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采用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1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组(T组)和单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组(O组),每组50例,观察病人的MAP、HR和SpO2的变化及手术时手术医生麻醉效果评估。结果:T组病人的MAP波动较0组小(P〈0.01),麻醉镇痛达优率优于O组(P〈0.05)。结论:采用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提高了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剖宫产手术实施硬膜外麻醉时不同方向注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30例.选择L1 ~ L2椎体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A组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注射局部麻醉药实施麻醉,B组确定穿刺针到达硬膜外后先向脚端注射试验剂量局部麻醉药后再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注射局部麻醉药麻醉.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麻醉起效时间、阻滞范围及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结果:两组麻醉药用量、术中血压、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B组起效时间为(5.53±0.82) (min),A组起效时间为(9.00±1.41)(min) (P <0.05);B组麻醉效果Ⅰ级者27例占86.7%,A组麻醉效果Ⅰ级者16例占53.3%.结论:采用一点法双向注药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起效更快,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随着产科急症手术的日益增多,对临床产科麻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科手术要求麻醉范围较为广泛,为了提高硬膜外麻醉效果,满足手术要求,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加快手术开始时间,我院于2002年12月~2005年6月在198例产科急症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一点穿刺双向注药的方法进行麻醉,结果阻滞范围相应扩大,起效迅速,麻醉过程平稳,效果优良,大部分患者除血压稍下降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一种能完全消除剖宫产手术过程中产妇的痛苦,为手术创造更优的条件。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一点穿刺双向给药,即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穿刺针斜面向下(尾端),注射局麻药5ml 后,将穿刺针斜面转向上(头端),将硬膜外导管(斜面)向上置入注入局麻药8~12ml 。结果:1330例采用该麻醉方法的剖宫产产妇98%达到了术中完全无痛,100%无需术中辅用其他镇痛、镇静药物,术中产妇清醒合作,较单持麻醉更为利于剖宫产手术操作(达到了双持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结论:一点穿刺双向给药麻醉术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无痛苦,手术区肌肉松弛效果好,手术操作顺利,且该方法较双持麻醉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少,术后麻醉并发症及患者痛苦少,是最佳的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1996年5月~1997年8月,我们采用患侧硬膜外注药麻醉45例,麻醉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90例,ASA Ⅰ~Ⅱ级。男56例,女34例;年龄8~60岁,平均32岁。阑尾手术2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8例,髋关节手术6例,股骨干骨折手术12例,膝关节手术11例,胫骨骨折手术8例,腹股沟斜疝手术27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5例。 1.2 麻醉方法: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1mg/kg,安定0.2mg/kg,入室后采用HP 78352—C型多功能监测仪,常规监测BP、P、SPO_2。实验组病人患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 ,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已较多应用于产科 ,它克服了传统连续硬膜外阻滞诱导时间长 ,阻滞不完善的缺点 ;但是有很高的低血压发生率。我科自 2 0 0 2年 1月起改采用硬膜外一点穿刺双向给药法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ASA 级择期剖宫产产妇 80例 ,术前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年龄 2 3~ 33( 2 6.32±6.0 2 )岁 ,体重 5 1~ 75 ( 62 .84± 8.2 1 ) kg,术前禁水 8~ 1 2小时。1 .2 麻醉方法 :不用术前给药 ,80名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联合组 ,硬膜外组经 L1~ 2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将穿刺…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同一穿刺点双向注药的硬膜外麻醉与常规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250例急诊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行常规的硬膜外麻醉,B组为观察组行双向注药。分别记录A、B两组麻醉前后血压、心率、SPO2的变化及局麻药用量(M),麻醉完善所用时间(T),术中按压子宫及取小儿时患者反应,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B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一个穿刺点双向注药的硬膜外麻醉是一种麻醉效果较好,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妇产科手术以硬膜外两点穿刺麻醉方法最为多见 ,而以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报道较少 ,本文总结 5 3例该法的麻醉管理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I -Ⅱ级无硬膜外麻醉禁忌症女性病人 5 3例 ,年龄 2 1- 6 8岁 ,平均 37 2岁 ,体重 4 6 - 78kg。其中  相似文献   

10.
11.
妇科手术为了便于盆腔深部操作,麻醉要求较高,需达到充分镇痛和肌松的效果。我科原采用硬外两点穿刺置管注药,自1996年10月起采用硬外一点穿刺双向注药,并注入适量芬太尼行全宫切除术,达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全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巨大子宫肌瘤8例,多发子宫肌瘤10例,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子宫肌瘤15例。40例患者术前合并重度贫血3例,中度贫血7例,均无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血生化检查均正常。两组病人的年龄、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向注药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100例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两组,单向注药组(A组)和双向注药组(B组).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直接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B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先向尾端注入3~5 ml局麻药,再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分别对两组麻醉效果、用药量、辅助用药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B组麻醉效果优于A组(P<0.05),但手术开始用药量、血压降低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双向注药法麻醉,更适用于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13.
乔保光   《中国医学工程》2013,(9):122-12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一点穿刺双向给药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接受剖宫产的孕妇,按随机数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8例。试验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一点穿刺双向给药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硬膜外单向注药法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麻醉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的麻醉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阻滞上界的平面与发生低血压情况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穿刺开始至皮肤切开的时间及发生牵拉痛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一点穿刺双向给药能够提高术中的麻醉效果好,起效快,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晓欧 《吉林医学》2012,33(24):5189-5190
目的:比较单纯硬膜外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一点穿刺双向给药方法,在剖宫产术中哪种方法更好。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于L2~3间隙穿刺,成功后向头置管3 cm,平卧后注入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 ml,5 min后确认导管未误入蛛网膜下隙,经硬膜外导管推注2%利多卡因10 ml。B组经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将针斜面旋向尾端并注入2%利多卡因5 ml,然后将针斜面旋向头端再注药10 ml,然后置管3 cm后改仰卧位。观察两组起效时间(从穿刺成功后至T8麻醉平面出现差异时间),镇痛时间(从穿刺成功后至T8完全无痛时间),镇痛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血液动力学稳定,Bp、HR、RR、SpO2及ECG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肌松弛程度优等率,A组为64%,B组为90%,A组有13例腹肌紧张影响手术操作,追加2%利多卡因后腹肌松弛完成手术,其中有5例追加麻药后仍不能完成手术,辅助氯胺酮才完成手术。两组优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一点穿刺双向给药法,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效果好,特别适合用于急诊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行连续硬外麻醉不同给药方法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单胎足月妊娠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硬外麻醉,B组为观察组实施一点穿刺双向给药的硬外麻醉。分别记录A、B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完善所用的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B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生命体征、新生儿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同一穿刺点双向注药的硬膜外麻醉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妇产科手术中,尤其适用于急诊剖宫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硬膜外麻醉时俯卧位注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我们选择 6 0例行腰椎间盘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6 0例病人中男 4 2例 ,女 18例 ;年龄 2 2~ 5 6岁 ,身高 15 1~ 182cm ,体重 4 2~ 87kg ;腰4~ 5椎间盘突出 33例 ,腰5~骶1椎间盘突出 2 7例 ,均无椎管狭窄。1.2 麻醉方法 将 6 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 3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病种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 (Ⅰ ) :穿刺置管成功后直接翻身 ,俯卧位状态下注药 ;对照组(Ⅱ ) :…  相似文献   

18.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较常见 ,硬膜外封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改进注药方式提高疗效 ,我们将双向注药法与单向注药法进行对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 85例 ,男 4 7例 ,女 38例 ,年龄 35~ 74岁 ,病程 1月~ 11年。单侧腰腿痛 79例 ,双侧腰腿痛 6例 ,伴下肢麻木 4 1例。L4 ~S1双间盘突出 6 4例 ,L3~L5双间盘突出 9例 ,L3~S1三间盘突出 11例 ,L2 ~S1四间盘突出 1例 ,合并椎管狭窄 31例 ,均在CT或脊髓造影下确诊。1 2 方法 :选病变间盘上两个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朝…  相似文献   

19.
20.
硬膜外阻滞在我国还是较为常用的麻醉方法。本观察旨在通过硬脊膜外腔少量多次注药阻滞法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病人 ,并与传统注药法对比 ,观察麻醉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以了解硬膜外少量多次注药用于老年手术病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86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 ,男性 5 1例 ,女性 3 5例 ,年龄 60~ 87岁。ASAⅠ~Ⅱ级 ,二期高血压 11例。随机将病人分为Ⅰ组 (少量多次注药组 )和Ⅱ组 (传统注药组 ) ,每组 43例。手术种类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胫腓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前 3 0min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和阿托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