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6,9(7):607-607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很多方法,较先进的有冠脉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急性心梗的诊断则主要依靠所谓的三大“支柱”,即症状、心电图及心肌血清标志物(心肌酶)。院前急救时往往不能做实验室检查,因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则成为判断心梗的主要依据,其诊断思路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7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6例因心电图病理性改变而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24例以心电图和心肌酶阳性而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44例心肌三联为阳性。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动态观察综合分析,及时诊断,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3.
突发的持续性不能耐受的胸部疼痛为急性胸痛,是急症科、心内科、胸外科常见的急症。不同原因所致胸痛的危险性有较大差异,应首先迅速筛选出威胁生命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发生急性胸痛,通过心电图、心肌损害生化标志物检查,便能对急性心肌梗死做出明确诊断。而急性心肌梗死以外的胸痛.多数需要进一步检查。本文对62例非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进行病因和误诊分析,旨在探讨其诊断要点和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马金霞 《中外医疗》2013,32(11):101-101,103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院急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4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首先给予12导联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加做其他导联的检查。同时抽取患者静脉血进行心肌肌钙蛋白T和血清心肌酶的检测。结果心肌肌钙蛋白T与血清心肌酶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肌钙蛋白T与血清心肌酶的检测结果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查(P<0.05)。心电图的拟诊到确诊时间明显适于心肌肌钙蛋白T与血清心肌酶的检测(P<0.05)。结论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可以对急性心肌梗死做出准确、早期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心电图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暴发性心肌炎在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等的表现,有时与急性心肌梗死类似.本文报道1例临床表现为胸痛,心肌损伤损标志物升高,心电图表现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过多种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通过积极治疗后康复.以下介绍此病例发病特点、鉴别诊断、治疗手段等.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Ⅰ(cTnⅠ)对AMI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具有极高的价值。但部分患者因检测窗口期、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强等因素影响,临床上拟诊AMI,尤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部分患者急诊心电图可显示AMI特征性改变,而生化标志物检查是阴性结果。现对3例AMI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阴性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可出现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心电图结合心脏标志物可作为诊断依据。肌钙蛋白I(cTnD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的首选标志物,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危险评估和预后判断;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时相蛋白之一,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ACS患者血清cTnI及CRP水平与多项生化指标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82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心肌酶谱检测和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382例患者中有255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谱共检出204例阳性,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共检出256例阳性。心肌酶谱对AM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70.20%、80.31%,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96.47%、92.13%。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心肌酶谱检测,P<0.05。结论: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能有效提高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将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肌标志物各个指标检测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标志物在8~24 h的联合检测诊断真阳性率达到了100%。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心肌标志物检测的方式进行疾病诊断,真阳性率相对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认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尽快明确诊断。方法对53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临床症状均不典型,急查12导联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19例,加做18导联心电图显示急性后壁心肌梗死2例,右室急性心肌梗死3例;动态心电图病理性改变而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20例,无Q波有ST-T变化及Q波、ST-T轻微变化9例。肌钙蛋白I或T、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功酶检查34例患者阳性。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和动态演变,结合心肌酶和心肌三联检查综合分析,才能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高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8月我院内科收治急性心肌死85例,临床资料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AMI观察组与对照组hs-CRP浓度呈显著增高趋势。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查心电图、心肌损伤特异性标志物同时,监测hs-CRP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且hs-CRP血液浓度相对稳定,监测简便、经济、敏感,而且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模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性心电图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对其中心电图表现不具典型性的36例患者进行反复描记,分析和研究36例患者的心电图图像。结果本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均表现不典型,表现形式多样,但大多出现无病理性Q波,有ST抬高,T波直立形成单向曲线,6例出现仅有非特异性ST-T改变,心肌酶谱均有明显升高。结论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心电图的表现,能够有效提高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朱平  宋治远  舒茂琴  柴虹  李华康 《重庆医学》2012,41(12):1178-1180
目的了解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7例急性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17~70岁,平均41岁,住院0.5~25d。结果入院时,7例患者心肌坏死标志物明显增高,心电图呈多导联的ST段抬高,住院期间,6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例患者经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经积极纠正心力衰竭、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等措施,治愈5例,死亡2例。结论部分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和临床表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关键在于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激素冲击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危及生命安全。早期症状主要是胸痛。根据患者症状,并利用某些生化指标,如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心电图(ECG)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但是传统的酶类测定方法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均不理想,因此寻觅一种较好的心肌梗死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1 心肌梗死标志物应具有的特征理想的心肌梗死标志物应当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①标志物仅存在于心肌组织内;②在血液中含量维持时间较长(1h~10d),以便使未能及时住院的患者有机会得到回顾性的诊断;③无假阳性和假…  相似文献   

15.
静脉溶栓治疗是抢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措施,尽早再灌注可以保存缺血心肌周围尚未至不可逆损伤的心肌,而缩短患者就诊后至获得有效溶栓的时间是保证患者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的关键[1].现就我院急诊科2010年7月~ 2013年7月开通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6例疗效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修订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为标准[2].心肌梗死部位及“ST段抬高”均通过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及十八导心电图检查判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各种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观察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临床心电图表现。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多样。结论胸痛患者如果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要高度警惕AMI,详细询问病史,观查ECG动态演变,监测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复杂性缺血所致。由于AMI患者约1/4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5%没有特异的心电图改变,这使血清学标志物在AMI的诊断中居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临床上有许多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但是有些患者的心电图没有明显的改变,特别是在症状发生的最初6-12小时,还有极少数病人需要2—3天后才出现有诊断意义的心肌梗死图形。因此,在发现可疑病例时,应当注意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尽快确诊及时救治,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物(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标记物的应用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荣贵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317-3318
目的:进一步认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意义。方法:通过对2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分析,了解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临床诊断。结果:通过对2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在一些具有不典临床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无病理性改变或病理性改变不明显的患者,结合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动态观察可以确诊。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应综合分析,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20.
陆向阳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106-1108
心电图一直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过去十几年中,一些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系统地比较了心肌损伤后心电图改变与生化标记物,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改变,心室收缩和心肌代谢的相关性,这些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运用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AMI),判断AMI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IRA)及预后的能力。本文特对近年来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做一复习及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