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两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同顾分析2007年9月-2009年8月期间确诊为子宫肌瘤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35例和同期行开腹手术的患者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使用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镇痛使用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少、恢复快、腹部无切口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因子宫肌瘤行剔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盆腔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等项目。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更长;术后盆腔引流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在一些方面优于开腹手术,但目前不能完全代替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不同术式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5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腹手术组30例及阴式手术组15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和术后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开腹手术组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和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性高于阴式手术组(P〈0.05)。结论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和术后恢复方面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优于经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70例)和开腹手术组(6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热病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组相同(P>0.05),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用药率及术后热病率均明显小于开腹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96例为腹腔镜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96例为开腹组,对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腹腔镜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保留子宫的理想手术,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10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100例开腹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异性。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对比小切口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7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36)患者行小切口开腹术式进行治疗,对照组(n=36)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药物使用率及住院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属于微创术式,疗效安全可靠,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较长,费用较高。小切口开腹手术治疗范围较广,治疗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有42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有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体温、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体温等方面与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创伤小、恢复快,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因此其逐渐取代了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而被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聃  刘毅智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82-183,186
目的评价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分为两组,各90例,开腹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问和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腹、经阴道和腹腔镜下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特点,指导临床术式的选择。方法比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98例(开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86例(腹腔镜组)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65例(阴式组)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开腹组手术时间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腹腔镜组次之,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短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阴式组最短,腹腔镜组次之,均短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3种术式特点和适应证不同,不能完全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11.
周再  盛丽  徐玉贵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164-165
目的:探讨腹腔镜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住院手术治疗的57例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剔除术治疗者28例(腹腔镜组),传统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治疗者29例(开腹组),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开腹组患者相对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许海南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25-226
目的比较几种途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我院妇科治疗的140例已婚的子宫肌瘤患者,分成阴式组65例,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和腹腔镜组75例,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同时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与阴式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术后患者最高体温、住院天数、疼痛情况、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开腹组(P<0.05);阴式组与腹腔镜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早、患者疼痛情况阳性率少(P<0.05),而在其他方面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没有差异(P>0.05)。结论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患者首选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但从短期及长期疗效来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更多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58例分为开腹手术组(n=29)和腹腔镜手术组(n=29),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较好,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可作为切除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各2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5),而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6月~2011年5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60例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镇静剂的使用次数及出血量少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疼痛发生率低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结局,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每组7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肌瘤大小和数量。结果 1开腹组患者肌瘤数和肌瘤大小显著大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腹腔镜组住院天数、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和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式安全、可靠,对腹腔干扰小,而多发、巨大或剔除后复发的肌瘤应首选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17.
张晓娜  杨恒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255-25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9年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58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有1例因手术困难转开腹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比开腹组术中出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一定范围内优越于开腹手术,但不能完全取代。  相似文献   

18.
张巍  任秀萍 《淮海医药》2013,31(1):9-1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所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42例腹腔镜下手术(腹腔镜组)和49例剖腹手术(开腹组),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子宫肌瘤≤6cm者,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而肌瘤为7~8cm者,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恢复家务劳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均较开腹组缩短(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40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镇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镇痛和并发症方面均较开腹手术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安全性较高,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恢复快等特点,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常规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特殊部位子宫肌瘤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的腹式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率、术后病率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率、术后病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子宫肌瘤残留、复发等情况两组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行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满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