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茎结核少见 ,我们收治 1例 ,报告如下。患者 ,5 0岁。 1999年 4月曾行包皮环切术 ,术后 2个月无意中发现阴茎根部背侧局部硬结 ,无疼痛等不适症状 ,排尿无影响 ,阴茎勃起时硬结处局部有紧箍感 ,影响勃起 ,曾用维生素E等药物治疗 ,硬结无变化。 2 0 0 1年 2月就诊以“阴茎海绵体硬结症”住院。查体 :阴茎外观正常 ,阴茎及包皮表面未见破溃和结节状病灶 ,阴茎根部背侧正中可触及2 .0cm× 1.5cm局部硬结 ,其左侧有0 .5cm× 0 .5cm小硬结 ,两硬结呈扁平状 ,质地硬 ,表面光滑 ,固定于阴茎海绵体表面 ,与包皮无粘连。患者否认结核病史 …  相似文献   

2.
改良Devine术治疗隐匿型阴茎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1990年 2月~ 1999年 11月应用改良Devine术治疗隐匿型阴茎 9例 ,结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例病人 ,年龄 7~ 2 1岁 ,平均 14 5岁 ,其中 18岁以上者 3例 ,伴单纯肥胖 6例。全部病例内分泌检查正常 ,无其他畸形发现。正常长度的阴茎固定于耻骨联合下方 ,埋藏于周围组织中 ,不能牵拉外露 ,勃起时亦不能伸出。除 2例已作过包皮环切术者外 ,均有包茎 ,包皮口狭窄。有 4例曾误诊为阴茎发育不良 ,应用hCG治疗无效。2 手术方法扩张包皮口 ,距冠状沟 0 5cm环切包皮 ,向阴茎根部剥离包皮瓣 ,必要时背侧纵形切开。识别并切除包皮…  相似文献   

3.
吴宣林  张宪生  徐泉  高亚  郭新奎  李鹏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27-1028,i0004
目的:评价阴茎背侧纵行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改进的阴茎背侧纵形带蒂包皮瓣尿道下裂修复术治疗26例有阴茎弯曲,背侧包皮丰富的中、近段尿道下裂。结果:随访3个月~1年,26例患者手术后全部一次成功。术后排尿顺利,尿线正常,外形接近正常。一次手术成功率达100%。结论:阴茎背侧纵行带蒂包皮瓣尿道下裂修复术是有阴茎弯曲,背侧包皮丰富的中、近段尿道下裂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1病例介绍患者31岁,因包皮过长在当地非正规诊所行“包皮环切术”,术后局部皮肤高度水肿、感染,致部分阴茎皮肤坏死、脱落,阴茎腹侧远端形成3cm×2cm大小肉芽创面,阴茎背侧有充足的包皮组织。2手术方法在阴茎背侧远端设计蒂在两侧宽约2cm的皮瓣,在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手  相似文献   

5.
由于阴茎癌的防治知识逐渐普及,罹患包皮过长及包茎等患者,要求行包皮环切术的人也随之增加。作者对15例包皮过长,其中4例合并有包皮龟头炎患者,采用阴茎背侧皮肤切口法进行矫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报道一种治疗隐匿性阴茎的手术方法。方法五年来我院收治隐匿性阴茎患者共223名。采用包皮环切入路,脱退皮肤至阴茎根部,将阴茎海绵体、耻骨前浅筋膜和包皮的皮下组织缝合固定。纵向切开背侧包皮,扩大包皮开口,重新定位缝合伤口。结果所有患者中,4例出现阴茎回缩,11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包皮内板水肿。其余阴茎术后形态良好。结论包皮脱鞘三点固定术治疗隐匿性阴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6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院 1995年~ 1998年共诊治 6例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结果本组 6例 ,年龄 38~ 5 5岁 ,平均 4 4岁。均已婚 ,病程 5~ 7天。病变均始发于阴茎背侧冠状沟部位 ,主要症状为病变部位隐痛或不适 ,肿胀及阴茎背侧冠状沟处包皮下索条状肿物 ,长度 2 .5~ 3.6cm ,呈透明状 ,轻触痛 ,不与表面皮肤粘连 ,可以在皮下滑动 ,触之硬韧似输精管。淋巴管病变发生于背浅淋巴管纵行支 5例 ,环行支 1例。治疗 :1.一般处理 :(1)每天用洁尔阴液冲洗外生殖器二次 ,(2 )热敷或微波治疗 ;(3)禁止性活动避免阴茎勃起。 2 .药物治疗 :四环素片 0…  相似文献   

8.
患者,52岁.因阴茎肿痛2周于1997年5月7日收入院.患者2周前无诱因出现阴茎肿胀、隐痛,且不断加重,伴低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自幼包茎,但无类似病史.体检:阴茎远端红肿明显,范围4 cm×3 cm,以背侧为著,有明显波动感;包皮口狭小,约0.8 cm,包皮不能上翻,包皮和阴茎头之间有脓性分泌物;尿道外口无狭窄;双侧腹股沟可触及数个光滑、活动的淋巴结,直径约0.3 cm.血、尿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阴茎脓肿.入院后行阴茎背侧包皮纵行切开术.  相似文献   

9.
经包皮环切口矫治儿童隐匿型阴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隐匿型阴茎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时机,并通过手术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便于阴茎的生长发育. 方法 经包皮环切口,分离切除阴茎背侧增厚的筋膜及纤维组织,松解其对阴茎海绵体的牵拉束缚. 结果 本组儿童49例,其中28例随访6个月至5年,4例发育缓慢,24例阴茎发育正常,效果满意. 结论 在Devine手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仅切除阴茎背侧2/3增厚筋膜,重视包皮狭窄环的松解,及严重病例分离切断阴茎浅悬韧带等,有利于儿童阴茎的生长发育,可为临床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茎延长术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的效果。方法于阴茎背侧纵行剪开狭窄环,距冠状沟约0.5 cm环状切开包皮内板,将包皮脱套分离至阴茎根部,完全切除异常附着筋膜并离断部分阴茎悬韧带。分别于3~4点、8~9点处以不吸收线将阴茎白膜与耻骨前皮肤浅筋膜缝合固定。修剪包皮,无张力下缝合包绕冠状沟。结果本组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包皮淋巴水肿3例,3~4周后缓解。1例包皮外形不满意,为早期手术经验不足所致。余20例手术效果良好。随访3个月~1年,所有患儿均未发现阴茎回缩,勃起无侧弯、旋转。结论应用阴茎延长术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可确切显露阴茎,塑形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手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先天性尿道下裂和单纯性阴茎下曲患者阴茎皮肤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不同程度尿道下裂和阴茎下曲中的表达特征及规律。方法以2005年8月-2007年1月行矫正术的25例先天性尿道下裂和4例单纯性阴茎下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和尿道板组织。尿道下裂患者年龄1岁11个月~19岁,平均3岁7个月;阴茎下曲患者年龄3岁6个月~16岁,平均7岁1个月。以18例行包皮环切术患者的正常背、腹侧包皮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检测标本AR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先天性尿道下裂、单纯性阴茎下曲和正常包皮组织中均有AR表达。正常阴茎背、腹侧包皮AR表达核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2.94%±5.40%、62.87%±5.33%;先天性尿道下裂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及尿道板组织分别为59.00%±3.75%、58.46%±4.14%、52.30%±3.53%,AR表达均低于正常背、腹侧包皮(P<0.05);且尿道板组织AR表达显著低于自身背、腹侧包皮皮肤(P<0.05),自身背、腹侧包皮皮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背、腹侧包皮比较:远、中段型尿道下裂阴茎背侧包皮A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道板组织AR表达显著降低(P<0.05);近段型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及尿道板组织AR表达均降低(P<0.05);下曲<45°者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A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曲≥45°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道板组织AR表达均降低(P<0.05)。单纯性尿道下曲患者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及尿道板组织AR表达核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9.69%±2.73%、55.71%±1.67%、51.92%±1.87%,与正常包皮组织比较,AR表达呈减弱趋势。结论先天性尿道下裂及单纯性阴茎下曲阴茎皮肤组织AR表达低于正常阴茎,尿道板组织AR缺陷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Y形阴囊皮瓣治疗小儿重度尿道下裂的适用范围和疗效。方法:背侧包皮不充裕的重度尿道下裂患儿12例,包括阴囊型7例,会阴型5例;合并阴茎阴囊不全转位11例,完全转位1例。年龄11个月~12岁,平均4.2岁。采用Y形阴囊皮瓣成形尿道并同期纠正阴茎阴囊转位。结果:平均随访2年,术后阴茎伸直及外观满意,尿道口位置正常。发生尿瘘4例(33.3%),尿道狭窄1例(8.3%),手术总成功率达58.3%。结论:Y形阴囊皮瓣适用于背侧包皮少的小儿重度尿道下裂的治疗,且能同期纠正阴茎阴囊转位,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1999~2001年,我们采用背侧包皮带蒂皮瓣成形尿道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12例,年龄2~12(平均4.2)岁,其中阴茎型7例,阴茎阴囊型5例,连续硬膜外麻醉,小儿加用基础麻醉,龟头缝线牵引,分离龟头与包皮粘连,从尿道口插入8~12号多孔硅胶尿管,距冠状沟0.5cm处作包皮环形切口,直达阴茎白膜,沿白膜游离阴茎皮  相似文献   

14.
隐匿型阴茎(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1 985年 1月~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隐匿型阴茎 1 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 0例患者年龄 2~ 2 1岁 ,8例为儿童 ,2例为成年人。 8例儿童患者中 3例较肥胖 ,2例成年人患者曾因“包茎”行包皮环切术 ,效果均不满意。1 .2   手术方法采用 Devine法〔1〕隐匿型阴茎矫正术 :用力翻转包皮 ,纵行切开包皮口 ,找到并切除阴茎背侧特别是远端发育不良的索状组织 ,横行延长该切口 ,切除阴茎腹侧条索状组织。如脂肪垫较厚 ,切除耻骨上方脂肪垫。切除时应避免损伤精索。用不吸收缝线将下腹部皮肤固定于耻骨处的腹壁浅筋膜…  相似文献   

15.
包皮皮肤无阴毛,能耐受尿液刺激,抗感染能力强,且先天性尿道下裂者阴茎背侧包皮过多,因此可以就地取材,为修复尿道下裂提供较为理想的材料。应用带蒂包皮皮瓣修复尿道下裂10例,均获成功。其中2例出现过吻合口瘘,1例自愈,另1例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用小儿包皮套治疗包 茎及包皮过长患儿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8例中包茎18例,包皮过长10例。年龄4个月~12 岁,平均7岁。 塑料环套为硬塑料制成,分环体和环柄两部分。环体似 古钟形,直径分别为13、15、17mm三种规格。用1%利多卡 因阴茎背侧神经阻滞麻醉,部分年龄较大患儿于阴茎腹侧皮 下加强麻醉。将包皮退至冠状沟后方(包茎患儿用血管钳强 力扩张包皮外口使能外翻,分离黏连)清除包皮内板和冠状沟 处包皮垢,再次消毒。于包皮背侧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阴茎根部背侧皮肤梭形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和伴有包茎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局部肿胀麻醉下,切除阴茎根部背侧梭形皮肤,用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真皮层和皮肤,并修剪切口两端的皮角,术后无须拆线;对包皮过长且伴有包茎者,在包皮环形狭窄口3点和9点处各纵行切开2~3mm(切断环形纤维索带),横行缝合2~3针即可,再行阴茎根部背侧皮肤梭形切除术.结果 本组共11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血肿、感染、坏死、感觉迟钝等并发症;阴茎外观自然,切口瘢痕隐蔽,包皮外口正常;均获随访1~6年,效果满意.结论 阴茎根部背侧皮肤梭形切除术的方法简单、易行,保留了阴茎背侧皮下浅静脉、真皮下血管网、淋巴和感觉神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包皮环切术后的并发症,手术安全、可靠,符合人体生理美学的修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阴茎下弯腹侧矫直技术的有效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阴茎下弯腹侧矫直技术的效力。方法:对本院2000年3月到2008年8月收治的12例(3~27岁,平均6.5岁)不同程度先天性阴茎下弯患者分别采用包皮脱套,尿道周围松解,尿道延伸,横行包皮内板岛状瓣部分尿道再造进行矫治,术中人工勃起实验及术后随访(3~78个月,平均34个月)观察下弯矫直的效果。结果:8例包皮脱套尿道松解患者,1例下弯矫治不全,1例术后1年复发。矫治不全者行背侧折叠缝合后矫正;复发的行瘢痕松解后得到再次矫直,随访1年未见复发。2例尿道延伸加背侧折叠缝合,无复发;2例行尿道切断松解,包皮瓣部分尿道再造的无复发。无血肿,感染,尿瘘,伤口裂开,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发生。结论:应用腹侧技术(包皮脱套,尿道松解;尿道延伸;部分尿道重建)可以矫直先天性阴茎下弯,背侧技术(阴茎背侧白膜折叠缝合)可以不用或作为辅助手段用于修正小的弯曲改善形态,以减少阴茎长度的缩减。  相似文献   

19.
经包皮环切口矫治儿童隐匿型阴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隐匿型阴茎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时机,并通过手术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便于阴茎的生长发育。方法经包皮环切口,分离切除阴茎背侧增厚的筋膜及纤维组织,松解其对阴茎海绵体的牵拉束缚。结果本组儿童49例,其中28例随访6个月至5年,4例发育缓慢,24例阴茎发育正常,效果满意。结论在Devine手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仅切除阴茎背侧213增厚筋膜,重视包皮狭窄环的松解,及严重病例分离切断阴茎浅悬韧带等,有利于儿童阴茎的生长发育,可为临床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20.
累及阴茎远端淋巴管的非性病性硬化性阴茎淋巴管炎少见。本文报告1例及其外科处理等作了文献复习。病例报告:24岁包皮环切者,伴阴茎远端背侧肿块近4年,阴茎头部远端有3mm大小硬结节并累及系带。每当性交时,血管增大达3倍,并能触及,经24小时后其不适感及血管大小减轻,其余体检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