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深度血液稀释技术的临床应用机制,自94年以来,我们采用浅低温、中深度血液稀释施行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223例。转流中将血球压积(HE了)降至15%~20%,鼻咽温降至28.34℃;采用晶体液无血预充,预充量较大者加用胶体液,平均稀释度68.86±9.17ml/kg,平均预充量为2003.86±8068.31ml;术终平均尿量1674.44±411.76ml。自体放血124例,平均910.08±521.68ml;未输库血者75例,占33.64%。结果证明,浅低温、中深度血液稀释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转流方法,可有效地减轻低温CPB对机体的损害,减少CPB对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并可缩短转流时间,无血预充,自体放血可减少库血用量,避免了输血所致的并发症及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3.
体外循环血液稀释及超滤对血浆渗透浓度的临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CPB、中深度血液稀释及CPB应用超滤后对人体血浆渗透浓度的影响,显示血浆渗透浓度术前正常,血液稀释及超滤后与术前比较显著升高(P<0.01)。血浆钠、钾、氯离子三组均在正常范围。血糖血液稀释及超滤后与术前比较极显著升高(P<0.01)。血球压积、血浆总蛋白血液稀释及超滤后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超滤后与血液稀释比较显著回升(P<0.05)。尿素氮三组均在正常范围。提示:血液稀释及超滤后血浆渗透浓度的增高,系诸多因素所致高糖性高渗血症,但对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份相对平衡作用不大,仍可导致组织水肿。CPB采用超滤方法,可及时排除体内多余水份,调控血液稀释度,提高血浆蛋白浓度从而提高胶体渗透压,有助于减少CPB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5.
心脏瓣膜置换技术期间血液稀释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wan-Ganz导管监测及动脉血血球压积(Hct)检测方法对24例心脏瓣膜疾病人在施行瓣膜置换术期间的血液稀释(HD)情况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PB开始前由于失血和输入晶体液,Hct有所降低。并因血容量不足CI下。CPB期间Hct降至25%左右,MAP和SVRI也明显下降,30min后逐渐回升。CPB结束后CI明显增高,Hct呈逐渐回增,术毕时达到麻醉前值的78.6%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CPB、中深度血液稀释及CPB应用超滤后对人体血浆渗透浓度的影响,显示血浆渗透浓度术前正常,血液稀释及超滤后与术前比较显著升高(P〈0.01)。血浆钠、钾、氯离子三组均在正常范围。血糖血液稀释及超滤后与术前比较极显著升高(P〈0.01)。血球压积、血浆总蛋白血液稀释及超滤后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超滤后与血液稀释比较显著回升(P〈0.05)。尿素氮三组均在正常范围。提示:血液稀 相似文献
7.
8.
9.
采用Swan-Ganz导管监测及动脉血血球压积(Hct)检测方法对24例心脏瓣膜疾病病人在施行瓣膜置换术期间的血液稀释(HD)情况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PB开始前由于失血和输入晶体液,Hct有所降低。并因血容量不足CI下降。CPB期间Hct降至25%左右,MAP和SVRI也明显下降,30min后逐渐回升。CPB结束后CI明显增高,Hct呈逐渐回增,术毕时达到麻醉前值的78.6%。SVRI和MAP于停机早期较低,后逐渐增高至接近正常值。CPB前Hct与MAP、MPAP、PCWP、PVRI、SVRI正相关,与CI负相关。CPB中Hct与MAP正相关。CPB后Hct与MAP、PVRI、SVRI、RVWI及LVWI正相关,与RAP负相关。结果表明,心瓣置换木期间HD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血流动力学,尤对MAP、SVRI及左、右心作功有重要影响。调整恰当的Hct是稳定循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拟了解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对术中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择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 (MVR)病人 10例 ,男 4例 ,女 6例 ,年龄 (31 5± 11 2 3)岁 ,体重(4 6 3± 9 98)kg。心功能Ⅱ级 7例 ,Ⅲ级 3例。病人术前均无神经和精神方面疾病 ,也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术前用药均为东莨菪碱 0 3mg和哌替啶 5 0mg肌肉注射。缓慢静注安定0 1mg·kg 1·、依托咪酯 0 2mg·kg 1、芬太尼 5~ 10 μg·kg 1、潘库溴铵 0 15~0 2mg·kg 1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 ,麻醉维持用… 相似文献
11.
浅低温体外循环围术期异丙酚的脑保护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不同剂量异丙酚的脑保护效应。方法择期心内直视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成三组,低剂量异丙酚组(3 mg·kg-·h-1),高剂量异丙酚组(6mg·kg-·h-1)及咪唑安定组(0.2 mg-kg-1·h-1,对照组)。于CPB开始前(A点),NPT降温稳定期(B点),复温至鼻咽温(NPT)36℃(C点),CPB结束后30 min(D点),CPB结束后4-6 h(E点),CPB结束后24 h(F点)同步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检测脑氧合、脑代谢状况和血浆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低剂量异丙酚组有30%的病人在复温期出现脑氧合失衡,但能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降低乳酸生成率(CLP)、脑乳酸氧指数(LOI);咪唑安定组可以较好改善脑氧合状况。对自由基、CLP和LOI无抑制作用;而高剂量异丙酚组可以改善脑氧合状况,抑制自由基的生成,降低CLP和LOI,但血压下降明显。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高剂量异丙酚(6 mg·kg-1·h-1)可以改善脑氧合,抑制自由基生成,降低CLP及LOI,具有较好的脑保护效能。 相似文献
12.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与等容量血液稀释相比 ,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且减少污染机会 ,能维持术中血液动力学及内稳态的稳定 ,且具有血液保护功能 ,是等容量血液稀释较好的替代方法。本文综述了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实施、对机体的影响等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血液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6,他引:47
目的探讨不同速率输注6%羟乙基淀粉(HES)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血液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级的吸入全麻患者分为2组,每组10例.输注速率Ⅰ组10ml@kg@h-1,Ⅱ组20ml@kg-1@h-1.监测Ⅱ导联ECG、HR、SP、MAP、DP、CO、CI、CVP、PAP、PCWP、SpO2、PETCO2以及N2O和异氟醚呼末浓度,并行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输注HES30和60min时,Ⅱ组HR降幅与Ⅰ组降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CI增幅基本相同(P>0.05).60min时Ⅰ组动脉血压稍有升高,而Ⅱ组呈下降趋势(P<0.05).输注期间2组CVP、PAP和PCWP均明显升高,60min时的升幅比30min时更大(P<0.05);Hct、血沉方程K值和Hb浓度均明显下降,60min时降幅比30min时更大(P<0.05).结论增加HES输注量,提高输注速率能有效加快血液扩容、稀释,但血液动力学受影响程度将加重.手术期间有血容量下降的情况下,以20ml@kg-1@h-1速率输注HES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施术对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目的 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16只健康山羊随机均分为实验组(浅低温心跳组)和对照组(中度低温心停组)。分别在转机后即刻、CPB120、130、150min,取冠状静脉窦血,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并取左室心肌组织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再灌注后MDA、CK-MB、LDH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与实验组相同时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见对照组变化明显,实验组基本不变。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行心内直视手术避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有很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功能实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3.7~1994.4,给26例风湿性或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或合并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患者,施行了浅低温(31-35℃)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这一手术方法的优点在于: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保持冠状动脉血循环,避免了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害状态,与心停跳组比较术后多巴胺的用量(μg/kg/min)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值〈0.01,显示心跳组心肌保护的效果比心停组的好 相似文献
16.
血液稀释应用于麻醉及手术已30多年历史,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临床上应用亦有了明确的标准。本文就近年来临床常用血液稀释方法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 血液稀释的分类 血液稀释主要有三种形式:①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NH)即从正常血容量病人身上抽取一定量全血,同时给予等量晶/胶体液以保证血容量不变;②急性高(超)容量血液稀释(AHH)即麻醉后手术前给病人输注血浆代用品,以增加循环血容量, 相似文献
17.
心肺转流、中度低温是目前心脏手术最通用的方法。体外循环期间体内酸碱平衡的维持是保护心、脑的重要措施之一。为减轻降温及转流过程的酸中毒,我们对16例心脏直视术病人转机开始后静滴碱性药物目行血气监测,并对碱性药物应用的剂量、时间、方法等问题加以探讨。资料及方法一、一般资料 16例心脏直视术,女10例,男6例,年龄18~52岁,体重43~62kg。风心病瓣膜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我们通过观察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6、IL 8和IL 10的变化 ,从全身性炎症反应的角度探讨心脏不停跳法的心肌保护作用方式。一、材料与方法1.选取我科行二尖瓣替换术患者 2 4例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12例。病例排除标准 :(1)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 ;(2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3 )术前应用激素的患者。两组在年龄、体重、心胸比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功能分级及心肺转流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 .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 :(1)对照组缓慢降温至 (2 8± 2 )℃…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