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木通减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关木通和广防己等含有马兜铃酸的马兜铃属植物引起的肾病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将关木通等列为了禁用药。但关木通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的功效,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实践,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如何通过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胆汁炮制方法对天南星解毒存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以猪胆汁、牛胆汁作为辅料炮制天南星是否具有减毒增(存)效作用。方法:以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考察不同胆汁炮制方法对天南星的减毒作用,以小鼠自主活动、睡眠时间及戊四氮引起的惊厥试验考察不同胆汁炮制方法对天南星的增(存)效作用。结果: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与对照组比较天南星组小鼠的体重、食量有显著性降低,猪胆星(猪胆汁炮制)组和牛胆星(牛胆汁炮制)组小鼠的体重、食量没有显著性影响(除牛胆星组雌性小鼠I~8d体重较对照组增长略缓外),牛胆星组和猪胆星组动物的体重与天南星组相比有显著性著异;天南星、猪胆星、牛胆星均能够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延长小鼠睡眠时间、降低戊四氮引起的惊厥率,炮制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以猪胆汁、牛胆汁作为辅料炮制天南星能够起到减毒存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对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对大鼠利尿作用、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影响,以及对体外肾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医药理论,选取不同比例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通过HPLC比较配伍前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变化,流动相乙腈-0.4%冰乙酸水溶液(42∶58),检测波长318 nm;通过大鼠水负荷动物模型比较配伍前后关木通的利尿作用变化;通过大鼠急性肾损伤试验比较配伍前后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变化;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利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比较配伍前后关木通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的变化。结果:炮附子-干姜-关木通(3∶2∶1)配伍使用时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显著降低,降低率达19.18%,而对大鼠的利尿作用没有影响,对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明显低于关木通生品,细胞活力优于关木通生品。结论: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可以达到一定的减毒存效作用,对解决含马兜铃酸A的中药饮片现有临床应用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炮附子对关木通减毒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已公认关木通有毒 ,但关木通中毒的防治尚无良策。 2 0 0 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木通项下注明 :有毒 ,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忌服。但关木通临床广泛应用 ,误用或潜在中毒的危险在所难免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选择适当方法对关木通进行减毒增效。我们从有关文献[1 ,2 ] 中受到启发 ,根据中药配伍炮制增效减毒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 ,首次提出并初步证实用炮附子对关木通减毒的研究思路。1 仪器与材料高效液相色谱仪 ,包括 SP8-1 0 0泵 ,Spectra2 0 0紫外检测器。马兜铃酸 、 (aristolochic acid 、 ,简称AA 、AA )、马兜铃内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古籍记载的闹羊花不同炮制品的毒性和药效的相关性,确定“减毒-存效”的最佳炮制方法.方法 采用分光测色仪、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法(HPLC-CAD)、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分别对闹羊花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性状(颜色)、指标性成分含量、毒性、药效进行评价.结果 相较于生品,闹羊花经炮制后饮片颜...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反相HPLC法测定不同方法炮制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具体色谱条件:柱子:Cl8色谱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2%冰醋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19nm;流速:l.0mL.min-1。结果:马兜铃酸A浓度在0.0046mg.mL-1~0.0002875mg.mL-1范围内(r=0.999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关木通经炮制后马兜铃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生品峰面积值:5374211,炮制品峰面积值:1632548~6027894),以碱制(峰面积值为1635145)醋炙(峰面积值为5059233),效果最为显著。同时比较浸出物含量,醋炙法保留浸出物含量效果较好,与生品相似,为最好的脱毒存效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炮制技术去除关木通毒性成分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根据马兜铃酸的化学性质,借鉴传统中药炮制经验,对去除马兜铃酸的炮制方法学进行研究。方法:以关木通为研究对象,马兜铃酸A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等方法对关木通的碱制和醋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关木通的炮制工艺为以0.1mol·L-1碳酸氢钠多次浸泡后醋制的方法。炮制过程中温度对毒性成分的去除率影响较大。不同含量的关木通在实验室小试炮制中,毒性成分去除率在90%以上,10批中试毒性成分的去除率在80%以上,使马兜铃酸A的含量降低到0.35-0.60mg·g-1。马兜铃酸在药材中部分是盐的形式存在的。结论:该炮制新工艺能够选择性的去除关木通中的绝大部分毒性成分,达到了去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赵慧辉  刘养清  侯娜  李敏  赵平 《中成药》2006,28(10):1497-1499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六味地黄丸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关木通的解毒问题。方法:关木通与六味地黄丸共煎后用RP-HPLC法测定马兜铃酸A的吸收值,观测其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入六味地黄丸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六味地黄丸可显著降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附子配伍不同比例大黄对附子毒性和药效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40 mL·kg-1体质量灌胃给药,平行比较附子和附子配伍大黄的急性毒性,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SD大鼠10 mL·kg-1体质量灌胃给药,平行比较附子和附子配伍大黄的心脏毒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与大黄配伍前后乌头类生物碱成分的含量;通过小鼠耳肿胀试验、醋酸扭体试验和回阳救逆试验考察附子配伍大黄对附子药效的影响。结果 随着大黄配伍比例的增高,附子急性毒性LD50有增加趋势,大黄对附子心脏心律失常抑制率逐渐增大,附子配伍大黄后主要乌头类生物碱成分含量降低,但附子配伍大黄后对附子抗炎、镇痛和回阳救逆药效无明显影响。结论 大黄对附子毒性具有剂量依赖性拮抗作用,大黄配伍附子在减轻附子毒性的同时不影响附子的药效,附子配伍大黄减毒时应该考虑大黄的配伍比例。  相似文献   

10.
毛晓春  冯高平  孙芸  陈琳熹 《中药材》2008,31(2):298-300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脑灵片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关木通的减毒问题.方法关木通与脑灵片共煎后用RP-HPLC法测定马兜铃酸A,观测其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入脑灵片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脑灵片可显著降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关木通致急性肾小管坏死(Manchurian Dutchmanspipe—acute tubular necrosis,MD—ATN)与抗生素致ATN(antmiotic—acute tubular necrosis,A—ATN)两组病变中肾小管间质细胞表型特征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异同,初步探讨两者预后明显差异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例MD—ATN和5例A—ATN患者的。肾活检组织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Ⅲ型胶原、Ⅳ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程度的异同。针对两组患者临床预后的显著差别,重点从损伤修复及纤维化发生两个方面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MD—ATN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PCNA阳性率以及EGF表达均显著低于A—ATN组(P<0.01);(2)两组肾小管间质内α—SMA表达均增加,差异无显著性;(3)两组肾间质内均出现TGFβ1阳性细胞浸润以及CTGF的显著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4)MD-ATN组肾间质内FN、Ⅲ型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均较A—ATN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1)与A—ATN组比较。MD—ATN患者RTEC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减低,EGF低表达可能为其修复不良的原因之一。(2)MD-ATN与A—ATN患者肾间质内α—SMA、TGFβ1和CTGF均呈高表达,但仅MD—ATN患者的肾间质内出现细胞外基质沉积,提示其病变慢性化的趋向可能与细胞外基质降解因子和(或)内源性抗纤维化因子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甘草对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减毒增效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甘草对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将120例确诊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单用或在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甘草雷公藤复方煎剂治疗,对照组在单用或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等效剂量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和79.6%,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下降、双手平均握力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甘草对雷公藤治疗RA有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四君子汤对小鼠膀胱癌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中药四君子汤对小鼠膀胱癌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膀胱癌细胞接种于T739小鼠皮下,动物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常规剂量组,MMC小剂量组,四君子汤大剂量组,四君子汤中剂量组,四君子汤小剂量组,联合用药(四君子汤大剂量+MMC常规剂量)A组,联合用药(四君子汤大剂量+MMC小剂量)B组;每组于接种癌细胞24h后分别给药;用药14天后分别检测各组小鼠的抑瘤率、腹腔巨噬细胞活性,观察小鼠荷瘤生存时间及治疗7天后血白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四君子汤大剂量组的荷瘤小鼠生存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四君子汤中、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MC常规组的抑瘤率最高,但荷瘤生存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B组的小鼠荷瘤生存时间最长,达到(32.7±1.3)天,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B组除抑瘤率低于MMC常规组及联合用药A组,血白细胞数及巨噬细胞活性均优于MMC各剂量组及联合用药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四君子汤联合小剂量MMC化疗可以有效抑制小鼠膀胱肿瘤生长,具有增效减毒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蒙古族药狼毒炮制减毒药性理论的科学性,了解其炮制前后药效变化,并建立各样品中岩大戟内酯B和狼毒乙素含量测定的RP-HPLC。方法:采用HPLC-Q-TOF/MS技术比较蒙古族药狼毒炮制前后的成分差异;通过正常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及泻下作用比较炮制对该药材毒性和药效的影响,利用RP-HPLC测定蒙古族药狼毒及其炮制品中岩大戟内酯B和狼毒乙素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0.1%冰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40%A;5~10 min,40%~50%A;10~30 min,50%~55%A;30~40 min,55%~60%A;40~45 min,60%~70%A),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结果:与生品相比,蒙古族药狼毒在炮制后奶制品、诃子汤制品、酒制品中分别有30,20,21个峰的含量降低。狼毒生品及奶、酒、诃子汤制品粉末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694,3.642,3.461,4.309 g·kg~(-1)。药效试验表明药物粉末给药剂量为0.53,0.133 g·kg~(-1)时,狼毒生品及其各炮制品均能明显提高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狼毒中狼毒乙素和岩大戟内酯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0 12~1.202 4,0.060 72~1.214 4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7.55%(RSD 4.7%)和103.03%(RSD 3.6%)。结论:蒙古族药狼毒不同方法炮制后其化学成分含量会不同程度降低,进而可能会降低部分刺激性成分含量或使其转化为毒性较小成分,从而降低了其毒性。蒙古族药狼毒炮制后的粉末较未经炮制的粉末毒性降低,炮制后对该药材的泻下作用无影响,即炮制可减毒保效。狼毒炮制机制可能与炮制后化学成分含量变化有关。建立的HPLC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蒙古族药狼毒及其炮制品中岩大戟内B和狼毒乙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大戟属植物作为大戟科植物最大的属,由于该属药用植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白血病、抗菌、抗炎、抗病毒、抗结核等药理活性,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极大兴趣。但其较大的毒性也不断困扰着研究者研究进展。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该属药用植物的毒性研究与传统医学炮制减毒研究的文献,为其今后的药用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检测钩吻炮制前后的6种主要生物碱成分的变化情况,以期揭示钩吻炮制后减毒存效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钩吻素甲、胡蔓藤碱丙、钩吻素子、钩吻素己、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6个成分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22%A;10~20 min,22%~30%A;20~30 min,30%~40%A),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钩吻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炮制前上述6种成分在12批生品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444,1.129,3.590,1.603,2.376,1.631 mg·g^-1;炮制后六者的平均质量分数则依次为2.258,0.343,1.176,0.115,0.459,0.281 mg·g^-1;毒性最强成分钩吻素己质量分数下降最为显著,下降率达92.83%,而毒性较小的钩吻素甲炮制后质量分数升高了56.37%,其他4个成分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钩吻炮制前后可明显分为2个类别,主成分分析表明钩吻炮制后第1主成分由钩吻素子变为钩吻素甲。结论:钩吻炮制后毒性成分钩吻素己被显著降解,胡蔓藤碱丙、钩吻素子、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成分含量下降以及钩吻素甲的含量升高可能是钩吻炮制后减毒存效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千金子泻下逐水药效部位,探究其制霜前后泻下逐水效应及结肠、肾脏毒性的变化。方法:采用H22癌性腹水模型小鼠,以腹水量、粪便含水量、尿量等生物效应指标筛选千金子药效部位;采用H22癌性腹水模型小鼠,灌胃千金子生品、霜品石油醚部位,结合生物效应指标、脏器指数、肾脏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含量及水通道蛋白表达考察千金子的泻下逐水效应;采用正常小鼠,以脏器指数、肾脏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含量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的毒性差异。结果:千金子制霜前后石油醚部位能够提高癌性腹水模型小鼠粪便含水量、尿量,降低小鼠腹水量(P<0.05,P<0.01),非石油醚部位无显著作用。药效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组织损伤显著减轻,在灌胃石油醚部位后小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降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升高,丙二醛(MDA)含量下降,结肠、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的含量显著降低,且能抑制结肠、肾脏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 (AQP1)和水通道蛋白3 (AQP3)蛋白表达水平。毒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  相似文献   

18.
四逆汤组方不同配伍毒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从药效和毒性两个方面对于四逆汤处方配伍进行研究,为四逆汤复方配伍的合理性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平行比较附子、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对小鼠急性毒性,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开展了附子、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对阿霉素导致大鼠心衰模型影响研究,观察了受试物对心衰大鼠颈总动脉血流量、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max) 及左室内压力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的影响。 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四逆汤处方配伍中附子配伍甘草对附子的减毒作用要优于附子配伍干姜,在减毒方面甘草起主要作用。四逆汤对阿霉素导致大鼠心衰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和单用附子药效作用相似,均是通过增加心率、提高LVSP、增加+dp/dtmax,提高颈动脉血液流量起到治疗作用。附子配伍干姜对于附子的药效促进作用优于甘草,在增加处方药效方面干姜起主要作用。 结论: 四逆汤组方中甘草在减低处方的毒性方面起主要作用,干姜在增强附子药效方面起主要作用,从药效和毒性两方面阐明四逆汤处方配伍规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从古、现文献学角度,并结合我们的实验研究结果,系统论述了有毒中药控毒:炮制减毒和配伍减毒的理论和方法和研究思路,为合理安排有毒中药提供。  相似文献   

20.
附子与甘草配伍减毒增效的物质基础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寻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增效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实验、离体蛙心实验,观察附子生物碱与甘草有效部位(甘草三萜皂苷和黄酮)组合对毒性、强心功能的影响。结果附子生物碱与甘草有效部位配伍能明显降低毒性,同时协同增加附子的强心作用。结论附子生物碱和甘草有效部位(甘草三萜皂苷和黄酮)是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增效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