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其对策,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9月医院行气管切开术的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不同年龄、昏迷时间、慢性基础疾病、吸烟史及脑损伤类型者肺部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肺部感染者的病原菌分布,同时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对感染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7例,感染率为50.94%,其中≥60岁者、昏迷时间≥1周、伴发慢性基础疾病、有吸烟史者及脑挫裂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69.23%、72.22%、73.33%、67.86%及63.33%,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占60.71%,革兰阳性菌9株占32.14%,真菌2株占7.14%。结论年龄较大、昏迷时间较长、伴发慢性基础疾病、有吸烟史及脑挫裂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且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经针对性处理可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出血,昏迷在6 h以上,GCS在3-7分者[1],其常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吞咽反射抑制,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除,且各种分泌物和呕吐物易被误吸入呼吸道,导致气道受阻,引起缺氧加重脑水肿甚至窒息死亡.为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最为切实可靠.但气管切开术后的人工气道失去正常生理功能,极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加重病情.因此,术后护理尤为重要,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气管切开是较为常用的一种维持有效呼吸的急救措施,但由于免疫力下降,无效吸痰和侵入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引发的医院感染不容忽视,研究表明气管切开与肺部感染有直接的关系[1],有必要通过干预以降低其发生率。我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0月~2008年8月共收治46例气管切开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  相似文献   

4.
刘长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582-4583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情危重,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病人多有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常发生呕吐物、口鼻腔分泌物、血液、脑脊液等误入气管及肺,或者有脑脊液鼻漏,填塞鼻腔,极易发生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是保持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  相似文献   

5.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肺部感染的预防、治疗和护理直接影响颅脑损伤的预后。自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89例,入院后48小时经确诊肺部感染40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作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40人,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0.3岁,GCS评分4~8分,在全麻下行“去骨瓣减压加颅内血肿清除术”35例,行气管切开术22例,气管插管和口咽通气管12例,与颅内感染并存1例,与脓毒症并存3例,所有肺部感染的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结果治愈好转33例,死于原发病4例,因肺部感染放…  相似文献   

6.
龙华岸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798-179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顺利拔管,10例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治疗,4例植物状态生存,7例因病情严重而死亡.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气道湿化,及时有效的吸痰,预防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王兰英 《药物与人》2014,(7):219-219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意识昏迷,常发生恶心呕吐、误吸及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咳出,易致呼吸道道堵塞,保证呼吸道通畅,减轻脑水肿及大脑缺氧,则行气管切开术,使呼吸道通畅,行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气道湿化,及时有效的吸痰,预防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12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均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肺部感染情况,分析病原菌种类,调查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2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76例,感染率为34.4%,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1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9株,占72.9%;对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年龄、GCS评分、糖尿病史、长期吸烟史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气管切开时间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菌群是革兰阴性菌,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医院肺部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医院肺部感染率的综合护理措施. 方法及时实施充分吸痰、气道湿化、胸部体疗、口腔护理、消毒隔离、营养支持等措施. 结果肺部感染率明显下降,由1990~1992年度的23.33%,逐渐下降到2000~2003年的3.53%. 结论充分吸痰、湿化气道及消毒隔离是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院内肺部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在并发肺部感染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在2014年9月-2016年9月这段时间内,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并发肺部感染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并发肺部感染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78例医院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结果 78例患者肺部感染性标本中培养出10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8.6%;革兰阳性球菌占25.7%,真菌占5.7%;病原菌均为耐药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结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护理部应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修定护理制度,完善护理程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感染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58例重症颅脑损伤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上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3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发生感染性肺炎有58例,感染率为33.5%。高龄、住院时间≥20d、呼吸机运用、气管切开、休克、基础病、抗生素激素滥用等为引起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感染性肺炎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P0.001;χ2=10.06,P=0.002;χ2=11.3,P0.001;χ2=9.432,P=0.002;χ2=11.1,P0.001;χ2=4.02,P=0.045)。性别与肺部并发感染没关系(P0.05)。其中各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为呼吸机应用、高龄、休克、气管切开、住院时间≥20d、基础病。革兰阴性菌占病原菌的主要部分(76.6%)。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发生感染性肺炎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8例为干预组,采取地面消毒,加强患者气道管理,使用震动排痰机排痰,改进吸痰方法;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清洁及患者营养等干预措施;以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30例为对照组,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对两组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呼吸道感染率为34.7%,对照组感染率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及住院时间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控制应以预防为主,加强护理管理,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时干预,为下一步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2009年4月-2012年6月入住ICU因需创辅助呼吸机患医源性肺炎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定期予以痰培养+药敏,且对相应患者予以胸片检查;对患者的各种接触因素进行标本采集,以致病菌为线索,对诸因素进行评价,作出各因素对医源性肺炎的综合指数.结果 病原菌的种数随时间在不断变异,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原菌的种数在不断增加,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90例,感染率达50.0%,时间主要在术后约6d,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采用logistic分析,发现呼吸湿化瓶、呼吸机接口、吸引器连接管处的病原菌与患者肺部感染呈正相关,即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感染发生在氧管切开后约1周,感染以革兰性阴性菌为主,危险因素以呼吸湿化瓶、呼吸机接口、吸引器连接管为主,随时间延长,细菌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引起耳鼻喉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780例耳鼻喉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合并医院感染与非医院感染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其他疾病、实施侵入性诊疗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住院季节、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780例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0例,感染率为3.85%;医院感染患者年龄(65.56±13.56)岁,合并其他疾病、侵入性诊疗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夏季住院感染分别为40.00%、50.00%、43.33%、53.33%,住院时间(14.89±5.62)d;非医院感染组的年龄(50.43±12.56)岁,合并其他疾病、侵入性诊疗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夏季住院分别为9.07%、16.53%、18.93%、25.33%,住院时间(11.25±4.45)d,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耳鼻喉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避免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耐药性,提出预防治疗措施.方法 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对患者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 60例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2.6%,真菌占第2位,占14.1%,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1.2%、19.5%、11.5%、6.2%;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头孢哌酮、氨苄西林、氨曲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的耐药率均>50.0%.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高;临床应根据药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医院感染,以利于肺部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肺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肺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神经外科187例脑出血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结果 在187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9例,其中肺内感染62例感染率为33.15%;患者年龄≥45岁,肺内感染率为42.45%,明显高于<45岁患者的6.25%(P<0.05);气管切开时间≥5d的肺内感染率为36.31%,高于气管切开<5 d患者的5.26%(P<0.05);有吸痰的患者肺内感染率为37.03%,高于无吸痰的患者的8.00%(P<0.05);有吸烟史的患者气切后发生肺内感染率为49.18%,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肺部感染率为58.59%,与无吸烟史及未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侵入性操作(吸氧、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是引起脑出血昏迷患者器官切开后肺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术后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患者肺内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及控制,有效地降低肺内感染发生率,减少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356例重型颅脑伤患者,按收治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针对重型颅脑伤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和薄弱环节,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24%、10.75%,干预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加强对侵入性操作和消毒隔离的管理控制,对于重型颅脑伤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46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及危险因素.结果 246例糖尿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40例次,感染率为16.26%;肺部感染15例占37.50%,上呼吸道感染8例占20.00%,泌尿系感染8例占20.00%,胃肠道感染4例占10.00%,皮肤及软组织感染3例占7.50%;糖尿病并发医院感染与年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等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入院后应全面评估,具有高危因素者,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4月医院骨科手术患者176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患者,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因素的差异.结果 发生切口感染50例,感染率2.8%,感染组年龄(55.7±15.1)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4.8±1.1、营养不良占34.0%、开放性骨折占74.0%、手术时间(11.6±4.2)h、卧床时间(14.3±3.1)d,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非感染组年龄(43.5±13.9)岁、BMI 23.1±0.9、营养不良占20.6%、开放性骨折占35.3%、手术时间(2.2±0.7)h、卧床时间(10.2±3.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危险因素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