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疗效同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胺碘酮后复律成功的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患者6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胺碘酮维持窦律,B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随访1年,并观察心房有效不应期、左室重构和左房内径的变化。结果:厄贝沙坦组在减少房颤复发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组,高血压合并房颤与单纯高血压相比,其AERP显著缩短(P〈0.05),厄贝沙坦治疗后,其AERP明显延长(P〈0.05),而单用胺碘酮治疗AERP改变不明显。结论:厄贝沙坦有利于胺碘酮复律后的维持,可能与AERP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2.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疗效同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胺碘酮后复律成功的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患者6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胺碘酮维持窦律,B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随访1年,并观察心房有效不应期、左室重构和左房内径的变化。结果:厄贝沙坦组在减少房颤复发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组,高血压合并房颤与单纯高血压相比,其AERP显著缩短(P<0.05),厄贝沙坦治疗后,其AERP明显延长(P<0.05),而单用胺碘酮治疗AERP改变不明显。结论:厄贝沙坦有利于胺碘酮复律后的维持,可能与AERP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讨胺碘酮、安搏律定、心律平对心房及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的影响。研究背景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为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我们对三种抗心律失常药进行临床电生理研究,为临床正确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处理方法对90例患者以随机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胺碘酮、安搏律定、心律平。用食道调搏法测定服药前后心房及房室传导系统有效不应期。对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处理。结果胺碘酮、安搏律定、心律平均可不同程度地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其组间对照无统计学意义。胺碘酮使房室传导系统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P<0.05),安搏律定使之缩短,心律平使之轻度延长。但后二者服药前后自身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房性主动性心律失常,三种药物均可选用,心律平的副作用小,应首选。交界性主动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除常规服用胺碘酮外,同时服用普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对照组43例,常规服用胺碘酮,观察1年.治疗前后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比较两组房颤复发率和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1年后观察组房颤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 与单用胺碘酮相比,普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显著,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5):118-121
目的 观察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对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试验方案,选择符合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记录每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测量最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醛固酮水平变化情况。记录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与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max及Pd均较治疗前缩短,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hs-CRP、NT-pro BNP、Al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NT-pro BNP及Ald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有效减少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缩短Pd及Pmax、降低hs-CRP、BNP、Ald水平从而抑制心房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奎尼丁与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临床特点及对心肌复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胺碘酮与17例奎尼丁治疗房颤的转复率。短期防止复发的维持率及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时观察其对QT间期,QT离散度的影响,并与阵发性房颤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奎尼丁组药物复律与胺碘酮组无差异,短期(10d)防止复发率相近,但奎尼丁组2例致命性心律失常而胺碘酮无1例发生;阵发性房颤组与健康组QT间期和Q  相似文献   

7.
王斌 《当代医学》2011,17(16):86-87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9年8月在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有效12例(25.0%),12个月后有效15例(31.25%),24个月后有效19例(39.58%),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能够提高阵发性房颤的长期有效率,还能起到调节左房内径、射血分数等的显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氯沙坦联合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32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氯沙坦50 mg/d+胺碘酮0.2 g/d,对照组32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只服用胺碘酮0.2 g/d,随访1年,观察房颤复发率、第一次复发间隔、发作频率和房颤持续时间.结果 房颤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次复发间隔:治疗组长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发作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持续时间: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氯沙坦联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发优于单用小剂量胺碘酮.  相似文献   

9.
胡凤梅  林瑞芳  卜法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73-1673,1676
目的:评价缬沙坦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阵发性、症状性房颤患者91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天80 mg,随访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 VS 62.8%,P<0.05),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 mm VS (41.82±11.60) mm],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预防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其治疗的重要部分.文中观察氯沙坦(Losartan)联合胺碘酮(Amiodarone)治疗心房纤颤(简称房颤)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机制与安全性. 方法 将43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和氯沙坦,对照组则单用胺碘酮,治疗共6个月. 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结束后随访6月窦性心律维持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房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类似,患者均可耐受. 结论 氯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疗效显著,作用持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以有效安全地应用于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48例,观察3个月的治疗效果,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变化和药物副作用。结果:4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显效29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87.5%。治疗后心率、QT离散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治疗前明显增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心律转复后,用不同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60岁以上的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患48例,经静脉注射西地兰或胺碘酮静脉滴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小剂量胺碘酮口服维持组及常规剂量胺碘酮口服组,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及治疗后的心卒、心电图、QTc、QTd、T3和T4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84%,两组治疗后心电图、QTc、QTd、T3、T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组T3、T4在正常范围,心率无显变化。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与常规剂量疗效相似,且不良反应少,是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维持窦发性心律的理想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律成功后胺碘酮联合螺内酯治疗与单纯应用胺碘酮治疗对预防房颤复发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64例复律成功的持续性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与胺碘酮联合螺内酯组(联用组,32例),观察两组房颤复发率、复发时间及复发类型。结果:胺碘酮组和联用组分别有31例和30例患者完成研究。随访期间,胺碘酮组房颤复发19例(61.3%),平均复发时间(4±4)个月;联用组房颤复发11例(36.7%),平均复发时间(8±5)个月。两组房颤复发率和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房颤复发的类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复律后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具有更好的预防房颤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胺碘酮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9例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34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68.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胺碘酮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心房纤颤,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方法:选择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卡托普利和胺碘酮组40例,对照组单用胺碘酮40例,随访3年,观察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转变为持续性房颤的情况。结果:①卡托普利组明显减少房颤的年发作次数,持续时间(P〈0.01);②对照组房颤年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逐年增加,年与年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因胺碘酮的诸多不良反应如致肺纤维化、角膜色素沉着及影响甲状腺功能等限制了该药物的长期应用,但卡托普利纽短时间内联合胺碘酮而后单用卡托普利可明显减少房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在阻止其转变为持续性房颤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玲  白原  何涛  任志亮  刘晓云 《医学综述》2005,11(4):377-379
目的 采用食管起搏技术揭示心房电生理特性,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房颤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对32例阵发性房颤者及2 8例健康成年人进行程序刺激并做心脏电生理测定,包括:P波时限、心房有效不应期、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及房间传导时间等。结果 阵发性房颤者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及房间传导时间延长与正常人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房颤组中有8例患者程序期前收缩刺激诱发房颤发作,诱发房颤率为2 5 %。结论 ①房颤患者这些电生理异常有利于房颤时微小折返的形成,可能是房颤发作的重要电生理基础。②食管心房调搏对确定临床症状与房颤关系以及房颤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③食管电生理检查可部分替代心内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及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3~2005年70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将随机分为治疗组(依那普利胺碘酮)和对照组(胺碘酮组),对照组应用标准胺碘酮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加用依那普利,观察两组的治疗和预防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两组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房颤复发率低。结论:依那普利具有抑制心房电重构和组织重构,降低心房纤颤复发率及阻止心房纤颤持续的作用,可用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与复发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记录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应用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来治疗房颤;按其药物的使用情况分为比索洛尔组和胺碘酮组.观察两组患者房颤转复前后心室率、房颤转复的时间,并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房颤的转复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转复时间和用药后心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论应用比索洛尔还是胺碘酮治疗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成功率、能显著缩短转复时间以及有效的心室率控制,都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房颤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9.
厄贝沙坦预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在预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23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mg/d+胺碘酮0.2g/d,对照组23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只服胺碘酮0.2g/d,随访一年,观察房颤复发率,第一次复发间隔、发作频率、房颤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房颤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次复发性间隙:治疗组长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发作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持续时间: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厄叭沙坦联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优于单用小剂量胺碘酮。  相似文献   

20.
方杰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140-14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6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口服胺碘酮和替米沙坦,对照组单用胺碘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年比治疗前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房颤发作次数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左房内径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扩大,但观察组左房内径的平均增幅在治疗后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联合能更有效地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两者能更好地抑制心房重构,延缓心房扩大,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