测。结论 各级医疗机构对内镜清洗消毒重视不够,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欠规范,需要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监管力度,解决质量控制监管中存在的重点及难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专业的特殊性,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及追溯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职业防护制度、物品召回制度、查对制度、沟通协调制度、缺陷管理制度、下收下送制度等。完善了各岗位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回收、清洗、检查、包装、灭菌、监测、储存、发放),明确了各岗位人员工作职责。科主任从工作计划、组织、监督及控制等方面进行管理,通过细化工作职责,合理分工,对各岗位实行目标考核,对各环节实行质量控制,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内镜清洗消毒的管理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 落实《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方法普查与自查相结合,设计自查表格,列出不达标项目,统计各科室内镜种类和数量提出改进清洗措施;改善条件,增加内镜清洗、消毒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制度,加大监测和监督检查力度。结果 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全部达到合格标准。结论 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是保障内镜诊疗安全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结合消化内镜图文系统,根据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实际,构建并应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闭环管理系统。实施后,清洗消毒错误事件从2017年2 973例下降至663例,工作效率从2017年30条/天提升至40条/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内镜清洗消毒闭环管理系统提高了清洗消毒质量,提高了人力资源使用效率,提升了消化内镜中心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和传统手工清洗消毒方法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院消化内镜中心的109条消化内镜,根据编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消毒方法,对两组内镜不同部位进行采样。采用目测法结合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内镜的清洗质量,采用倾注培养法检测内镜的染菌量。比较两组内镜的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试验组共55条内镜,对照组共54条内镜。试验组内镜清洗总合格率为94.55%,对照组内镜清洗总合格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内镜阀门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6.36%vs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镜表面、内镜管腔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内镜消毒总合格率为96.36%,对照组内镜消毒总合格率为8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镜管腔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内镜表面、阀门两个部位的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于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手工清洗消毒。如采用传统的手工清洗消毒内镜,则需要严格执行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内镜诊治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评价残留组织胶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6—8月某三甲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患者使用后的胃镜41条,清洗消毒后采用管腔检测仪目测法观察内镜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并进行微生物检测,比较有无残留组织胶内镜组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和菌落数分布情况。结果 41条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使用后的钳子管道,清洗消毒后28条有组织胶残留,发生率为68.29%。组织胶残留部位以距离钳子管道出口0~2 cm处为主(23条),组织胶残留形状多呈块状(23条)。28条残留组织胶内镜首次清洗消毒合格率为46.43%(13条),13条无组织胶残留的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为100%,两组内镜首次清洗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4,P=0.003)。残留组织胶内镜组和无组织胶残留内镜组的菌落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7,P<0.001)。28条残留组织胶内镜重复清洗消毒合格率为53.57%(15条),与残留组织胶内镜首次清洗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延长腔镜器械的使用寿命。方法针对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管理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一方面使手术室护士具备了较全面的腔镜使用方面的知识,使腔镜器械得到了很好的维护;另一方面保证了患者的手术安全。结论通过对这方面知识的探讨总结,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延长了腔镜器械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质量,保证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