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伽玛刀磁共振定位中皮肤灼伤与感染的多种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筛查分析与伽玛刀磁共振定位中皮肤灼伤与感染的多种危险因素.结果 2010年2月-2011年3月医院伽玛刀磁共振定位中手术治疗病例的创口感染发生率11.9%,磁共振射频能量、头钉固定处脂肪厚度、伴有糖尿病为伽玛刀磁共振定位中皮肤灼伤与与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 伽玛刀磁共振定位能通过控制磁共振射频能量影响参数、选择合适的头钉固定处、合理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措施,降低皮肤灼伤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纵览不足30年的磁共振发展史,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推动着临床应用的大踏步向前.而今,在经历了磁体、梯度的迅猛发展后,磁共振的技术焦点又转移到射频系统上,其中尤为瞩目的就是高场磁共振中的射频发射系统.那么,这一次的技术革命又将带给临床哪般变化呢?本文以飞利浦革命性的"多源发射"技术为例,解析射频发射系统变革为临床带来的益处.1 飞利浦多源发射技术消除抗电阴影扩展MRI应用范围3.0T射频的频率为127.7MHZ左右,波长约26cm,这种波长的射频脉冲在作用于人体体部时,入射波与反射波会叠加产生驻波,驻波效应会造成大范围体部成像视野内的信号不均匀,即产生所谓的抗电阴影——它的存在严重影响着3.0T磁共振在体部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笑宇 《医疗装备》2020,(2):131-132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辽宁省阜新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例。对照组未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试验组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单位时间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自行研制体部伽玛刀Y轴激光定位尺,使患者治疗计划在治疗设备上得以顺利实施。方法 Y轴激光定位尺由水平底座、刻度尺、滑动卡、激光笔及刻度指针组成,且操作简便易行。结果对照组50例治疗计划,Y轴方向有38例顺利通过治疗,通过率为76%;试验组50例治疗计划,Y轴方全部通过治疗,通过率为100%。结论使用体部伽玛刀Y轴激光定位尺定位,杜绝了治疗计划由于Y轴数值超出可行范围无法实施的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确保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髓内固定与钉板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诊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钉板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髓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略短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钉板固定,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联合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疗治疗中晚期局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中晚期局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射频消融术联合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射频消融术联合序贯放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试验组不良发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疗是一种治疗中晚期局部非小细胞肺癌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单双侧锚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7年6月医院骨外科收治的98例行单双侧锚钉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采用VSD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局部换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控制时间(12.1±1.4)d、骨折愈合时间(7.9±0.8)月、清洁创面时间(22.1±4.6)d、清理创面后闭合时间(8.3±1.5)d、换药次数为(4.3±0.8)次,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3d,试验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体温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单双侧锚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采用VSD治疗临床效果佳,能有效控制患者术后感染并缩短感染时间,促进创面和骨折部位愈合,该方法安全性高,患者疼痛感减轻,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磁体、梯度、射频、计算机及图像重建4大硬件系统和软件方面的新进展,以及这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应用多源射频系统作为磁共振信号的激励和采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3.0 T固有的抗电效应和SAR问题,可使图像质量更佳,速度更快,为乳腺和肝脏成像提供更好的诊断图像。各种特殊功能软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充分展示了MRI在提前预知疾病、及早发现疾病、全面评估疾病、进行疾病治疗等全方位应用方面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肝癌患者临床中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与64排螺旋CT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经临床病理诊断患有肝癌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临床诊断中分别实施3.0T磁共振成像与64排螺旋CT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肝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80例经临床病理诊断患有肝癌的患者中,3.0T磁共振成像诊断后的准确率为97.50%,64排螺旋CT诊断后的准确率为87.50%,两组诊断方式相比,3.0T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更佳,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3.0T磁共振成像与64排螺旋CT对肝癌患者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相比64排螺旋CT,3.0T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及在精准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HDxt 3.0T超导磁共振对63例患者行动态增强检查并作成像质量评价.结果:63例检查患者的腹部动态增强效果满意,血管清晰,病灶明确,其中15例患者经手术证实病变与增强检查显示相符.结论:3.0T磁共振动态增强能够准确显示肝脏血管及病变,对精准肝癌切除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盆腔囊性病变的女性患者应用螺旋CT+MR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盆腔囊性病变的90例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5例,单一组患者接受螺旋CT检测诊断,联合组患者接受螺旋CT+MR联合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及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优于单一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95.6%,75.6%,P<0.05);联合组患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与单一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93.3%,97.8%,P>0.05)。结论:针对盆腔囊性病变的女性患者给予螺旋CT+MR联合检测,相较于单纯螺旋CT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更高,且定位诊断不受影响,依然能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部皮肤清洁度对超声波治疗止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在皮肤清洁后进行超声波治疗,对照组患者用肥皂清洁皮肤,治疗组患者用滴露清洁剂清洁皮肤。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显效率为89.58%,可显著缓解肌筋膜疼痛患者的病情(P<0.05);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数为(6.11±0.67),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数为(7.31±0.72),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数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使用滴露清洁剂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可提高皮肤清洁度,进而改善超声波治疗疼痛的效果,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床旁彩超在危急重症患者困难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和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急诊行颈内深静脉置管的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56例;年龄13~83岁,平均(44.5±6.8)岁,所有患者中彩超定位组57例,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59例,统计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误穿动脉数,局部血肿,气胸等情况。 结果彩超定位组患者置管时间5.32 min,一次置管成功率100%,误穿动脉数0例,局部血肿0例,而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置管时间11.13 min,一次置管成功率74.6%(44例),二次置管成功率86.4%(51例),二次置管未成功转为彩超定位后均一次成功,误穿动脉5例,局部血肿9例。 结论床旁彩超定位在危重症颈内静脉置管中具耗时短,且有较高的成功率,并发症低,符合急诊治疗的需求,应用效果好,尤其适用于局部解剖定位不清的危重患者,并且在实习生教学及低年资医师带教中更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可以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透明质酸凝胶应用于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时间段到本院就诊的75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单一组(共37例,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和联合组(共38例,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治疗)。治疗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以及总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皮肤含水量、pH值明显高于单一组,皮质分泌率以及皮肤经皮水丢失(TEWL)水平明显优于单一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单一组(70.2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相比,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透明质酸凝胶应用于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治疗中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脸部皮肤屏障,提高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收集的98例急危重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患采用传统的颈内静脉置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导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液净化治疗时血液流量不足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该穿刺静脉置管术还具有操作简单、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价值较高,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肤粉用于危重症患者腹泻及大便失禁预防肛周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74例因腹泻或大便失禁的危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用施贵宝护肤粉,对照组用红霉素软膏,比较两组患者肛周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4例(10.81%)患者发生肛周皮肤发生损伤,而对照组的有15例(40.54%)。两组比较,观察组的肛周皮肤损害发生率较对照组的低,且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护肤粉用于危重症患者腹泻及大便失禁护理预防肛周皮肤损伤,效果明显优于红霉素软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反取皮回植治疗肢体皮肤严重撕脱伤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肢体皮肤严重撕脱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患者联合VSD行撕脱皮肤反取皮回植术,对照组予撕脱皮肤反取皮传统加压包扎回植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为8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反取皮回植治疗肢体皮肤严重撕脱伤,操作简单,回植皮肤成活率高,效果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内踝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为以后的治疗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与参考.方法 筛选从2004年2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内踝皮肤缺损患者3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照组患者行邻近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观察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坏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平均下床所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较观察组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内踝皮肤缺损的患者实施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术后出现坏死情况通过及时的对症处理能有效治愈,是内踝皮肤缺损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膀胱造瘘病人造瘘口部位的清洁干燥与病人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98例膀胱造瘘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跟踪研究,A组病人先用碘伏消毒液消毒造瘘口皮肤后,用无菌纱块覆盖造瘘口周围皮肤,B组病人造瘘口采用碘伏消毒液消毒后,用长效抗菌材料喷洒造瘘口周围皮肤。采集造瘘口皮肤分泌物和病人尿液做样本监测。结果 B组病人的造瘘口分泌物样本和尿液样本的细菌检出率低于A组,P<0.05。且正确的健康教育以及造瘘口不同的护理干预,菌种的检出种类和菌落数存在差异。结论使用长效抗菌材料喷洒造瘘口周围皮肤,可以有效减低膀胱造瘘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正确的护理健康教育和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保持健康优质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